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12 08: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宁波外事学校张玉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法/学法】

教师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基于微博良好的学生粉丝基础,按照惯例,我在微博上发起课文话题,学生预习后在微博上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进行预习和交流,为课堂造势,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2、要求学生在eLearning校园教学资源库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广博的学习资源开拓了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引导学生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同课题微电影。

(设计意图:这种新颖的自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悲剧美的体验,尤其对学习作者高超的小小说谋篇布局技巧大有帮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诗歌导入,课堂造势 ——蓄“蝶”之势 (2分钟) 在学生朗诵诗句后, 全班齐声朗诵泰戈尔过渡:这是一首感动《飞鸟集》中最能表现课文我们每一个人的诗歌,世主题的诗句: 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人更为感动,让我们一起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来欣赏由台湾作家陈启却只能深埋心底 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 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永远的蝴蝶》。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利用网络资源请学学生指出这是一部小生欣赏示范朗读视频。 小说(微型小说),并点出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 环境。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在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请一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示:时间、地点、人物、遇车祸,年轻的生命消逝,事件)。 留给“我”深深的伤痛。 问:小说离不开人物生找出相关语句,明形象的塑造,那么,人物确:本课的樱子形象并没有描写的方法有哪些?请实写,只有在语言、神态、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动作、着装方面的淡淡几 笔,我们仍能感觉到沉浸在 热恋中的樱子是个温柔体 贴、年轻美好的姑娘。 这些饱含情感、琅琅上口的语言,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迅速进入我预设的上课状态。 二、梳理情节,审美人物 ——入“蝶”之境 (5分钟) 合乎学生整体感知小说后最直观的体验是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认识这样的认知规律。 对“悲剧美”概念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对整堂课的宏观把握。 三、品评鉴赏,合作探究 ——识“蝶”之美 (24分钟) 樱子的美与好,加深了悲剧感。引入鲁迅的名句:“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提出“悲剧美”这一贯穿本堂课始终的名词。 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刹那间,这么美好的、和你深深相爱的女孩却因为帮你寄信而永远地离开了你,你在那一刻是什么样的心情? 问:文中哪些地方渲染了这种心情?小小说的悲剧美有哪些常见的表现方式? (1)环境的渲染 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过渡:让我们一起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经常体现环境描写上,这才有了浓浓的化不开的悲伤和震撼,让每一个读者在唏嘘感慨不已的同时永世铭记。 教师结合学生预习时在微博上围绕“雨”字提出的问题整理后进行连环提问:在作者的笔下,文中哪些句子写“雨”?作者是如何描写学生初步感知“悲剧美”概念。 学生自由诵读,换位思考,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感同身受主人公失去樱子那一刻的心情——悲伤、悔恨、痛苦、伤感、自责。 学生结合预习时在微博上集中关注的“雨”、“信”、“蝴蝶”三个元素,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环境”、“布局”、“意象”三个方面来学习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学生明确“雨”是本文渲染和强化的自然环境。 学生发现:文中对“我”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雨的变化,反映“我”的心理变化。 学生逐层解读,查找圈划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阴冷、灰暗的环境,是自然的春雨。 从学生预习成果中提炼要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 使学生既能紧扣文本进行解读,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情感体验。 “雨”的? “雨”带给我什么心理感受? 问: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巧妙的布局 问:文中哪些地方提及信? “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 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我”眼前模糊了,这是樱子与“我”最后的交集。 以上是常态,因为还没有发生事故。但是……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这雨是泪也是痛,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将伴随着“我”的生命,深入“我”的骨髓。【悲痛】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难,这雨是内心永远的痛。【痛苦、悔恨、眷恋】 学生明确:(1)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2)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3)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在布局上,学生很容易明确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 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在了解了小小说的定义和写作要求后,查找圈划与“信”相关的句子: 开头:“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母亲的信。” 中间:“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结尾:“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 问:大家觉得这篇小说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在哪里? 请男女生分别回答,来情境式设想、体验结婚对个人的意义。 问: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过渡: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作者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时空人为放大,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 (3)诗化的意象 问:本文有哪些意象?本文最突出的意象是什么? 请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 “蝴蝶”象征什么及“蝴蝶”道呢?” 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 学生观看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同课题微电影,并把全文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指向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生明确:结婚是男人一生中最慎重的决定,也是女人一生中最期盼的幸福。 生明确:结婚的喜与死亡的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不绝,肝肠寸断。 学生明确:有不少意象,如“邮筒”、“灯火”等,就本文而言最突出的意象是标题中的“蝴蝶”。 学生明确:蝴蝶成了樱子的化身,象征着情人,也象征着爱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7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