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1 11:4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挥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机制研究

马骁

摘 要: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本科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并就如何真正发挥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导师;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学分制的普遍推广,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本科生数量急剧增加。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切实加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现阶段面临的一大挑战。重视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现状如何?其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加强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项目组从北京地区实行了导师制的综合性、偏理工科和偏文科高校中随机抽取了10所高校,并从10所高校在校本科生中,按照性别、年龄、专业等指标抽取了520名学生。

(二)调查与统计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结合访谈、资料收集。调查问卷涉及导师的指导方式、指导内容、指导程度、指导次数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496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5.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49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参与的大一新生117人,占23.6%,大二学生128人,占25.8%,大三学生136人,占27.4%,大四学生115人,占23.2%;男性268人,占54%,女性228人,占46%;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22岁;有120人担任学生干部,占24.2%,有376人未担任学生干部,占75.8%。

(二)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指给学生配备导师,并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方面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作为导师,在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师要主动发挥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教书育人作用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虽然高校通过“两课”和专职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两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专职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经历与学生交流,导致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实施导师制则有助于改善这种现状。导师能够对本科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拓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

2.专业辅导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要在特定领域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非常关注所选择的专业。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非常有限,加上有些专业课程还未接触过,很希望导师能给些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在一项导师对本科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程度调查中,认为影响程度“很大”和“较大”的本科生分别占“39.5%”和“38.4%”,两者总计为78.9%。在大多数本科生眼里,导师都是某些学科领域的专家,应该辅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树立本科生正确的专业思

想,在本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3.思想示范作用

本科生对自己的导师大都非常尊敬,导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导师对本科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为人”这一方面的影响程度调查中,认为导师对其影响程度“很大”和“较大”的本科生分别占35.2%和34.9%,二者总计为70.1%。导师以自身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本科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导师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去做,使学生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尘嚣,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做人。

4.心理疏导作用

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本科生,由于涉世不深、实践经验减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往往面临着家庭贫困、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如果得不到导师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精神抑郁等心理问题,损害身心健康。导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况,针对随时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生涯指导作用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本科生教育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加上金融危机的出现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本科生自身及其家长的过高期望,使得本科生的就业成为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导师由于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专业素养、广泛的人际交往,可以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被调查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程度

通过对调查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两课(政治课或德育课)”、“导师的言传身教”、“辅导员”的学生较多,分别占调查对象的72.6%、53.2%和38.5%。这不仅说明了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性,也说明了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两课教学。数据还显示,有90人选择了其他途径,其中,选择“互联网”的有72人,选择“班级或团支部”的有26人,这说明两课教学和辅导员等正式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科生在校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很高”的有163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2.9%;接受程度“一般”的有308人,占62.1%;接受程度“较少”和“很少”的共有25人,占5%。以上数据显示,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尚可,但并不十分理想。

2.被调查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本科期间,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数据显示,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选择“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人数有471人,占95%,居内容之首;选择“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的人数有358人,占72.2%;选择“情感问题”的人数有156人,占31.5%;选择“大学毕业后个人选择问题”的人数有480人,占96.8%;选择其他的有214人,占43.1%。由此可见,本科生普遍关注以上贴切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希望导师给予指导。当问及“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应注重的内容”时,“为人”教育最受本科生重视和认可,而本科生对“政治教育”的认可度远低于“为人”教育和“为学”教育。

在填写问卷的本科生中,导师的指导方式主要是集体指导,占调查对象的43.8%%,其次是个别交谈,占25.6%,其他方式还有E-mail指导、电话指导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在的沟通方式多元化,但是调查对象普遍认为面对面的交流更为直接和有效,如果师生单独交流过少势必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3.被调查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

本科生对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与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数量、指导的频率和深度密切相关。随着高考扩招,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强,导致导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导师的负担不断加重。调查发现,北京高校的导师一般最少带十几个学生,最多带三十多人。由于学生较多,而导师忙于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学术指导,更不用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调查的本科生中,有66.4%的学生可以随时联系导师,但是平均每月可以见到导师1次以上的占12.6%,有26.8%的本科生很少与导师见面,甚至见不到导师。

本科生结合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对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满意度的评价,认为“非常满意”的人数占22.4%,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合计占50.2%,认为“不满意”的占27.4%。由此可见,本科生需要导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愿望比较强烈,对导师的要求也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导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本科生与导师、辅导员的关系 (1)本科生与导师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深入沟通,发挥其影响力的基础。据统计,本科生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依次为:“良师益友”、“导师应在生活、学习和思想政治方面关心和爱护”、“言传身教”、“学术民主”。选择“其他的”有12人,如“多交流”、“多指导”、“亲如父子母子”等。另外,调查对象认为师生关系应该“融洽”的占72.6%,说明师生关系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但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的占33.5%,认为“不满意”的占27.6%,学校应重视起来。

(2)本科生与辅导员的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 但是调查数据显示,有35.8%的人数认为辅导员的工作队提高本科生

的思想政治素质“很有帮助”,认为效果“一般”、“帮助不大”、“无任何帮助”的占64.2%。这是由于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工作,管理学生的数量众多,导致辅导员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教育。

在接受调查的本科生中,有63.2%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是辅导员给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54.1%的学生认为“道德教育”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47.9%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进行了“时事政治教育”,而有19.5%的人数认为辅导员没有做过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由于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咨询服务两块工作比较繁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三、讨论与政策建议

(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1、本科生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无暇顾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考扩招,高校导师与本科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导师的负担不断加重,加上导师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做项目”,导致师生交流时间与机会得不到保障,学生很少能见到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学习与了解还不够,多数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学习方面了解较多,而对自己的思想、兴趣等方面了解得不够。当然,从学生角度来讲,虽然他们对导师制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很难形成良性的沟通渠道。

2、本科生导师“重学术、轻思政”,忽视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部分本科生导师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到位,注重学术科研,轻视德育工作。一些导师把不挂科、奖学金、多出科研成果、多出论文当作成功的评判标准,对本科生的要求也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多参加科技比赛,并用来衡量本科生,而对本科生的思想状况缺乏应有的关心,不闻不问,自由放任,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

3、本科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高标准的遴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导师缺乏监督机制,导致本科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尽管学校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党政组织、导师、学工系统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现在的本科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张扬个性,追求师生平等,而导师教育观念落后、平等的沟通交流不够,造成了彼此间的代沟。另一方面,一些导师受到来自社会一些负面价值观的冲击,将本科生作为自己“项目”的“廉价劳动力”使用,所谓“老板现象”影响了导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二)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使其成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补充,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导师分配制度

为解决导师和本科生的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高校应通过有效渠道来保证导师资源的供给,如聘用优秀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或已退休的老师、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只有导师的数量有了保证,才能有效地为学生配备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

新生入学后,由于学生多为独身子女,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导师的分配可以采取随机原则。但是后期应根据师生双方的意见实行双向选择,导师提出申报计划,包括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和所需学生的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选择导师,使导师的配备达到最高的效率,尽量提高学生对自己导师或导师组的满意程度,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2、加强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引导本科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本科生导师制和辅导员制有相互交融的一面。因此,本科生导师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可就学生的思想状况、职业发展等方面多与辅导员进行定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更多的思想动态,并就学生出现的问题与辅导员强化合作,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健全对导师的遴选、培训、考核机制

完善对导师的遴选制度。学校不仅要审核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还要审核导师的道德水准,即导师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质,对本科生教育有热情、责任感,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导师遴选的重要指标。。

加强对导师的培训。现在国内部分高校,如中国科技大学等,都建立了导师培训制度。从培训内容来看,不仅包括专业培训,还要加强对导师进行本科生教育规律研究、导师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方法、技能的培训,切实转变部分导师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错误理念。

要切实提高导师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关键在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而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客观合理地评价和考核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相反,对放松本科生思想品德教育甚至因失职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促使全体导师对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保证导师教书育人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5-01-19/03554875 724s.shtml.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http://www.zjff.net/sizheng/show.php?id=8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9c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