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庄子》让高考作文靓起来

更新时间:2023-08-18 01:12: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

借《庄子》让高考作文靓起来

——谈《庄子》的“高考作文”积极意义

全昌波

庄子既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首先是隶属于哲学家、思想家。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

庄子是散文家,诗人。鲁迅高度评价庄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是承载庄子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美感的艺术载体,历代文人与哲学家思想家都视庄子为“圣贤先哲”,中学教材课本共选庄子文章三篇——《逍遥游》、《秋水》、《养生主》,均是节选。自有《庄子》以来,历代学者、文学家就没有停过对其思想与文学方面的研究,然而我们换个角度思考,站在实用主义高度,以“高考作文”的眼光来看待《庄子》,我们会发现,《庄子》中有太多的“宝贝”,可以让我们高考作文靓起来。庄子的文章如汪洋大海,高深莫测,然而,只要我们敢于提着“篮子”,即便是海滩漫步,也能拾得珍珠,装点“衣裳”。《庄子》中的名言,《庄子》中的寓言,《庄子》中的价值观点,就是这样的珍珠,让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一路拾贝吧!

一、庄子的名言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

【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

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

高中语文

【解】从大舟与水、大翼与风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

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解】凡物需得借外力。凡物必有所待。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

"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

【解】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5.不以物挫志.

《天地》

【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解】不可玩物丧志.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

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

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

堪!

【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

思想.

8.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骈拇》

高中语文

【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解】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

世的.

9.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天运》

【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

黑的.

【解】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山木》

【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解】真朋友不言利.

1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让王》

【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解】"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2.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

忘言. 《外物》

【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

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解】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

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1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

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1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大宗师》

【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高中语文

15.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 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 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解】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译解】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

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

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解】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

素的辩证法.

1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大宗师》

【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

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解】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

")源出于此.

18.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骈拇》

【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

一段,它就会悲伤.

【解】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19。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齐物论》

【译解】: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

【解】 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

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

2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

【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解】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9r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