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2)

更新时间:2024-04-24 19: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针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灸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4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灸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有肯定性、显著疗效;可设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灸;老年糖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诊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2000年WHO统计,世界范围内约1.5亿成人糖尿病患者,根据当几年发病率上升趋势,在2025年世界范围内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将会达到恐怖的3亿,我们根据人口增长率1.2%计算,2025年世界糖尿病患者人口基数将占世界人口比例1.19%,我们必须对其保持高度关注。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答案,治疗也未能达到根治性治疗,因此成为临床难治症之一。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对老年糖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行中医药治疗与针灸治疗能够实现整体、层面、多方位、多途径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8月对82例老年糖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行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进行详尽汇报。 1 患者临床资料与针灸治疗方法 1.1 患者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首次研究对象,其中5例患者不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0例患者在治疗1d后退出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3d后遵医嘱退出治疗,11例患者在治疗7d后自动退出治疗(2例遵医嘱退出患者原因:晕针,其余患者退出原因均个人原因),本次研究最终完成病例82例,属有效数据。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41例)。治疗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7.5±4.3岁;对照组:男17例,女24例,

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81.2±2.1岁;两组患者基本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患者中西医辩证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标准

符合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辩证标准(气阴两虚、络脉痹阻者)。

1.3 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1.3.1 患者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2型DM诊断标准;符合DPN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辩证;患者年龄≥60周岁者;患者自愿接受治疗、观察者。 1.3.2 排除标准

患者年龄<60周岁者;患者有严重肝肾病史、心脑血管病史者;患者还并发其他并发症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情况者;过敏体质及用药过敏者。 1.4 治疗手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糖尿病教育,控制患者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常规药物降糖,B族维生素、注射胰岛素等。对血压、血脂异常患者选用适当药物控制血压、血脂处于正常范围内。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如上)。 1.4.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取主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肾俞、脾俞、肺俞、气海、三隆、关元,配穴位: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下肢(髀关、梁丘、陷谷、伏兔)。对患者不同症状严重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穴位。手足麻木严重者取八风、八邪两个穴位,瘀血患者取血海、膈俞两个穴位。

针灸前行常规消毒(碘伏或生理盐水),根据穴位所处位置选择30号1—1.5

寸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由低到中等刺激,刺入穴位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行一次治疗,每隔5min行针一次,共行针2次。针灸结束后揉捏针灸穴位,放松穴位肌肉,缓解患者肌肉紧张感及不适感。6次/周,一周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3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综合积分下降幅度≥90%;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90%>临床症状综合积分下降幅度≥70%;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改善,70%>临床症状综合积分下降幅度≥30%;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未改善,临床症状综合积分未达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个组患者比对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数据采用成组t检验(软件默认对照组样本量等同治疗组或无穷大),根据总比较次数K调整显著性水准,取α’=0.05/K,以增加统计准确度。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效果见下表:

表一: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治显效(显有效(有无效(无总有效率 愈率)

治疗组 对照组

41 41

7/17.1 3/7.3 1.43 <0.05

效率) 11/26.8 3/7.3 3.93 <0.05

效率) 21/51.2 20/48.8 0.02 >0.05

效率) 2/4.9 15/36.6 8.38 <0.01

95.1 63.4

P值

注: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二:两组患者神经体征治疗前后比较 组别

例数

神经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神经体征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对照组

41 41

5.77±0.15 5.61±0.18 7.43±0.24 5.01±0.25 5.68±0.21 5.61±0.19 7.15±0.30 6.84±0.21

注:两组患者神经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表三: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组别

治疗前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41.33±46.21±45.69±47.55±51.24±49.91±6.43

2.86

2.77

4.57

3.51

4.35

42.21±47.43±47.20±46.43±50.55±50.04±6.18

3.06

3.18

5.43

4.01

3.90

注: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提高幅度比较P>0.05 3 讨论

3.1 DPN在临床上表现: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病情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局部瘫痪,对人们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参阅大部分国内外文献,尚未定义其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是代谢、血管、神经、细胞因子、基因及免疫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在中医范畴内虽未对其直接描述,但从临床表现能够确定:《兰室秘藏》“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疹弱,前阴如冰”。《丹溪心法》消渴病久可能出现“骨节酸疼”。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辩证:痿症、痹症、麻木范畴。目前不少中医学家认为本病是由虚至瘀变生而来。因此,其标实为血脉痹阻不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辩证治疗法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3.2 《医学入门》中对针灸是如此概述:“凡病药治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可弥刺不足,是我国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本文取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肾俞、脾俞、肺俞、气海、三隆、关元等穴位行灸治。灸足三里治虚、寒、湿证、筋脉病症;灸三阴交健脾益胃、补益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充盈;肾俞是肾气转注之寓,是补肾佳穴;脾俞是脾气转输之所,气血生化之源,灸之能补脾益营血之效;关元为任脉穴,具强壮、保健之效,寓“阴中求阳”之意。诸穴配用,共

效活血通络,治痹疗萎。

配穴位:曲池、合谷为大肠经湿浊之气聚集地,灸之能通气,手三里配灸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之效;髀关主治下肢屈伸不利、麻痹、瘫痪,梁丘主治怯寒,陷谷主理气止痛,伏兔主治下肢麻木、瘫痪。诸穴配用,共效通络止痛,治痹疗萎。

3.3 从本研究结果得知,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灸疗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因此,得出以下结论:灸疗老年糖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较常规药物治疗有显著疗效且能设其为治疗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铭.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5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28-29.

[2] 黄南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949-949.

[3] 刘君玲.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8):409.

[4] 赵琳,张霞,王颖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729-7732.

[5] 刘中浩,高红伟,邢德国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一氧化氮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

复,2011,15(11):1953-195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7p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