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复习参考2004年各地高考模
更新时间:2024-07-09 19: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拟题是什么意思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2004年各地高考模拟题(哲学常识)选辑
[ 作者:黄文宏 转贴自:饶平二中 点击数:475 更新时间:2004-6-20 文章录入:rprzhwh ]
一、单项选择题
1、2003年10月15日~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高度赞扬了新一代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们宣传和弘扬航天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A、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最终目的
C、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D、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2、杨利伟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国家授予“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这体现了 A、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贡献 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D、只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3、至今,我国已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50多种植物300多个品种的太空培育试验、通过太空育种技术,可以使植物增产15%以上,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表明 A、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B、科学的发展可以使人类随心所欲
C、科学实验是以直接获取物质成果为目的 D、科学实验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4、胡锦涛主席在“七一讲话:还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在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看他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这一判断标准 A、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了认识的最终目的 B、属于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可靠、正确得多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了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D、坚持了正确的金钱观,蔑视了金钱的存在意义
5、2003年12月26日,伊朗的巴姆古城区发生了6、3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伤亡十分惨重,大约有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虽然随着地震检测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强了,但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A、世界上有能够认识的事物,也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B、不是所有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也不是所有的规律都能为人类所认识和掌握 C、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D、人的认识能力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这一认识的提高过程是艰难的、漫长的
6、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看问题要抓住主流
B、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要善于抓住重点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7、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叶欣、邓练贤、范信德、梁世奎……这些勇敢的白衣战士,临危受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的平凡的白衣天使们依然在顽强战斗,默默奉献。这表明: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形式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和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D、人生价值应该既讲贡献又讲索取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9、“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D、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0、“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这句话说明了这样的一个哲学道理
A、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理论必须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具体、更生动、更可靠
1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要解放思想,使东北人从旧体制、旧思维、旧路径下解脱出来。这是因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相对滞后性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段话表明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13、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4、早在1835年马克思谆谆告诫年轻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身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然要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已才能达到完善。”这里 “人类的天性”是指 A、人具有从事生产劳动的特征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C、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D、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15、死海含盐分极高,水中鱼虾及岸边草木都不能生长,所以被称为死海。但近年来,通过科学家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原来死海不“死”。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C、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6、同样是菊花,有人认为“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也有人认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
A、两人看到的菊花长得不一样 B、两人看到的菊花是生长在两个不同的季节 C、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 D、两人的知识构成、阶级立场不同
17、关于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三个经济学家展开辩论。第一个经济学家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第二个经济学家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这三个经济学家的辩论启发我们,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①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②要有大局意识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④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03年9月10日,新华社授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对林业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战略目标、战略布局、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重大调整,突出了加快发展的主题,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方向。这说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先导
19、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今后全党工作的重 中之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县乡干部主要精力偏离了“三农”,忙于“政绩工程”。这些干部的做法错误在于
A、没有抓住农村的主要矛盾 B、没有抓住农村矛盾的主要方面
C、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没有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20、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这是因为
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C、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1、“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告诉我们,看问题要 A、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分清主流与支流 D、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2、“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 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 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23、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我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是: 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②团结互助、和衷共济 ③奋发进取、开拓创新 ④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抗击非典的“24字”精神体现的哲理是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②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③人
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搞好公共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烈过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具有多样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6、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在于北京时间2004年重月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当日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这一事实表明 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
B、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联系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和意识不可分
27、2003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6年前,一位记者根据原常德市委、纪委书记彭晋镛轻车简从,直接深入山区农村调查研究,而且不住宾馆、夜宿农家的事实,写了一篇《夜宿农家》的新闻特写发表在《常德日报》上。后来彭晋镛东窗事发,涉嫌贪污受贿犯罪,被湖南省人民检察院逮捕。随之,《夜宿农家》成为笑料。这说明①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占有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对感性材料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 ③认识事物本质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④真象与假象难以区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8、死海含盐分极高,水中鱼虾及岸边草木都不能生长,所以被称为死海。但近年来, 通过科学家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原来死海不死”。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9、、李国杰院士说:“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单纯追求计算峰值速度,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应用的实际效益,在服务于具体应用的同时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顶天立地—“技术顶天、应用立地。”这表明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D、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30、解决13亿人口的问题,不有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句话强调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成功,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要成功,就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办事情要成功,就要尊重客观规律 D、办事情要成功,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31、“百闻不如一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青少年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这是因为
A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 B整体与局部是统一的
C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 D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统一的 33、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34、“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为一体的时候,才能取得力量。”这表明
A、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前提 B、个人利益可以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35、病人通过“刷”基因卡,就可以得到完全个性化的处方,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这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实践活动的成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D、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36、人类基因工程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这表明
A、科学实验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B、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
C、科学实验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37、日本东京大学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这表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38、多年来,黄河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通过人工手段改变天然水沙不平衡关系的减淤方式。2002年7月4日及其以后十多天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通过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泥沙,取得成功,治黄史翻开新的一页。这一事例表明
A、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人定胜天 B、人类具有超常能力,决定并改造着自然界
C、人能发挥聪明才智,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39、“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也富,此为真富。”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个人和社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B、贡献与索取是密切联系的 C、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D、理想和现实是紧密相联的
40、“人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送入坟墓。”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 A、人不应该拥有金钱,金钱只能导致罪恶 B、合法取得金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C、资产阶级是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D、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4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安定团结的新西部。”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主要强调了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42、上题材料告诉我们
A、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B、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C、理想能够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 D、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4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句话给我们的启示
是:投身社会实践,必须处理好
A、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知识的关系 B、个人与工农群众的关系 C、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44、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 200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我党历来重视理论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据此回答45~46题。 45、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工作,是因为
A、丰富和发展理论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对事物的推动作用更大
C、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本质 46、“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着重强调了
A、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离开了理论的实践是无意义的 D、思考是认识深化的推动力 47、“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古语表明
A、认识要因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 B、具体问题只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D、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48、“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这些情况表明 A、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B、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c、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49、10多年来,三峡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事富的材料,召开了三峡工程技术问题讨论会300多次,现场设计讨论会1600多次,形成会议纪要,4400多万字,终于形成科学的设计方案,取得工程的阶段性胜利。由此可见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C、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D、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理论,一切难题就都解决了
50、2003年7月23日《中国青年报》载文强调:“要立足岗位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把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因为
A、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 B、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C、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生的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 51、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都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促进我国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颁发证书和奖金。今年获得这一殊荣的科
学家是刘东生和王永志。材料蕴含的人生哲理是
A、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等的 B、个人价值大小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关,而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无关
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统一的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由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决定的
52、统计过程中数字造假行为一直是统计部门头痛的事情。关于数字造假,有人认为这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造成的是“上有所好、下必所投”。上述材料中所说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从哲学上看,其错误的根源在于
A、否认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D、否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3、2003年5月31日是第16个“世界无烟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每年世界上因吸烟死亡的人数约有500万人,若不采取有效控制,那么到2010年世界上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将升至1000万人、世界在倡导远离烟草,市场上的各种戒烟药也比比皆是。但要真正做到远离烟草,最终要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这是由于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54、2003年5月26日至6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这是胡锦涛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出访。据此回答:我国一向重视同邻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从哲学上看是由于
A、各国关系的发展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邻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有共同利益
D、邻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及邻国之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55、由于缺乏对“非典”的科学认识,市场上一度引发了抢购风潮,特别是口罩、84消毒液、板蓝根、温度计等商品非常紧悄,价格涨幅很大,6元一包的板蓝根买到了50元。20、不少人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得抢购风越刮越烈。这种“从众”的抢购行为: A、反映出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没有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D、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56、上海刚刚决定实施分时电价,夜间用电便宜一半。海尔集团华东一部的销售负责人立即建议为电热水器设计一项定时功能,使它可以在夜间加热,白天使用。分时家电推出后,2个月销量翻了一番,企业盈利大增。从哲学角度看,电热水器的设计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正确发挥人的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效率
57、有人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这种看法: A、承认了思维规律是人脑对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 B、否认了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对社会规律的反映 C、正确把握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区别 D、认识到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8、周恩来曾说过:“按照唯物论的观点,当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使宗教赖以存在的条件完全消失的时候,宗教是会存在的。”这句话表明 ①宗教有其产生、存在和灭亡的规律 ②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依赖于客观存在
③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的作用是必要的 ④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9、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丰厚的,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样的前提下,谋求发展,既要合理利用资源又不能损害自然环境,还要注意保护自然,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办事情要抓关键,解决主要矛盾 D、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反映 60、漫画“一切正常”告诉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B、一切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靠质变来实现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1、唐朝诗人杜荀鹤在题为《小松》的诗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新事物总是弱小的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和事 ③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要辩证地看问题,促进新事物成长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培育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二百多个。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C.物质世界与人的意识是相互依存的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63、我国人民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焕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展现。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64、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上述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 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C.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65、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也给广大老百姓带来了许多实惠。截至2003年,中国已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66、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7、“4050”人员指的是男性50岁以上、女性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与其他年龄段的下岗失业人员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再就业能力弱,家庭负担重,是下岗失业人员中就业最困难的群体。今年国家特殊扶持“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D、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8、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金融有利有弊。权威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在近期盲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权威人士的观点,体现了哲学道理:
A、要正确把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办事情善于抓住重点 B、要正确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要正确把握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D、要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9、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也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主要看我们的应对工作做得是好还是差。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B、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B、做工作要坚持适度原则
C、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7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一方针主要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普遍联系原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D、规律客观性原理
72、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表明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
C、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D、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7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人民币币值稳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不断增强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这主要说明
A、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B、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C、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7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朝龚自珍这句名言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压制 人才的不满。人才既有格又无格,拘泥于一格,会压制人才;没有一定的格,无法把握 人才标准。从哲学上说,就是
A、既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的个性
C、既要认识事物的现象,又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突破规律
75、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 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
A、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 B、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忽视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6、“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肴。”这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C、要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D、只要抓住机遇,就能获得成功
77、2003年12月15日,我国成功研制出在全球运算速度名列前茅的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10万亿次曙光4000A、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曙光4000A投入应用后,其具备的网络使用技术和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网络建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B、高新技术产品必然有着广阔的市场 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78、“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启示我们
A、成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79、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8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一个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表明:①整体与部分是紧密相联的 ②心系国家安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1、“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有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是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8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
A、抓住主要矛盾 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着眼整体,顾全大局 D、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83、“非典”出现后,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关专家指出,人类某些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了传染病流行,如贪吃野生动物等。“非典”事件发生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人们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②人的各项活动要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要全面地看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因为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物质决定于意识
85、加强文化建设,要把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结合起来。这体现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C、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统一 D、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86、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元素,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注意量的积累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87、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应用,医生将能根据病人自己的“基因卡”进行诊断。医生看病,从望闻问切,仪器诊断,到根据“基因卡”进行诊断,这说明
A、只要按规律办事,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B、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规律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D、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决定事物的发展 8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他的弟子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相对静止的存在 D、运动的绝对性 89、太空育种是人们利用返回式卫星所能到达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产生有益的基因变异,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这表明
A、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同等的作用
C、有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90、由于牲畜数量增长过快,超过了草原的承载量,导致灾害频繁。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①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主要矛盾 ③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④做事情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91、2002年8月,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极地区著名的斯瓦尔巴德群岛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考察发现:该地区的抬升与中国青藏高原的抬升在成因上是不同的,斯瓦尔巴德地区的抬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厚厚的冰盖大量融化,地表压力减轻而上升,而青藏高原则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喜玛拉雅造山运动造成的。这主要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一分为二的观点 92、“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D、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93、“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这一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辩证唯物主义的 D、形而上学的 9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急剧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哲学上看,这种情况表明
A、人口增长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B、发展经济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C、可持续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95、在西部大开发中,在生态脆弱的地区,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开发这方面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和“不搞一刀切”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的能动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具有普遍性 9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这种做法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C、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D、矛盾普遍性原理
97、“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幅对联告诫人们
A、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有创新精神 D、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9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99、鲁迅先生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写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涵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100“挽弓当挽强,射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的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D、办事情应抓主要矛盾、抓中心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回答101一102题。
101、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102“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03、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能带动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这表明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是
A、互为因果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04、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是要人为抑制经济增长。这告诉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关系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05、GDP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但它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从哲学上看,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支流和主流的关系
106、去年以来,上海市工商局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机制,对长期守法经营的企业实施“零距离”管理一般不主动干预;对重点和热点行业企业,实施“近距离”管理,密切关注,适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实行“零距离“重点监管。上海市工商局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机制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有主次之分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07、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一要求符合下列哲理 A、做工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 B、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08、非典病毒很可能来自被视为美味的果子狸、猴、蛇等野生动物的科学发现,使社会各界对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更加深恶痛绝,我们必须学会真正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与大自然和平共处,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这说明 A、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C、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D、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能够杜绝自然灾难的发生 109、2003年11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04年经济工作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可引起质变 C、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110、2003年4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地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地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11、有人将当代信息领域中信息富有者与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形容为“数字鸿沟”。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中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四大差别”的存在表明
A、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B、矛盾就是对立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具有普遍性 112、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只有直接经验才是可靠的 D、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二、不定选择题
1、2004年2月1日起,长江又进入全流域春季3个月的禁渔期.历史上长江渔业曾创下无数的经济效益,但长期的过度捕鱼,使长江渔业衰退速度十分惊人,一些鱼类面临枯竭甚至已经灭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环境、资源的关系 B.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C.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D.要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2、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胜利合拢。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之间,“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几代人的梦想今天变为现实,这说明
A、梦想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B、通过人们的艰苦奋斗,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C、只要我们艰苦奋斗,梦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D、我们要成功必须先有梦想
3、思想家别林斯基在说到爱情和性欲的时候讲:“人既不是野兽,也不是天使。要知道上帝赋予人们的这种感情,既是为了人们的幸福,也是为了人种的延续。”这表明
A、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既不具有自然属性,也不具有社会属性 D、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4、对下岗和再就业,有的人怨天尤人,坐等观望,有的人发奋图强,积极创业,成为“再就业明星”。这说明
A、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B.事物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人精神空虚,就是由于这方面的失落、混乱和迷误而造成的。生老病死,顺利和挫折,机会和风险,在这些问题面前,如果没有科学的态度,就容易被神秘主义的迷信所俘虏。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生活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C.人的各种精神要素要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地位
6、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面对非典型肺炎的肆虐,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奔忙在“非典”第一线,乃至连续工作38小时一度累倒。从钟南山的身上体现出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生的主要特色
C.人的精神贡献总是大于贡献 D.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7、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组织卫生、教育、科技以及各系统各学科专家,集中优势力量,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力争较快查出确切病因。这一指示体现的哲理有
A.认识客观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探索事物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8、像居里夫人这样“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这句话发人深思,使人们体会到:
A.人的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这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之处。 B.高尚的思想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C.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
D.人生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不能仅仅从物质贡献上来衡量,更应从精神贡献上来衡量 9、有些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盲目攀比,不顾财力民力,不讲实际效益,不考虑群众利益,大肆修建各类“形象工程”、“标志工程”。从哲学上来看,这种政绩观错在 A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B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没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0、青藏铁路建设规划过程中,铁路部门和科研部门合作,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铁路的技术研究和试验,对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对比论证工作,为青藏铁路建设作了充分的准备。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实践的成功需要正确认识的指导 B.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11、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高原缺氧、冻土、环保三大难题已基本解决。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规律 B.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D.人类改造客观规律的能力是无限的 12、十六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强调我们党在新世纪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13、我们党在新世纪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4、“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从哲学上看,我们党之所以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因为它违背了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的观点 B.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实践第一的观点 D.实事求是的原则
1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欲,慎施于人”。这两句话表明
A.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B.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C.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D.人们对同一事物是否有价值的判断具有多样性
16、宁夏某地根据本地阳光日照充足,但水资源不足等特点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阳光
农业”,生产的新鲜反季节蔬菜行销20多个省区,走出了农业发展的一片新天地。这说明 A.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创造性思维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对事物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17、知识的更新在18世纪需要80—90年,19世纪则是30—40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缩短为15-20年,?0年代以后为5~10年,90年代以后则为3—5年。因此,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说明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D.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8、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主意”,因其脱离实际,且过多过滥,结果必然是“落实难”。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A.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 c.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19、2003年7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上述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D.人们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推移
20、2003年8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政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就业发展战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上述要求符合下列哲理
A.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人们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21、听政会促进了政府,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广泛沟通,协调并保障了各方的利益,对推动了民航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并促进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22、《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要善于抓住重点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努力创设条件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 C.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2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种“科学发展观”提出体现了什么哲理: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两点论
C、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24、“善奕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
A、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面看问题 B、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25、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的优点,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又有一定的担心。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这说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做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D、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6、下列能够体现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今生积德,造福来世
27、手机给“地球村”的“村民”带来了极大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 的隐患。正确看待上述现象应坚持 A.一分为二的观点 B.分清主流和支流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28、某地农村流行这样的说法:科技经纪人,教农一套点金术;信息经纪人,指农一条金光 道;销售经纪人,给农一粒消食丹。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其中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29、人类对“非典”了解不多,但人类的认识绝不会停滞不前。依靠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三个月左右就找到了病原体,而且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物质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B.矛盾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知的 D.人类的认识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0、“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说明
A、主观和客观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C、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D、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1、温家宝总理在哈佛演讲中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家、社会化解矛盾。 “和而不同”思想体现的哲理有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32、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急于求成、急燥冒进,这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D、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3、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规律具有客观性 34、下列说法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A.气者,理之依也 B.理无常是,是无常非 C.舍卒保车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5、2003年8月12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因为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的工作中心 D.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三、主观题训练(指定原理型) 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后,某班组织学生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次 别 时间
增加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
1988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第二次
199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三次
1999
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第四次
2004
三个代表、三个文明、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尊重和保障人权 研究
结论
修宪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现行宪法的4次修改可以看到,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求索,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说明了什么。(04年华师附中三模)
2、某国有家电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领导班子没有退却、气馁,他们成立了三个部门:一是市场调研部,了解国内城乡居民不同的需求情况,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二是技术攻关部,了解国内外同行的最高和最新技术,一方面组织本企业科研人员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三是内部管理部,对职工进行业务利职业道德培训,制定严格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分动生产率。经过几年努力,该企业成为国内龙头企业,年创税利超100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该企业的干部、职工是怎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04年无锡三模) 3、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百鸟飞翔,人们把这里称为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10几万部队官兵和50万城市青年来此开发,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生产商品粮70亿公斤,因此北大荒被人们称为“北大仓”。从2001年至2010年,这里将由3000万亩耕地和荒地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垦出的3000万
亩耕地的面积相吻合。 (04年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
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实践发展过程,说明北大荒人的价值观是怎样发展的? 4、在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百姓需要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江苏的小康应当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放手让苏南先导拉动,放手让苏中快速崛起,放手让苏北跨越发展,长江南北联动开发,构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李源潮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在江苏省九届政协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以百姓需要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2)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格局,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
5、某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改资金少、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 业负担重等原因,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度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和发展,该企业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首先,通过从国外引进一批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后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再将技术输出,使对外出售技术成为企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次,利用高新技术尤
其是信息技术,装备炼钢、炼铁、轧钢3大系统,建成热连轧计算机系统、APC自动纠偏专家控制系统,开发出硅钢片等五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双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重新夺回市场。还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管理,建立企业产销资讯系统,每年节约成本5700万元。再次,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科技人员在员工中的比重,下岗分流富余人员9万余人。2003年度,该企业盈利14亿元,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
飞跃,率先走出了一条由弱到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04年英才苑高考模拟考)
问题:该企业实现由弱到强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该企业的变化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6、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入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了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04年各地高考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ABACDBCCCC 11~20 BADDBCACAB 21~30 DDDACBABDB 31~40 CADDCABCCD
41~50 ADABCBDCBD 51~60 CBBBBDBABD 61~70 CBABBCDCAD 71~80 BCBBBACABA
81~90 AACCBDBCDA 91~100 ADABBABABD 101~112 ABAACDABBCD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B 3、AD 4、CD 5、ABCD 6、ABD 7、ABCD 8、BCD 9、BC 10、ABC 11、BC
12、AB 13、ABC 14、CD 15、CD 16、ABCD 17、AD 18、A 19、ABD 20、ABD 21、ABC 22、ABC 23、BD 24、ABC 25、D 26、AD 27、ABC 28、B 29、CD 30、ABCD 31、ABD 32、ACD
33、ACD 34、BCD 35、A 36、AD
三、主观题:1、①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宪法增加的主要内容是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宪法的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⑤从宪法的历次修改可以看出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求索,这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实践,积极投身实践,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注:如果仅从某一要点论述,且阐述比较深刻、条理清楚、结合材料、不死背教材中的现成结论,可在本要点分值的基础上,酌情加分。)
2、(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企业在认真调查市场需求之下,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正说明其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2)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表现在他们不被市场的激烈竞争所迷惑,而是通过科技创
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推出新产品;加强管理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表现在领导班子的决心意志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高;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4)立足内因,同时合理利用外因。表现在该企业科技进步,主要依靠企业科研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同时也注意适当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3、(1)材料说明,北大荒人的价值观已经由原来的经济价值观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2)北大荒人的价值观作为一种认识,是随着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50年代,我国农业落后,为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开发北大荒;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又把北大仓变为北大荒。
(3)北大荒人的价值观作为一种认识,又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不能单纯追求经济价值,而应当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如答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可酌情给分,)(2)①江苏是由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整体的性能状态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江苏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地区的发展也对江苏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重要的影响作用。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苏南、苏中、苏北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优化地区结构,促进江苏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5、(1)该企业的基本经验: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先发展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项目,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2)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新体制、新项目、新产品。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形成自己的技术。③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企业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在规模和效益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④该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由弱到强也充分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破题思路] 从材料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发现输血可以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的实践过程,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从输羊血和输人血,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使输血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无论对输羊血、输人血,还是对血型系统的发现,都是为了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要点]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救人的实践过程,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入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的惊人死亡,直至最终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血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正在阅读:
拟题复习参考2004年各地高考模07-09
授权委托书(Power of Attorney)中英文模板01-02
信息系统管理师(软考高级)79个案例总结06-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和水》复习卷01-25
生命在于运动作文400字06-19
年会贺词集锦02-22
普通工人入党申请书201809-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拟题
- 复习
- 各地
- 参考
- 高考
- 2004
- 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土木工程制图复习资料分解
- ip抓包新手使用指南 - 图文
-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 开化县看守所智能化管理系统
- 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地理一模试题和答案(Word版,可编辑)
- 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暨加强交警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讲
- 混凝土公司员工管理手册(最终版)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2年安全生产统计与控制考核重点工作安排
-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如何设计轻便型多级离心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
- 法院抓住五个环节实践司法为民
- 小学英语外研版四年级上册be going to与will的区别
- 高中英语新课标必修1-选修8单词听写完整版含答案
- 江苏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制度-江苏注册会计师协会
-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的通知
- 3D3S门钢1 - 图文
- 隧道监控及超前预报项目实施方案
- 五年级下人教版《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