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更新时间:2024-06-02 2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

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划和建立生态湿地公园。这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生态利用下进行的积极保护。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湿地中开展生态旅游正蓬勃兴起。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湿地在旅游开发时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如废水、废气、垃圾等)旅游活动打扰居民和生物的生活规律等。因此,开展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是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湿地公园的含义与分类《湿地公约》中:“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湿地公园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体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湿地公园是保持该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根据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将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两大类。自然湿地公园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区划一定的范围,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如观鸟亭台、科普馆、游道等),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如日本的钏路湿地公园,我国香港的米埔湿地公园和上海的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使城市本身也成为一个“生态城市”。如我国正在兴建的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山东荣成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21 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题触目惊心,客观上为湿地保护事

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我国于 1992 年成为《湿地公约》签约国,表明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及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良好姿态。由国务院17 个部委合作编制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把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保证湿地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定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总目标。湿地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迅速发展,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湿地公园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香港米埔湿地公园、上海东滩湿地公园、福州乌龙江湿地公园、黑龙江同江湿地公园等,正在兴建的湿地公园有北京延庆三里河湿地公园、江苏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辽宁沈阳湿地公园、厦门马銮湾湿地公园、宁夏北月海湿地公园、银川西湖湿地公园等。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湿地公园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园址选择湿地的三大要素是湿地水文、湿地物理化学和湿地生物,湿地水文是其根本。湿地水文包括降水、地表迳流、地下水、蒸散、潮汐和洪水等类型以及水深、水流格局、洪水周期和频率等特征;湿地物理化学是指湿地以周期性的水渍为特征,间歇性产生厌氧和好氧,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过程复杂多变,同时大量水分快速地输入与输出,带动物质和能量在区域范围内迁移并重新分配,它包含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湿地生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物质交换,是以土壤、水分、空气动植物、微生物等相互作用进行的循环变化;湿地生物包括湿地植被、动物、微生物。湿地水文决定湿地土壤、沉积物和水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影响湿地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而湿地生物群体分别对其栖息地的物理化学环境和湿地水文环境进行反馈调节,湿地物理化学特征的改变反过来也会改变湿地的水文状态。此外,湿地还受到区域气候和地貌的制约,它们直接影响湿地的三大组成要素。因此,湿地公园园址必须根据湿地的三大组成要素进行选择。自然湿地公园是在现有湿地的基础上建设而成,不存在园址选择问

题;城市湿地公园园址应选择水源补给充足、地形地貌变化多样、自然条件和配套设施较好,并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发展规划的地段。规划设计的原则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生物生态学、景观学等理论与原理,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公园建设必须以保护优先,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湿地旅游,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相协调,实行可持续发展。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是管理、规划及合理开发生物资源的基础。生态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是维持群落的种类成分永远不变,而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并体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具备系统自身反馈和演替的能力。突出生态主题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生态主题、“原汁原味”,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性”、“古朴性”原则。充分体现湿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湿地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包括战场遗址、最早的居民点或人类移居地、重要历史研究地等,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突出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和体现湿地的历史与文化,提升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品位。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经济、环保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条件,对区域内的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种,按照生物学和景观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量,做到经济、环保。项目设置以人为本湿地公园的项目设置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湿地公园的管理,又要方便游客,满足其需求,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休闲环境。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湿地从陆地至核心水域区,在地貌上具有陆地—草滩—泥滩—浅水区—深水区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上具有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浮叶植物和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结构特征;在动物上具有陆生动物—两栖类动物—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鱼类等水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结构特征;在以湿地为生境的鸟类

上具有留鸟(林中)—涉禽(滩地和浅水区)—水禽(水面)等的结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组成具有特定的生态位,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维系了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景观。由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湿地生态核、湿地景观、湿地休闲科普、湿地研究实验、湿地公园服务接待、湿地公园管理机制等。 2.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伦敦湿地公园 1 背景介绍伦敦湿地公园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巴·艾尔姆 (BamElms)区中,于 2000 年 5 月建成开放,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建成至今,已经接待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并且赢得了很多奖项,其中包括2001 年英国航空旅游协会评选的明日之星金奖。这些都验证着伦敦湿地公园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伦敦湿地公园所在的巴·艾尔姆区有着优越的绿化环境,有96 个公园和花园,其中有两个著名的皇家公园和一个皇家花园。公园的东边临着泰晤士河,为每年牛津与剑桥两个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与居民区相邻(图1)。湿地公园共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 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 万7 千株。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环境野生生物的天堂,每年有超过170 种鸟类,300 种飞蛾及蝴蝶类前来此处;同时,公园也给伦敦市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游憩场所,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美丽绿洲,改善了周围都市的景观环境。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 km,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 min 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 公路和A4 公路离公园都不到1.6 km,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前来。此外,尚有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包括一路昵称为“鸭鸭公车”的专线。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

步行10 min 的距离以内。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有以下两个主要目的:①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②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 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 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 个芦苇泽地、1 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 个泥地区域一这6 个水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图3)。 1995 年的伦敦湿地公园设计,深入分析了在这个特殊而复杂场所解决人与自然基本矛盾的方法,对水体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处理,从而成功地将原先废弃的水库恢复成了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成功地让自然和人类活动在此达到了和谐的平衡,在提供给野生生物一个舒适庇护所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样,造就包括国际《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⑥。保护好中国的湿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不少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而这些湿地被城市包融后、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往往面临着被支解和消融的危险。中国政府1992 年7 月31 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然而在湿地研究上,中国和国际先进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研究和借鉴国外一些湿地保护的成功例子,可以对今日我国城市开发中的湿地进行有预期性的保护,避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对于我国湿地保护进程不无裨益。伦敦湿地公园这一个案给如何在城市区域中保存和恢复湿地探出了一条路,通过对这个例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对城市区域中的湿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让湿地保护做到有法可依;②由政府牵头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公益机构、房地产商和土地所有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保护好湿地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兼顾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机

构拨款。③保护城市区域中的湿地、并不意味着将其隔离弃置。在城市区域中的湿地除了生态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如何在保护好湿地的同时实现它的价值,让其既不成为废地、又不被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所吞食,既和城市大环境融合协调、又要保持生态的独立一一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以及得到高科技的技术支持。西溪国家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背景: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 11.64 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 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 50 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 5 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分为: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湿地。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 1800 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自然保护区”,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陈先生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肯定能在发挥湿地的三大效应即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上为全国作出示范。陈克林先生特别强调,“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

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问题。杭州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它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游客的管理、污水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充足的经验。杭州很好的处理好了西溪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全国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范。(一)功能片区划分批复明确西溪湿地保护范围划为三个层次,即保护区范围、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整体布局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划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一期与二期以深潭港为界,应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在商业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上统一协调,避免投资的重复、工程的反复,景观风格上应协调统一。一期核心区通过门票合理限制游人量,二期为公共开放区,在各入口区合理安全控制游人量,一期二期的分隔以水岸河道为主,以不影响自然景观方便管理为原则。(二)绿色交通规划西溪湿地主要的游览交通工具将是舟楫。规划中的风景区主干道花三路为 7 米宽。在深潭口、龙章、源谊三处构筑一条电瓶车环线,可通过小型机动车,其余景点均不考虑通达机动车,而通过舟楫解决其交通游览功能。一、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一)水主题旅游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与大黄堡湿地相同,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该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础特色。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了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这是西溪湿地公园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黄堡项目可以借鉴西溪湿地成功经验,善用北方罕有湿地的水资源,精心设计开发水主题旅游景观,将其建设成为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中一处独特的“大型水主题生态公园”,对周边地区的市场吸引力将远大于水乡杭州中的西溪湿地公园。(二)文化产业(艺术家村落)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

功经验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湿地公园延续这一文脉,恢复重建泊庵、西溪草堂、西溪水阁、西溪梅墅、梅竹山庄、秋雪庵、高庄等以古代文人宅院为核心的文化主题景点,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在恢复重建的古建筑的基础上,西溪湿地三期更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建设“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该项目占地400 余亩,总建筑面积5 万平方米,由12 位中国当代实验建筑师集体设计,内容包括“梦西溪”艺术家酒店、“意象西溪”当代美术馆、西溪学社、“长生殿”人文讲堂及10 多处离散式创意会所聚落,是中国唯一的城市湿地艺术聚落,杭州艺术建筑群。湿地保护、水主题湿地公园与文化产业发展这三个主题在西溪湿地公园紧密结合、完美和谐、相互促进,为湿地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方向。大黄堡湿地连接京津两大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国内外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若能借鉴西溪湿地成功经验,将文化产业与湿地旅游协同发展,必将起到更加良好的相互推送作用,使得湿地保护及产业发展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三)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西溪湿地另一与湿地结合的较为成功的旅游开发系列项目为形形色色的以湿地农耕渔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落。如烟水渔庄、西溪桑蚕丝绸故事、西溪人家、垂钓俱乐部、西溪婚俗馆、五常民俗文化村。游客在欣赏当地美景的同时,兴致来了,可以在里面种种菜、钓钓鱼,充分体味当地民俗生活。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方式推广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为本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湿地旅游开发强度,减小了拆迁和开发力度。使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和谐发展,互不影响。文章将在随后章节的附件部分对上述提到的景点一一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二、西溪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控制规划借鉴在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控制方面,杭州的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出于保护湿地景观的需要,西溪湿地周边根据 2008 年 10 月公示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地区景观(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完善》,东至古翠路、南至

老和山脊、西至春城路、北至留祥路、面积达114.25 平方公里的用地,其建筑高度都受到限制。其中,最核心的一级景观控制区内,所有新建建筑不宜露出绿化林冠线,建筑高度必须在18 米-60 米的限高以下。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建筑高度受限,从而使市场上非常稀缺的多层、排屋、别墅等产品成为这一板块住宅的主流。目前,西溪湿地一级景观控制区内正在开发的楼盘多达18 个,豪宅级占了半数以上,其售价基本在每平方米11000 元——40000 元之间。周边建设的控制规划不仅保护了西溪湿地周边整体区域的景观环境,同时拉升了区域居住品质、提高了经济收益,从而保护、发展两不误。为大黄堡湿地周边开发控制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以下详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地区景观(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7q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