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群体理论

更新时间:2023-10-02 11: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3.1 群体基础

? 3.2 群体行为模型的分析 ? 3.3冲突

? 3.4人际沟通

?

3.1 群体基础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 二、群体发展阶段

?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

1 群体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群体(group)是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个体的集合。

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有着一定人数的有机结合

2群体组成要素

?

G.C.Homans:

3群体的类型

参照群体、一般群体和隶属群体 根据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分: ? 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向往的群体,个体把这种群体的规范、标准、价值观作为自己

行动的参照标准。

一般群体:虽存在于组织、社会中,但其标准和目标不能引起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 隶属群体: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

?

3群体层次测定理论

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程度分:

? ? ?

松散群体-无共同活动

联合群体-有共同活动,只对个人具有意义

集体-有共同活动,对个人具有意义,也对社会具有意义

团队

工作团队与工作群体的区别 高效团队的特征

具有很强的核心价值观

? 成员不满足于承诺共同目标,还善于把目标分解成数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

? 成员具有多种技能组合 ? 具有高度创造力

?

二、群体发展阶段(模型) 第二节 群体行为模型 一、群体结构——角色

?

? ? ? ?

1、角色(roles):对占据组织中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行为模式。角色反映了他在谁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

角色同一性 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角色知觉 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行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 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会导致刻板印象。 心理契约

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实际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心理契约是组织中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

典型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 任务中心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 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

?

管理者与员工的角色知觉

管理者

? 管理者对自己角色的知觉

? 管理者对员工的角色知觉

? 员工所看到的管理者对自己角色的知觉

角色问题

角色冲突 津巴多实验 ? 角色模糊

?

2群体规范

?

定义:群体规范是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非正式规则。它不同于组织准则(Organization rules)。

如:绩效规范、成员形象规范、非正式约定、资源分配类规范。

群体规范的分类

群体规范一般可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 正式规范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如各种规章制度和守则等;

? 非正式规范是群体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如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态度,着装方式,各种行为和风俗习惯等。

群体规范的功能

罗宾斯:

? ? ? ?

规范使群体维持下去 规范使群体避免尴尬情况

规范使群体成员的行为更加简化和可预测

规范体现了群体的中心价值观并使其区别于其他群体

积极与消极规范举例

群体压力

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随群体的倾向。

?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中多数人不一致时,一般会感到一种心理紧张,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这就是群体压力。 这种压力促使人与群体主流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

? 人在群体中的这种要求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成为社会从众行为或倾向。

?

从众行为

影响个体从众行为的因素

? ? ?

个体特征:智力和能力,情绪的稳定性,自信心,自尊心,归属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对他人的依赖性。

群体特征:群体的作用、群体的组成、群体的气氛,群体的凝聚力。 其他情境的原因:问题的性质、个人对群体的依赖度,外界对群体的支持度。

马斯洛所指出的人们的“安全需要”

缺乏信息、害怕偏离

彼得罗夫斯基从众观

集体主义自决: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与群体保持一致。

? 非原则问题的从众

?

莱维特群体施压方式

理智讨论 ? 怀柔政策 ? 铁腕政策 ? 开除政策

?

3规模-群体的大小

分:?

? 小群体:

?

特点——人数不多,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发生感情上的胡相互关系,行为受群体规范调节

? 大群体:

? 分为阶级、阶层、社会职业群体、民族、区域群体

?

?

群体规模对群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一般说,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比大群体快;但在群体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大群体则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社会惰化/社会懒惰现象

社会惰化: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德国心理学家Ringelmann研究发现:

? ?

3人群体产生的拉力只是一个人的2.5倍 8人群体产生的拉力还不到一个人拉力的4倍

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的生产力却降低了。

群体规模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一般认为,5人-7人的群体执行任务最为有效。

? 少于5人,力量过于弱小,难以取得群体的规模优势。

? 多于7人,成员参与的机会减少,加之亚群体的增多,将导致群体绩效的下降。

?

群体规模对群体规范的影响 4 地位-status群体中成员的威望等级

地位是一个人名声、荣誉以及他人对其认可程度的总和的标志。 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

? ? ?

地位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地位可以是非正式的。地位可以通过教育、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非正式的获得。 任何东西只要被群体成员看作是与地位有关的,它就有价值。

非正式地位不一定不如正式地位重要。不同的组织衡量地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与地位相关的名词

地位体系 ? 地位焦虑

?

地位关系 ? 地位象征

?

影响地位的因素

教育 ? 工作职位 ? 能力 ? 工作技能 ? 职业

?

5 群体构成

?

定义:群体构成是指一个群体的组成部分,也即是说在一个群体中各成员所具有的各项个体特征(如性别等)的分布和组织情况。

分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性格结构、职位结构、专业结构、经验结构等等。

?

群体构成的类型 二、群体过程

? ?

(一)对个体的影响

(二)过程变量:沟通、群体决策、领导、冲突

(一)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 ? 社会惰化作用

? 去个体化(匿名效应) ? 协同效应(synergy)

?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前者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后者相反,个体或定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减弱。

出现上述作用的原因:

?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 ? 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工作上或心理情绪上的帮助。

? 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了解到自己工作的状况,而不断作改进,以调整到最佳状态。

决定社会助长/抑制作用的因素

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 ? 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

? 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

?

去个体化

?

去个体化:人们会在群体中做出一些他们在一个人时决不会作的行动。自我控制降低、个人责任感丧失 津巴多实验:4女子对陌生人电击 是导致群体暴力和反社会原因。

?

?

三 群体绩效——群体的凝聚力

?

群体的凝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群体对其成员有吸引力,成员就对群体有向心力。所以,有人把凝聚力定义为:群体的凝聚力是成员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并拒绝离开群体的吸引力。

群体的目标

群体目标的达成 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共同的业余兴趣爱好(成员的共同性) 群体的规模

群体与外部的关系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 ? ? ? ? ?

? ? ?

群体的地位和影响 群体内的信息沟通 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凝聚力的来源与结果 Schackter实验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3.1 群体基础

? 3.2 群体行为模型的分析 ? 3.3冲突

? 3.4人际沟通 ? 3.5群体决策

?

3.3 冲突管理

?

关于冲突的基本概念与不同的观点

冲突的类型

? 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 冲突管理

?

一、冲突的概念

?

组织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在相互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对抗,使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并为双方所意识到。这种现象就称为“冲突”。

莫顿.多伊奇:对不一致,或者至少是对表面上的不一致的目标的追求,以致一方获得利益必须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

托马斯:一方感到另一方损害了或打算损害自己的利益时,所开始的一个过程。 托纳:冲突是两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冲突中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旨在禁止对方达到目标。

定义种种

? ? ?

理论取向(三假设):

? 利益——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

? 权力——为获得资源分配所带来的权力而产生 ? 文化——共同的价值观

? 行为主体间由于目的、手段分歧而导致的行为对立状态。

二、冲突观的发展

冲突的传统观点

? 冲突的人际关系观点 ? 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

?

三、冲突的类型

人际间冲突:原因——信息、人事、价值观、本位 ? 个人和群体间冲突

? 群体间冲突:谢里夫试验:22男孩郊外露营,形成群体,竞争,对立,合作,较大群体形成

? 组织内冲突:横向、纵向、直线/职能 ? 角色冲突 ? 组织间冲突

?

冲突的类型 冲突根源

? ? ? ? ? ?

H.Bisno《论冲突管理》:

生物社会型:挫折、攻击、冲突

个性和交往型:心理失调、人际技巧缺乏、竞争激烈 结构型:权力、地位、等级的不平等 文化和观念形态型 复合型

?

卢340

四、冲突的过程

罗宾斯五阶段模型

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 ? 认知和个性化 ? 行为意识 ? 行为 ? 结果

?

冲突的过程 冲突的过程

五、群体间冲突造成的影响 六、对冲突的管理

1 解决冲突的方法 ? 2 激化冲突的方法

?

2 激化冲突的方法

? ?

?

?

第一、在设计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时,强调群体的利益和群体之间的利益比较

第二、运用沟通的方式。这是指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来提高冲突的水平。

第三、引进外人。这是指在群体中引进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人。

第四、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群体间工作的相互依赖性,或进行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

六、群体间冲突的预防

1、加强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2、加强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 3、正确选拔群体成员。 4、把饼作大。

5、防止本位主义,强调集体观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6、进行工作轮换,加强对相互工作角色的了解。 7、分清责任和权利。

8、建立崇尚合作的组织文化和风气。

3.4 人际沟通

?

人际关系 信息沟通

?

一、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

1、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人际关系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 物质关系 ? 精神关系。

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

直接关系:是人们通过物质或交际手段(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面对面地发生联系。

? 间接关系:是人仍通过物质的传递或借助书面语言,传播技术,间接地发生联系。

?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 ? 经济关系 ? 政治关系 ? 法律关系 ? 伦理关系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 ? 亲缘关系。

? 地缘关系。 ?

业缘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

产生合力 ? 形成互补 ? 激励功能 ? 联络感情 ? 交流信息

四、人际知系的确立和发展

1、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人、人际接触、人际需要

? 2、人际关系发展的动力 ? 人的生产。 ? 物质生产。 ? 精神生产,

人际关系发展趋势

? 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 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 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 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 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

复杂性增强,单一性减弱

五、人际交往的原则

平等原则

? 互利原则:物质、精神、物质精神互利。 ? 信用原则 ? 相容原则

?

六、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管理者应:

? ? ? ?

?

创造有利的群体环境和交往气氛,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订必要的措施

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等。

群体成员应:自觉地加强修养,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重视性格锻炼,加强自我意识,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等。

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概念和作用

信息沟通 : 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在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信息沟通的过程是指一个信息的发送者通过选定的渠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有关沟通一些观念辨析:

? “我告诉了他,我已与他沟通了。”

? “沟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每天都在沟通。” ? “在我想沟通时才会有沟通。”

? 专家学者是怎样看待沟通的? ? “沟通是理解的交换。”

? “沟通是使组织成员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以及在平行方面溶为一体的理解链条。”

? “沟通是组织的本质。”

沟通的重要性

是良好决策的的必要前提; ? 启动有计划的活动的前提; ? 协调工作的手段;

? 进行绩效反馈的手段;

? 激励、创新及对外联系的工具。

?

倾听的学问

“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 ?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 ? “会倾听的人到处都会受到欢迎。” ?

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

·倾听可掩盖自身弱点;

·善听才能善言; ·倾听能激发对方谈话欲; ·倾听能发现说服对方的关键; ·倾听可使你获得友谊和信任。

?

管理学家建议人力资源经理花65%的时间倾听,25%的时间说话,10%的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

倾听的对象

顾客 ? 员工 ? 上级

?

如何提高倾听效果

·投入:排除干扰;集中精力;采取开放姿式;积极预期。

·理解:听清全部内容;注意整理出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并加以回顾;听出对方的感情色彩;克服习惯性思维;结合视觉辅助手段;“倾听”对方的身体语言。 ·记忆:重复;记笔记。 ·反馈:运用诚恳适宜的身体语言予以回应;提问的技巧; 沉默的技巧。

在组织中建立集思广益的日常倾听制度有重要意义。

3.5 群体决策

一、决策范式

? 二、行为决策中的认知特点 ? 三、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比较 ? 四、群体决策障碍

? 五、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 六、群体决策的方法

?

一、决策范式

二、行为决策中的认知特点

风险倾向 ? 问题框架 ? 可用性偏见 ? 证实偏见

?

选择性知觉偏见 ? 少数律偏见

?

三、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比较 采用群体决策的条件考察维度

待决问题的类型:复杂、重大 ? 群体成员接受与认同的重要性:大 ? 对决策质量的要求:高

? 成员个人特点:有共同合作、集体共事的经验 ? 组织文化:提倡和支持群体协作 ? 时间限制:不紧迫

?

四、群体决策障碍

1、群体空想症(群体思维group think) ? 2、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

1、群体空想症 2、群体极化

表现:走向两个极端——更加保守或更加冒险 ? 原因:风险分摊 领袖影响

文化放大效应

?

五、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在群体决策中应避免两种不良倾向: ? 1、“冒险转移”现象

? 2、“小集团思想” (杰尼斯):一种群体的思想作风,认为追求思

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六、群体决策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 2、德尔菲法(兰德、道格拉斯公司提出)

?

3、提喻法(哥顿法)

? 4、方案前提分析法

? 5、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

群体决策的方式

缺少反应 ? 独裁原则 ? 少数原则 ? 多数原则

? 完全一致原则 ? 基本一致原则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8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