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使用体会

更新时间:2023-09-15 12:42: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使用体会

摘要:打开一年级的新教材,我们会发现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可爱的人物,

还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物都跃然纸上,贴近生活的情景图使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了一本生动形象的“图画书”,绚丽多彩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很广阔的教学空间。但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静为动 结合实物 玩学结合 拓展思维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提高起着关键的影响。而刚刚踏进小学的小朋友由于好动、爱玩,通常很难认真地上完一节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教学的重点。打开一年级的新教材,我们会发现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可爱的人物,还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物都跃然纸上,贴近生活的情景图使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了一本生动形象的“图画书”,绚丽多彩的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很广阔的教学空间。但是,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两年的教学实践,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一、化静为动,让主题图“动”起来

尽管丰富多彩的主题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静止的画面不能使学生专注很长的时间,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主题图只是给我们教学该知识的一个理念、一个方向,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使之更加生活化、形象化,让里面的人物动起来赋予他们生命力,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年级上册的“比一比”,主题图是小猪帮小兔在建房子,如果教师只是把它单纯当作“看图说话”,就会失去这幅图的真正价值。首先我们可以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课题,“在晴朗的一天,三只小猪在帮小兔建房子,看看他们干得多卖力啊!”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出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后马上提问:“有多少只小猪?他们在做什么?有多少只小兔?他们在做什么?”充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到这里还不要讲比一比,进一步问“谁愿意扮演一下小猪和小兔啊?”分别让3个男生和4个女生戴上头饰模仿画面,通过学生的扮演马上使课堂气氛高涨起来,再提问“我们来比一比,小猪和小兔,谁多谁少?”完成后再进一步挖掘主题图的其他内容,是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我认为在使用这类主题图时,能够编故事的就编故事,能够让学生模仿的就让学生模仿,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二、结合实物,让主题图“活”起来

主题图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如“认识物体”的魔方、可乐罐等,画工细腻色彩鲜艳。如果仅仅让学生看图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学生无疑只会得到一种表面的认识,不能真正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其实,新教材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主题图的物体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体,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如魔方、骰子、吸管、足球等等。上课前让学生收集这些物体,然后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活动,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它们的特点,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这节课就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了。

又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使用人民币?”“你认识那些人民币?”教材画出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虽然色彩图案都很像。但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大小和真实有差异,看不到背面的图案等等,或许会使学生得不到真实的体验。因此,我要求学生适当带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回来,而自己就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供教学使用。当看到老师出示真实的人民币时,学生都活跃、兴趣高涨,再结合主题图学习辨认各种面值人民币的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人民币背面的图案,都是我国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所以我认为多用实物辅助教学,让主题图不仅仅是一幅图画。 三、玩学结合,让主题图“玩”起来

上课是学习知识,为什么会让学生玩呢?新教材中提供了让学生动手玩一玩的活动,但是不是单纯地“玩”,而是在玩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灵活运用,重要是教师如何把握这个“玩”的尺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主题图出示了做风车的步骤,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做风车吗?我认真思考教材背后的含义,发现做风车的过程实际就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转变,因此上课时先提出做风车时,认真观察图形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通过做风车而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活动十分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效果当然事半功倍了。同样,玩“七巧板”也可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到数学知识。我认为适当放手让学生去“玩”,但是必须带着目的去“玩”,要“玩”有所得。

四、拓展思维,让主题图“宽广”起来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局限于主题图的素材,教师要思考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根据班级、学校、甚至教学条件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的改变,因此没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位置”时,主题图呈现的我国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我固然可以通过画面来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会有多高呢?简单的三言两语已经把主题图的内容说完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课室的物件,说一说他们有没有这样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想得更多更广。继而,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操场上看看,说出更多事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对该课知识点不断地延伸和拓展,我发现不但学生有兴趣学习,说话能力也得到提高。再如:教学“分类”时,主题图是文具店的一角,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目的。除了理解主题图之外,我还带学生去学校图书室、体育室参观,看看各种图书是怎样摆放的,各种体育器材是怎样摆放,学生会得到更加真实的感受,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事半功倍了。

总之,新教材的主题图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要合理地使用,更要创造性地使用,让主题图在教学中发放更加灿烂的光芒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