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4-28 03: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0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16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23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31

第1 页,共37 页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最新题型及历年试题难度出题。——————————————————————————————————————————一、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的阐述了“六书”理论,并首次提出540部首,将9353个字归入这些部首,为后世的部首检字法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一一文献语言学,也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糟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同时它的训解更是国人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拗救

【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平平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3.避讳

【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

第2 页,共37 页

造成诸多不便。

4.《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5.《汉语大字典》

【答案】《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写作编写的一部字典。它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它共收录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按部首排列,它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部首为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6.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7.四声

【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8.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第3 页,共37 页

9.笺

【答案】笺是从汉人郑玄开始的古书注解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对前人文意或注解补充、订正。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前人所作的注演变到汉代,出现了阅读障碍,不能理解,所以就出现对注作简单注解的笺。如现今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10.郑笺

【答案】郑笺是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郑笺说,加以疏解。《郑笺》训话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它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人的启发。

二、综合题

11.先阅读后解答。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乎?”平原君曰:“赵亡即胜虏,何为不忧?”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而君之后宫百数,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磐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功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

(1)解释上面阅读材料中加点的词语。

将矫且患困荷粱肉兵剡恣飨方如会遂

(2)试归纳阅读材料中“之”的用法。“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分功而作之”中的“而”意义用法是否相同?请略作说明。

【答案】(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将:带领。

②矫:假,作假。

③且:暂且。

④患:意动用法,以……为患,忧虑。

⑤困:迫切。

③荷:穿。

⑦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

⑧兵:军队。

⑨剡:砍。

第4 页,共3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g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