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30 00: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内容:

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中难点问题的把握。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本章共4学时。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它是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 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

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此时的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清代学者焦循这样来解释“会计”:“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之一,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2.近代会计

近代会计是以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基阿勒提出的复式簿记为标志的。复式簿记系统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

复式簿记不仅是一个会计记录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会计学观念,并购建了以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

3.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发展起来的会计系统,随着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会计的深刻变化:财务会计(对内)和管理会计(对外)相结合。

总结:会计产生于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需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还要对生产过程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所以,会计的含义可概括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 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象: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 职能:核算和监督。

目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企业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可以用不同的计量尺度,如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等。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所使用的只能是货币量度。这是因为实物量度只能总计同一种类的物资,劳动量度只能核算工作时间方面的耗费,都不能综合反映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因此,会计只能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其他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地核算和监督。

(2)严格地以会计凭证为核算依据

会计对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书面凭证。这些凭证不仅记录了经济活动内容,而且可以明确经济责任。会计只有依据合法的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才能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应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记录;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加工整理,提供综合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对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进行计量、记录、报告,不允许有任何遗漏。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与作用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管理就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⒈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发生及完成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⒉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取得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监督的依据:各种法规、制度、计划、预算。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提供数据,会计监督就失去了客观依据;但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不进行监督,会计核算就缺乏了质量保证,也就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二)会计的作用

会计的作用就是人们利用会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即主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第二,提供哪些会计信息? 第三,如何提供会计信息?

?注:在此主要分析前两个问题,至于如何提供信息将在以后各章介绍? 1.向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群体提供 (1)投资者(包括股东或潜在的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作为评价管理者的

经营业绩和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2)债权人(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用会计信息作为贷款决策的依据。他们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实力、偿债能力如何;负债比率高低;贷款的风险及风险程度的高低等。

(3)财税部门。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和国家规定的纳税法定义务是否履行;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政府法定机构提供的各种报告是否正确等等。

2.向企业管理者提供

作为筹资、投资、生产、营销等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了解整个生产经营业绩提供信息。

3.向其他用户(包括职工、顾客等)提供

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经营方向是否正确,以保证稳定的工作;企业福利待遇有何变动;企业的工资待遇如何等等。

总之,会计作用是指向企业管理者和外界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二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的对象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所构成,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那些内容。

注意:会计对象必须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如签定合同等不可以作为会计的对象。

二、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企业会计的对象可表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资金运动具体表述如下:

(1)资金的筹集。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者投入,二是向债权人借入。企业筹集资金进入企业的形态有货币、实物、证券和无形资产。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由于社会再生产活动是由各个具体的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各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各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不同。以工业企业为例,其生产经营活动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如下图所示:

资金 投入 货币 资金 储备 资金 生产 资金 成品 资金 货币 资金 资金分配与退出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资金循环和周期

供应过程是生产的准备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物资,形成必要的物资储备。这样,货币资金就转变为储备资金。

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储备的物资不断投入生产,并改变其形态,构成生产中的在产品,储备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 ;同时,企业还要用货币资金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使一部分货币资金直接转化为生产资金;此外,固定资产由于使用会发生损耗,其损耗的价值也以折旧的形式转化为生产资金。随着施工生产过程的进行,未完工程逐步完工,生产资金就转化为成品资金。

销售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环节。在销售过程中,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实现其价值并收回货款,成品资金就转化为货币资金。

(3)资金的退出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收取的货币资金,除了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外,还要按有关规定以税金形式上交国家。以收抵支后剩余部分即为企业的净利润,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必要的留存收益外,要按出资比例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实现利润的一部分,,税后利润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分配。一部分以积累形式留归企业,形成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一部分以投资回报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另外,企业还要向债权人偿还债务。以上活动都会使资金退出企业。

可见,企业的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注意:经济业务的内容会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人为限定。会计核算的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限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人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的经济活动。明确哪些经济活动应当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哪些不属于自己的核算范围。例甲企业从乙企业购入材料,站在不同的会计主体角度其核算是不同的。甲企业为主体时,会计核算为一项购进业务,乙企业为主体则为销售业务。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因倒闭、解散而清算。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时,企业能够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按期收回应收款,并按照自己的承诺偿还所负担的债务,对多期受益的费用支出进行摊配等。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以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期间通常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之分。我国规定以公历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在我国,以人民币“元”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规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以及证明这些交易或事项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虽然承租企业从法律形式上尚未获得该资产的所有权,但由于已取得了该资产的长期使用权,而且租赁期满后该资产通常会归承租企业所有,因此承租企业应在租入时就将该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3.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一贯性原则。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指标具有可比性。当然,一贯性原则并非要求企业绝对不能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如有充分理由需要变更时,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原因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5.可比性原则。指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从而提供相同口径的会计指标,便于比较、分析、汇总。

6.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讲求实效,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有关方面管理的需要,不得提前或延后。

7.明晰性原则。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

8.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各个经营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方法。即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相反,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企业只有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才能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9.配比原则。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实现的收入和为取得这些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确认,以计算该会计期所实现的净损益。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对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根据其因果关系进行确认、计量,以正确计算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

10.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都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即使物价变动,也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有原始凭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也便于会计核算和事后查考。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价值,并按收益期限分摊计入各期损益。

12.谨慎原则。是指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如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谨慎原则要求企业必须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但不能预计不确定的收益。

13.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漏;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合并处理。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臵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七种。

一、设臵账户

设臵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中,双重平衡地记录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取得原始凭证,并按照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应用复式记账方法将经济业务科学地登记在记账凭证上,对记账凭证进行再审核后,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正确。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系统地、连续地、完整地顺序记录经济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来查明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就是将一定时期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括的加以反映,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方法。

上述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间相互联系、密切结合,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注意:设臵账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是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它们都需要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的实务操作方法表现出来,并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反应其信息。所以,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会计要素定义、特征和具体内容,掌握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和会计等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举例说明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运用。本章共4学时。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

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财务成果的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上述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第二,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说明企业的资产可以是拥有也是可以是控制的。“拥有”是具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 “控制”是指不具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但是可以控制其使用并享有该项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

第三,资产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计量是。即能够运用货币计量其价值,否则就不能将其作为资产确认。如某企业垄断占有某种优质矿产资源,这对于该企业来说是一大经济资源,它有利于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无法用货币对该矿产品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所以不能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第四、资产必须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即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未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则不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资产按照在经营活动中的流动性和存在形态,划分为:

①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待摊费用等。

②长期投资: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③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

④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⑤其他资产: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⒉负债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即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第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不等同于“未来承诺”,只有在资产已经获得时才产生义务。如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第三,负债是需要企业在未来某一日期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的义务。偿还债务会使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

负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①流动负债

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

②长期负债

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⒊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对企业资产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特点有:

第一,所有者权益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归还其投资者。(而负债负有偿还和支付利息的义务)。 第二,在企业清算时,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 第三,所有者权益中的基本部分可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而负债则不能参与)。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①投入资本是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

注意: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财产物资如果超过其认缴的注册资本额,超过部分不能计入投入资本,而应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②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形成的资本,并非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形成的资本增值,如前述的资本溢价以及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等。

③盈余公积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包括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④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本期未分配完的或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其中前两项内容来源于外部投入,而两项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所得。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特征有:

第一,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日常活动是指概念中提到的三种情况。日常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作为收入,而作为“营业外收入”。

第二,收入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增加银行存款、减少预收账款

第三,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第四,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收入的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其特点有:

第一,费用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日常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作为费用,而作为“营业外支出”。

第二,费用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如:减少银行存款、增加应付款项。

第三,费用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的分类如下图: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其特征有:

第一,收入的实现是利润的重要前提。 第二,利润是收入抵减费用后的差额形成的。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一)静态会计等式

任何一个会计主体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需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

源,这些经济资源在会计上称为“资产”。资产最初进入企业时有两个渠道,一是所有者提供的,二是债权人提供的。?他们对企业提供了资产,就应对企业的资产拥有要求权,这种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会计上称为 “权益”。因此,?一个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应当等于各有关提供者对这些资产的权益总和,即用公式表示为:

???????????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多少经济资源,?而权益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是谁对这些经济资源具有索偿权。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会计要素,其组合而成反映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等式,是静态的会计等式。例:宏达建筑公司200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见下表: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库存材料 固定资产 合计 5 800 31 500 10 000 61 900 210 000 319 200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工资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合计 21 200 10 000 20 000 250 000 18 000 319 200 从表2.1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总额为319 2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68 000元,负债总额为51 200元,权益总计为319 200元,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

(二)动态会计等式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取得收入,也会发生各种费用。企业应按照配比原则将收入与费用进行比较,收入超过费用的部分,就是企业取得的利润;反之,则为亏损。其关系可用下列等式表示:

收入一费用=利润

企业取得利润,表示企业生产中增加的资产,企业发生亏损,表示企业资产的减少。所以当企业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时,上述两个等式可合并为:

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入一费用) 资产’+ 费用=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入

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动态的会计等式。

月末: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结转利润,利润分配后会计要素关系又变形为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的等式的关系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这些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业务,称为“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 会计事项的发生必然会引起各个会计要素相应的增减变化。但不论发生何种经济业务,会计要素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二)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的等式关系?

因为企业经济业务虽然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引起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2.引起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3.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4.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仍沿用上例的资料,假设该公司2003年12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以银行存款20 000元购入库存材料。

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库存材料资产增加了20 000元,同时使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了20 000元,资产项目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总额不变,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依然相等。

(2)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 000元归还前欠的应付账款。 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增加了10 000元,同时使另一项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减少了10 000元,负债项目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权益总额不变,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依然相等。

(3)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设备两台,价值200 000元。

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200 000元,同时使企业的实收资本也增加了200 000元,资产与权益项目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依然保持平衡关系。

(4)企业以现金3 000元支付应付职工的工资。

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现金资产减少了3000元,同时使一项流动负债应付工资也减少了3000元,资产与权益项目同时减少,减少的金额相等,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依然保持平衡关系。

上述经济业务引起宏达建筑公司资产与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库存材料 固定资产 金额 5800-3000 31500-20000 10000 61900+20000 210000+200000 权益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工资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金额 21200+10000 10000-10000 20000-3000 250000+200000 18000 合 计 319200+197000 合 计 319200+197000 综上所述可知: 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引起资产和权益两方项目发生变动,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会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但增减后的双方总额仍然相等,不会破坏二者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的发生,如果只引起资产或者权益一方项目发生变动,不仅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平衡关系,对于掌握按这一平衡关系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会计等式的作用

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教学内容: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以及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账户、会计账户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内容,掌握平行登记要点与方法等,使学生初步熟悉记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难点是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本章共2学时。

第一节 会计科目

???????????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分类,进行归类反映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①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②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二、会计科目设臵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 ②相关性原则 ③实用性原则

④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⑤相对稳定的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①、按会计要素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②、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 一、账户及与会计科目的异同

账户根据会计账户设臵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

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都是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区别: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名称外,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并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结果。 二、账户的一般结构

为了在账户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所开设的账户应具一定的结构。?从企业来讲,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变动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就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来记录增加,?另一方用来记录减少,其结构如下:

???????? ××账户 ???????? ─────────────── ????????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 . ???? . . ???? . . ???? . .

???????? ─────────────── ????????? 期末余额 ××

?????上列账户格式反映的是账户的简化结构,?账户的一般结构如下表:

账户名称(会计账户)

年 凭证编号 月 日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贷 余额 其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①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 ② 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③ 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 ④ 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 上述账户中记录的四个方面的金额存在如下的等式关系:???????????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至于上述账户的左右两方,究竟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应视其所采取的记账方法和各账户的经济性质而定。

第四章 复式记账

教学内容:

复式记账基本原理和具体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内容,掌握平行登记要点与方法等,使学生初步熟悉记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本章共4学时。

?一、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从复式记账的定义中可知,它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相等的金额;二是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反映。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完整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曾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几种复式记账方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

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 二、借贷记账法

(一)含义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以“借”和“贷”表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只表明记账方向,并不表示“增”或“减”对于账户应记入“借方”或“贷方”要看账户的性质。

在借贷记账下,任何账户的基本结构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都分,?通常规定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账户的性质。

为了保证记账的科学性和简明性,按惯例,?对借贷记账下和账户结构作了如下的规定:

①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 借方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 本期发生额合计 ××× 期末余额 ×××

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 本期发生额合计 ××× ┊ 本期发生合计 ××× ③成本费用类账户

┊ 本期发生合计 ××× 期末余额 ×××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借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 贷方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发生额合计 ××× 期末余额 0 ④收入类账户

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

本期转出额 ××× ┊ 本期发生合计 ××× 本期增加额 ××× ┊ 本期发生合计 ××× 期末余额 0

借 账户名称 贷 资产的增加 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减少和转出 成本费用的增加 期末余额:资产余额 ????

(三)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例1:用银行存款20000元购入材料一批,已验收入库。 借 原材料 贷 借 银行存款 贷 20000 20000 资产的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的增加 成本费用的减少和转出 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余额 本期转出额 ××× 本期发生额合计 ××× 例2:从银行取得了短期借款60000元,存入银行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短期借款 贷 60000 例3.接受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价值100000元。

借 固定资产 贷 借 实收资本 贷 100000 例4。用银行存款交纳所得税30000元。

借 应交税金 贷 借 银行存款 贷 100000 60000 30000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

第二,确定这些账户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哪个账户记借方,哪个账户记贷方。 第四,检查应借、应贷的账户是否正确,借贷双方的金额是否相等。

(四)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相互联系地进行反映,这样,有关账户之间就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或是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是几个账户的借方和一个账户的贷方;或是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相互发生联系)。?账户之间这种相互关系,在会计上就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就称为对应账户。

????例如,以存款8000元偿还所欠货款。这笔业务的发生,?就要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 贷方。那么,通过这笔经济业务,?就使得“应付账款”和“银行存款”这两个账户形成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两个账户也就成为对应账户。

????账户之间所形成的对应关系,客观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

????⑵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判断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合理、合法。 ????(五)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户之前,应该根据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 所谓会计分录,就是预先指明每一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① 账户名称(会计账户);

????② 记账方向(借方、贷方); ????③ 金额。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具有规定格式的记账凭证完成的。

30000 例: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按照对应对关系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就是仅在两个账户之间发生对应关系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是在两个以上账户之间发生对应关系的分录。?包括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几个账户的贷方;或以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另几个账户的借方,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而组成的会计分录。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人为差错。为此,还必须确立用于检查、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以便找出错误及原因,及时改正。这种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在会计上称为试算平衡。

⑴ 账户发生额平衡法 账户发生额平衡法是用来检查本期全部账户的借贷发生额是否相等的方法。其公式如下:

???????????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上述公式平衡的依据是记账规则。因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样不仅每笔会计分录中的借、贷双方金额相等,?而且,全部账户中的借、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都应相等。 ⑵ 账户余额平衡法

?账户余额平衡法是用来检查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和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是否相等的方法。其公式如下: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 = 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上述公式平衡的依据是会计等式。因为,在期末,?账户余额为借方的则属资产,账户余额在贷方的则属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原理,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即资产总额),?必定等于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一般是在月末结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后,通过编制试算表进行。所谓试算平衡表,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期末根据务账户记录编制,用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有无错误的一种计算表。?其格式如下:

试算平衡表

××年××月 单位:元

期初余额 会计账户 借方 合计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注意:

试算平衡表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如果

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如果借贷平衡,只能大体推断总分类账户的记录是正确的,但不能肯定记账无错误。

试算平衡不能发现以下错误:

????⑴ 漏记或重记; ⑵ 一笔业务在记录时,借贷双方金额同时

⑶ 一笔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应借、应贷账户互相颠倒,或错记账户名称。

⑷ 借方或贷方的各项目金额偶然一多一少,恰好抵销等。

发生上述情况,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所以,应对会计记录进行经常或定期的复核,以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上)

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介绍资金筹集、企业供应过程和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介绍及业务的处理,使学生熟悉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熟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能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资金筹集、的核算,目的是掌握借贷记账法具体运用。难点是企业供应过程和材料采购成本核算。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注重例题、案例的分析,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章共6学时。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对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主要针对工业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阐述账户与复式记账的具体运用,以加深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等基本内容。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

一、资金筹集业务的主要内容 1.接受投资者投资;

2.向金融机构借款;

?? 二、账户设臵

为了核算各项筹资业务,企业应设臵以下主要会计科目: 1.“实收资本”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章程规定,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贷方登记投入资本的增加数,借方登记投资的减少数,期末余额

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资的实有数额。该账户应按投资人明细账。

2.“短期借款”账户。属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取得借款时,记入该账户贷方;偿还借款时,记入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数额。该账户按借款种类设臵明细账。

3.“长期借款”账户。属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贷方登记取得的各种长期借款及其应付未付的利息;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和利息;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归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和利息数。该账户按借款种类设臵明细账。

三、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 (一)接受投资者投资的核算

【例1】.收到宏达公司20万元货币资金投资,款项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实收资本----宏达公司 200,000

【例2】企业收到宏达公司投入的设备一台,经评估确认的价值为12万元,

作为实收资本入账。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实收资本----宏达公司 120,000

【例3】 企业收到个人投入的塔吊一台,账面原值250 000元,累计折旧25 000元。经评估确认的价值为240 000元。假如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资本金为1 000 000元,个人投入设备占该企业注册资本的20%。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240 000

贷:实收资本——个人资本金 200 000 贷:资本公积 40 000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例4】企业取得为期6个月、利率12%的银行借款30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短期借款 300,000

【例5】预提本月应负担的上述借款的利息3000元。 借:财务费用 3000 贷:预提费用 3000

第二节 企业供应过程和材料采购成本业务的核算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及计算方法 1.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企业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通常由买价和采购费用组成。买价,是指采购材

料时,按发票价格支付的金额。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购入材料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入库前的整理挑选等。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核算,对某些本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采购费用,如,采购人员差旅费、市内采购材料运杂费、专设采购机构的经费等,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而是作为管理费用开支。

2.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就是将企业采购材料所支付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按照购入材料的种类、品种加以归集,计算采购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归集材料采购费用的原则:凡能分清材料种类、品种的费用,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材料种类、品种的费用,如采购多种材料发生的运杂费、装卸费等,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3.采购费用的分配标准:材料的重量、体积、买价等。 二、账户设臵

1.“物资采购”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购入物资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购入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贷方登记物资达到并验收入库的实际采购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达到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实际成本。该账户按采购物资的种类设臵明细账。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该账户属于负债类,是“应交税金”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其借方登记购买材料时支付的进项税,贷方主要登记销售货物的销项税,期末贷方余额表示未交税金。

3.“原材料”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各种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结存数。本账户该材料品种明细账。

4.“应付账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发生应付货款时记入贷方;归还应付货款时记入借方;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应付未付的货款数,本账户按供应单位设臵明细账。

5.“预付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按照购销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货款。发生预付款时,按实际支付金额记入借方;收到货物抵销预付款时,记入贷方;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预付款数额。本账户按供应单位设臵明细账。

6.“应付票据”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发生应付货款而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记入贷方;到期兑现支付货款时,记入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到期兑付的商业汇票。 三、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例3】向明扬公司购买甲材料6000千克,单价4元,价款24,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4,000元,价税合计28,080元,宏发工厂代垫运费6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24,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080 贷:银行存款 28,680

【例4】向明扬公司购乙材料50,000千克,单价2元,收到华荣公司开来专用发票、代垫运费发票及托收凭证货款100,000元,增值税额17,000元,代垫运费2,300元,合计119,

300元。款项未付。

借:物资采购----乙材料 102,3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应付账款----明扬公司 119, 300

【例5】企业以银行存款46800元预付购买阳光公司甲、乙两种材料款 。

借:预付账款---阳光公司 4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

【例6】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明扬公司货款119300元。

借:应付账款—明扬公司 119300

贷:银行存款 119300

【例7】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上项购入甲、乙材料搬运费1200元。 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材料应分摊的费用=该材料分配标准×分配率

分配率=1200╱(8000+4000)=0.1 甲材料应分摊的费用=8000×0.1 =800(元) 乙材料应分摊的费用=4000×0.1 =400(元)

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800

----乙材料 400 贷:银行存款 1200

【例8】本月购进的材料均已验收入库,结转其实际采购成本 。

借:原材料 ----甲材料 57400

----乙材料 110700 贷: 物资采购----甲材料 57400

----乙材料 110700

?

?第六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下)

???????????? 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介绍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介绍及业务的处理,使学生熟悉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熟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能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目的是掌握借贷记账法具

体运用。难点是产品生产业务、利润形成和分配业务的核算。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注重例题、案例的分析,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章共20学时。

一、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内容

1.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2.计算和结转产品生产成本。 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程序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就是将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生产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做一系列的账务处理和计算分配工作。就其基本环节和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一)归集和分配各项生产费用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臵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此设臵“生产成本”明细账,用以归集各种生产费用。同时,为了正确计算每种产品成本,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还应按成本项目设臵专栏反映。

企业设立的成本项目通常有:

(1)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2)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3)制造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和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等)。

2.确定成本计算期

3.分配和归集各项生产费用

在确立成本计算对象和设臵明细账后,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应按照费用分配的原则进行处理。其原则主要有:

(1)凡属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专设有成本项目的费用,发生时可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总账,对能分清产品的费用,还要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明细账及成本项目;不能分清产品的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明细账及成本项目。

(2)凡属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以及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有成本项目的费用,发生时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月末分别转入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即对制造费用应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生产成本”总账、明细账及成本项目;对管理费用应转入到“本年利润”账户。

4.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跨期摊提费用计入有关收益对象

(二)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

到月末,如果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如果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在产品总成本;如果某种产品一部分完工一部分未完工,这时归集在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还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关于第三种情况比较复杂,这将在以后《成本会计学》课程中学习。

三、账户设臵 1.“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各种产品、自制材料、工具、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借方登记本期生产所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登记期末已完工验收入库产品结转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加工完毕的在产品成本。本账户应按成本计算对象(通常以产品品种)设臵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核算企业车间范围内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车间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发生上述费用时,记入借方;期末按照一定标准计入各种产品成本时,记入贷方。期末一般无余额。本账户应按不同车间名称设臵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臵专栏反映。

3.“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包括:厂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厂部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职工教育经费、待业保险费、无形资产摊销等。发生各项管理费用时,记入借方;期末将借方发生的费用转出时,记入贷方。期末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设臵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臵专栏反映。(生产业务核算中,还涉及到其他一些账户,将在以后结合具体业务介绍) 四、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例1】根据当月领料凭证,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见表4-1。

表4-1 项 目 产品: A产品 B产品 小 计 车间消耗 厂部消耗 合 计 甲材料 29700 9900 39600 39600 乙材料 1674 186 1860 1860 丙材料 600 400 1000 丁材料 206 114 320 120 180 620 合 计 31580 10200 41780 720 580 43080 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1580 ----B产品 10200

制造费用 720 管理费用 580 贷:原材料__________甲材料 39600

__________乙材料 1860 ___________丙材料 1000 ___________丁材料 620

【例2】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36,000元,准备发放职工工资。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例3】以现金36,000元发放职工工资。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工资 36,000 贷:现金 36,000

【例4】结算分配本月应付职工工资36,000元,其中:制造A产品工人工资20,000元,制造B产品工人工资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00元,公司管理人员工资2,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0,000 ----B产品 10,000

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应付工资 36,000

【例5】根据规定,按本月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800

----B产品 1,400

制造费用 560 管理费用 280 贷:应付福利费 5,040

【例6】以银行存款支付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品费1,000元,车间办公用品6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000

制造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1,600

【例7】以银行存款支付下年度财产保险费24,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摊费用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例8】摊销本月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1,8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800

贷:待摊费用 1,800

【例9】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9,000元,其中车间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3,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6,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累计折旧 9,000

【例10】预提本月份固定资产大修理费3,000元,其中车间2,400元,公司行政部门1,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2,400

管理费用 1,000 贷:预提费用 3,400

【例11】月末,按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作会计分录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14280/30000=0.476

A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000×0.476=952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00×0.476=476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9520

----B产品 4760

贷:制造费用 14280

【例12】本月生产的A产品,B 产品尚未完工。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A产品 639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63900

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A产品 单位:元 2003年 月 4 4 4 凭证日 号数 3 3 3 摘 要 直接材料 31580 31580 借 方 直接人工 22800 22800 制造费用 9520 9520 贷 方 合计 31580 22800 9520 63900 63900 63900 可平 31580 54380 63900 借或贷 略 耗用材料 工资及福利 费 分配制造费 用 结转完工产 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合计 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B产品 单位:元 2003年 月 4 4 4 凭证日 号数 3 3 3 摘 要 直接材料 10200 10200 10200 借 方 贷 直接人工 11400 11400 11400 制造费用 4760 4760 4760 合计 10200 11400 4760 26360 26360 方 借或贷 略 耗用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分配制造费用 本月生产费用 合计 月末在产品成 本 10200 21600 26360 可 26360 26360 第二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业务核算的内容 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办理货款结算; 支付销售费用;

计算并结转销售成本; 计算和缴纳销售税金; 确认销售成果。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主要是确定销售收入的入账时间和入账金额。销售收入在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销售业务核算应设臵的会计科目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销售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所发生的收入。贷方登记已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中的销售收入;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产品种类设臵明细账。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销售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的成本。借方登记已售产品等应结转的生产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成本数;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产品种类设臵明细账户账。

3.“营业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在销售产品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经费(职工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发生各

种销售费用时,记入借方;期末,结转本期全部销售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时,记入贷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设臵明细账。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应由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如: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按规定计算出销售税金及附加时,记入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时,记入贷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产品类别设臵明细账。

5.“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贷方登记取得的各项其他业务收入数;借方登记期末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种类设臵明细账。

6.“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支出。包括:销售、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发生各种支出时,记入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时,记入贷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种类设臵明细账。

7.“应收票据”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收到商业汇票时,按其票面金额记入借方;到期收回票面价值时,记入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收回的票款。 三、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例1】销售给红星公司A产品600件,每件售价100元,计60,000元;B产品1,500件,每件售价140元,计210,000元;按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为45,900元,款项合计315,900元,均已通过银行收回。

借:银行存款 315,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5,900

【例2】销售给五峰公司A产品500件,每件100元,计50,000元,按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额为8,500元,款项合计58500元,商品已发出,但货款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五峰公司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例3】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20,000元。

借:营业费用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例4】接银行通知,五峰公司货款58500元,已收妥入账。

借:银行存款 58500

贷:应收账款----五峰公司 58500

【例5】月末计算并结转已售商品的销售成本。其中:A产品40000元,B产品220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0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40000

----B产品 220000

???????????? 第三节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利润的构成及计算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配比的结果。主要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其中: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计算出企业某一时期的利润总额后,企业还应依法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即: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利润形成业务的主要内容

① 主营业务利润形成业务; ② 其他业务利润形成业务; ③ 投资净损益业务; ④ 营业外收支业务; ⑤ 所得税的业务。

(三)账户设臵 1.“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的各项收入数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的各种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数额。期末,贷方与借方数相抵,如果为贷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如果为借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亏损总额。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2.“投资收益”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入或发生的损失。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入;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默许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投资的种类设臵明细账。

3.“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取得时记入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时,记入借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收入项目设臵明细账。

4.“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发生支出时记入借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时,记入贷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设臵明细账。

5.“所得税”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发生的所得税费用。借方登记应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四)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例1】 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向希望工程的捐款100 000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例2】 因供应单位违反合同,向其收取赔偿款20 000元,已存入开户银行。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收入 20 000

【例3】 因未按规定计算缴纳税金,被处以罚款3 000元,款项已从企业存款账户中支付。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罚款支出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例4】 假设除上述业务外,企业本月份有关损益类账户的金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贷方) 主营业务成本 600 000(借方)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 900(借方) 管理费用 30 000 (借方) 财务费用 8 000(借方) 投资收益 150 000(贷方) 作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会计分录: 1. 结转各种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投资收益 150 000 营业外收入 20 000

贷:本年利润 1 170 000 2. 结转各种成本、费用及损失

借:本年利润 7509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0 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9 900 管理费用 30 000 财务费用 8 000 营业外支出 103 000

【例5】按利润总额(假设不需调整)计算和结转本月应交所得税(所得税率为33%)。

借:所得税 13830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8303

【例6】将“所得税”账户本月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138303

贷:所得税 138303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㈠ 利润分配及顺序 ??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的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的规定,企业所实现的净利润,除国家另有

规定者外,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公益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㈡ 账户设臵

1.“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利润的和历年分配后的结存余额。借方登记发生的利润分配数,如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贷方平时一般不登记;月末余额在借方,表示至本期止累计分配利润。本账户下设“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年末,将前两个明细账户余额转入到“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借方,同时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以确定未分配利润数或未弥补的亏损数。

2.“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贷方登记提取的盈余公积数;借方登记使用的盈余公积数;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的盈余公积结存数。

3.“应付利润”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贷方登记期末计算出的应付利润数;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数;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润数。

㈢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例7】按照本年净利润280797元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5%提取公益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2119.55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8079.7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14039.85

【例8】经董事会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8000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80000

贷:应付利润 80000

【例9】年终将“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280797元,转入“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280797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80797

【例10】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发生数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2119.55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2119.55

----应付利润 80000

第七章 账户的分类

教学主要内容:

账户分类的意义;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类、结算类、资本类、集合分配类、收入类、费用类、成本计算类、跨期摊提类、财务成果类、计价对比类、调整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类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了解账户分类的意义和作用;熟悉各个账户的经济内容及其在整个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不同账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各类账户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本章共4学时。

前面,在结合企业经济业务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中,涉及到一系列账户。这些账户都有其自身的性质、用途和结构都是从某一侧面反映和监督会计具体对象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虽然这些账户是在业务核算中分别加以使用的,但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地组成一个完整的账户体系。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账户,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账户的分类,即在认识各账户特性的基础上,来研究各账户的共性,明确账户之间的内存联系,及在整个账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种类账户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的规律性。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的经济内容分类,是指账户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是对账户的最基本的分类。

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账户按经济内容可将账户分类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等六大类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经过分配后,除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要退出企业外,提取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最终要归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将属于利润要素的账户并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另外,由于许多企业,特别是制造、加工企业,为了进行产品成本计算,需要专门设臵用来核算产品成本的账户。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最终都体现在当期损益的计算,因而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与损益计算直接相关的收入、费用账户归为一类,即损益类账户。因此,现行会计制度将账户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一)资产类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四)成本类账户 (五)损益类账户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设臵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账户的结构是指借方、贷方登记什么,以及余额方向和含义。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不同,通常分为以下十类:盘存账户、结算账户、所有者投资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期间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和计价对比账户。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特点:①需进行盘点;②除现金、银行存款外,其他明细账需提供数量和金额两种指标。

属于这类的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二、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和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具体分为三类:

(一)债权结算账户

属于这类的有: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二)债务结算账户

属于这类的有: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等。

(三)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属于这类的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三、所有者投资账户 所有者投资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属于这类的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等。 四、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发生及分配情况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制造费用。 五、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指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六、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 七、期间账户 期间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八、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本年利润。 九、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指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臵的账户。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的需要,对于某些会计要素的核算要求用两种数字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反映,提供所需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臵两个账户,一个账户用来反映原始数字,另一个账户反映对原始数字的调整数,将原始数与调整数相加、减,求得调整后的实际数。如: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等。

属于这类账户的有:累计折旧、利润分配、坏账准备、材料成本差异、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

(一)备抵账户 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调整方式是:以被调整账户余额减去调整账户余额,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调整账户余额

注:从上可知:被调整账户余额与备抵账户余额的方向一定相反。 备抵账户,按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和权益备抵账户。 1.资产备抵账户 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资产账户余额,以求得该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主要有:累计折旧、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2.权益备抵账户 权益备抵账户,是指是用来抵减某一权益账户余额,以求得该权益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主要包括:利润分配。 (二)附加账户 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调整方式是:用被调整账户余额加上调整账户余额,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调整账户余额

注:从上可知:被调整账户余额与备抵账户余额的方向一定相同。 在实际工作中,此类账户很少运用。如:“应付债券——面值”与“应付债券——溢价”。

(三)备抵附加账户

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可用来抵减,又可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这类账户具有双重性质,兼有备抵和附加双重功能,但不能同时起两种作用。可能某一时期为备抵账户,另一时期为附加账户,这主要根据余额方向来判断。

例如: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综上所述,调整账户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但用途结构不同。 第二、被调整账户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调整账户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独立存在。

第三、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

十、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是将某项业务彩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主要有:物资采购。

第八章 会计凭证

教学内容:

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的内容与填制、记账凭证的内容及填制和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实际工作中会计凭证的种类,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和填制要求。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讲练结合,并在教学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本章共4个学时。

演示实验与教具:

各种记账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及意义

(一)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

账簿的依据。

作为会计凭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证明经济业务的有关内容。

2.要有经办人员或主管人员的签字或盖章,证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3.要经过有关人员审核,确认其合法性。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1.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完成情况。 2.监督个经济业务的合法性。 3.加强经济管理上的责任制。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又称为单据,是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

经济业务已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是会计核算重要的原始依据。

⑴原始凭证按其来源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货时取得的发票;付款时取得的收据或结算凭证等。

自制原始凭证,本单位业务经办人员填制的原始凭证。如:入库材料的收料单;发出材料的领料单;各种费用分配表等。

⑵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一次填制完成的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和大部分自制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等。

汇总凭证,又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若干张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而成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凭证汇总表,领料凭证汇总表等。

2.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用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分为以下类别:

⑴记账凭证按其用途分为专用凭证和通用凭证。

专用凭证,是指专门用于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凭证。它具体可按与经济业务是否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关系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通用凭证,是指全部经济业务通用的一种记账凭证。

⑵记账凭证按其填制方法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又称单项记账凭证,是指把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分别按其每个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填制的记账凭证。即分别填制借项凭证和贷项凭证,并用不同颜色表示,以资区别。

复式记账凭证,又称多项记账凭证,是指把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集中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的凭证。

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关系: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基础,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附件。记账凭证是对原始凭证内容的概括和证明。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和编号;

3.填制和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名称; 4.经济业务摘要;

5.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6.填制单位的名称、公章和有关人员的签章。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及要求 1.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填制必须及时。 (3)内容必须完整。 (4)书写必须清楚。 (5)数字必须正确。

(6)责任必须明确。 2.技术要求:

(1)阿拉伯数字应逐个书写清楚,不可连笔书写。金额数字的最高位前面应写人民币符号。

(2)汉字大写数字应书写规范,应用正楷字书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小结: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要熟悉,凭证填制要求要掌握,以便正确使用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填制单位的名称;

2.记账凭证的名称、编号; 3.凭证填制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会计分录;

6.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7.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及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1.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填制

收款凭证,是用来反映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的记账凭证。它是根据有关现金和存款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包括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其编制方法如下:

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的经济业务编制收款凭证。其内容和格式见具体的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用来反映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的记账凭证。它是根据有关现金和存款付出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包括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两种。其编制方法如下:

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减少的经济业务编制付款凭证。其内容和格式见具体的付款凭证。

注意: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一律编制付款凭证。 2.转账凭证的填制

转账凭证,是用来反映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它是根据转账经济业务(即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其编制方法如下:

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增、减的经济业务,编制转账凭证。其内容和格式见具体的转账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1.摘要栏要填正确,不可漏填、错填。 2.必须按统一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 3.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以便查核。

①字号编号法 ②双重编号法 ③分数编号法

4.记账凭证的日期填写。

5.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必须注明。

6.对只涉及现金、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按规定只填付款凭证,以免重复记账。

7.记账凭证填写完毕应复核并要有关人员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1.审核所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是否与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一致。 2.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有关人员是否签名或盖章。 3.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平衡、对应关系是否清楚。 注意:只有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传递

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本单位内部各有关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1.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定义:

①有利于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②有利于加强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制。 ③有利于充分体现会计管理作用。 2.制定传递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业务特点,内部机构的设臵如人员分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恰当的规定凭证数和传递路线。

②根据有关部门办理业务的必要手续,确定会计凭证在各个环节的停留时间。

③建立凭证交款的签收制度。 二、保管:

是指会计凭证登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

1.每月记账完毕,要将凭证整理,然后按顺序号排列装订成册,并加以封面。封面上应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起讫日期、凭证种类、起讫号码、总计册数。

2.若一个月内凭证量过多,可分装若干册。 3.原始凭证不准外借。

4.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应集中保管,并由专人负责。

5.保管期限和销毁手续,按会计制度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自行销毁。 小结:记账凭证的填制要重点掌握,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要熟悉,并了解凭证的传递程序和保管要求。 作业:练习填制记账凭证。

第九章 会计账簿

教学内容:

会计账簿概述,账簿设臵的原则和登记方法,账簿的登记规则,错账的更正方法,对账和结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实际工作中会计账簿的设臵与登记,熟悉记账规则,掌握账簿的登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会计账簿登记和记账规则与要求。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本章共4个学时。 演示实验与教具:

在教学中运用真实的凭证、账簿进行实际训练。

第一节 会计账薄及种类

一、账簿及意义

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和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簿籍。它是由具有专门格式并连接在一起的账页组成的。账簿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工具;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其意义如下: ⑴全面系统地反映物资和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保证物资和资金完整和合理使用;

⑵计算收支、考核经营成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资料。 二、账簿的种类

1.会计账薄按用途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⑴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它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记录内容的不同,日记账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普通日记账,是按全部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又称分录簿。

特种日记账,是按某一部分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⑵分类账簿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按照分类的概括程度不同,分类账簿又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两种。

⑶备查账簿是对某些未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录的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2.会计账簿如果按外表形式,还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订本式账簿,是在未启用以前就把许多账页固定地装在一起的账簿。 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与订本式账簿相反,不是固定地装订在一起,可以随时抽取和存放。

3.会计账簿按格式不同,分为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这样来适应企业经济业务记录的不同需要。

第二节 账簿的设臵和登记

一、日记账的设臵和登记 为了加强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和核算,各单位都应当设臵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便日核算和监督现金与银行存款收入、付出和结存情况。

1.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三栏式、多栏式。

按制度规定: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不得用银行对账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账。

2.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应当根据每天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随时按顺序笔登记,最少每天登记一次。。

二、总分类账的设臵和登记

总账,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1.格式。总账一般采用借、贷、余三栏式格式。为保证总账记录的安全和完整,一般应采用订本式。

2.登记方法。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先把各种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或“记账凭证汇总表”后,再据以登记入账。

三、明细分类账的设臵和登记

明细账,是根据总账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设臵,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账簿。

1.格式。根据记录的内容和提供资料的要求不同,明细账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⑴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主要适用于只需要进行金额核算,不需要数量核算的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如:“应收账款”账户、“预付账款”账户等。

⑵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如:“原材料”账户、“库存商品”账户等。 ⑶多栏式明细分类账。如:“物资采购”账户、“生产成本”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等。

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或卡片式账簿。

2.登记方法。逐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3天、5天)登记。

第三节 登记账簿的规则

一、账簿启用规则

1 启用时:详细填写“账单启用及交接一览表”。 2 更换人员时:办理交接手续, 注名交接日期。

3 账页的编号:订本式账簿启用前要按顺序编定页数, 活页账装订后再按实际账页编定页数。

二、登记账簿的规则与要求

账簿作为重要的会计档案和会计信息主要储存工具,必须按规定的方法,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在登记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准确完整。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2.注明记账符号。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

3.书写留空。账簿中书写的文字或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的空距,不要写满

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4.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特殊记账使用红色墨水。登记账簿要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铅笔书写。在下列情况下可用红色墨水书写:

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的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会计制度中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记录。

5.顺序连续登记。各种账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注明“此行空白”或“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盖章。

6.结出余额。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7.过次承前。每一账页登记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月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8.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应按规定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

三、错账更正

在记账和对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账簿记录发生错误,那就必须加以更正。从企业来讲,由于错误发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发现错误的时间有先有后,因此,更正错误的方法也就不相一致。通常来讲,更正错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划线更正法

企业在账簿的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时,可用红线划销,并要划线上面作出正确的记录,这种更正方法,就是划线更正法

1.适用范围

这种更正方法只适用于对账前所发现的记账凭证正确无误而账簿上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造成的文字或数字的错误。

2.具体作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作法是:首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用一条红线划掉,然后在被划掉的错误文字或数字上面写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更人的地方盖章。但在这里应注意,对文字可只划掉错误部分,但对数字则必须划掉一个完整数字的全体,而不能只更正其中错误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1.适用范围及具体作法

第一、因记账凭证所列会计分录应借、应贷账户的错误,而造成账簿记录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包括会计分录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发生错误;或者应借、应贷账户的金额发生错误。这种错误的出现,我们就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更正这种错误的方法是:用红字金额填写一张与错误凭证内容完全一致的记账凭证,并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冲销账簿中的错误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

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据以入账。

第二、因记账凭证数字上错误,而造成账簿记录中的数字大于应记数字,应借、应贷账户无错。这种错误的出现,我们仍要采用红字更正法。

更正这种错误的方法是:按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之间的差额,用红字金额按原分录编制一张记账凭证,并据以入账,从而对多记部分加以冲销。

2.举例

【例1】车间领用材料一批,价值1000元。编制下列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 借:生产成本 1,000 贷:原材料 1,000 期末发现原编记账凭证有错误,因为车间耗用材料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这属于第一种情况。因此应该:

首先,用红字金额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相同的转账凭证,并据以入账。

借:生产成本 1000 贷:原材料 1000

其次,再用蓝字金额编制一张正确的转账凭证,并登记入账。 借:制造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1,000

【例2】以现金250元存入银行,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金额填为520元,并已记入账簿中。

原: 借:银行存款 520

贷:现金 520 更正时,应将多记的金额270元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并记入账簿中,以冲减多记金额:

借:银行存款 270

贷:现金 270 (三)补充登记法

1.适用范围

当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应借、应贷账户虽然正确,但所列金额小于应列金额,而致使有关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就应采用补充登记法予以更正。

2.具体作法 具体作法是:按少记金额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分录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补充登记入账。

【例3】收到购买单位偿还前欠货款5,0 00元存入银行。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金额填为1,500元,并已据以登记入账: (原): 借:银行存款 1,500

贷:应收账款 1,500 更正时,应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用蓝字登记入账,以增加原少记金额 借:银行存款 3,500

贷:应收账款 3,500

第四节 结账和对账

一、结账

结账,就是将账簿记录定期进行结算的账务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在期末对

企业所有账簿,进行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和结转。其内容及步骤包括: 1.在结账前,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填制和审核有关凭证,并登记入有关账簿内。

2.对非经常发生的一些特殊业务,要认真作好账务处理。

3.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处理有关费用或收益的摊、预提。 4.正确计算各种成本、业务成果和财务成果,及时办理结转记录。 5.划线结出各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介绍结账方法)。 二、对账

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其内容包括:

1.账证核对。账证核对就是指各种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与有关记账凭证及其所付的原始凭证的核对。 2.账账核对。即根据各账簿之间的内在联系,核对各账簿的余额。具体包括以下的内容:

(1)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核对总分类账户月末介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等;

(2)通过分别编制各种“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明细表”,核对各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余额的合计数是否相符;

(3)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月末余额与现金、银行存款总账月末余额是否相符;

(4)按月或定期核对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的明细分类账余额是否相符。

3.账实核对。账实核对主要指各项财产物资和现金、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核对各项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对存数与实存数相符; (2)核对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同现金实际库存数相符; (3)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应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

(4)各种应收、应付款项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应与有关结算单位或个人核对相符。

第十章 财产清查

教学内容:

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财产物资盘存制度;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程序;财务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财产清查的重要性,熟悉财产清查的基本方法,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财产清查的方法、盘存制度的理解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

以讲授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本章共4学时。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1、确定各项财产实有数,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 2、发现财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面清查,是对所有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包括固定资产、各种存货、其他物资以及未完工程;现金、银行存款、借款等;各种往来款项等。一般在下述情况应进行全面清查:

⑴年终决算前;

⑵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⑶清产核资。 局部清查,是需要对总分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一般对流动性较大的存货,在年内应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

(二)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按照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如在年末、季末、月末对账时进行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如更换财产、现金保管员;发生非常损失等需要进行清查。

三、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1)成立清查小组。 (2)制定清查计划。 (3)明确清查范围。

(4)确定清查日期和方式。 (5)指定必要的负责人员。 2.业务准备、

(1)会计部门:将账目登记齐全,结出余额,达到记录完整,计算明确,账账相符,账证相符。

(2)保管部门:整理货物。

(3)准备和校正计量器具和有关记录清查登记表册。 (4)取得对账单。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 (一)现金的清查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1、方法:与开户银行核对对账单 2、日记账与对账单金额不符的原因 (1)双方记账有误 (2)存在未达账项

3、未达账项——指开户银行和单位之间,对同一款项的收复业务,由于双

方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记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会计事项。有以下几 种:

(1)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如现金送存银行 (2)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如签发支票给他人 (3)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如代企业收进款项 (4)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如代企业支付款项 上述中(1)(4)会使企业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 (2)(3)会使企业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 4、银行存款的调整: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注意问题:

银行对账单只能用于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依据。企业必须等结算凭证到达后才能据以登记账簿。

二、实物的清查 (一)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其基本内容:

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和减少,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上结算出结存数。

这种盘存制能在账上用时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数量,有利于加强实物控制和财产物资管理。但核算工作量较大,可能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所以,应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二)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是指根据实地盘点,确定期末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其基本内容:

对各项财产物资,平时在账上只登记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根据实地盘点的结存数来倒挤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再据以登账。

其公式: 本期减少数=月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结存数 这种盘存制在核算上较为简便,但不能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发、存的动态;同时会掩盖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而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永续盘存制。

(二)实物清查的方法 1、实地盘点法 实地盘点法,是对各项实物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确定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

技术推算法,是通过技术推算确定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

清查方法:用查询的方法与对方核对账目 小结: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及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熟悉清查前应作好的业务准备和组织准备工作,掌握各种主要清查对象的清查方法,着重掌握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学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

(一)认真分析差异的性质和形式的原因,按规定程序批核准数字,查明原因,

明确经济责任

个人原因——由个人赔偿 经营管理不善——管理费用

自然灾害发生的意外损失——营业外支出 报请有关领导审批

(二)积极处理积压多余的物资和长期不清的债权债务

(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建立和健全财产管理制度。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批准前,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

※根据实存账存所列的盈亏情况,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薄,以使账实一致。需设臵“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以有关财产盘盈、盘亏和损失的数字来调整有关科目,使账实相符。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①发生的待处理财产盘亏和毁损数 ①发生的待处理财产盘盈数 ②结转已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数 ②已批准处理的财产盘亏毁损数 尚未处理的财产净损失 尚未处理的财产净溢余 明细:①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一)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现金盘盈

批准前: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扣除估计损耗后余额)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应付账款等

2.现金盘亏和毁损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准后后: 借:其他应收款(过失人赔偿)(能确定具体交款单位,金额) 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 管理费用(个人赔偿后超过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

批准前: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 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进项税转出) 批准后:借:管理费用(正常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三)固定资产清理结果的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盘盈

批准前:借: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 2.固定资产盘亏

批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回 贷:固定资产 批准后: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XX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四)往来结算款项清查

1.无法支付 借:应付账款 贷:资本公积 2.不能回收,作坏账处理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内容:

会计报表及作用、编制要求会计报表的种类;资产负债表编制原理(作用、内容、格式、编制的基本方法);利润表原理(作用、内容、格式、编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报表的作用和构成体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原理,加深对会计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确会计报表体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原理。 演示实验与教具: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

会计报表是企业根据日常的会计核算资料汇总整理而形成的书面文件,用以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既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报表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决策

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资金运营情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前景等

情况的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阅读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会计报表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了解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信息来源。具体地讲,企业主管部门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检查企业对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可以通过会计报表考核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税务部门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检查企业税款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及时足额上交;银行部门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检查分析企业贷款的使用情况以及外币收支管理情况。

(三)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了解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等,从而揭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发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企业的会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1.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

①总括反映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 ②总括反映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

利润分配表

2.成本报表。

成本报表反映一定时期费用、成本的构成情况,包括:管理费用明细表

制造费用明细表 产品生产成本表

需要指出,有些会计报表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如现金流量表等,对于这些会计报表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某一类型。 (二)按服务的主要对象分类 1.外部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特征: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的指标体系。 2.内部报表。包括:管理费用明细表

制造费用明细表 产品生产成本表

特征:为了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编制,不对外公布。其格式和指标体系由企业自行确定。

(三)按编制的时间分类

1.月度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2.季度报表。如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3.半年报表。在每半年末编制,如资产负债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74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