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大考博专业题-土地资源学

更新时间:2024-03-08 14: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土地总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5水土资源不平衡 分析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

气候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主要是指地球以上10km-12km高空以下的对流层的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大气中可能造成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影响的条件较多,最重要的表现在光、温、水等几个方面。1。光照资源:主要指太阳辐射及光照指标.2。热量资源:世界划分为寒带、热带、与温带3降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降水、蒸发与温度的关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影响4。风力资源:风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夜颇有影响。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

自然发生学原则:由于土地类型发生和发展条件的共同性而形成其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土地类型分类就是要以这种发生学上的因果关系作为认识土地类型单元的线索,根据土地类型性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划分。综合性原则:由于土地是由多种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因此在依据土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分类时,必须从全面分析土地各构成要素入手,阐明各要素在土地分异中的作用。主导因素原则:由于各自然要素在土地这一自然综合

体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因此在综合分析中常能找到一个起决定作用,并因其变化而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主导因素。实用性原则:土地类型研究具有很鲜明的实践性,即为土地的生产利用或其他目的服务。 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调查时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阶段、外业调绘、业内工作、检查验收。(一)准备阶段: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用片准备(二)外业调绘: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2调绘阶段(三)内业工作:可以用GIS完成1转绘工作2量算面积3边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四)检查验收:1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2内业工作 试述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和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1)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养殖水面,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2)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中大网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 (3)治理沙化

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 (4)界定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等。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内容有哪些? 目的:1保持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数据的现势性2形成系统的动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趋势分析3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4建立预警系统、为土地执法服务6反馈土地管理工作的成效。内容:1土地资源状况2土地利用状况3土地权属状况4土地条件状况5土地质量和等级状况。 试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耕地,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耕地时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生产主要取决于耕地数量、播种面积、单产水平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2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民的根本问题。耕地保护包括(一)耕地数量的保护1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3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行占多少,垦多少。5.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二)耕地质量的保护:增加肥力,提高耕地质量;禁止闲置和荒芜土地;新增耕地质量不低于原占地耕地质量;土地退化防治。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发

展的辨证关系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和持续利用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独立的辨证关系。1。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现目标是相同的,实现途径也比较类似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涵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涵括土地优化配置。土地的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集约利用,同样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反之不然。3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统筹兼顾、节约用地与集约经营、地尽其力与提高效益、持续利用为原则。土地集约利用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是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土地持续利用是以统筹兼顾、地尽其力和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为原则。4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作用层次模式有所不同。5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任何一个方案都是针对一定的时间尺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土地配置是优化的,发展到另一时期这种优化将不存在。 同时我们必须开展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构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和符合集约利用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提出适合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模式及配套措施,为积极推进节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试述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矛盾点就集中在城乡结合部,而最明显的体现是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优化组织其利用结构,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信息灵通,是城乡经济发展和互动交流的重要部位。城乡结合部土地既是农民的命根子,又是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是保证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城市向农村的过渡带,它既是城市的边缘区,也是农村的边缘区,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也是城乡用地矛盾最为激励的集中区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土地供需矛盾2土地市场管理混乱,无秩无序3土地产权关系模糊不清4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浪费现像严重5生态环境呈下降趋势,污染加重。

简述土地资源学的相关学科及关系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综合了地理学、地质学、

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农学、测量学、信息学等工程技术知识,还包含了一些相关的社会学、经济学知识,涉及面广而复杂;从另一个角度看,土地资源学又可拆分为土地类型学,土地调查学,土地评价学,土地保护学等。同时是一门应用学科,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变化,直接为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等提供基础信息,同事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管理和地籍管理服务。 简述我国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这是由前苏联B.B.道库恰耶夫指出的。指在大陆广阔平原的土壤上,在形成历史基本相同、成土母质相似的情况下,成土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的作用明显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下,明显的土壤类型更替和气候带的更替同时出现。

一、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的土壤随纬度或经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分布。

1、土壤纬度地带性2、经度地带性 二、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由于海拔增加,温度降低,植被也发生变化。 三、土壤分布的地域性 就是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如盐碱土、水稻土、风沙土可出现在任何气候带内,并且可与地带性的土壤交叉分布。

论述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内容

农用地分等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从而划分出农用地等别的工作。

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农用地分等别划分和校验 写出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一级类名称与编码

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05商服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1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它用地 简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本任务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国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介绍至少三种土地质量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

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模糊数学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聚类分析法:是理想的多变量统计技术,主要有分层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

简述土地人口承载力测算的基本思路

土地人口承载力:在一定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第一步:根据“一定的生产条件:计算出土地生产力;第二步:根据“一定的生活水平”计算出土地人口承载量。 简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原则及含义。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行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1。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2。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3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4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原则有以下五点:1生产性原则2稳定性原则3保护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5可承受性原则

论述你对土地资源开发与土地保护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开发过度、耕地占用过多、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为了保障粮食供给,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

发展,必须保护土地,特别是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同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继续进行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因此土地开发也不能停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土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总之,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科学提供资源保障,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这两句话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既保护耕地,又服务发展的目的。 论述你了解的土地资源研究方面的前沿课题

对地观测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计划 对地观测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计划研究目标是监测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变化,跟踪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先进技术,解决资源与环境监测标准确定、多源数据的融合与集成等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天基和地基相结合的 (星、机、地一体化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系统,建立重点农业生产区、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地区、重点自然保护区、西部重点流域水源保护区、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风沙区和重点草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基于新型数字化技术的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和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实现调查监测的集成化、综合化、数字化和实时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9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