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药典)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更新时间:2023-11-23 05: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2015属相是什么生肖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年 月 日 执行日期 2015年12月01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颁发部门 质保部 分 发 部 门 质保部()份 质检部()份 变更记载: 修订号 执行日期 生产部()份 物资部()份 设备部()份 采供部()份 00 2012年06月01日 销售部()份 行政部()份 01 2014年05月01日 财务部()份 02 2015年12月01日
1. 目的:建立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用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的供试品。
3. 责任者:QC检验员、QC经理。 4. 正文:
4.1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4.1.1 简述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微生物计数试验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第 1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4.1.2 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 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所选的方法必须具备检测充足样品量的能力,以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4.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试验菌株 试验菌液的制备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霉菌和酵母菌需氧菌总数计数 总数计数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 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霉菌和酵母菌 需氧菌总数计数 总数计数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MPN法),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 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MPN法),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3 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 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MPN法),培养温度30~3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MCC(B)26 003)〕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18~24小时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30~35℃,培养时间度30~35℃,培养时〔CMCC(B)10 104〕 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间18~24小时 大于100cfu 枯草芽孢杆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养基或胰酪大豆胨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Bacillussubtilis) 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培养基,培养温度〔CMCC(B) 63 501〕 度30~35℃,培养时30~35℃,培养时间第 2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间18~24小时 不超过3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培养时间不超过3 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沙氏葡萄糖琼沙氏葡萄糖琼脂培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脂培养基,培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基(MPN 法不适用),白色念珠菌 养基或沙氏葡萄糖基,培养温度30~养温度20~温度 20 ~培养温度30~35℃,(Candida albicans) 液体培养基,培养温35℃,培养时间不超25℃,培养时25℃,培养时间培养时间不超过〔CMCC(F) 98 001〕 度20~25℃,培养时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间不超过5天,不超过5天,接5 天,接种量不大于间2~3 天 100cfu 接种量不大于种量不大于100cfu 100cfu 100cfu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黑曲霉 养基或马铃薯葡萄沙氏葡萄糖琼沙氏葡萄糖琼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脂培养基,培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脂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温度30~养温度 20~(MPN法不适用),培温度 20~糖琼脂培养基,培养(Aspergillus niger) 35℃,培养时间不超25℃,培养时养温度30~35℃,培25℃,培养时间温度20~25℃,培养〔CMCC(F) 98 003〕 过5 天,接种量不大间不超过5天,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不超过5天,接时间5~7天,或直到于100cfu 接种量不大于种量不大于100cfu 种量不大于获得丰富的孢子 100cfu 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4.1.4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菌株见表1。
菌液制备 按表1 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 含0.05%聚山梨酯80 的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聚山梨酯80 的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臵,应在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的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第 3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4.1.5 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4.1.6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计数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 1 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臵表1 规定条件下培养。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4.1.7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⒈供试液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 小时。
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如果下列供试液制备方法经确认均不适用,应建立其他适宜的方法。
⑴ 水溶性供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 供试液。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 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⑵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 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 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第 4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⑶ 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加入经过滤除菌的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 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剂使成1∶10供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必要时,用含适宜浓度的无菌聚山梨酯80 或其他无抑制性无菌表面活性剂的稀释剂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⑷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剪碎,加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浸泡,振摇,制备成1∶10 的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 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加入pH6.8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肠溶制剂)或pH7.6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结肠溶制剂),臵45℃水浴中,振摇,使溶解,制备成1∶10 的供试液。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臵冰冻室冷冻约1 小时,取出,迅速消毒供试品开启部位,用无菌钢锥在该部位钻一小孔,放至室温,并轻轻转动容器,使抛射剂缓缓全部释出。用无菌注射器从每一容器中吸出全部药液于无菌容器中混合,然后取样检查。
贴膏剂供试品 取供试品,去掉防粘层,将粘贴面朝上放臵在无菌玻璃或塑料器皿上,在粘贴面上覆盖一层适宜的无菌多孔材料(如无菌纱布),避免贴膏剂粘贴在一起。将处理后的贴膏剂放入盛有适宜体积并含有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脂80 或卵磷脂)稀释液的容器中,振荡至少30 分钟。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⒉ 接种和稀释
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试验组 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 取制备好的供试液, 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第 5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3)菌液对照组 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应性试验。
⒊ 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 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数值的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⑴ 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 ⑵ 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
中和剂或灭活剂(表2)可用于消除抗菌剂的抑菌活性, 最好在稀释剂或培养基灭菌前加入。若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试验中应设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即取相应量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同试验组操作,以确认其有效性和对微生物无毒性。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
表2 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干扰物 戊二醛 酚类、乙醇、吸附物 醛类 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亚硫酸氢纳 稀释法 甘氨酸 季铵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双胍类化合物 卵磷脂 季铵化合物、碘、对羟基苯甲酸 水银 水银、汞化物、醛类 乙二胺四乙酸(EDTA)、喹诺酮类抗生素 磺胺类 ?-内酰胺类抗生素 ⑶ 采用薄膜过滤法。 ⑷ 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聚山梨酯 巯基醋酸盐 硫代硫酸盐 镁或钙离子 对氨基苯甲酸 ?-内酰胺酶 第 6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若没有适宜消除供试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对特定试验菌回收的失败,表明供试品对该试验菌具有抗菌活性,同时也表明供试品不可能被该类微生物污染。但是,供试品也可能仅对特定试验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没有抑制作用。
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若方法适用性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查。
⒋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表1 所列的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的各试验菌应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微生物的回收可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或MPN 法。
⑴ 平皿法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表1 中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 个平皿,以算术均值作为计数结果。
倾注法 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抑菌活性的中和或消除”制备的供试液1ml,臵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中, 注入15~20ml 温度不超过45℃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臵培养。
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的用量应相应增加。按表1 规定条件培养、计数。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涂布法 取15~20ml 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入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适宜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用量也应相应增加。每一平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抑菌活性的中和或消除”制备的供试液不少于0.1ml。按表1 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⑵ 薄膜过滤法 薄膜过滤法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 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
第 7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抑菌活性的中和或消除”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或10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较多时,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中,混匀,过滤。用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
若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若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表1 规定条件培养、计数。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⑶ MPN 法 MPN 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及薄膜过滤法和平皿计数法,仅在供试品需氧菌总数没有适宜计数方法的情况下使用,本法不适用于霉菌计数。若使用MPN 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取照上述 “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抑菌活性的中和或消除”制备的供试液至少3 个连续稀释级,每一稀释级取3 份1ml 分别接种至3 管装有9~10ml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同法测定菌液对照组菌数。必要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
接种管臵30~35℃培养3 天,逐日观察各管微生物生长情况。如果由于供试品的原因使得结果难以判断,可将该管培养物转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2 天,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3 查对被测供试品每1g 或每1ml 中总需氧菌的最可能数。
表3 微生物最可能数检索表
生长管数 每管含样品的g或ml数 0.1 0.01 0.001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2 0 0 3 0 1 0 0 需氧菌总数 最可能数 MPN/g或ml <3 3 3 6.1 6.2 9.4 3.6 下限 0 0.1 0.1 1.2 1.2 3.5 0.2 95%臵信限 上限 9.4 9.5 10 17 17 35 17 第 8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0 0 1 1 2 2 3 0 0 0 1 1 1 2 2 2 3 3 0 0 0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1 2 0 1 0 1 0 0 1 2 0 1 2 0 1 2 0 1 0 1 2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7.2 11 7.4 11 11 15 16 9.2 14 20 15 20 27 21 28 35 29 36 23 38 64 43 75 120 160 93 150 210 290 240 460 1100 >1100 1.2 4 1.3 4 4 5 5 1.5 4 5 4 5 9 5 9 9 9 9 5 9 16 9 17 30 30 18 30 30 90 40 90 200 17 35 20 35 35 38 38 35 35 38 38 38 94 40 94 94 94 94 94 104 181 181 199 360 380 360 380 400 990 990 1980 4000 注:表内所列检验量如改用1g(或ml)、0.1g(或ml)和0.01g(或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 倍;如改用0.01 g(或ml)、0.001 g(或ml)和0.0001 g(或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 倍,其余类推。
⒌ 结果判断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薄膜过滤法或平皿法时,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采用MPN法,试验
第 9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组菌数应在菌液对照组菌数的95%臵信限内。若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均符合要求,照所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及计数方法进行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方法适用性确认时,若采用上述方法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查。
4.1.8 供试品检查 检验量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或cm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 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检验时,应从2 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大蜜丸还不得少于4 丸,膜剂还不得少于4 片。
一般应随机抽取供试品,取规定容器数,混合,取规定量供试品进行检验。 供试品的检查
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测定需氧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阴性对照试验 以稀释剂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⒈ 平皿法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菌数测定,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0~35℃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0~25℃培养5 天,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则两个平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菌数报告规则 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 300cfu 的稀释级、霉菌
第 10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 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取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 或10cm2 供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
如各稀释级的平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 时,以﹤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⒉ 薄膜过滤法
除另有规定外,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取相当于1g、1ml 或10cm2 供试品的供试液,若供试品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照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加至适量稀释液中,立即过滤,冲洗,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培养和计数 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同平皿计数法,每张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
菌数报告规则 以相当于 1g、1ml 或10cm2 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 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1ml 或10cm2 供试品),或﹤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⒊ MPN 法
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供试品接种,所有试验管在30~35℃培养3~5 天,如果需要确认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按方法适应性试验确定的方法进行。记录每一稀释级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3查对每1g 或1ml 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的最可能数。
4.1.9 结果判断
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使用含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若采用MPN 法,测定结果为需氧菌总数。
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解释如下: 101cfu: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
第 11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102cfu: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
103cfu: 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0:依此类推。
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稀释液、冲洗液及培养基
见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4.1.10 稀释液、冲洗液及培养基
见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及检查法。 4.2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及检查法 4.2.1 简述
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4.2.2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
第 12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4.2.3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
菌液制备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 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 天;将生孢梭菌接种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臵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24~48 小时或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上述培养物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臵,应在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 小时内使用。生孢梭菌孢子悬液可替代新鲜的菌悬液,稳定的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4.2.4 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4.2.5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查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检查。各培养基的检测项目及所用的菌株见表1。
第 13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表1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
控制菌检查 耐胆盐 革兰阴性菌 培养基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 大肠埃希菌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 沙门菌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铜绿假单胞菌 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菌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抑制能力 白色念珠菌 大肠埃希菌 促生长能力 促生长能力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生孢梭菌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 梭菌增菌培养基 特性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促生长能力+指示特性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促生长能力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指示能力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抑制能力 促生长能力 试验菌株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生孢梭菌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长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长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
第 14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应一致。
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查 接种不少于100cfu 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短于规定的最长培养时间下培养,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培养基指示特性检查 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长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4.2.6 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 按下列“供试品检查”中的规定制备供试液。
试验菌 根据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试验菌株,确认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方法时,采用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
适用性试验 按控制菌检查法取规定量供试液及不大于100cfu 的试验菌接入规定的培养基中;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取规定量供试液,过滤,冲洗,试验菌应加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过滤后,注入规定的培养基或取出滤膜接入规定的培养基中。依相应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在规定的温度及最短时间下培养,应能检出所加试验菌相应的反应特征。
结果判断 上述试验若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供试品检查;若未检出试验菌,应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见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中的“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并重新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如果经过试验确证供试品对试验菌的抗菌作用无法消除,可认为受抑制的微生物不可能存在于该供试品中,选择抑菌成份消除相对彻底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检查。
4.2.7 供试品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应按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
阳性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量应不大于100cfu。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
阴性对照试验 以稀释剂代替供试液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Bile-Toler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第 15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供试液制备和预培养 取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作为稀释剂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制成1:10 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 小时)。
未检出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1g 或1mL 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 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24 小时。如果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定量试验
选择和分离培养 取相当于0.1g、0.01g 和0.001g(或0.1mL、0.01mL 和0.001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液分别接种至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 小时。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24 小时。
结果判断 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根据各培养管检查结果,从表2 查对1g 或1ml 供试品中含有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最大可能数。
表2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
各供试品量的检查结果 0.1g或0.1ml + + + - 0.01g或0.01ml + + - - 0.001g或0.001ml + - - - 每1g(或1ml)供试品种可能的菌数cfu N>103 102<N<103 10<N<102 N<10 注:⑴ +代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代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无菌落生长。
⑵ 若供试品量减少10 倍(如0.01g 或0.01ml,0.001g 或0.001ml,0.0001g 或0.0001ml),则每1g(或1mL)供试品中可能的菌数(N)应相应增加10 倍。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制成1:10 供试液。取相当于1g 或1mL 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
第 16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 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 取上述预培养物1mL 接种至100mL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8 小时。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 小时。
结果判断 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 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Salmonella)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取10g 或10mL 供试品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 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 取上述预培养物0.1mL 接种至10mL RV 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取少量RV 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48 小时。
沙门菌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为淡红色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无黑色。用接种针挑选疑似菌落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24 小时,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结果判断 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为红色、底层为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黄色或黑色,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 确证是否为沙门菌。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未见黄色黑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制成1:10 供试液。取相当于1g 或1mL 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 小时。
第 17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选择和分离培养 取上述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 小时。
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 将洁净滤纸片臵于平皿内,用无菌玻棒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涂于滤纸片上,滴加新配制的1%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在30 秒内若培养物呈粉红色并逐渐变为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结果判断 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且氧化酶试验阳性,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 确证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氧化酶试验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制成1:10供试液。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 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 取上述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 小时。
结果判断 若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黄色菌落或外周有黄色环的白色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 确证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平板上没有与上述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或虽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菌(Clostridia)
供试液制备和热处理 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制成1:10 供试液。取相当于1g 或1mL 供试品的供试液2 份,其中1 份臵80℃保温10 分钟后迅速冷却。
选择和分离培养 将上述2 份供试液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的梭菌增菌培养基中,臵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48 小时。取上述每一培养物少量,分别涂抹接种于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臵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48~72 小时。
第 18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过氧化氢酶试验 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臵洁净玻片上,滴加3%过氧化氢试液,若菌落表面有气泡产生,为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结果判断 若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带或不带芽孢的厌氧杆菌生长,且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的,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 确证是否为梭菌;如果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厌氧杆菌生长,或虽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判供试品未检出梭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制成1:10 供试液。取相当于1g 或1mL 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到100mL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3~5 天。
选择和分离 取上述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24~48 小时。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见淡黄色,表面光滑有浓酵母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褶。挑取疑似菌落接种至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72 小时),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结果判断 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疑似菌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菌落阳性反应,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 确证是否为白色念珠菌;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疑似菌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呈阴性反应,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4.2.8 稀释液
稀释液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1.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照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制备。 2. pH6.8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2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pH7.6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按缓冲液照缓冲液(通则8004)配制后,过滤,分装,灭菌。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释液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中和剂等。 3.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
第 19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4.2.8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配制后,应按验证过的高压灭菌程序灭菌。
1.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照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制备。
2、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照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制备。如使用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应确认培养基中所加的抗生素量不影响检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 200g 琼脂 14.0g
葡萄糖 20.0g 纯化水 1000mL
取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6-8 层纱布过滤,取滤液补水至1000ml,调节pH 值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5.6±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 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4.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基
胨 5.0g 玫瑰红钠 0.0133g 葡萄糖 10.0g 琼脂 14.0g 磷酸二氢钾 1.0g 纯化水 1000ml 硫酸镁 0.5g
除葡萄糖、玫瑰红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加入葡萄糖、玫瑰红钠,摇匀,分装,灭菌。
5、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照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制备 6、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明胶胰酶水解物 10.0g 二水合磷酸氢二钠 8.0g 牛胆盐 20.0g 亮绿 15mg 葡萄糖 5.0g 纯化水 1000mL 磷酸二氢钾 2.0g
除葡萄糖、亮绿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值使加热后在25℃的pH 值为7.2±0.2,加入葡萄糖、亮绿,加热至100℃ 30 分钟,立即冷却。
第 20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菌、梭菌(1ml) 4.3.5 非无菌的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3)
表3 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
药用原料及辅料 注*:未做统一规定。
需氧菌总数cfu/g或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ml) 103 (cfu/g或cfu/mL) 102 控制菌 * 4.3.6 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4)
表4 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中药提取物 中药研粉口服用贵细饮片、直接口服及 泡服饮片 注*:未做统一规定。
需氧菌总数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或cfu/ml) 103 (cfu/g或cfu/mL) 102 控制菌 * 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应小于104cfu(1g) 4.3.7 有兼用途径的制剂 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非无菌药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检查;非无菌药品的控制菌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检查。各品种项下规定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标准解释如下:
101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 102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
103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0:依此类推。
本限度标准所列的控制菌对于控制某些药品的微生物质量可能并不全面,因此,对于原料、辅料及某些特定的制剂,根据原辅料及其制剂的特性和用途、制剂的生产工艺等因素,可能还需检查其他具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除了本限度标准所列的控制菌外,药品中若检出其他可能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微生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第 26 页 共 27 页
××××××××××公司GMP文件 编码:SOP-QC-TY-02-033
药品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其危害不同;
药品的特性:药品是否促进微生物生长,或者药品是否有足够的抑制微生物生长能力;
药品的使用方法;
用药人群:用药人群不同,如新生儿、婴幼儿及体弱者,风险可能不同; 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甾体类固醇激素等药品的情况; 存在疾病、伤残和器官损伤,等等。
当进行上述相关因素的风险评估时,评估人员应经过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评估原辅料微生物质量时,应考虑相应制剂的生产工艺、现有的检测技术及原辅料符合该标准的必要性。
5. 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5、1106、1107;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6. 文件变更记载 变更次数 1 2
版次 01 02 执行日期 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及摘要 2014年05月01日 企业名称变更修订文件。 2015年12月01日 执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文件。 第 27 页 共 27 页
正在阅读:
(2015年版药典)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11-23
GPS监控系统在企业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03-12
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11-24
机器人竞赛04-11
大学新生入学:学会五项管理适应大学生活11-21
打水漂的启示作文550字06-25
民法总论课件06-24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3-05
中国木雕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图文10-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药典
- 无菌
- 微生物
- 规程
- 限度
- 药品
- 检查
- 操作
- 2015
- 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练习题全部练习,附答案
- 刚性悬挂接触网设计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 海关总署关于印发《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修订)》的通知
-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 新课标部编RJ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第四单元 第11课(教学反思参考)我是一只小虫子
- 北京外国语言大学高起点英语模拟题
-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考试题库
- 六治方案 -
- 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8)
- 上海热线企业邮箱用户手册
- 基于DEM提取河网中的阈值研究
- 关于数学漫谈课后的几点感想
- 电子商务上机作业 - 图文
- 告全体村民书
- 调研报告: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做实做细监督工作
- 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
- LTE PUSCH Turbo编码的速率匹配以及RV参数
- 2019-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三3.1.2《概率的意义》教案
- 绿城强制性条文2011.12.7
- 生化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