苏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

更新时间:2024-01-26 22: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宏观组成微观元素分子原子核原子离子核外电子中子 质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元素符号?化学式?4. 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Na、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按反应基本类型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按热量变化分放热反应按氧的得失分氧化还原反应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NaNO3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

是:① 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 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

???”连接。 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

点燃

2H2O,

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酸 碱 盐 1 硝酸 烧碱 大理石 2 硫酸 纯碱 胆矾 3 盐酸 苛性钠 纯碱 4 酸式硫酸钠 碱式碳酸铜 蓝矾 5 氢硫酸 消石灰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题是对物质俗称和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质主要成份的基础上,根据酸、碱、盐的概念和它们的组成特点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选出合适的一组答案。

在本题中,硝酸(HNO3)、硫酸(H2SO4)、盐酸(HCl)、氢硫酸(H2S)都是由若干个氢原子和酸根组成,它们属于酸类化合物。

烧碱(NaOH)、苛性钠(NaOH)、消石灰[Ca(OH)2]是由金属原子和若干个氢氧根组成,它们属于碱类化合物。

纯碱(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胆矾、蓝矾(CuSO4?H2O),它们由金属原子和酸根组成,属于正盐;酸式硫酸钠(NaHSO4)属于酸式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属于碱式盐。它们都属于盐类化合物。

答案:D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约占试题数目的1/4,约占试卷分值的1/5。考查的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等。

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点应放在深刻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上。例如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结构和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的有关概念、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用语等,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物质的组成、变化、性质、可采取分类法,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则可采取类比法,列表分析它们区别和联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的习题复习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05年福州市中考模拟题)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解析:真正理解溶液的各种概念和转化过程。 答案:D

[例2](06年天津中考题)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的粒子模型是( )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

解析:准确理解分子的含义。 答案:A

[例3] (北京海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也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 C.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任何离子中所带的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对元素中各种粒子的相互关系应准确掌握。 答案:C

【达标测试】

1.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盐酸除去铁锈,煤燃烧 B. 冰融化成水,酸碱指示剂变色

C. 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植物的呼吸作用 D. 酸雨的生成,干冰升华

2.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糖水 B. 医用酒精

C. 表面被氧化的镁带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水 3. 构成二氧化硫的粒子是( ) A. 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B. 硫单质和氧单质 C. 二氧化硫分子 D. 硫元素和氧元素 4. 下列反应中,肯定不能得到单质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甲烷 B. 一氧化碳 C. 碳酸钙 D. 氯酸钾

6.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蜡烛熔化 牛奶变酸 B. 铁锅生锈 煤气燃烧

C. 电灯发光 形成酸雨 D. 汽油挥发 滴水成冰

7. 马铃薯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 C.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8. 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9. 下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 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 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 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10. 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芬太奴的每一个分子中含有47个原子

B. 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 芬太奴是国际禁用的杀伤性武器

D. 芬太奴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2:7:8

11. (1)请按(2)小题的要求在下表中各填入一种相应类别物质的化学式:

类 别 化学式 单 质 酸 碱 盐 (2)用上表的四种具体物质,各写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物质中,不可使单质碳氧化的是( ) A. 氧化铜 B. 氧化铁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综合测试】

一. 选择题:

1.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气爆炸 B. 食物腐败 C. 汽油挥发 D. 钢铁生锈

2. 下列各物质用途中,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甲烷做燃料 B. 干冰做致冷剂 C. 熟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性 D. 盐酸可以除铁锈 3. 某样品经测定仅含一种元素,该物质是( ) A. 肯定是一种单质 B. 肯定是纯净物 C. 肯定是混合物 D. 肯定不是化合物

4. 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这是因为少量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臭氧(O3),反应

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①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 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

O2与O3是同一种单质 ④ O2与O3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⑤ O3是混合物,其

放电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 D. ②④

5. x2?离子和y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若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n,则y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是( )

A. n?5 B. n?1 C. n?3 D. n?2

6. 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为混合物,第二种为氧化物,第三种为盐的是( ) A. 空气、氯酸钾、硫酸铜 B. 石灰石、生石灰、消石灰 C. 胆矾、氯化铜、纯碱 D. 石灰水、水、硫酸铜

7. 关于H2、H2O、H2S、H2SO4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氢气 B. 都含有化合价相同的氢元素 C. 都含有氢元素 D. 都含有一个氢分子

8. 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质子数是111 B. 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11 C. 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是161

272倍 129.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血浆7.35~7.45,胆汁7.1~7.3,胰液7.5~8.0胃

D.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液0.9~1.5,其中显酸性的液体是( )

A. 血浆 B. 胃液 C. 胰液 D. 胆汁

10. 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2Mg?CO22MgO?C,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 该反应中碳元素由+4价变为零价 D. 该反应中镁发生了还原反应

11. 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类反应中,可能生成水的反应共有( )

A. 1类 B. 2类 C. 3类 D. 4类

12.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氮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 NH3 ② N2 ③ NO ④X ⑤ N2O4 ⑥ HN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可能是( )

A. N2O B. NO2 C. N2O5 D. NaNO2

13. 如图所示,二分子的甲反应生成二分子的乙与一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三者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

?+甲表示A原子乙丙表示B原子 A. A2 B. A2B C. AB2 D. A4B2 14. 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 降低水的温度 D. 升高水的温度 15.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加压淡化膜淡水海水 A. 溶质质量增加 C.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剂质量减小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二. 填空题: 16. 从下列所给概念中,选择适合的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1)冰水混合物是 ,天然气是 。 (2)氧化汞受热分解的产物都是 。碳酸钙分解的产物都是 。 (3)把石灰石粉碎是 ,露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变碎是 。

(4)用氢气充探空气球是利用H2的 ,用焦炭冶炼金属是利用碳的 。 17. 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2)氧气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 (3)带电的原子叫 。

(4)具有相同的 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5)钠原子核内含有11个 和12个 。 18. 根据下图回答:

(1)其相同点是① ;② 。 (2)不同点是① ;② 。 (3)上图代表 种元素, 种粒子。 19. 将CaO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得到透明溶液,其溶质是 ,该溶液的pH值 ,向其中溶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 色。

20. 2001年5月,某环保小组的同学监测到某工厂向河里排放的无色废水中含有酸,请你根据酸的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检验上述废水经过处理后是否还含有酸(每个实验要回答所用试剂及现象):

(1) 。 (2) 。

21. 养鱼专业户在炎热的夏天和下暴雨之前(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大,气压减小)的闷热

天气里都要给鱼塘增氧,否则鱼塘会缺氧而出现翻塘死鱼现象,鱼塘缺氧的原因是(1) ;(2) 。

三. 计算题:

22. 4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6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达标测试答案】 1 B 2 D 3 C 4 AD 5 A 6 B 7 A 8 B 9 C 10 AB 解析:

1. C中硫酸铜变色是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 2. C中表面氧化,所以有生成的氧化镁和没反应的镁。 3. 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7. 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说明三种状态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所以性质相同。

8. 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

10. D中氮元素的质量比值不对。 11.(1)单质(Fe)、酸(HCl)、碱(NaOH) 盐(CuSO4) (2)① Fe +CuSO4=FeSO4+Cu ② NaOH+HCl=NaCl+H2O

(其它合理解法,只要正确给满分) 12. C

【综合测试答案】

一. 1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D A D C C B D D D B D B 解析:

2. A. 甲烷做燃料是有其可燃性决定的;C. 熟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性是由其碱性决定的;D. 盐酸可以除铁锈是由其酸性决定的;

3. 若该物质为纯净物,则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红磷、白磷。

2?3?5. x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n+2,y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y-3,n+2=y-3所以y=n+5

11. 化合反应: 2H2+O2

点燃2H2O;

2CuO+H2O+CO2↑;

分解反应:Cu2(OH)2CO3置换反应:CuO + H2Cu + H2O;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

12. 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①3,②0,③+2,⑤+4,⑥+5。所以X中N为+3价。 13. 根据图示为2A2B2→乙+B2,所以二分子的乙为A4B2,乙为A2B。 二.

16.(1)纯净物;混合物 (2)单质;化合物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7.(1)原子 (2)分子 (3)离子 (4)质子 (5)质子;中子 18.(1)①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② 具有相同的层内电子数 (2)① 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 所带电荷不同 (3)3;3 19. Ca(OH)2;?7;蓝

20. (1)取少量废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证明有酸,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无酸。

(2)取少量废水,滴入少量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证明有酸,没有气泡冒出证

明无酸

21.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夏天,温度高,溶于水中的O2含量减小

(2)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三. 22. 16% w(NaOH)?

40g?10%?60g?20%?100%?16%

40g?60g

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空气和水的比较

表1 空气和水的比较 物质类别 空气 混合物 水 纯净物 微观: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的 实验过程:电解水 方程式:2H2O通电点燃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0.94%,宏观:氢、氧元素组成 物质组成 CO20.03%,H2O0.03%等 (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红磷在空气里燃烧 方程式:4P+O2组 成 测 定 实 验 2P2O5 2H2↑+O2↑ 现象:黄白色黄、热、白烟,水面约现象:接正极的试管中放出气体使带上升1/5 火星木条复燃,接负极的试管中放出结论:(1)O2占空气体积的1/5 (2)红磷燃烧产物是P2O5 (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气体可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结论:(1)水由H、O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一个O原子构成;(2)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污 染 与 矿物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 污染源 粉尘、气体(SO2、CO、NO2) 污染物 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施加农药、化肥的水的排放 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生活污水 防 防治 治 保护 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加强对水质的检测; 污染源。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

表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 物理性质 氧气(O2)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重; 难溶于水;熔、沸点很低。 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非金属、金属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氢气(H2)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 难溶于水;熔、沸点很低。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可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电解水;分离水煤气;天然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活泼金属和稀酸反应: Zn?2HCl?ZnCl2?H2?Zn?H2SO4(稀) ?ZnSO4?H2? 二氧化碳(CO2) 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加压、冷却易变成无色液体和雪状固体——干冰。干冰可直接气化。 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不助呼吸;跟水反应;跟碱液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化学性质 制 工业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 制法: (物理变化) ??实原2KMnO4??验理 K2MnO4?MnO2?O2?MnO室2KClO3???22KCl?3O2? ?制法 装置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 ?CO2??H2O 固体+固体气体 块状固体+液体→气体 启普发生器 块状固体+液体→气体 启普发生器 收集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检使带火星的木条复验 燃 用途 供给呼吸;气割气焊;炼钢;液氧炸药等。 点燃,火焰呈淡蓝色,不纯时有爆鸣声。 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 生产盐酸;冶炼金属等。 向上排空气法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灭火剂;致冷剂;人工降雨;化工原料等。 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比较

表3 CO与CO2比较 名 称 俗 二氧化碳CO2 碳酸气,固态时叫干冰 一氧化碳CO 煤 气 名 物理性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重,溶于水,凝无色、无味气体,有剧毒,比空质 固点为?78.5?C 气轻,难溶于水 化学性①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 与水作用:H2O?CO2?H2CO3 质 ③ 与碱高温① 可点燃燃 性:2CO?O2???2CO2作用CO2?Ca(OH)2?CaCO3??H2O 高温:② 还原性:3CO?FeO?? 23?④氧化性:C?CO2???2CO 是酸性氧化物。 制 ①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高温法 CaCO3????CaO?CO2 ② 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2Fe?3CO2 ?CO?CuO???Cu?CO2 是不成盐氧化物。 ① 工业制法:碳不充分燃烧 2C?O2????2CO ② 水煤气法: C?H2O????CO?H2 高温点燃用 作灭火剂,致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作化作还原剂,冶炼金属、作气体燃途 工原料 料 4.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比较

表4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比较 H2 2H2?O2???2H2O 点燃C 2C?O2???2CO C?O2???CO2 点燃CO 2CO?O2???2CO2 点燃点燃化学反应方程式 可燃性 反应现象 淡蓝色火焰,放热,火焰上所罩干冷烧杯壁上有水雾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 CuO?H2????Cu?H2O 无焰,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uO?C???2Cu?CO2? 高温?CuO?CO???Cu?CO2 还原性 反应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 有机化合物

表5 甲烷、酒精、醋酸的性质和用途 俗 名 学 名 化 学 式 沼 气 甲 烷 CH4 酒 精 乙 醇 C2H5OH 醋 酸 乙 酸 CH3COOH 物理性质 ① 无色无味气体② 密① 无色透明液体② 有特殊气① 无色透明液体② 有强烈度比空气小③ 极难溶于味③ 易挥发④ 易溶于水和多刺激性气味③ 易溶于水和水 种有机化合物 酒精④ 易结冰(冰醋酸)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用 途 ① 用作燃料 ② 发电 点燃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 点燃酸性,能使紫色蕊变红色 ① 作燃料 ① 食醋中含有乙酸 ② 医用酒精作消毒剂 ② 有机溶剂 ③ 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醋③ 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生产酸、饮料、染料、香精等 合成纤维、染料等 ④ 作有机溶剂 制 法 秸杆、杂质等有机物发酵????甲烷 ??酒精 酒精????醋酸 含淀粉的原料??石油 发酵氧化煤和石油的主要成分、形成、性质和主要用途 煤 形成 古代植物遗体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而的 形成的 元素 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和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还含有少量的硫、氧和组成 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是一种复杂的混氮等元素,是一种混合物 分类 合物 煤干馏?焦炭 ?性质 (化学变化)?煤焦油?焦炉气??汽油石油蒸馏? ?煤油?(物理变化)?柴油?润滑油等?用途 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 6. 铁的化学性质 发生的现象 (1)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器表面无变化。 铁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反应 面出现红棕色物质。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 结论 (1)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较稳定。 (2)常温下,潮湿空气中,铁表(2)常温下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而生锈。 点燃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3)3Fe+2O2热。 铁与酸 化合物的盐 反应 试管中液体的颜稀HCl 铁钉上出现气泡,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稀H2SO4 CuSO4 溶液 铁上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淡。 Fe3O4 Fe+2HCl=FeCl2+H2↑ Fe+H2SO4(稀)=FeSO4+H2↑ Fe+CuSO4=FeSO4+Cu 7. 初中化学中的一般和特殊 8. 初中化学之最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CO2、HCl和H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② 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后,没有发现浑浊现象,但气体体积缩小一半;③ 点燃导出的尾气,将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存在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水蒸气; ② 的现象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可能含有CO2,(因为HCl能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l2而不产生浑浊现象,当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2时,通入石灰水中也不会出现浑浊,原因是HCl能跟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Cl2)

③ 的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H2,一定含有CO(因为H2点燃后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O点燃后生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综上所述,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和CO,一定不含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答案:肯定含有HCl和CO,肯定没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说明:本题属于物质推断题,所考查的知识主要是H2O、CO、CO2、HCl和H2的化学性质。解答时,应在熟悉各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紧扣题目所列出的三项实验操作和实验发生的现象,逐步推断,找出答案。 [例2]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溴(Br2)是深红棕色液体,碘(I2)是紫黑色固体。实验证明,氯、溴、碘三种元素中,其单质的活泼性是Cl2>Br2>I2。氯气可以把溴或碘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溴亦可以把碘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碘单质具有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 依下所示关系推断指定物质(写化学式): B 钠盐溶液C 溶液F 溶液A 黄绿色气体E 钾盐D 深红棕溶液色液体G 呈现蓝色淀粉溶液 B是__________, C是__________, E是_________, F是___________。 解析:G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G是碘单质,而碘是由深红棕色的液体D(溴单质)从E的钾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的,故E是KI,F是KBr。依此类推,B是NaBr,C是NaCl,A是Cl2。

答案:NaBr;NaCl;KI;KBr

说明:本题是一道关于物质推断的信息题,题目信息给出了几种单质的颜色和状态,给出一个新的规律,即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泼性顺序和规律。根据已学过的金属活动性规律可以推知:活动性强的单质可以把活动性弱的元素的单质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历年来中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化学知识点及技能的考查都是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来体现的。一般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实验等,约占试卷分值的40%。在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中应以空气、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铁,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反应规律为重点;以实验为依据,理论为指导,并注意准确书写化学用语。

【典型例题分析】

[例1](苏州中考题)有一包混合物,其中可能是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钙、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作如下实验,第一步:取样品,高温灼热后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第二步:把足量稀盐酸滴入固体残留物后,残留物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试回答:

①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②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在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③ 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证明它是否存在,应采用的方法是 。若确实有该物质存在,那么在第二步实验中,还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解析:由第一步实验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推知,混合物中肯定不存在碳酸氢铵。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可能来自于碳酸钙分解,也可能来自炭粉与氧化铜或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产物,所以此时不能判断碳酸钙的存在,根据第二步实验加稀盐酸后残留物全部溶解,且有还原性气体产生,可知一定存在单质铁而无单质铜,因为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铜不溶于盐酸,进而推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氧化铁和炭,而无氧化铜。

答案:

① NH4HCO3和CuO ② C和Fe2O3

???4Fe+3CO2↑ 3C+2Fe2O3??高温CO2+Ca(OH)2=CaCO3↓+H2O Fe+2HCl=FeCl2+H2↑

③ 碳酸钙(CaCO3)。若证明存在碳酸钙,可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存在碳酸钙,否则不含有碳酸钙。

CaO+2HCl=CaCl2+H2O

[例2](03年天津中考模拟题)下图是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制法的综合性实验习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1)A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2)B处现象为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处现象为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D处黑色粉末a为(填名称)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E处黑色粉末b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F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G处作用是____________。

解析:A处反应会生成CO2气体,显然B、C、D是测定CO2性质的装置,E、G是测定CO性质的实验装置,而F是吸收过量的CO2的装置。

答案:

(1)CaCO3+2HCl=CaCl2+CO2↑+H2O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4)木炭粉,CO2+C?????2CO (5)CuO,CuO+CO????Cu+CO2↑

(6)F处吸收CO2气体,验证CO的反应产物;G处点燃剩余CO,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说明:这是一类综合性基础习题,要求熟练掌握C、CO、CO2的性质,并熟练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3] (06年天津中考题)A、B是初中学过的两种黑色物质,它们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高温?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答案:C;CuO;CO2;Cu;CO 说明:熟悉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根据物质的颜色、特征及反应条件推断物质。

【达标测试】

1. 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A. 氧 B. 碳 C. 氮 D. 钙

2.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 B.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 植树造林有利于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D.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3.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 ) A. 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B. 促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更多的氧气

C. 使产生的氧气更纯 D. 使氯酸钾能分解放出氧气

4. 硫、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共同现象是( ) A. 都有气体生成 B. 都是氧化反应 C. 都有无色水滴生成 D. 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5. 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属于氧化反应 B. 都属于化合反应 C. 都要达到着火点 D. 都剧烈的发光发热 6.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 ) A. 先加热后通氢气 B. 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加热 C. 边通氢气边加热 D. 只通氢气不加热

7. 一辆客车晚行驶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气味,这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 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 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 让车内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 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8. 家庭中要除去水壶中的少量水垢,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食用醋精洗涤 B. 用洗洁精洗涤 C. 用食盐水洗涤 D. 用淘米水洗涤 9.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应选择的药品是( ) A. 石灰石、稀硫酸、浓硫酸 B. 大理石、稀盐酸、浓硫酸

C. 石灰石、浓盐酸、浓硫酸 D. 纯碱、稀盐酸、浓硫酸

10. 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燃烧 B.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C. 通过足量的灼热CuO D. 通过高温的木炭

11. 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铁片,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铜,不可能有铁 B. 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 C.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也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12. 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

是___________。

【综合测试】

一. 选择题

1.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 胆矾 CuSO4?5H2O B. 酒精 CH3OH

C. 熟石灰 CaO

D. 水银 Ag

2. 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如果人体缺钾会出现肌肉不发达、心律不齐等症状。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做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枸橼酸钾(C6H7K3O8)。下列有关对枸橼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5个原子

B. 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6:7:3:8 C. 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 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3. Fe、Mg、Al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其原因有:① Fe、Mg、Al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② 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③ 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④ Fe、Mg、Al均为过量,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4. 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2,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将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 A. 灼热的CuO、浓H2SO4 B. 浓H2SO4、灼热的CuO C. 浓H2SO4、NaOH溶液 D. NaOH溶液、浓H2SO4

5. 用等质量的① CaCO3、② MgCO3、③ Na2CO3、④ CuCO3,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的CO2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6. 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的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uSO4属于盐类 B. 石灰乳的PH小于7 C. 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 波尔多液属于溶液

7. 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得到氯化钙溶液,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纯碱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石灰石粉末 8. 下列措施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气体

C. 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 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入的少量K2SO4 9. 下列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时,不产生火焰的是( ) A. 硫磺 B. 镁带 C. 铁丝 D. 甲烷

10. 我市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不仅要节约每一滴水,同时还应防止水的污染。在以下列举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

B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D 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11. 下列性质:① 无色无味气体;② 剧毒;③ 可燃性;④ 还原性;⑤ 难溶于水;其中属于H2和CO共有的是(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2. 下列物质都是黑色的一组是( )。

A. Fe2O3、Fe3O4、Fe B. Fe3O4、Cu、CuO C. C、Fe2O3、MgO D. Fe3O4、MnO2、CuO

二. 填空题

13.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又出现炭疽热病,致死率高达25%~60%。治疗时常用环丙沙星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7H18FN3O3,它由 元素组成(填元素符号),属于 (选填混合物、氧化物、有机物),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14. 从锌、铁、氧气、盐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有蓝色沉淀生成: 。 (2)有密度最小的气体生成: 。 (3)有黑色固体生成: 。 (4)有支持燃烧的气体生成: 。 15. 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CuSO?2HO?SO?

Cu?2H2SO4(浓)??422某学生设计两种用废铜屑制取CuSO4的方案如下:

浓H2SO4① Cu??????CuSO4

?O2稀H2SO4② Cu???CuO?????CuSO4 ???其中较好的方案是 (填序号),请简述理由。 。 1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 作用将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

①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7. 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 。 18. 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有下列四种物质:石墨、纯碱、碳酸氢铵、酒精。其中在医疗上可作消毒剂的是 ,农村常用的氮肥是 ,可用来制造铅笔芯的是 ,在玻璃和造纸工业中要用到的原料是 。

三. 实验题

19. 填写下列实验操作的原因:

实验操作 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应垫石棉网。 操作原因 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前,要首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在使用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蒸发溶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被蒸发溶液。

四. 计算题

20. 实验室里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现要制取1.92g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达标测试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6 B 7 B 8 A 9 B 10 C 11 B 12. 向下排气法和排水法 解析:

3.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也就是让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 4. 题中问的是现象的共同点,而B是分类的共同点。

5. 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和都放热。 7. 应首先排除人的危险。

9. 浓硫酸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的,而不用硫酸制取是因为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不用纯碱,是反应太快。

10. 大量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无法点燃。

11. 加铁片无变化,说明没有硫酸铜和硫酸,而硫酸反应没,原铁粉和氧化铜可能剩余,而铁一定置换硫酸铜生成铜。

【综合测试答案】 1 A 2 D 3 A 4 D 5 C 6 A 7 D 8 C 9 BC 10 BD 11 C 12 D 二.

13. C、H、F、N、O;有机物;C

14. (1)Ba(OH)2?CuCl2?Cu(OH)2??BaCl2 (2)Zn?2HCl?ZnCl2?H2?

???Fe3O4 (3)3Fe?2O2??(4)2KMnO4????K2MnO4?MnO2?O2? 15. ②;不产生污染物,硫酸的消耗量少

16. (1)光合;呼吸 (2)C2H4 (3)①③ 17. 硫酸铜、硫酸;铜和铁

18. 酒精;碳酸氢铵;石墨;纯碱

三.

19. 使烧杯均匀受热、防止烧杯炸裂;防止氢气中混有空气,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反应装置漏气;防止受热不均匀、液体飞溅出来 四.

MnO220. 2KClO3?????2KCl?3O2?

点燃?? 245 96 x 1.92g

24596??x?4.9g x1.92g解析:

3. 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时,由于①参与反应的酸的量相同,金属恰好反应或过量;②酸过量,金属的质量符合方程式中的计量比。

4. 除CO2,需碱性溶液,同时得到水,需用浓H2SO4除去。 5. CaCO3(100)、 MgCO3(84)、 Na2CO3(106)、CuCO3(124)。等质量的碳酸盐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的CO2的质量由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决定。

7. 石灰石粉末即碳酸钙,因其不溶于水,当与盐酸反应至中性时不再溶解,可作为反应结束的标志。

9.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都没有火焰。

初三化学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酸、碱、盐的性质

名称 化学式 色态味 溶解性 沸点、 挥发性 浓盐酸 HCl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液体(工业盐酸略带黄色) 易溶 沸点低,易挥发(白雾)敞口放置质量、浓度均减小 用作干燥剂,敞口放吸水性 脱水性 稳定性 强氧化性

稀盐酸、硫酸、硝酸化学性质比较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电离方程式 稀盐酸HCl 36.5 HCl=H+Cl +-浓硫酸 H2SO4 无色透明、粘稠、油浓硝酸 HNO3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状液体,无刺激气味 气味液体 易溶于水,强烈放热 易溶 沸点低,易挥发(白高沸点,不易挥发 雾)敞口放置质量、浓度均减小 置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能使纸张、木材碳化 稳定性酸,受热或见光难分解 无 无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无 无 稳定性酸,受热或见光难分解 与氢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稀硫酸H2SO4 98 H2SO4=2H+SO4 +2-稀硝酸HNO3 63 HNO3=H+NO3 +-与指示剂作用 与金属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碱 反应 与盐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Zn+2HCl=ZnCl2+H2↑ Zn+H2SO4(稀)=ZnSO4+H2↑ 能发生反应,但不生成H2,生成H2O ZnO+2HNO3= Zn(NO3)2+H2O Mg(OH)2+2HNO3= Mg(NO3)2+H2O Na2CO3+2HNO3= 2NaNO3+H2O+CO2↑ Fe2O3+6HCl= 2FeCl3+3H2O Cu(OH)2+2HCl= CuCl2+2H2O HCl+ AgNO3= AgCl↓(白色)+ HNO3 Fe2O3+ 3H2SO4= Fe2(SO4)3+3H2O Cu(OH)2+ H2SO4= CuSO4+H2O BaCl2+ H2SO4= BaSO4↓(白色)+2HCl AgNO3溶液和稀常用鉴HNO3,生成不溶于稀BaCl2或Ba(NO3)2或Ba(OH)2溶液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 ; HNO3,生成不溶于稀HNO3别方法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的白色沉淀; 成CO2 用途 化工产品,除锈,制药 化工产品,化肥、农药、炸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化工产品,化肥、染料、火药、 酸的通性: ① 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 活泼金属+酸→盐+H2↑。(属于置换反应) ③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④ 金属氢氧化物(碱)+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⑤ 盐+酸→新盐+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两种常见的碱的性质。 名称 俗称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电离方程式 氢氧化钠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40 NaOH===Na+OH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溶液为石灰水) Ca(OH)2 74 Ca(OH)2===Ca2++2OH-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物 色态 有强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理 吸湿性 无吸湿性(CaO有吸湿性) 潮解 性 等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强烈放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质 腐蚀性 有强腐蚀性 有强腐蚀性 化学性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使指示②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剂变色 ③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②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质 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跟酸发生中和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3NaOH+H3PO4=Na3PO4+3H2O 2NaOH+CuSO4=Na2SO4+Cu(OH)2↓(蓝色) 3NaOH+FeCl3=3NaCl+Fe(OH)3↓(红褐色)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Ca(OH)2+CO2=CaCO3↓+H2O Ca(OH)2+SO2=CaSO3↓+H2O Ca(OH)2+2HCl=CaCl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3Ca(OH)2+2H3PO4=Ca3(PO4)2↓+6H2O Ca(OH)2+Na2CO3=CaCO3↓ +2NaOH 跟某些盐反应 Ca(OH)2+MgCl2=CaCl2+ Mg(OH)2↓(白色) 建筑业,制三合土,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工业上制取NaOH、漂白粉 CaO+H2O=Ca(OH)2 用途 制取 Ca(OH)2+Na2CO3=CaCO3↓+2NaOH 碱的通性

(1)与指示剂作用,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仅限于可溶性碱)。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碱+酸→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碱+盐→新碱+新盐(要求两种反应物均可溶,生产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才能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

三种常见的盐 结晶水合物 俗称 分布 氯化钠(NaCl) —— 食盐 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碳酸钠(Na2CO3) Na2CO3?10H2O 纯碱 盐湖或碱性土壤里,天然碱(俗称口碱)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其结晶水合物易失去水而风化 化工产品,用于洗涤剂、造纸、纺织及制玻璃等工业 硫酸铜(CuSO4) CuSO4?5H2O 结晶水合物俗称胆矾、蓝矾 —— CuSO4为白色固体,易溶,水溶液为蓝色,CuSO4?5H2O为蓝色晶体,易溶,加热失去结晶水,由蓝变白。 精炼铜、电镀、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物理 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粗盐中因含MgCl2、CaCl2而易潮解 化工原料,可制取钠、氯气、用途 NaOH和纯碱,调味、腌渍食品等 2. 金属和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盐(无氧酸盐)金属(1)+O2(7)非金属+O2(4)(17) 盐(含氧酸盐)(17)(8) 碱性氧化物盐和金属(16)(2)+H2O 酸性氧化物(15)(5)+H2O-H2O(6)-H2O(3)(11)(12)盐和氢气盐和水碱(14)(9)(13)酸酸和盐+酸碱和盐两种新盐盐(10)+碱盐 3.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常见酸中除硅酸(H2SiO3)外均可溶; 常见碱中除NaOH、KOH、Ba(OH)2、NH3·H2O可溶,Ca(OH)2微溶外其余均为难溶碱。其中Cu(OH)2为蓝色沉淀,Fe(OH)3为红褐色沉淀,其余均为白色沉淀;

常见的盐的溶解性规律是:钾、钠、铵、硝溶;盐酸银不溶;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碳酸钾、钠、铵能溶;碳酸镁微溶。 4.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主要是在置换反应中的应用。

(1)金属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 + 盐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5.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起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① 有沉淀析出;② 有气体放出;③ 有水生成。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有一氧化碳、硝酸钡、二氧化硅、木炭、氢氧化钾、硫酸钠、盐酸、碳酸钾和氧化铁九种物质(其中酸、碱、盐都是溶液)。将它们分成三组,每组都有三种物质。其中:

(1)第三组内只有单质和氧化物。且其中一种物质能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盐,另外二种物质都能与第一组内的A物质反应。

(2)第一组内A、B、D三种物质间均不能发生反应,而B物质能与第二组内的二种物

质反应。

(3)第二组内不与第一组内B反应的物质,能与第一组内的A、D二种物质反应。 试写出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的化学式:

第一组:A. _______ B. _________ D. 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写出九种物质的化学式:CO、Ba(NO3)2、SiO2、C、KOH、Na2SO4、HCl、K2CO3、Fe2O3 (2)结合题意分析推断:

① 第三组内只有单质和氧化物,即是C、CO、SiO2、Fe2O3中的三种。其中能与生石灰反应的是SiO2,是单质的只有C,所以C和SiO2一定在第三组中。

② 由于C只能跟Fe2O3反应,所以第一组中的A一定是Fe2O3,第三组中的物质是C、SiO2

和CO。

③ 第一组内A、B、D之间不反应,说明HCl必在第二组内(因为Fe2O3能与HCl反应)。 即:第一组:A. Fe2O3, B. _________,C. ___________; 第二组:HCl,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C,CO,SiO2

这样,没有确定的物质还有Ba(NO3)2,KOH,Na2SO4,K2CO3四种。B、D及第二组内的另二种物质各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④ 由于B能与第二组内的二种物质反应,而在没确定的四种物质中,只有Ba(NO3)2能跟HCl、KOH、Na2SO4、K2CO3中的Na2SO4、K2CO3反应,因此B是Ba(NO3)2;Na2SO4、K2CO3应在第二组,KOH应是第一组中的D。

答案:第一组:Fe2O3 Ba(NO3)2 KOH 第二组:HCl K2CO3 Na2SO4

第三组:C CO SiO2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关单质、氧化物及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审题。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例2] 某厂排出的废液中含Zn(NO3)2和AgNO3,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金属银固体A废液①加入过量X过滤滤液B④常温下蒸发、结晶硝酸锌固体③加入适量Ba (NO3)2溶液滤去不溶物②加入适量Y过滤滤液C (1)写出X、Y的化学式:X_______,Y________;

(2)写出固体A的成分的化学式: ;写出滤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写出滤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解析:由滤液B蒸发、结晶得硝酸锌固体可知,B中所含溶质为Zn(NO3)2;滤液C与

Ba(NO3)2反应生成Zn(NO3)2及难溶物,可知C中所含溶质为ZnSO4;向含Zn(NO3)2和

AgNO3的废液中加入X后再加入Y可提纯出Ag,同时得到ZnSO4,可推知X为Zn,Y为稀硫酸。

答案:(1)Zn,H2SO4 (2)Zn和Ag,Zn(NO3)2,ZnSO4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历年来中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化学知识点及技能的考查都是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来体现的。一般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实验等,约占试卷分值的40%。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反应规律又是此部分内容的重点,复习中必须明确各物质的概念、分类,掌握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并由此在同类物质间进行推广;对典型题的解法要分类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其生成物之一又能与石灰石反应的是( )

A. KOH B. AgNO3 C. CuSO4 D. Fe

解析:题目所给选项中A、B、D均可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KOH+HCl=KCl+H2O, AgNO3+HCl=AgCl↓+HNO3, Fe+2HCl=FeCl2+H2↑

各产物中只有HNO3可与石灰石反应:2HNO3+CaCO3=Ca(NO3)2+CO2↑+H2O,所以选 B。 答案:B

说明:熟悉反应规律并结合具体物质准确书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好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2] 某Na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Na2SO4和Na2CO3杂质,为除去这些杂质,仅提供3种药品:AgNO3溶液、BaCl2 溶液和稀HCl。请设计合理的顺序将杂质逐一除去,并填写下面实验报告。(简要回答) 实验步骤 (1) (2) (3) 答案: 实验步骤 加入适量 的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BaCl2+Na2SO4=BaSO4↓+2NaCl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B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淀生成 有白色沉 淀生成 NaCl+ AgNO3= AgCl↓+ NaNO3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性,思维性较强的去杂质题。解这类题时,要遵守不能引入新杂质的原则,若在去杂过程中,一旦引入,要在后续步骤中除去。按照题目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操作顺序,杂质逐一除去,如果忽略了题目的要求就可能出错。

[例3] 在分开盛放的A、B两溶液中,共含有Na、Cu、Ba、Mg、OH、NO3、SO4七种离子两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A溶液里含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其余在B溶液里,则B溶液里所含离子应该是 。

解析:解此题关键是以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为考虑出发点。因为Cu、Mg,不能与OH共存,Ba和SO4不能共存,而Na、NO3与其它离子都能共存,所以A溶液里含有Na、Cu、Mg、NO3、SO4,B溶液里含有Ba、OH。

答案:B溶液里所含离子应该是Ba和OH。 说明:离子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相互之间必须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从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来考虑。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达标测试】

1. 能够区别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铁四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 A. 盐酸 B. 氢氧化钠 C. 石蕊 D. 氢氧化钡

2. 要确定某白色固体是BaCl2,除蒸馏水外,还要用到的试剂是( ) A. 硝酸银、稀硝酸 B. 硝酸银、硫酸

C. 硫酸钠、稀硝酸 D. 硫酸、硝酸银、稀硝酸 3. 用稀硫酸可将下列物质组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 碳酸钠、氯化钡、氯化钠 B. 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银

C. 硫酸钠、氯化铜、硝酸 D. 硝酸镁、氯化钡、氢氧化钠

4. 下列试剂中,能区别氯化铁、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四种溶液的是( ) A. 氯化钡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 D. 稀硫酸

5. 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钙溶液 C. 硫酸钠溶液 D. 氯化钾溶液

6.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氯化钠和硫酸钾 B. 硫酸铜和氢氧化铁 C. 碳酸钠和氯化钡 D. 氯化钠和硝酸钾

7. 区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可选用( )

A. 二氧化碳气体 B. 碳酸钠溶液 C. 酚酞试液 D. 稀盐酸

8. X、Y、Z分别是NaOH、HCl、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Y,溶液变成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入到X中红色褪去,则X、Y、Z依次是( )

A. NaOH、HCl、NaCl B. HCl、NaOH、NaCl C. NaCl、NaOH、HCl D. HCl、NaCl 、N aOH

9. 已知NaOH、Na2CO3、Na2SO4三种物质都可以跟某些物质反应直接生成化合物M,则M是( )

A. NaNO3 B. NaCl C. K2SO4 D. K2CO3

10. 要鉴别氯化钠、氯化镁、酚酞这三瓶无色溶液,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硝酸银溶液 B. 盐酸 C. 石蕊试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1. 有三瓶无色液体,分别为蒸馏水、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怎样鉴别?

12.有五瓶没贴标签的透明溶液。已知它们是Ba(NO3)2、KCl、NaOH、CuSO4、Na2SO4溶液。现不再用其他试剂,就可把它们一一鉴别开。请按实验步骤写出鉴别方法。

【综合测试】

一.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为了予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元素的摄入 B. 农业上施用量最大的化肥是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化肥

C.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化合物 D. 由氢、氧、硫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硫酸 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有色花卉中的色素遇酸或碱的溶液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B. 久置于敞口容器中的浓盐酸或浓硝酸,质量减小 C.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变成焦炭 D. 酒精的不充分燃烧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纯碱、碱式碳酸铜、甲醇(CH3OH)都不属于碱类化合物 B. 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氢气 C. 碱能跟一切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4.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桶 C.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D.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5. 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 氢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6. 在下列四种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 .. A. 氧化铜 C. 氢氧化铜

B. 铜

D. 紫色的石蕊试液

7.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 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 暴露在空气里,容易潮解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每种方案..所需试剂如下(反应所得的产物可用作试剂进一步反应),不可行的方案是( ) ... A. Zn、CuSO4溶液、FeSO4 溶液 B. 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C. Zn、Cu、FeSO4溶液 D. Fe、Cu、ZnSO4溶液

9. 下列各组物质中,向前者逐滴加入后者,相互能反应,并且需要用指示剂来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铁和稀硝酸 B. 氯化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D.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10. 下列各组内的物质,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消失但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A. MgCl2、NaOH B. CuSO4、KOH C. KCl、AgNO3 D. BaCl2、Na2CO3

11. 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所得溶液的pH小于7的是( ) A. 生石灰 B. 醋酸 C. 氨水 D. 三氧化硫

12. 下列物质中,与Fe、Fe2O3、AgNO3溶液、Ca(OH)2溶液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MgCl2溶液 B. CuSO4溶液

C. 稀盐酸 D. Na2CO3溶液

13. 将下列各组内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最终肯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 Ba(OH)2、Fe2(SO4)3、HNO3 B. CuSO4、H2SO4、NaOH C. Ba(NO3)2、Na2CO3、HCl D. AgNO3、H2SO4、HCl

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能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可能既没有气体放出,也没有沉淀析出 B. 能电离产生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能属于酸,也可能属于盐 C.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碱

D. HCl和HNO3属于同类化合物,在它们的水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把某无色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CO2不能使足量的NaOH溶液变浑浊,但能使足量的石灰水变浑浊

C. 将Cu(OH)2加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石蕊试液变蓝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而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二. 填空

16. 将硫酸铵、三氧化硫、干冰、氢硫酸、甲烷、铅、氧化镁、高锰酸钾、乙醇、氧化铜、氨水、氯气、磷酸、氢氧化钾这十四种物质的化学式,按物质所属类别填入下表中。 ...类别 单质 碱 性 氧化物 酸 性 氧化物 碱 酸 盐 有 机 化合物 化 学 式 17. 现有亚硝酸钠(NaNO2)、熟石灰、氢氧化铝、碳酸水、磷酸二氢铵,其中: (1) 可用作医药中和过多的胃酸;

(2) 可用于建筑业上,与粘土、砂子混合制成三合土; (3) 可用作农业上的复合肥料;

(4)工业用盐 误作食盐,用于烹调,会使人中毒;

(5) 用来浇灌某些植物,能起到改良碱性土壤、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

18.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水八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下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例:① C?O2点燃CO2

③ ④ ⑤ ⑥ ⑦

19. 限从Zn、Mg(OH)2、Hg(NO3)2溶液、稀硝酸中选择适当的物质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

四. 简答题

20. 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为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可将一氧化碳点燃,一氧化碳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常常

含有二氧化硫而污染空气,可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来消除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1)某白色固体为纯净物,它的水溶液既可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又可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盐类化合物分别与稀硫酸、AgNO3溶液反应,均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1)热水瓶胆的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们除掉,以化学方程式说明去除水垢的原理:

(2)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硫酸、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多种。某校的一个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锌粉后,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废液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

五. 计算题

24. 将20g不纯的硫酸钠样品(不含水,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放入139.1g水中,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不溶物和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234g。 求:

(1)不纯的硫酸钠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所加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不溶物的质量为多少?

【达标测试答案】 1 2 3 D D A 4 B 5 B 6 C 7 AB 8 B 9 AB 10 D 11. 取三支试管,将三种液体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再向每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使石蕊变红的是硫酸,其他无变化。再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少量无变化的原液体,然后各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溶液,无变化的是蒸馏水。

12. 首先,溶液为蓝色的是CuSO4溶液,把CuSO4溶液分别滴入其它四种无色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钡溶液,(这两种的鉴别顺序可以颠倒);再把硝酸钡溶液滴入其他两种未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溶液,无现象的是氯化钾溶液,(这两种的鉴别顺序可以颠倒)。

解析:

1. 现象分别为:无现象、白色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2. 分别检验钡离子和氯离子。 3. 注意题中“一次性”的要求。 4. 分别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 5. 分别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

6. AD生成物无沉淀、气体、水生成;B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不反应。

9. 阳离子都有钠离子,所以考虑生成钠盐,而阴离子没有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用含这两种阴离子的物质反应。例如:NaOH和氯化铜反应;Na2CO3和氯化钡反应;Na2SO4和氯化钡反应。

10.分别是无现象、白色沉淀、变红。

【综合测试答案】

一. 1 D 11 B、D 12 C 13 A、D 14 C 15 B、D 2 B 3 A 4 B 5 C 6 B 7 C 8 D 9 C 10 A 解析:

3. A. 纯碱是盐,碱式碳酸铜是碱式盐、甲醇有机化合物 B. 硝酸、浓硫酸不行

C. 有些非金属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于碱起反应

8.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可以是题目中有的,也可以是新置换出来的。

9. A. 根据氢氧化铁能否继续溶解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 B. 氯化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不反应

D. 根据是否继续生成沉淀可判断是否恰好完全

10. MgCl2与NaOH 产生白色Mg(OH)2沉淀,能溶于稀硝酸,没有气体产生。 12. A. MgCl2溶液只与AgNO3溶液、Ca(OH)2溶液反应;B. CuSO4溶液不与Fe2O3反应;D. Na2CO3溶液只与AgNO3溶液、Ca(OH)2溶液反应;C现象分别为气体、物质溶解,产生黄色溶液、白色沉淀、物明显现象。 13. A. 生成BaSO4、D. 生成AgCl

14.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还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15. A. 该气体是酸性气体

C. 将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16. Pb Cl2 MgO CuO SO3 CO2 NH3?H2O KOH H2S H3PO4 CH4 (NH4)2SO4 KMnO4 C2H5OH 17.

(1)氢氧化铝 (2)熟石灰 (3)磷酸二氢铵 (4)亚硝酸钠 (5)碳酸水 18.

② CO2?H2O?H2CO3

③ CO2?Ca(OH)2?CaCO3??H2O ④ Fe?2HCl?FeCl2?H2? ⑤ CaO?2HCl?CaCl2?H2O ⑥ Ca(OH)2?2HCl?CaCl2?2H2O ⑦ CaO?H2O?Ca(OH)2

19.

(1)Zn?Hg(NO3)2?Zn(NO3)2?Hg (2)Mg(OH)2?2HNO3?Mg(NO3)2?2H2O 20. 2CO?O221.

(1)CuSO4?2NaOH?Cu(OH)2??Na2SO4

点燃2CO2 SO2?2NaOH?Na2SO3?H2O

CuSO4?Ba(NO3)2?BaSO4??Cu(NO3)2

(2)BaCl2?H2SO4?BaSO4??2H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22.

(1)CaCO3?2HCl?CaCl2?H2O?CO2?

Mg(OH)2?2HCl?MgCl2?2H2O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23. 硫酸;氯化铁、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氯化钠; (或H2SO4;FeCl3、NaOH、Na2CO3、BaCl2;Na2SO4、NaCl) 24.

解:NaCl的质量?234g?5%?11.7g 设Na2SO4的质量为x,BaCl2的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08 117 x y 11.7g 142:x?117:11.7gx?14.2g

208:y?117:11.7gy?20.8g 不纯的硫酸钠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14.2g??100%?71% 20gBaCl2溶液中水的质量

?234g?11.7g?139.1g?83.2g BaCl2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

20.8g??100%?20% 20.8g?83.2g过滤得到的不溶物的质量

?20g?20.8g?11.7g?29.1g

答:

(1)不纯的硫酸钠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71%; (2)所加氯化钡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20%; (3)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不溶物的质量为29.1g。

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名称 硫 化学式 S 俗称 硫磺 主要物理性质 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干冰易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有毒性。 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 密度小于空气。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易 挥发的液体,可与水任意互溶。 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易 溶于水,固体称冰醋酸。 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蚀性。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二氧化碳 CO2 固体俗称干冰 一氧化碳 CO 煤气 甲烷 CH4 沼气、坑气 乙醇 C2H5OH 酒精 乙酸 氧化钙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氢氧化钠 CH3COOH CaO Fe2O3 Fe3O4 NaOH 醋酸、冰醋酸 生石灰 铁锈、赤铁矿 磁铁矿 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 解,有强腐蚀性。 氢氧化钙 Ca(OH)2 Na2CO3 Na2CO3·10H2O NaHCO3 熟石灰、消石灰、 石灰水 纯碱、口碱、苏打 小苏打 食盐 石灰石、大理石 蓝矾、胆矾 灰锰氧 铜绿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 腐蚀性。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且吸 湿结块。 无色晶体,易失水风化。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但溶解度 比Na2CO3小。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其水 溶液为蓝色。 蓝色晶体。 紫色有光泽晶体,溶于水,其水 溶液为紫色。 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溶于水。 新制得为白色凝乳状沉淀,不溶 于稀硝酸。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不溶于稀 硝酸。 新制得为红褐色沉淀。 新制得为蓝色沉淀。 碳酸钠 碳酸钠晶体 碳酸氢钠 氯化钠 碳酸钙 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 高锰酸钾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银 NaCl CaCO3 CuSO4 CuSO4?5H2O KMnO4 Cu2(OH)2CO3 AgCl BaSO4 硫酸钡 氢氧化铁 氢氧化铜 天然产称重晶石 Fe(OH)3 Cu(OH)2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药品 白磷 浓硫酸 浓盐酸 浓硝酸 氧化钙 性质 着火点低,易自燃,不跟水反应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性) 易挥发 易挥发 易吸水,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易潮解,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保存方法 放入冷水中 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 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 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 密封于干燥试剂瓶中 固体氢氧化钠 密封于干燥试剂瓶中 碱溶液的玻璃瓶应用橡胶塞密封。 3. 物质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物质 检验的方法、步现象 化学反应原理 备注 骤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⑴点燃 氢气 ⑵ 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O2) 木条复燃 ⑴ 产生淡蓝色火焰。 ⑵ 烧杯壁上有水雾或水珠生成。 C+O2点燃CO2 (H2) 2H2+O2点燃2H2O 不纯时有爆鸣声 ⑴ 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 伸入集气瓶 ⑴ 木条熄灭; ⑵ 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CO2) ⑵ 加入澄清石灰水 ⑴ 点燃; ⑵ 火焰上方罩一氧化碳 一干燥烧杯; ⑴ 产生蓝色火焰; ⑵ 烧杯壁无水珠; ⑶ 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CO2 不纯时有爆鸣声 (CO) ⑶ 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⑴ 点燃; ⑵ 火焰上方罩甲烷 一干燥烧杯; ⑴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⑵ 烧杯壁有水珠; ⑶ 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点燃CO2+2H2O 不纯时有爆鸣声 (CH4) ⑶ 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⑴ 有刺激性气味 ⑵ 用润湿的蓝氯化氢 色石蕊试纸 ⑵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⑷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HCl=H+Cl+- (HCl) ⑶ 在空气中有白雾 ⑷ 通入AgNO3溶液中 ⑴ 有特殊刺激氨气 性气味; AgNO3+HCl=AgCl↓+HNO3 ⑴ 有氨臭味; ⑵ 湿润石蕊试纸由红色变?NH3H2O???NH3??H2O ?NH3?H2O???NH4?OH? (NH3) ⑵ 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蓝色。 ⑴ 燃着木条伸氮气 入集气瓶; ⑵ 加入澄清石灰水 ⑴ 木条熄灭; ⑵ 石灰水依然澄清。 (N2) (2)几种重要物质的检验 物质 所用试剂 ⑴ 紫色石蕊试液 酸 ⑵ 无色酚酞试液 检验的方法、步骤 取少量酸于试管并加入几滴石蕊试液。 取少量酸于试管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 石蕊试剂由紫色变为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化学反应实例 (H?) ⑶ PH试纸 蘸取少量酸滴在pH试纸上。 ⑴ 紫色石蕊试液 取少量碱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石蕊试液。 碱 ⑵ 无色酚取少量碱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⑶ PH试纸 蘸取少量碱液滴在pH?7 石蕊试剂由紫色变为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OH?) 酞试液 pH试纸上。 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 ⑴ 取少量待测液于pH?7 AgNO3试剂和稀试管中 ⑵ 滴入几滴产生不溶于稀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HNO3的白色凝乳状沉淀。 (Cl?)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 2?(SO4) HNO3 AgNO3试剂并滴加稀HNO3 ⑴ 取少量待测液于BaCl2试剂和稀试管中 ⑵ 滴入几滴BaCl2试剂并滴加稀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HNO3 HNO3 ⑴ 取少量待测固体BaSO4??2NaCl CaCO3?2HCl??CaCl2?H2O?CO2? HCl或稀或溶液于试管; 冒出气泡,气体碳酸盐 HNO3,澄⑵ 加入几滴稀能使澄清石灰2?(CO3) 清石灰水 HCl或稀HNO3; 水变浑浊。 ⑶ 将生成的气体通Na2CO3?2HCl??2NaCl?H2O?CO2? Ca(OH)2?CO2??

入澄清石灰水。 ⑴ 碱或碱液 铵盐 ?(NH4) CaCO3??H2O? 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⑵ 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⑴ 取少量待测固体或溶液于试管; ⑵ 加入碱或碱液共热; ⑶ 将产生的气体接触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⑵ 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NaOH??? NaNO3?NH3??H2O NH3?H2O???NH4?OH? 4.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物质性质的实验

(1)气体的发生装置

(2)气体的收集装置

① 排水集气法

②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③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集气瓶口向下)。 (3)气体验纯与验满方法

(4)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气体 O2 H2 CO2 药品 MnO2反应原理 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锌粒、稀硫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5. 常见气体杂质的除法 气体杂质 H2 CO 方法或试剂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除去产生的水蒸气。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除去产生的CO2 Zn+H2SO4(稀)===ZnSO4+H2↑ CaCO3+2HCl===CaCl2+H2O+CO2↑ O2 CO2 ??2CuO 通过炽热的铜网。原理:2Cu?O2?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后者吸收效果更好) 通过无水硫酸铜或浓硫酸。(后者在除水时常用) 通过AgNO(后者吸收效果好) 3溶液或NaOH等碱性溶液中?H2O(g) HCl 6.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法 (2)蒸发法 (3)结晶法 (4)沉淀法 (5)气化法 (6)转化法 (7)溶解法 (8)吸收法

7. 课本上的重点实验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 燃烧的条件 (3) 分子的运动 (4) 水的组成

(5)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8. 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认识基本的化学仪器、了解其用途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下列几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通入氢气立即给氧化铜加热,实验结束时,撤掉氢气后停止加热。

B.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 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去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皮肤上沾上浓硫酸,立即用水冲洗。

解析:A的操作错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目的是赶走试管里的空气,避免引起爆炸。当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使铜在氢气流中冷却下来,再停止通入氢气,目的在于防止铜在高温下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B的操作正确。因为氢气为可燃性气体。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这个范围,点燃时就会爆炸。因此,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的操作错误。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会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因此,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来,然后再撤酒精灯。

D的操作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当接触水时会

放热,进一步腐蚀皮肤。正确的操作是先用布试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答案:B

[例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不要求回收杂质),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A. 加适量盐酸,过滤 B. 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 加适量水,过滤 D. 加热(或高温灼烧) E. 加热,加适量水,过滤 F. 加适量盐酸,蒸发

①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② 氯化钾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 ③ 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④ 氢氧化钠粉末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 ⑤ 炭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 )

解析:① 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碳酸钠能溶于水,根据二者溶解性不同,即采取加适量水、过滤的方法进行除杂和分离。

② 本组两种物质均能溶于水,因此不能用上法分离,可设计将碳酸钾转化为氯化钾的方法,采用加适量盐酸、蒸发的方法除去所含有的杂质。转化的方程式如下:

K2CO3+2HCl=2KCl+CO2↑+H2O

③ 本题欲除去碳酸钙,往往有人用溶解过滤法分离,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氧化钙不易溶于水,而且溶于水的部分又会转化成氢氧化钙,这样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很显然可以利

??? CaO + CO2↑ 用高温煅烧的方法使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 ??高温④ 本题可利用二者的溶解性不同来进行分离,但是仅仅采取溶于水,过滤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蒸发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⑤ 本组若采用高温加热使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虽然能除去氧化铜,但是生成的铜仍混在炭粉里,实际上是除了一种杂质又带入了另一种杂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可利用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转化为能溶于水的氯化铜,而炭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性质采用加适量盐酸,过滤的方法除去杂质。其反应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答案:C、F、D、B、A

启示:从上述几组除杂题可以看出,除杂的方法可采取物理方法(即①)也可采取化学方法进行转化,使加入的试剂跟杂质反应与原物质不反应,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或原有的物质,达到除杂的目的,但注意一定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化学实验在中考试卷的比例约占总分的25%,且内容逐年有所增加,重点知识的重现率很高,覆盖率达到40%以上。我们在化学实验的复习中,不但要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几种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和物质的检验等基本要求,更要注意提高实验操作、设计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对每个实验要在深刻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弄清操作原理要点、观察方法、思考重点,以及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说理要科学,表达要准确)。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3的混合物

2-

B.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存在SO4 C. 将H2、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 D. 用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解析:A中NaCl与NaNO3均易溶于水,不能通过过滤分离;B中由可能存在Ag;C加热条件下H2与O2会反应且可能引起爆炸;D因镁粉和铝粉可溶于盐酸并与之反应而除去。

答案:D

说明:实验方案设计的综合问题,要求掌握各自的方法和要点。

[例2] 向盛有镁、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解析: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NaOH溶液剩余,同时有NaOH与H2SO4反应生成的Na2SO4。 答案:NaOH、Na2SO4

说明:可忽略反应过程,直接从反应本质来分析问题。

[例3] 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A B COCuO....① 尾气大理石浓盐酸②澄清石灰水 C D (1)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在做甲烷燃烧实验时,点燃前必须要 ,否则会发生危险。

(2)若用装置C制取CO2,并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

变浑浊,其原因是生成的CO2中混有 气体。

(3)D是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① 中的现象是 ;② 中的现象是 。

尾气应该 ,以防止和控制尾气中的 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1)B;检验甲烷的纯度 (2)氯化氢

(3)黑色的CuO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气球收集或点燃;一氧化碳 说明:关于气体制备的知识迁移题应明确所制备气体的特性,反应物的特点等。

【达标测试】

1.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也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2. 进行过滤操作时,一定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量筒 C. 漏斗 D. 水槽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实验室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 C.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盛高锰酸钾的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

4. 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A. 不易溶于水 B. 易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小 D. 密度比空气大 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 装药品 ② 检查气密性 ③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加热 ⑤ 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①③④⑤

6. 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种气体中 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里 D. 将气体分别通过炙热的铜丝 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木炭放入燃烧匙中加热到发红,然后迅速伸入到氧气瓶底部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应预先垫上一层石棉布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应先将洁净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D. 细铁丝燃烧的氧气瓶中应先装有少量的水或细沙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氢气 B. 木炭 C. 硫粉 D. 酒精

9. 下列关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跟所有的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 具有可燃性、氧化性

C. 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D. 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10.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

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制____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 11. 判断对错 (1)100g空气中含有21g氧气。( )

(2)集气瓶内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瓶内不含氧气。( ) (3)因为氧气具有可燃烧的性质,所以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2. 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选择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实验,请你选择______。

【综合测试】

1. 鉴别三个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分别测定密度 B.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C. 分别试验气体的溶解性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集气瓶口

2.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 ) A. 铁屑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钾溶液

3.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 C. 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D. 用氯化钡溶液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

4. 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性质的实验,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木炭 B. 纯碱 C. 铁钉 D. 食盐

5.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20℃、101kPa条件下测定)。实验室要收集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气体 性质 密度(g/L) 溶解度(g) H2 0.08987 0.0001603 CO2 1.975 0.1688 SO2 2.716 11.28 A. 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集气法

D.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集气法 6.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B. 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 D. 汽车排放的尾气

7.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8. 检验某溶液是否显酸性,取少量溶液进行实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酚酞试液 B. 滴加石蕊试液 C. 滴加碳酸钠溶液 D. 加入锌粉

9. 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石灰石粉末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纯碱 10. 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将药品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 B. 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不应两口接触

C. 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再取出正立在桌面上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后,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12. 鉴别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五瓶无色气体时,要用( ) A. 燃着的蜡烛、细铁丝

B. 燃着的木条、澄清的石灰水 C. 石蕊试液、石灰水 D. 硫磺、氧化铜粉末

13. 配制10%的食盐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 ) A.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蒸发皿、酒精灯 B. 烧杯、玻棒、药匙、量筒、研钵

C. 托盘天平、玻棒、量筒、药匙、酒精灯 D. 托盘天平、烧杯、玻棒、量筒、药匙

14. 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内为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正确的是( ) A. NaOH溶液中混有Ba(OH)2(CuSO4) B. 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Cu粉) C. CO2 中混有CO(炽热的炭)

D. 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15. 试管内壁残留下列物质,用稀盐酸浸泡不能除去的是( ) A. 铁锈锈渍

B. 氢氧化钠溶液作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C.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附着的红色固体 D. 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留下白色固体 16. 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示意图。

请用上图所示仪器分别组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装置。(填写标号)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 17. 把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的一

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成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化合物——硫化亚铁。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得到的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2)铁跟硫反应时,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 (3)证实铁已从铁单质变成化合物的物理方法是 。 (4)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从理论上计算,为使铁粉和硫粉都能全部反应,两者的最佳质量比为 (天原杯竞赛题)

18. 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NO2。如图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A、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 ;B 。

19. 在烧杯A中装入20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

(1)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 ;

(2)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20.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其原因是 。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列空白:

观察到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处 B处 C处

C处设置一个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2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2. 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过滤得白色沉淀①,无色滤液①。则原混合物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2)向无色滤液①加入KOH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②,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液体蒸干,得到固体A。如果固体A中只含有2种元素,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A中含有2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

【达标测试答案】 1 C 2 C 3 D 4 D 5 D 6 B 7 AB 8 C 9 C 10. 氢气或二氧化碳

11. (1)错,应是体积分数;(2)错,空气含氧气,也不能复燃。 (3)错,氧气具有助燃性。 12. 盐酸、氯化钡、氢氧化钙 解析:

1. 量筒是有精密刻度的仪器,所以只能用来量体积,也不能用来作为溶液混合的仪器。 3. A应向上;B用稀硫酸,硝酸有强氧化性;C反了,容易爆炸。 4. 注意题干要求:只能用,说明物质密度比空气大。

5. 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应用制氢气装置,固体加热应用制氧气装置。 12. 本题即为检验碳酸根离子。

【综合测试答案】 1 D 2 C 3 C 4 BC 5 A 6 C 7 A 8 A 9 A 10 B 11 C 12 B 13 D 14 B 15 C 16. ①③⑥②④⑦⑧;①③⑤④⑧⑦;①③⑤④⑧ 17.

(1)FeS (2)放出热量

(3)用磁铁吸引,若不能被磁铁吸引,证明铁已从单质转变为化合物 (4)Fe?S?FeS

(5)7:4

18. A瓶气体变成无色;B:NaOH溶液进入B,溶液变为红色,液面上升 19.

(1)A杯中液体变红

(2)浓氨水易挥发,其中氨分子扩散到A杯水中,生成碱性物质使A溶液变红 20. (1)排除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CuO?CO点燃?Cu?CO2;

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尾气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21. 实验过程 打开一瓶汽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CO2 2CO2;消除污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 (1)氯化镁、氢氧化钾;硫酸铜 (2)氯化钡

(3)硝酸钾;碳酸钾;碳酸钠 解析:

1. 本题是鉴别问题,要求了解三种气体燃烧的不同现象,借此达到鉴别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9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