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试题(解

更新时间:2024-05-23 1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A. 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 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答案】A

【解析】“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规定了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相亲相敬,从而实现风俗的同一化,故D正确;礼乐制度主要是从风俗的约定,故A错误;社会等级不符合礼乐制度特点,故B错误;C是分封制。

2.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 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 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 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 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答案】C

【解析】画像石属于第一手史料,有助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故C正确;西周分封制度下难以实现权力集中,故A错误;四方来朝体现是分封制的特点,故B错误;D中完全说法错误,要和相应的史料进行印证。

3. 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这说明

A. 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 B.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 C. 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 D. “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 【答案】C

【解析】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制,君主将国放到大家,显然是借助家庭伦理来强化君主专制,故C正确;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思想,故A错误;C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D中专制集权与家国一体的特征不符。

点睛: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1)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2)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 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 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 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 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 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D

【解析】三则史料和出土的文物均提及黔中郡,三则史料记载黔中郡,秦简说明湘西属于黔中郡,说明秦朝在此时设立过郡进行管辖,故D正确;前三则属于二手史料,说服力有限,故A错误;两则史料提及洞庭郡,有可能设立,故C错误;材料难以说明两个郡的范围大小,故D错误。

点睛:史料的判断主要依据原始史料,一般是原始遗迹、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表格显示2002年湘西出土秦简,属于原始出土史料,应为最为可信的史料,其余三则史料均是二手史料,可信度显然不如秦简。

5. 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栗;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 A. 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 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 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 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答案】A

【解析】秦汉时期俸禄决定等级,官员依靠俸禄生活,体现出该时期官员职业性质明显,故A正确;俸禄是国家统一发放,不是剥削百姓获得,故B错误;等级制度不能说明体制失衡,故C错误;贵族政治当时依然存在,故D错误。

点睛: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背离主题;(2)节外生枝(如本题B项);(3)用词绝对(如本题C、D两项);(4)非题干全部信息;(5)不符合史实。解题过程中,准确解读题干信息,注意选项的设置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6.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 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 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 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汉代田庄中不仅有农业生产,手工业以及兵器和生活用品等,完全可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和外界交换信息,

故A错误;材料中经济并不是多样化,只是满足田庄自身的需要,故B错误;田庄不依赖于小农经济,故D错误。

7.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主要目的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D正确;A是明朝后期的政治现象;材料体现是君权与相权斗争,故B错误;C是军机处设置作用。 8. 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 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 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答案】C

【解析】“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样做就避免了皇帝和丞相之间矛盾冲突,有利于决策层的和谐,故C正确;唐朝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A错误;唐朝依然实行三省六部制,谏官不参与政务执行,故B错误;古代政治特点是君主专制,不可能避免君主独断专行,故D错误。

9. 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 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 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 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说明当时造纸业地区特色比较明显,故B正确;材料说明是造纸业发展,不是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错误;材料中属于私营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故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地区特色,故D错误。

10. 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唐代 A. 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 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 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 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答案】D

【解析】草市属于农村集市,材料信息说明农村集市的繁荣,故D正确;唐朝依然是以农业税为主,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城市经济的信息,故B错误;C是北宋时期出现。 11. 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 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 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答案】C

【解析】“西北流寓之人遍满”说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导致麦价格上涨,需求量上升,导致南方农民大量种植小麦,故C正确;A应该是南宋时期;B中农民职业化不符合史实;人口迁移导致生产结构的变化,不是经济地位的变动,故D错误。

12.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 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 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 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 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答案】B

【解析】宋代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三纲五常”思想,而材料中妇女改嫁,提出离婚,说明理学思想影响范围较小,故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提升,故A错误;三纲五常西汉时期已经出现,北宋时期强化,故C错误;儒家伦理道德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故D错误。

13.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A. 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 B. 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 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D. 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答案】C

【解析】宋代理学强调“忠孝节义”,关公作为“忠义”正符合理学思想,故C项正确;A应属于理学思想的形成背景;B与材料中信息主旨不符;佛教并不是因为中国化而兴盛不衰,主要是符合当时民众心理需要。故D错误。

14. 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 A. 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 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答案】B

【解析】总督的职责是“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显然这一官职的设置对于提高地方效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故B正确;材料总督目的是协调关系,不是约束官员贪污,故A和错误;总督不干涉地方三司的权力,故C错误。

15. 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 A. 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 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 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 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答案】D

【解析】明朝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后期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说明时代特征促进学风的转变,故D正确;A中开始不符合题意;批评君主专制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B错误;程朱理学依然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故C错误。

16. 在清代的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这反映了 A. 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 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 多数城镇具有双重功能 D. 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答案】C

【解析】清代的小城镇和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同时具有政治中心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对于政治地位的取舍,故A错误;材料中侧重于说明政治作用,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商品经济的冲击旧体制信息,故D错误。

17. 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所动心”。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 A.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 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 C. 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 【答案】D

【解析】“公民不得袖手旁观”“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所动心”都是说明公民对于国家意识的冷淡,显然二人都关注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故D正确;陈独秀没有说明城邦重要性,故A错误;材料都是强调公民意识,不是限制个人权利,故B错误;材料说明党政时,民众的态度冷淡,故D错误。

18. 《罗马法概论》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罗马法学说对本国的基本民事关系作出解释,并且也可以从本国的基本现实出发对罗马法学说作出自己的诠释。”这说明罗马法

A. 体现万民法精神 B. 符合自然法原则 C. 具有普适性特点 D. 注重实践中发展 【答案】C

【解析】“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从本国的基本现实出发对罗马法学说作出自己的诠释。”说明罗马法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属于普适性的原则,故C正确;万民法是罗马法一部分,故A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罗马法在实践中发展的信息,故D错误。

19. 它(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而不像路德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因此,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这说明文艺复兴 A. 缺乏思想理性 B. 反对“因信称义” C. 影响范围有限 D. 属于贵族运动 【答案】C

【解析】“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说明文艺复兴主要限于社会上层,下层民众影响有限,故C正确;A属于文艺复兴思想,不是影响;B与文艺复兴思想不符;D中贵族运动不符合事实。

20. 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上述材料表明 A. 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 B. 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 C. 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D. 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两位宗教改革家显然对于理性不感兴趣,他们依然信奉上帝,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信仰的问题,故A错误;新教主张显然与传统宗教有显著的区别,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信息,故C错误。

21. 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 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 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 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 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答案】C

【解析】葡萄牙香料价格比佛罗伦萨价格低,主要是新航路引起了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传统商业中心的衰败,故C正确;印度是香料的原产地,故A错误;佛罗伦萨经济地位并没有下降,要是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故B错误;价格革命主要是对欧洲内部影响,故D错误。 ,

22. 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正是基于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A.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 海军力最的强大是根本保障条件 C. 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 D. 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 【答案】A

【解析】“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说明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需要,故A正确;海军力量不是根本条件,应该是经济因素;C制度不符合题意;D中地理因素也不是主要原因。

点睛:解答选择题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之非绝对原则:备选项中某个选项说法非常绝对或者不是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是错误选项。如:本题中的B、C和D三项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绝对性。

23. 1694年,威廉三世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了枢密院成员,组成了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并不是议会里的多数党。据此可知当时 A. 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 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C. 《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 D. 国王正确行使了自身权力

【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仍有一定权力,可以任命枢密院成员,故D项正确;此时,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故A错误;B是18世纪初期形成;国王的权力符合《权利法案》规定,故D错误。

24. 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 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 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 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 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答案】B

【解析】牛顿提出观察实验方法,注重理性思维,为启蒙运动思想奠定科技基础,故B正确;A中全球性不符合史实;C中永恒性不符合物理学规律;D中与思想和科技关系不符。 点睛:本题关键要知道思想和科技相互关系,思想推动科技,科技推动思想。如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推动启蒙运动思想产生,该思想推动进化论产生。

25.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 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B. 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 C. 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 D. 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 【答案】B

2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7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