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三年级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3-10-16 19: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齐鲁三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

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 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克服外界干扰,要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略) 四、教学措施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 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课时 20 分钟的诵读时间,提倡课后诵读。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检查落实:分段抽查 五、教学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三字经》(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 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 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 终。 二)、全课背诵

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 4、教师抽查。

三)、故事连接:

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 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 1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以后我们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 (三)、全课小节

第二课时 《三字经》(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 二课。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 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三)、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三字经》(三)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裕于后” 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 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 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 (二)、学习新知 2 1、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 2、背诵全科内容:

(1)、师找一个课前已能背诵的学生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师及时评价。 (2)、学生齐读一遍。 (3)、纠正读音。 (4)学生独立背诵。

(5)小组检查---------师个别抽查。

3、故事连接:学生独立看书:故事《苏洵发愤》 4、拓展活动:看完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三)、全课小节。

第四课时 《百家姓》(一)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一),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 学方法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背诵 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姓杨,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 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 408 个,复姓 30 个,宫 438 个。其实仅 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与文献的姓氏,可达 5600

之多。其中不仅有 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2、作者介绍: 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 3、姓氏的由来: 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我们的祖 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时期, 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 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姓有单姓和

复姓之分,单姓就是一的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

4、强调读音:“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 “人”“华”读“化”、“补”读“瓢”等等 5、背诵:

(1)、分句教孩子们读, (2)、孩子们独立背诵。

(3)、齐读、能背诵的背诵。 3 (4)、个别抽查。

6、趣味姓氏: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 7、赐姓:略

8、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你就要改 姓。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 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同字,被迫改名。随着汉代的灭亡,他们 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

(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课时 《百家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家姓》复兴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 姓》种所设计的有关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

3、深化学生对传统蒙学教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全课内容的诵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全课内容的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 其中复兴的部分。

(二)、学习新知:

1、复姓的来源: 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南宫氏濮阳等等 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等

有王父之字、官名、爵系、族系而来: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 徒、太史、即墨、乐正等 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 有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

自创姓氏:赫连氏。 有山水之名而来:完颜氏、 由赐姓而来:长孙氏 由国名而来:淳于氏 由职业而来:漆雕氏 由排序而来:第一、之外第八复姓。 2、复姓名人简介: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 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 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为太史令,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他发愤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 因此名垂千秋。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3、帮助孩子背诵:

(1)、帮助学生读、注音 4

(2)、分句读,帮助孩子理解字义。 (3)、学生独立背诵。能被多少背多少。 (4)、个别检查。

(三)、总结: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二单元 民间传说

教学内容: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故事情节。 2、使学生能体会传说故事中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 当时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体会我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因此,本课的难点是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材分析:

民间传说是指我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 有关的故事组成。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 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本单元包括四 课,每课介绍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民间故事,分别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孟 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在本单元的授课中,要让学生了解民间 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乞巧节”的由来及其意义, 2、学生能够完整地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3、使学生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善良品 质。

教学重点:1、了解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本科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幸 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文学?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7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