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3-10-05 0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说》教学设计

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 贾梅梅

【教材分析】

《师说》安排在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最后一课,且是自读文章。

本文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本文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 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后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因此可以想象,本文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学,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 【教学设想】

本文是针砭时弊的作品,针对的现实状况在第二段中较集中形象地体现了出来,因此,对第二段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段所谈的“耻学于师”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较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思想意义;另外,这段文字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要引导学生体会并从中认识韩愈这个人。

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理解文本为主,紧扣题目“师说”——谈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用两个问题引导理解第二段:1、说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章,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本文围绕从师学习这个问题,针对怎样的世风展开论述?2、本段用了什么方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第二课时以拓展延伸为主,通过介绍背景更好地理解本文及作者;通过诵读体会文字间流露的强烈感情,更深刻地理解韩愈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解读第二段,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

3、通过诵读体会文字间流露的强烈感情,更深刻地理解韩愈。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通过解读第二段,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导入新课(读名言导入并解题)

韩愈在“世不闻有师”的社会中,敢昌天下之大不韪,“抗颜而为师”,被人称为狂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教师的文章《师说》

二、解题

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随便些,现实针对性强。相当于现在的杂文、杂感等,如《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2、师说:谈谈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自主学习(一读解文意)

作为一代文学尊师,韩愈为什么要谈从师的道理呢?诵读文章,读懂文意,筛选信息:表明当时有关从师学习风气的语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三、精讲点拨(二读解世风)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师道之不复 于其身 耻师焉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

2、结合下文注释,细研第二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论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对比论证) 3、点拨理解关键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请找出对比点,并说说作者在每次对比后得出怎样的结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怎样的师道观? 四、合作探究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试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五、课堂训练 背诵第二段

六、课后作业:1、整理文言基础

2、以《尊师》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当今从师学习风尚的看法。

第二课时

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韩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全面地认识韩愈。 一、导入新课(结合背景由柳宗元语导入)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受门阀制度的影响,社会重门第之分,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就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面对此,韩愈敢为人先,敢为人师,被称为狂人。本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更深刻地理解本文并理解韩愈。

二、自主学习(三读悟其情)

大声朗诵第二段,谈谈你从他的论证语言间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诵出来。(无奈、痛心、担忧、批判)

三、精讲点拨

1、抽学生朗诵,体会情感

2、韩愈是怎样的人,对社会有如此深沉的忧虑意识呢?(补充介绍,帮助理解)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忠诚、正直) *被贬潮州(凛然正气、无畏的献身精神) *被贬潮州八个月的政绩(无私奉献于民的精神) *韩愈的动人心处

*人民用他们的方式记住了他(韩祠、百代文宗、评价) *韩愈其人

四、合作交流(四读懂其人)

怀着崇敬的感情大声朗读文章,写一写透过文字你看到的韩昌黎的形象。(勇敢、进步、真诚) 五、作业

以“冲出功利的牢笼,我看到了”为开头,写一写你对自己的学习的认识或憧憬。

《师说》课堂实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