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水利规划202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8 10:00: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芜湖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水系的下游,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57′~31°25′,东径118°17′~118°44′,北与当涂县和芜湖市毗邻,东、南以裘公河、九连山与宣州市接壤,西同南陵县、繁昌县隔河相望。

全县辖6个镇,124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面积717.5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8.36万人,耕地承包面积30.78万亩。其中圩区面积433.83平方公里,人口29.14万人,耕地承包面积24.48万亩。全县圩区主要分布在青弋江、赵家河以西,系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7.0~13.0米(吴淞高程 ,以下同)之间,远低于汛期洪水位。丘陵区为皖南山区延伸带末稍,面积283.67平方公里,人口9.06万人,耕地承包面积6.3万亩。最高的山峰珩琅山海拔高程▽297.6米。全县地形总体走向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1.2气象水文

我县在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和中亚热带北缘的过渡地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县境平均年降水日数在135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由于每年季风的强弱及进退时间的早晚,降水年际变化甚大,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近3倍,1978年雨量675mm,1999年雨量1826.7mm。此外降水的季节变化也较明显,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温多雨,汛期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80%。全年雨量主要集中在三个季度,

- 1 -

春雨期:4~5月中旬,历年平均雨量213.5mm占年雨量的16%左右。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均降水量270mm,占年降水量的20.7%。秋雨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受冷空气及台风影响,降水强度大,历年平均195.3mm,占年降水量的15%。

县境年平均气温15.8℃,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12.3℃,全年大于10℃积温平均值为5132.8℃,平均年无霜期为245天,历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113.4千卡/cm2,年均日照时数1946.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5。

我县边界及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2条,分属于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大水系,河道总长290公里。

县境内河网交织,资福河、方村河、竹港河沟通青弋江和漳河,赵家河、杨青河沟通青弋江和水阳江,汛期三大水系密不可分,形成分洪、蓄洪的统一整体。由于青弋江上游来水量大,入江处河道狭窄,加上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黄砂开采,造成我县境内青弋江干流河床下降,其支流分洪能力也逐渐衰减,故遇大汛年份,在山洪暴发和长江洪水顶托的情况下,我县就会受到严重的洪水威胁。

1.3水利工程概况

县境内22条河流将全县分割成大小42个圩口,其中在册圩口21个,即:五万亩以上大圩1个:十三连圩;万亩以上圩口7个:三连圩、陶辛圩、联建圩、新连圩、埭南圩、红星圩、白沙圩;四千亩以上圩口8个:十连、大兴、和平、保太、罗公、沈公、罗保、昭义;千亩以上圩口5个:长岗圩、三合圩、立新圩、桃连圩、永杨圩。在册圩口保护面积394.5平方公里,保护人口28.31万人,保护耕地40.5

- 2 -

万亩。

全县千亩以上圩口堤防总长370公里,其中万亩以上圩口216km堤防经三年的达标建设,已基本达标;万亩以下四千亩以上圩口堤防长119km,四千亩以下千亩以上圩口堤防长35km。

芜湖县城市防洪建钢筋砼防洪墙3公里,排涝站2座,装机199kw/5台。

全县现有涵闸斗门183座(千亩圩口以上)。其中万亩以上圩口涵闸斗门已全部改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圩堤达标、防洪标准相适应;万亩以下千亩以上圩口尚有78座圬工体涵闸斗门未改造。

全县农业固定泵站135座,装机290台19546kw,设计流量202 m3/s。其中排灌站120座,装机272台18921kw,排涝能力196.3m3/s;灌溉站15座,装机18台625kw,灌溉能力5.7m3/s。

县境丘陵区是皖南黄山山麓的余脉,七十年代,先后开挖了汪溪坝、东门渡、和平、珩琅等八条撇洪沟,总长53.2km,撇洪面积123.2km2,基本做到了丘圩分家、洪涝分治,大大减小了傍山圩口的防洪压力。

我县红杨、湾沚、花桥三镇丘陵区共有灌溉山塘6560口,总塘容约2500余万方;其中万方以上塘容的当家塘375口,当家塘塘容总量为750万方;山塘灌溉总面积约9.15万亩,总体上只能达到三十天不雨不旱。

自88年以来,丘陵区大力开展联户打井工作,2002年又实施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目前,全县已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人畜饮水正由水量缺水向水质达标的安全饮水工程转化。

- 3 -

1.4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防防洪标准不足,险工险段多。

我县圩口众多,中小圩口堤身还比较单薄;堤防上涵闸斗门183座,其中未改造的圬工结构涵闸斗门78座,这些斗门汛期隐患多。全县堤防迎流顶冲险段共有85公里,需抛石固脚、砌石护坡。尚有115公里以上需填塘固基。

2.排涝标准有待提高

我县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已达19546kw,设计排涝标准总体已达五至七年一遇,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如花卉、苗木、果蔬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对排涝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泵站已进入新的更新改造期,泵站装置效率低;另外,部分圩口沟塘率偏低,加上近年沟塘淤积越来越严重,和拦网养殖造成沟塘调蓄能力下降等,造成我县小雨小涝、大雨大涝的除涝局面。因此,排涝能力不能满足需求,亟待提高。

3.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撇洪沟淤积,功能衰退

我县水土保持治理刚刚起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所形成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导致撇洪沟、塘坝淤积,相关水利工程功能衰退。

4.丘陵区抗旱能力依然薄弱

我县丘陵区因脉带短,无大中型蓄水工程,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塘坝拦截的地面径流,塘坝容量有限,调蓄能力低,仅能保证农田30天抗旱需求。

5.县城防洪标准低

- 4 -

县城湾沚镇防洪设施主要是:中部为1700米长钢筋砼防洪墙,标准偏低,99年大水即出现漫顶现象;北端为按标准设计建设的1.1km防洪挡浪墙;南端均为标准较低的罗保圩堤防,不仅堤顶高程不足,而且堤身单薄。同时,随着县城南北两端城区的扩大,应修订我县县城防洪规划,以适应县城总体发展需要。

6.农村饮水水质安全堪忧

我县虽从水量上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但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农村饮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血吸虫的死灰复燃等因素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据调查,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6.2万人。

- 5 -

2.规划目标 2.1指导思想

水利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城乡统筹、长短结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多元融入,奋力崛起,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以防洪保安、泵站与涵闸更新改造、安全饮用水、沟渠整治、当家塘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政执法能力和防洪、治涝、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努力推动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水利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县情,优先实施万亩以上圩口除险、千亩圩口堤防达标建设、城关防洪、泵站斗门改造为重点的防洪保安工程,和水利血防、农村安全饮水的建设和管理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改变以单纯加高加固堤防为目标的治水思路,向疏导和调蓄管理洪水模式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防洪体系。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增强水利发展动力。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 6 -

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2.3规划目标

1.规划水平年 规划水平年:2020年。 2.规划目标

1)、防洪标准:万亩以上圩口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

四千亩圩口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其中因保护铁路公路等重要设施的四千亩圩口保太圩、昭义圩,防洪标准应达20年一遇;

千亩圩口防洪标准达5年一遇。 芜湖县城市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排涝标准:水稻主产区按十年一遇最大3日降雨产生的径流3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蔬菜主产区按十年一遇最大1日降雨产生的径流24时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3)灌溉标准:丘陵区灌溉标准达50天不雨不旱,圩区灌溉保证率达90%。

4)供水标准:农村供水保证率达95%。

5)、农村饮水安全:全部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为16.1718万人,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12.5599万人,水量不达标0.2134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3.3985万人。在规划期应全部达标。

- 7 -

3.防洪规划

3.1青弋江分洪道工程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是我县人民盼望已久的,是解决我县防洪问题的关键工程。该工程涉及芜湖县、南陵、繁昌三县,其中大部分在我县境内,工程防洪标准为30~50年一遇,堤防、节制闸、船闸、泵站等主要建筑物为2级,其余为3级。主要工程内容及投资如下:

1.分洪道工程。青弋江洪水在十甲任分流后,大部分沿上潮河至三埠管入漳河,再穿石硊圩后由澛港入长江,线路总长45.28km,其中利用老河道36.91km,新开河道8.37km。分洪道设计断面为复式梯形断面。三埠管以上河底宽115m,一阶平台高4m、宽20m、边坡1:4,过流流量2500m3/s,三埠管以下河底宽150m,一阶平台高6m、宽20m、边坡1:4,过流流量3500m3/s,两岸堤身边坡1:3,堤顶宽8m,顶面为泥结石路面,主要工程如表3-1。

2.节制闸枢纽工程。节制闸枢纽位于红星圩陶村青弋江主河道上,控制青弋江干流洪水下泄流量及分洪流量。枢纽轴线总长644m,顶高15.19m,自左至右分别为:459m的土坝,300t级船闸,14孔节制闸。节制闸为开敝式水闸,闸孔尺寸为8m×6m,共14孔,闸室总宽135.2m,设计过流量2500m3/s,船闸为一级单线,年运输能力200万t。枢纽主要工程量见表3-1。

3.交通工程。因分洪道新开挖或拓宽,使205国道上的南陵渡公路桥,位于澛港的沿江高等级公路桥,位于石硊圩的宁铜铁路桥及3座简易人行桥,需改建。所需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1。

4.概算投资。所需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1。折算到2008年概算投

- 8 -

资为17.9亿元。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工程量及投资汇总表

表3-1 主要工程量 投 资 其它 (万元) 52879 序号 工程名称 土 方 砼 砌 石 (万m3) (万m3) (万m3) 1 分洪道工程 5220.1 2 节制闸枢纽 3 交通工程 4 堵口工程 5 其它工程 6 移民环境 7 独立费用 合 计 39.8 10.3 36.5 5306.7 13.1 1.6 14.7 72.1 1.7 0.5 征地10005亩 水泥土搅拌桩3.2万方 13364 5829 2186 5531 2218 61156 143163 移民补偿及水土保持 74.3

3.2城市防洪除涝工程

芜湖县县城湾址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湾址镇地处青弋江畔,依山傍水,汛期,外御青弋江洪水袭击,内承境内山洪压力洪涝灾害频繁,其抗洪保安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县城现状及总体规划要求,县城外河防洪体系分为城南罗保圩区、老城区和城北东湖区、永兴圩区四部分,防洪堤线总长7.88km,保护面积7.04 km2。

1.罗保圩堤防加固工程

罗保圩堤防加固工程的防洪保护面积5.8 km2,圩内地面高程8.5~9m,现状堤防为土堤,全长6.8km,为原罗保圩堤,堤顶高程14.5~15.5m。

- 9 -

现状堤身高程不够,堤身单薄,防洪能力仅为5年一遇。

罗保圩堤防加固工程的防洪标准,近期按10年一遇标准设计,远期当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实施后,可提高到40年一遇标准。按土堤加固,堤顶高程15.59~15.8m,堤顶宽度8m,外坡1:3,内坡堤顶3m以下设3m宽戗台,戗台以上边坡为1:3,以下为1:4.5,堤脚为30m宽平台,堤顶建6m宽沥青碎石路面的防汛道路。主要工程及投资见表3-2。

2.老城区防洪墙加固工程

老城区防洪墙加固工程的防洪保护面积0.42 km2,区内地面高程10~25m,现状堤防为砼防洪墙,自麒麟闸至爱民巷,全长1.63km。墙体为“L”型结构,墙顶高程为14.57,墙厚0.2~0.4m。目前存在高程不够、基脚渗水、墙体质量差等问题,现状防洪能力约为7年一遇。

老城区防洪墙防洪标准近期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远期当青弋江分洪工程实施后,可达到40年一遇。

具体实施方案:拓宽原防洪墙底板,以满足防渗和稳定的要求,外河侧增设垂直铺塑防渗墙,内侧现浇钢筋砼直墙,并与防洪墙墙身连接成框格,内填土设置花坛,绿地及人行道,对原墙体加高加固,墙身厚0.35~0.55m,墙顶高为15.69~15.79m,墙顶设置1.4m的观光通道。该方案改善了沿江道路景观,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亲水环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提高了城市品位。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2。

3.东湖堤防加固工程

东湖堤防加固工程的防洪保护面积2.12km2,区内地面高程10~14m,目前无防洪设施,主要依靠芜屯公路挡水,公路最低点高程14.38m,防洪能力为5年一遇。具体实施方案:将渡春路至二厂段,长1.23km

- 10 -

的芜屯公路拓宽至32m,路面高程为15.2m,外河侧设置高0.5m的防浪墙。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2。

4.永兴圩堤防加固

永兴圩堤防加固工程的防洪保护面积1.5 km2,圩内地面高程8.5~9m,现状堤防为土堤,全长1.5km,堤顶高程14.0~15.0m。现状堤身高程不够,堤身单薄,防洪能力仅为5年一遇。

永兴圩堤防加固工程的防洪标准,近期按10年一遇标准设计,远期当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实施后,可提高到40年一遇标准。按土堤加固,堤顶高程15.50~15.7m,堤顶宽度8m,外坡1:3,内坡堤顶3m以下设3m宽戗台,戗台以上边坡为1:3,以下为1:4.5,堤脚为30m宽平台,堤顶建6m宽沥青碎石路面的防汛道路。主要工程及投资见表3-2。

5.涵闸改建工程

原堤防上涵闸斗门(含排灌站出水箱涵)部分建设年代久远,经过多年运行,存在诸多隐患,同时因堤加固后,洞身长度不够,故需改建。其中拆除重建的有:麒麟闸、毛公桥闸、南一涵、南五涵,接长的有:罗保站闸、旱闸。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2。

6.撇洪沟整治工程

罗保圩为傍山圩,圩区东部为丘陵区,沿山脚原有2条撇洪沟,罗福湖撇洪沟长1850m,撇洪面积0.578km2,南湖撇洪沟长370m,撇洪面积0.146 km2。城北东湖北部原有十都撇洪沟,沟长1846m,撇洪面积0.568 km2,具体整治方案为:罗福湖、南湖撇洪沟按10年一遇排洪标准,十都撇洪沟按20年一遇排洪标准设计,过流洪峰流量分别为3.2 m3/s、0.8 m3/s、5.0 m3/s。撇洪沟按设计断面疏浚拓宽改造后,进行干

- 11 -

砌块石护坡。具体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2。

7.除涝工程

规划县城范围内现状共有5座排涝站,即城区的城北、城南、立交桥站,罗保圩的小泥圩、罗保站共装机9台452KW,排涝能力4.8 m3/s,不能满足需求。另外,东湖片有12.16km2的汇水无排涝站,遇有洪水将导致东湖周边“关门淹”。根据地形条件和防洪要求及县城总体规划,排涝区共分为罗保圩区、老城区和东湖区。南湖区、老城区和东湖区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规划,罗保区按10年一遇排涝标准规划,根据现有排涝能力和设计排涝流量要求,规划新建东湖站,装机4台620KW,排涝流量10.0 m3/s;规划新建南湖站,装机4台620KW,排涝流量10.0 m3/s;改建城南站、扩建城北站、罗保站共新增装机9台525KW,新增排涝流量5.1 m3/s。新建改建排涝管渠40.06km,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2

- 12 -

表3-2 县城防洪除涝工程工程量及投资汇总表

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程名称 土 方 砼 砌 石 (万m3)(万 m3) (万m3) 111 2.2 3.3 其 它 投 资 (万元) 7856 一 1 防洪工程 罗保圩堤防加固 堤顶道路9.25km,草皮护坡 4049.5 214.4万m,锥探灌浆5.92万m 垂直铺塑1.31万m2 堤顶道路1.25km, 堤顶道路1.5km,草皮护坡 3.09万m2,锥探灌浆1.27万m 拆除砼及砌石777 m 装机3台135KW 装机3台225KW 装机3台165KW 32 老城区防洪墙加固 9.29 1.25 1.21 3 4 5 6 7 二 1 2 3 4 5 6 7 三 四 东湖堤防加固 10.27 0.25 永兴圩堤防加固 25 1531 365 867 259.9 139.5 644.0 4893 150.7 212.8 124.0 0.50 0.71 涵闸改建、接长 7.06 0.11 0.053 撇洪沟整治 其它工程 除涝工程 改建城南站 扩建罗保站 扩建城北站 改建排涝管网 南湖排涝站 东湖排涝站 其它工程 移民环境 独立费用 合 计 1.21 0.924 0.76 0.036 1.70 0.071 0.033 0.20 0.037 新建、改建排涝管网40.06km 2155 900 850 500 6000 3000 21749 4.46 2600 1500 2.6 2000 1200 141.49 3.954 5.52 - 13 -

3.3万亩以上圩口达标后续工程

我县列入2005年市万亩以上圩口达标规划的有8个万亩圩口,和1个重要四千亩圩口昭义圩,总面积301km2,耕地面积26.07万亩,人口20.23万人,堤防长度223km。

1.工程防洪标准。近期:万亩圩按10~15年一遇。远期:待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实施后,防洪标准提高到30~40年一遇。

2.工程完成情况。

1) 堤基加固。主要是堤内填塘,万亩圩口(含昭义圩)填塘宽10m(砂基堤段30m),十三连圩填塘宽20m(砂基堤段50m),填至附近地面高。完成土方452万m3,投资3224万元。

2) 堤身加培。万亩圩口(含昭义圩):迎水坡按1:2.0,背水坡1:3,堤顶宽度5m,安全超高0.8m;十三连圩:迎水坡按1:2.5,背水坡1:3,堤顶宽度6m,安全超高1.0m。完成土方848万m3,投资7910万元。

3)改建拆除穿堤建筑物。改建涵闸斗门、泵站箱涵及拆除废弃的穿堤建筑物等,共计座69座。完成工程量为:钢筋砼3422 m3,砌石5782 m3,总投资989万元。

3.万亩以上圩口达标后续工程。市万亩以上圩口达标主要工程在2008年底基本完工,堤身防护、砂基锥探灌浆、堤身内房屋拆迁等附属工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分阶段实施。

1) 险段护坡护岸工程。对总长12000m的险段,进行抛石固脚,砼预制块护岸,计划工程量为砼预制块1.22万m3,抛石4.23万m3,投资1333万元。

- 14 -

2) 锥探灌浆。对渗漏或砂基段进行粘土灌浆,计划工程量为:灌浆长度53km,总进尺40万m,投资290.5万元。

3) 拆迁与占地。计划堤身内的6707户房屋需进行拆迁,投资12137万元。现已完成1500户房屋拆迁,投资2714.4万元。同时居民易地安置占地及工程占地共计1519亩,投资1397万元,详见表3-3。

3.4千亩圩口防洪达标工程

全县千亩在册圩口共13个,其中罗保圩已纳入芜湖县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之中,昭义圩作为重要四千亩圩口,在万亩圩达标工程中已基本达标,三合圩、和平圩、大兴圩将纳入汤泊河防洪规划,在这里仅简述十连圩、保太圩、沈公圩、罗公圩、长岗圩、桃连圩、立新圩、永杨圩等8个千亩圩口达标规划。

1.工程防洪标准

1)十连圩、保太圩防洪标准:两圩口参照万亩圩防洪标准。理由:十连圩原承包耕地0.90万亩,实有耕地1.80万亩,应按万亩圩确定其防洪标准;保太圩实有耕地0.88万亩,圩内有湾石公路和皖赣铁路等重要设施,需提高其防洪标准。

2)沈公圩、罗公圩防洪标准:两圩口维持现有堤顶高程和宽度,内坡比按1:3,外坡比按1:2进行达标,防洪标准与万亩圩相近。

3)立新圩、永杨圩防洪标准:两圩口为蓄行洪区,堤面宽按3m,堤顶高程按进洪水位加0.5m,内外坡比各按1:2,进行达标建设。

4)长岗圩、桃连圩防洪标准:两圩为汪溪坝内河圩口,堤面宽按3m,堤顶维持现有高程,内外坡比各按1:2,进行达标建设。

- 15 -

2.堤防加固工程

根据拟定的各圩口防洪标准,堤防加固工程内容主要为堤身加培和填塘固基,8个千亩圩口加固土方为186.5万方,投资2460.5万元。详见表3-4。

3.堤防除险工程

堤防除险工程主要指抛石护岸、防渗灌浆和斗门改建工程。估算投资2288.5万元。工程量及投资详见表3-5。

- 16 -

芜湖县万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后续工程工程量及投资汇总表

表3-3 拆迁 圩口 名称 户数 (户) 十三连圩 三连圩 联建圩 陶辛圩 新连圩 埭南圩 红星圩 白沙圩 小 计 705 1058 963 822 232 723 1356 848 6707 投资 (万元) 1299.84 1950.69 1637.10 1471.30 427.75 1333.03 2500.13 1516.72 12137 面积 (亩) 176.00 264.50 241.00 128.60 58.00 180.75 339.00 131.00 1519 投资 (万元) 162.15 243.34 221.49 118.30 53.36 166.29 311.88 120.20 1397 砼预制块 (m) 3360 1690 1784 1316 472 1316 1497 752 12187 3宅基地 险段护坡护岸 抛石 (m3) 6944 9981 3353 6692 536 5852 7470 1496 42324 投资 (万元) 355.48 190.39 194.05 136.70 82.79 128.80 163.00 81.75 1332.96 锥探灌浆 投资合计 总进尺 (万m) 8.78 3.20 6.80 4.50 2.00 4.00 9.88 0.80 39.96 投资 (万元) 63.79 23.26 49.44 32.70 14.54 29.08 71.83 5.82 290.46 1881.26 2407.68 2102.08 1759 578.44 1657.2 3046.84 1724.29 15156.79 (万元)

- 17 -

芜湖县千亩圩口达标规划堤防加固工程计划表

表3-4

现 有 堤 防 标 准 规 划 堤 防 标 准 填塘固基 堤身 加 固 土 方(万方) 投资(万元) 备注 面 宽圩 名 顶 高(米) 坡 比 (米) 十连圩 15.5~16.0 保太圩 15.5~16.7 沈公圩 17.6~18.6 罗公圩 18.3~18.8 长岗圩 桃连圩 12 12 1:3.5~1:4.0 1:4.0~3~5 1:5.0 1:4.0~5~6 1:4.5 1:4.0~5~6 1:4.5 1:3~2.5~3 1:3.5 1:3~2.5~3 1:3.5 1:2.5~2~3 1:3 1:2.5~2~3 1:3 4~6 长 度面 宽顶 高(米) 坡 比 (公(米) 里) 16.15~5~6 1:5 9.65 16.1 16.35~5 1:5 8.05 15.5 17.6~18.6 18.3~18.8 12 12 12.5~13.3 15.8~16.5 5~6 5~6 3 3 3 3 1:5 1:5 1:4 1:4 1:4 1:4 长 度土 方(公(万方) 里) 24.125 20.125 19.3 16.1 24.61 658.61 10.47 398.48 10.97 408.28 7.56 281.40 2.55 114.75 4.60 207.00 5.95 194.25 8.125 20.3125 16.25 5.6 2.55 4.6 3.5 2.875 14 6.375 11.5 8.75 7.1875 11.2 5.1 9.2 7 5.75 内河堤防 立新圩 12.0~12.8 永杨圩 15.2~15.6 合计 蓄洪区 7.43 197.73 74.13 2460.50 44.95 112.375 180.41

- 18 -

芜湖县千亩圩口达标规划堤防除险工程计划表

表3-5 圩名 处数 沈公圩 保太圩 罗公圩 十连圩 长岗圩 桃连圩 立新圩 永杨圩 合计 2 2 2 3 1 2 23 (米) 2000 2500 2000 2000 300 600 9400 (m3) 2900 3600 2900 2900 435 870 13605 (万方) (万元) 2 2.5 2 2 0.3 0.6 9.4 280 350 280 280 42 84 1316 6 5 5 5 21

斗 门 改 造 抛 石 护 岸 工 程 长 度 砼 石 方 投 资 处数 (米) 6500 6000 5200 5100 22800 (万元) 22.1 20.4 17.7 17.3 77.5 12 0 4 6 2 3 4 31 防 渗 灌 浆 工 程 工 程 长 度 投 资 座数 (万元) 360 0 120 180 60 75 100 895 662.1 370.4 417.7 477.3 60 0 117 184 2288.5 投 资 投资(万元) - 19 -

3.5汤泊河治理规划

1.规划依据、范围及标准

规划依据主要为:水利部办公厅办规计[2008]211号文件,“关于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水利厅皖水规计函[2008]938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规划治理范围为汤泊河下游芜湖县段河道,防洪涉及芜湖县红杨镇和平圩、大兴圩、三合圩、罗公圩,治理后防洪受益圩口为和平圩、大兴圩、三合圩。

和平圩、大兴圩、三合圩经汤泊河治理后,将形成防洪联合体,防洪保护面积为33km2、耕地2.3万亩、人口1.42万人,该防洪联合体规模已达万亩圩口标准,参照芜湖市万亩圩达标标准,汤泊河防洪治理标准拟定20年一遇。

2.总体规划思路

汤泊河下游芜湖县段,汤泊到与和平河相接的三叉河口处为5km,河道两侧有和平圩、普庆圩、蔡家坝;和平河上游河口(三合圩与大兴圩上端河口)至下游出口(和平圩与大兴圩下端河口)总长13km,河道两侧有和平圩、大兴圩、三合圩。岗山河河道总长为5km,河道两侧有罗公圩、三合圩、大兴圩。岗山河、和平河、汤泊河同属汤泊河防洪规划区,保护面积包括和平圩、大兴圩、三合圩、罗公圩及部分小坝,面积为43km2,耕地3.26万亩,占红杨镇圩区耕地的55%,保护人口2.01万人。因该地区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所以,汤泊河流域防洪是红杨镇整个防洪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芜湖县防洪最为薄

- 20 -

治理规划。要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以预防措施为主;做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骨干工程与一般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和蓄水保土效益。同时,也需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水土流失现象产生。

7.5水土流失预防

水土流失预防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内容,若预防监督工作不力,就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现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后的面积也会产生新的破坏,这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如不能根本消除,则水土流失就不能得到不效控制。破坏易、治理难,因此,做好预防监督工作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立足点,为此我们需做好以下预防保护工作。

1.保护好现有植被

我县现有林地8.47万亩、草地2.04万亩,保护好这些林草、植被不被破坏,首先林业部门应加大《森林法》、《水保法》宣传力度,增强人民法制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同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配备专业护林员。其次,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的现象,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2.农业生产中的预防

在农业生产的耕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泥沙流失,特别是坡耕地和旱作地。为此我们应开展下列工作:

1)、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坡耕地上栽种少耕或免耕而效益

46

高的植物,如:香樟、冬青、雪松等苗木,蕾竹、油桃、板栗等经济林。

2)、建立农田防护体系。坡耕地的沟垄应绕坡种植,不可顺坡种植。地块边应修建田埂,地块上部和下部都应挖排水沟,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治理后的梯田也应加固田埂。

3.采矿、采砂及基本建设中的预防

对采矿及基本建设活动应按照上报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对采砂活动,汛期采取禁采,汛后在滩地划定开采区,实行计划开采,严禁在堤脚20米内或险埂险段范围内采砂,以免产生崩岸。

7.6水土流失治理

1.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近年治理的经验,工程措施可采用下列方法:

1)、荒坡和坡耕地:可采用荒坡造林、坡改梯田,退耕还林、挖塘筑坝、沟渠砌护措施。根据“三区”划分,我县重点治理区总面积200km2,其中坡耕地和荒坡面积占52%,泥沙流失占总量的57.7%,坡耕地和荒坡治理是我县水土保持治理的重中之重。

2)、采石弃渣:可采用拦渣坝、种草防护措施。

3)、城镇开发建设:可采用块石砌护、植草防护、土地整治,绿化美化措施。

4)、采石矿区和城镇开发建设的治理:生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水

47

土保持法》有关生产建设项目的规定,按谁建设、谁治理的原则,在开工建设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或水土保持报告书》,并按审批后的水保方案组织实施,水保设施审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投产使用。

2.2020年近期治理规划

1)、坡改梯4万亩。选择坡度较缓、耕作便利的坡耕地进行投资、投劳较大的改造,梯田应根据地形布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布置蓄水沟和蓄水埂,机耕路网配套。

2)、退耕还林3万亩。选择坡度较大,耕作不便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改造,首先应选择经济效益较好免耕或少耕的植物,如苗木、花卉、蕾竹、吊瓜等。这样既可解放劳力,又能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减少水土流失,一举多得。

3)、荒坡造林2.0万亩。我县荒坡大部分在二十度以下,属于宜林荒山。由于交通不便,离村庄较远,或其它原因,尚未开发,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奔小康的需求,这部分荒坡可以改造为经济林,种植板栗、桃树、梨树等,也可种植速生林。

4)、冲沟整治:建冲沟溢流堰120座,冲沟清淤整治80km。土方30万方,石方12万方,砼10000方。

5)、采石弃土、弃渣、城镇建设、开发区、交通、水利兴修等裸土区植树种草15000亩

48

7.7投资估算

1.估算依据

采用水利部200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进行估算指标的分析确定。

2.工程量及工程投资

1)、坡改梯:面积4万亩,工程量按100m3/亩,单价按5.0元/m3

(含修埂、排水沟、土地平整工程内容),即500元/亩,估算投资2000万元。

2)、退耕还林和荒坡造林:造林面积5万亩,每亩植树按100棵,每亩投资500元(含树苗、挖抗、施肥等)。估算投资2500万元。

3)、冲沟整治:建冲沟溢流堰120座,冲沟清淤整治80km。土方30万方,石方12万方,砼10000方。估算投资2400万元。

4)、采石弃土、弃渣、城镇建设、开发区、交通、水利兴修等裸土区植树种草15000亩。概算投资750万元。

芜湖县水土保持规划估算投资7650万元。

49

8.水利血防规划

芜湖县地处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下游,水网密布,滩地面积广且杂草丛生,易孳生钉螺,使血吸虫的传播有适宜的环境。因此,芜湖县是全省沿江41个血吸虫流行县之一。据调查,全县有钉螺面积173.46万m2,疫区饮水不安全人口2.5万人。2008~2020年期间,估算投资33775万元,规划开展下列工程以消灭钉螺孳生环境。

1.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1)、青弋江河系综合治理:

河道治理长度178.8km,其中护坡295.1km,隔离沟18km,涵闸改建68个,护堤平台17km,直接灭螺面积90.6万m2,控制影响钉螺面积53.4万m2。估算投资13196.4万元。

2)、竹港河综合治理:

河道治理长度6km,其中护坡6km,估算投资213万元。 3)、裘公河综合治理:

河道治理长度21.7km,其中护坡21.7km,隔离沟3km,护堤平台3km,直接灭螺面积15.6万m2,控制影响钉螺面积1.4万m2。估算投资1147万元。

2.专项饮水安全工程

疫区饮水不安全人口2.5万人、7000头牲畜,需扩建11座集中式供水工程,估算投资1125万元。

3.灌区改造工程

1)、红杨镇岗周三万丘灌区沟塘整治:

50

弱的地区。

通过汤泊河治理,达到提升该区防洪能力与缩短防洪战线的目标。总体规划思路如下:

1)、新开汤泊到岗山河吴墩处的泄洪河道,长约3km;新开河道上新建3座交通桥。

2)、整治岗山河,长约5.0km;在双斗门处建1座交通桥。 3)、封堵大兴圩与三合圩上端和平河进口,并建进出水控制闸。 4)、封堵大兴圩与和平圩下端和平河出口,并建进出水控制闸与排涝站。

5)、联圩18km外堤的达标建设,及7座穿堤斗门的改造。 通过以上规划,汤泊河洪水将通过新开河道在吴墩处与岗山河洪水汇合,经岗山河就近于大兴圩、罗公圩相接的青弋江河口处泄入青弋江;至此和平圩、大兴圩、三合圩在防洪上将自成一体,保护人口1.42万人、耕地2.30万亩,防洪堤防将由规划前的54km,减少为24km(含6km新开河道两侧堤防)。

3.工程防洪标准

按照总体规划思路,岗山河在吴墩处将承纳汤泊河洪水,通过岗山河就近于大兴圩、罗公圩相接的青弋江河口处排入青弋江。通过对和平河进出口、汤泊河新开河起点处老河道封堵,三合圩、大兴圩、和平圩、蔡家坝、普庆圩等联成一个面积为33km2、耕地2.3万亩、人口1.42万人的万亩圩。其防洪标准参照邻近万亩圩标准,按10~1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汤泊处为17.5m,和平河出口处为16.0m。

4.规划工程

- 21 -

通过以上规划思路,初拟以下规划工程:

1)、新开汤泊到岗山河吴墩处的泄洪河道,长约3km;新开河道上建3座交通桥。

2)、清淤拓宽岗山河,长约5.0km;在双斗门处建1座跨河交通桥。

3)、封堵大兴圩与三合圩上端和平河进口,长约200m,在此处新建进出水控制闸,1孔2.5×2.5m。

4)、封堵大兴圩与和平圩下端和平河出口,长约200m,在此处新建进出水控制闸,1孔2.5×2.5m;新建排涝站1座,装机620kw,设计流量5.7m3/s。

5)、联圩18km外堤的达标建设,设计堤顶高程18.3~16.80m,顶宽6m,外坡比1:2,内坡比1:3;内填塘10km,填塘宽10m;及7座圬工体穿堤斗门改造。

初步估算1)~4)项投资7500万元,5)项估算5000万元。合计投资12500万元。

3.6汪溪坝河治理规划

1.规划依据、范围及标准

规划依据主要为:水利部办公厅办规计[2008]211号文件,“关于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水利厅皖水规计函[2008]938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规划治理范围为芜湖县湾沚镇、花桥镇的部分丘陵区和圩区,涉

- 22 -

及汪溪坝撇洪沟、汪溪坝东河、汪溪坝西河三条河流,总流域面积约145km2,包括花桥镇的联建圩、安堡圩、部分丘陵区,湾沚镇的昭义圩、长岗圩、桃连圩、部分丘陵区;工程受益人口3万人、6万亩耕地、和芜湖市机械工业园。

2.总体规划思路

汪溪坝撇洪沟起于湾沚镇的山咀村,在花桥镇的九十殿北侧入裘公河,系上世纪70年代人工开凿的河道,总长13.6km;撇洪面积45.6km2范围内的地面径流汇入撇洪沟,在九十殿处自排入裘公河。汪溪坝东西河均为汪溪坝撇洪沟保护区内的自然河道,东河长6.5km,西河长14km,两河两侧有昭义圩、长岗圩、桃连圩、安堡圩、联建圩,两河系联建圩、昭义圩外堤和汪溪坝撇洪沟保护区内的内河,承纳集水区的丘陵区地表径流和两侧圩区的排涝水,在外江水位较低时,东西河水可自排入赵家河,在汛期时可通过汪溪坝排涝站抽排入赵家河。

联建圩、昭义圩外堤已基本达标,而汪溪坝河(一沟两河)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滑坡、淤塞、建筑物老化均十分严重,已严重制约本地经济发展。通过汪溪坝河(一沟两河)治理,达到提升该区综合防洪能力的目标。总体规划思路如下:

1)、对汪溪坝撇洪沟进行清淤、整治,与联建圩、昭义圩外堤一道形成完整的防洪外屏障。

2)、对东西河进行清淤、整治,使汪溪河保护区内免遭内洪涝威胁。

3.工程防洪标准

- 23 -

按照总体规划思路,汪溪坝撇洪沟应与联建圩、昭义圩外堤同等防洪标准,为10~15年一遇;汪溪坝东西河为内河,其两侧堤防高程均高于东西河的最高涝水位1.5m,为12m高程,所以东西河应按标准顶宽与边坡进行培厚,达到强体即可。

4.规划工程

通过以上规划思路,初拟以下规划工程:

1)、13.6km汪溪坝撇洪沟全长进行清淤,对滑坡、侵蚀严重的20km边坡进行护坡,对3处深层滑坡进行根治,对35处山坡径流入沟口设置拦淤设施,修建两侧堤顶道路16km并进行堤顶绿化,重建跨沟生产桥15座,更新穿堤水利建筑20处,产水坡面绿化1000亩,整治归并产水坡小沟系25km。

2)、6.5km汪溪坝东河全长进行清淤。

3)、14km汪溪坝西河全长进行清淤,对滑坡、侵蚀严重的24km边坡进行护坡,对12处山坡径流入沟口设置拦淤设施,修建两侧堤顶道路18km并进行堤顶绿化,产水坡面绿化400亩,整治归并产水坡小沟系12km。

4)、西河宋兴桥上游段2km规划建设水利景观带。

初步估算1)~3)项投资9800万元,5)项估算4000万元。合计投资13800万元。

3.7撇洪沟整治工程

1.规划范围及标准

本次规划范围为除汪溪坝撇洪沟以外的所有撇洪沟,详细情况如

- 24 -

下表3-6。

表3-6 撇洪沟基本情况表

撇洪沟名 沟长(km) 撇洪面积(km2) 东门 7.5 10.5 裘公河 湾沚镇、花桥镇的亭子圩、新连圩 复兴 5.8 1.6 裘公河 花桥镇的新连圩 立新 3.8 15.6 竹塘河 湾沚镇的立新圩 和平 9.6 5.6 杨滩河 红杨镇的和平圩 杨滩 珩琅 桂鱼坝 4.4 2.4 7 39.7 2.1 3.9 杨滩河 青弋江 赵家河 红杨镇永连圩 红杨镇罗公圩 湾沚镇的桂鱼坝 合计 40.5 79 排入河道 受益镇

所有撇洪沟的防洪标准与受益圩口的最高防洪标准等同。 2.规划工程

初拟以下规划工程:

1)、对所有撇洪沟进行清淤与沟埂修整,共40.5km。

2)、对人口密集段与滑坡侵蚀严重段进行护坡治理,共20km。

- 25 -

3)、新建和更新改造跨沟生产小桥40座。

初步估算1)~2)项投资1400万元,5)项估算400万元。合计投资1800万元。

- 26 -

4.农田排水工程规划

排涝泵站工程的作用主要在汛期外河水位较高时,抽排圩内涝水,它不但保护农业生产,还保护了境内的交通、商业、工矿企业等,是我县重要的基础水利设施。

芜湖县大部分圩区除涝现状标准为5~7年一遇,除涝标准要提高到10年一遇,需增加各圩区的排涝流量。经核算全县圩区按10年一遇三日降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需增加排涝流量27.72m3/s,详见表4-1。

根据各排涝泵站现状,在2020年前约有四分之一装机需更新改造,在更新改造时结合各圩口排涝标准,将提高标准后的装机与更新改造装机统筹考虑,并根据排水区调整,综合确定更新改造站的规模。

原需更新改造排涝流量为44.64 m3/s,提高标准新增排涝流量为27.72m3/s ,合计更新改造流量为72.38m3/s,装机约7238kw,估算投资为7238万元。

- 27 -

芜湖县千亩以上圩口现状除涝标准核算和规划标准

表4-1 圩名 10年1遇规划标准 现状除需增排总面积耕地率沟塘率现状除涝流量涝流量次雨量净雨量稻田蓄沟塘蓄开机时排模排涝流2(km) (%) (%) 涝标准 33323(m/s) (mm) (mm) 水(mm) 水(mm) 数(h) (m/s/km) 量(m/s) (m/s) 11 11.5 13 10.7 12.5 10 12 11 11.3 10.6 9.00 9.00 10.00 8.50 10.00 10.50 11.00 13.00 12.00 13.00 10.00 56.05 5~7 8.6 5~7 13.6 5~7 7.45 5~7 11.2 5~7 8.35 5~7 15.2 5~7 8.84 7~10 3.6 5~7 2.4 5~7 4.22 5~7 4.00 5~7 4.70 5~7 5.50 5~7 1.60 5~7 6.43 5~7 9.20 5~7 1.20 5~7 1.60 5~7 2.40 5~7 2.50 5~7 178.64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49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0.531 0.529 0.499 0.560 0.529 0.557 0.517 0.534 0.557 0.557 0.549 0.547 0.559 0.585 0.594 0.557 0.501 0.470 0.465 0.491 0.514 60.75 9.91 14.98 8.39 16.74 9.89 18.74 8.38 5.01 3.95 4.72 5.03 6.88 6.90 2.20 6.52 8.82 1.17 0.84 1.47 1.44 备注 十三连 114.5 56.55 新连 18.75 53.1 陶辛 30 52.2 白沙 15 47.56 联建 31.64 44.67 红星 17.75 54.46 三连 36.28 53.79 埭南 15.7 55.39 罗保 9 43.63 昭义 7.1 49.46 沈公圩 8.60 65.89 罗公圩 9.20 66.67 和平圩 12.30 53.66 大兴圩 11.80 55.93 三合圩 3.70 39.64 保太圩 11.70 50.14 十连圩 17.60 68.18 长岗圩 2.50 64.00 桃连圩 1.80 74.07 立新圩 3.00 55.56 永杨圩 2.80 71.43 合计 4.70 1.31 1.38 0.94 5.54 1.54 3.54 -0.46 达标 1.41 1.55 0.50 1.03 2.18 1.40 0.60 0.09 -0.38 达标 -0.03 达标 -0.76 达标 -0.93 达标 -1.06 达标 27.72

- 28 -

5.灌溉工程规划

我县灌溉骨干工程为灌溉泵站和丘陵区灌溉山塘。大部分圩区农田采用小机泵直接取沟塘水灌田,大部分丘陵区冲田依靠灌溉山塘灌溉;圩区灌溉泵站大多用来提外河水补充圩内沟塘水源。

1.灌溉站工程

灌溉站15座,装机18台625kw,灌溉流量5.7m3/s。这些泵站均为简单型泵站,甚至用时架,不用时拆,使用麻烦,效率低,时效慢;大多存在机电设备老化、不配套,土建工程不完善,费工费时;泵站使用复杂。拟在2020年前全部改造,进行全新设计,使使用人性化、便利化、高效化。估算投资950万元。

2.灌溉山塘工程

我县红杨、湾沚、花桥三镇丘陵区共有灌溉山塘6560口,总塘容约2500余万方;其中万方以上塘容的当家塘375口,当家塘塘容总量为750万方;山塘灌溉总面积约9.15万亩,总体上只能达到30天不雨不旱。

我县丘陵区抗旱标准将逐步提高到50天不雨不旱,需对6560口灌溉山塘进行清淤深挖、涵堰配套、塘埂修筑,增加塘容900万方,加上节水措施的落实、与节水作物的推广,使我县丘陵区达到50天不雨不旱的灌溉标准。估算投资为8500万元。

29

6.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1.农村饮水安全状况

芜湖县农村人口32.55万人,根据摸底调查和水质抽检情况,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7.7万人,具体分布详见下表6-1。

2.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有:圩区人口较集中,宜建集中式供水厂,主要是在原有水厂的基础上,对原反应池、沉淀池、滤池、输入管网进行改扩建,改善水质并达标,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丘陵区人口较分散,宜采用灵活的供水方式,如修建饮水塘、蓄水池、打浅层水井、打集中供水深层机井等。

3.投资估算

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及有关批复,结合前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投资情况,投资估算指标为400元/人,则投资总额为3080万元。

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表

表6-1 镇 名 红杨镇 陶辛镇 湾沚镇 方村镇 六郎镇 花桥镇 合计

农村人口 (万人) 5.28 5.26 6.69 3.61 8.03 3.68 32.55 饮水不安 全 人 口 (万人) 1.12 0.98 2.47 0.93 1.45 0.75 7.70 30

规划解决 估算投资(万 人 口 元) (万人) 1.12 0.98 2.47 0.93 1.45 0.75 7.70 448 392 988 372 580 300 3080

7.水土保持规划 7.1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

1.自然概况

芜湖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水系的下游,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57′~31°25′,东径118°17′~118°44′,总面积717.5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8.36万人,耕地承包面积30.78万亩。其中 人口9.22万人,耕地承包面积6.3万亩。全县圩区主要分布在青弋江、赵家河以西,系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7.0~13.0米(吴淞高程 ,以下同)之间,远低于汛期洪水位;丘陵区为皖南山区延伸带末稍,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9.06万人,耕地承包面积6.3万亩。最高的山峰珩琅山海拔高程▽297.6米。全县地形总体走向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2.地形、地质、地貌

全县地形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青弋江、赵家河以西,主要是水网圩区;青弋江、赵家河以东,裘公河以西主要是丘陵区。经过历次并圩联圩,现有在册千亩以上圩口21个,即五万亩以上大圩1个:十三连圩;万亩以上圩口7个:三连圩、陶辛圩、联建圩、新连圩、埭南圩、红星圩、白沙圩;四千亩以上圩口8个:十连、大兴、和平、保太、罗公、沈公、罗保、昭义;千亩以上圩口5个:长岗圩、三合圩、立新圩、桃连圩、永杨圩。在册圩口保护面积394.5平方公里,保护人口28.31万人,保护耕地40.5万亩。

据有关地质资料:自震旦纪至寒武纪,本县地质介于华北、华南地

31

台之间,处于浅海或海滨环境,接受了大量沉积物。时至三迭纪,因受印支运动的影响,海域上升成陆地。约三百万年前第三纪末,喜马拉雅的新构造运动,皖南黄山崛起,本县东南及西部受其轻微褶皱挤压上升;中部断陷下沉,沿断层带发育了长江、水阳江,并穿境而过,自此本县地貌结构以皖南山地的山前低丘陵—岗地—冲积平原而定雏形。

低山区:本县东南部珩琅山—九连山,海拔高程▽297~▽197米,坡度15°~35°,山前景观呈浑圆形山脊突露,岩秃嶙峋。岩性以硅质砂岩为主,山体上部粗骨性强,质地偏轻,土层薄。山前阶地海拔一般在▽60~▽80米,坡度小于15°,地势平缓,组成物质大多为山体的松散坡积物,分选性差,质地偏轻,土层深厚一般在50厘米以上,通透性良好,富含水份,温度适中。

丘岗区:自赵桥向东南至九连山为岗地范围,岗地海拔15~60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多呈波状起伏而平缓延伸。相对高程差10~25米左右。组成物质是第四纪红色粘土和下蜀黄土,岗上部为红粘土,岗脚为黄土,土体深厚。但障碍层如焦斑层或粘层出现位置较高,保水与透水性差。本县岗地均属非基岩组成,岗地沟谷分界明显。由于相对高程差异不大,一般只有10米左右,而且坡度小,多在3~5°,岗顶宽平。这类地方绝大多数已为旱耕地,岗旁平缓,冲谷平坦呈掌状分布,土地利用率较高。

圩畈区:县境圩区河流交织如网,地势低平,海拔高程▽7.0~▽13.0米,多呈方块田,成土母质均为近代河流冲积,景观开阔,为一级阶地,土体深厚。圩心地势低洼,土体一般有腐泥层,而且质地偏粘,

32

地下水位较高,距地面只有30cm~50cm,往往形成渍害。

3.水系河流

我县边界及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2条,分属于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大水系,河道总长290公里。

青弋江起源于皖南黄山北麓,从我县西河镇行廊山处入境,经湾沚、方村、清水、卜家店至芜湖市入长江,纵贯全县中部,全长56.2公里,是我县来水量最大的河流。其主要支流有荆山河、上潮河、资福河、赵家河等。

水阳江发源于西天目山,经宁国、宣城、新河庄、于当涂入长江,其西支从联建圩凉亭口入境,至三里埂汇入青山河,途经我县9公里。其在我县境内主要支流为裘公河,长21.7km。

漳河起源于南陵县绿岭乡,流经南陵,过火龙岗镇三埠管,至鲁港入长江。

三大水系在我县境内,均有支流相互串通,汛期相互调蓄泄洪,部分缓解了洪水对下游各圩口的压力。

4.气候

芜湖县在气候上属北亚热带南缘和中亚热带北缘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冷而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暖而潮湿。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但降雨在年内和年际分布很不均匀,5~9月份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梅雨期降雨量更为集中,梅雨期后,降水一般较少,易形成伏旱,甚至连秋旱。特殊的气候条件,使我县极易形成洪涝旱灾

33

5.土壤植被

县境西北部属长江冲积平原,成土母质主要为河流冲积物。东南部是皖南山区延伸带的末梢,丘陵区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红土和下蜀系黄土,其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棕壤。

水稻土是我县主要耕作土壤,分布于圩田和丘陵区的冲田,总面积38.71万亩。

黄棕壤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丘陵区,土色黄棕,土层深厚,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易涝易旱。总面积30万亩,其中耕地2.8万亩。

红壤土,主要也分布于我县东南部的丘陵区,与黄棕壤成犬牙交错或上下覆盖状,土壤土层浅薄,通透性差,储水能力小,总面积3.5万亩,其中耕地0.77万亩。

全县森林(片林)覆盖率为11%,植被覆盖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①针叶阔叶混交林:面积约7.0万余亩,集中在丘陵、岗台地带,呈块状分布于红杨、湾址、花桥镇部分丘岗地区,以人工栽培的马尾松、黑松、国外松、杉木林为主,被覆度低,林下有茅草、蕨类、灌木丛及人工栽培的茶、果树等。

②阔叶落叶林:分布在青弋江、赵家河以西的沿河圩区,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呈条块状零星分布于河道两岸的滩地和村落四周。主要有杨、柳、榆、泡桐、椿、刺槐等树种。各江河沿岸滩地因用于挡浪以柳树为主,村落周围以泡桐、槐、椿、榆、楝树为主,间夹各种果木和竹类。

34

③栽培植被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圩区,农耕历史悠久,原有植被因开垦已荡然无存,被覆地表为人工栽植的农作物,以粮食植物、油料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为主,茬茬相间,无空闲地表,全县近54万亩。埂旁塘边兼有杂草、芦苇、蒲草等。

④灌丛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区和岗台区,种类以杂竹、蔷薇、映山红为主,间杂有野草及蕨类,现仅存灌丛区有珩廊山、九连山及少数岗台地区,近万亩。平缓岗台自1980年后,陆续被开垦,种植山芋、油菜、烟叶或栽种茶、果木等。

6.土地利用现状

我县土地资源总面积717.5km2(陆地544.8 km2,水域172.7 km2),其中平原圩区433.83 km2,丘陵岗地283.67km2。根据调查统计资料,全县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467986亩,园地18595亩、林地84660亩、其他农用地212497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50400亩、交通运输用地11057亩,水利设施用地17560亩、未利用土地32599亩、其他土地80908亩。

7.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6个镇,124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面积717.5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38.36万人,人口密度535人/km2。2007年全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15亿元,第二产业24.05亿元,第三产业13.6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2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2元。

全县农业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料、蔬菜、棉花为主,近年来,圩

35

区种植经济果林、花木苗卉、棉花有所发展,丘陵区的茶叶、烤烟、山芋、花生等作物继续维持较高的种植面积。2007年全年粮食产量23.80万吨,油料产量2.37万吨,棉花产量5583吨。

7.2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现状

1).水土流失的分布与特点

本县水土流失面积200km2,占全县总面积27.8%,其中中度流失面积115 km2,轻度流失面积85 km2,全县年水土流失总量为49.55万吨左右,年侵蚀模数2478吨/ km2·a。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是面蚀,其次是沟蚀、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面蚀主要分布在山、丘、岗区的坡耕地、全垦造林的果木林、经济林、幼林、疏残林地和荒坡地等;沟蚀主要是在坡积或淤积物较厚、土质疏松的沟中下段,以及部分沟头处;侵蚀多发生在失去的植被的陡坡以及公路、河沟两侧的悬崖处。因砍伐森林、修路、挖渠等削弱了坡体与山体的结合力及支承力,使坡体失去稳定性,一遇暴雨就易发生这类侵蚀。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是不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乱堆、乱弃砂石和弃土,主要分布在白马山、荆山和青弋江滩涂黄砂开采区域。

全县水土流失主要有下列类型:

(1)顺坡耕种的坡耕地和顺坡栽植的果木林、经济林(含竹林、茶园等)、幼林(主要是苗木)。这是我县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它发生的范围广、面积大、流失强度大,它流失了大量泥土和肥料,危害

36

较大。此类面积我县现在115.3km2,年流失泥沙28.98万吨,占总流失面积57.7%,总流失泥沙的58.5%。

(2)尚未得到改造的荒坡和疏残林。这类土地大都离村庄较远,坡度较陡或土质条件较差等因素未得到开发或零星种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类土地可作为林业用地加以开发。此类面积34.7 km2,年流失泥沙约6.51万吨。

(3)采石、采砂等人为经济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三元、新桥采石场,西河陆地挖砂场,星罗棋布,破坏了原生植被,废土石碴乱弃乱堆,造成沟塘淤积堵塞。湾沚以上青弋江、上潮河、资福河等,沿河两岸开采黄砂,造成两岸泥土流失,形成崩岸,危及堤防安全。此类面积30 km2,年流失泥沙约9万吨。此类型面积虽不是很大,但危害极大,尤其是采砂,它点多面广,且流动性大,治理难度较大。

(4)交通、水利、城镇、开发区等基本工程建设。近年来,我县境内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以堤防加固为目标的水利兴修及水利工程建设,各开发区、工业园建设、小城镇建设等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要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尤其是土建工程,大量的土方开挖、填筑、运输、土地整理等,由于缺乏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局部大量水土流失。此类面积35.8km2,年流失泥沙5.06万吨。

全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分布见表7-1。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给我县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了经济发展,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7

(1).表土流失造成土质贫瘠,地力下降,土壤退化。全县耕地每年流失的泥沙34万吨,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养分的泥土流失后,使土地“砂化”和“贫瘠化”。以致田地投入多而产出少,广种薄收;山上林木生长缓慢,成林、成材难。这些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阻碍了生产 水平的提高。

(2).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加剧了水旱灾害。水土流失造成地表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拦蓄能力下降,以致形成“三日无雨旱灾有、三日有雨水灾来”的恶果。我建国以来发生较大旱灾13年,洪灾14年,涝灾23年。要花去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抗灾救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1999年洪水给我县人民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

(3).造成塘坝淤积,河床抬高。每年流失的50万吨的泥沙主要沉积在境内塘坝和河床之中,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设计效益和使用寿命,造成了农田经常承受洪涝旱灾害的威胁。我县每年塘坝兴修实际完成土方为20万方,可是年年挖塘仍然没有明显地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境内河床逐年淤积抬高,支叉河的分洪能力大大的降低,造成近年来我县青弋江洪水位屡创新高,小流量高水位,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现91年、96年、98年、99年大洪水,洪水机率愈来愈频繁。水土流失危害的结果,集中反映在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越严重的乡村,生活越差、越贫困。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贫困,贫困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芜湖县丘陵区不搞好水

38

芜湖县水土流失现状表

表7-1

经济林 类别

幼林 采 城镇建设、修合计 梯田 坡耕地 荒坡 (竹林、果木林 疏残林 (苗石、 采 开发区 路等基本建设茶园) 木) 丘 10 丘 8.7 丘 1.3 砂 圩 16 丘 23 工程 圩 5.8 丘 7.0 所属类型区 丘 丘 78 丘 26 丘 18 200 面积(km2) 6.2 侵蚀模数1000 (t/km2·a) 年流失泥沙0.62 (万t)

3000 2000 1500 2000 1500 2000 3000 2000 2000 3000 2478 23.4 5.2 2.7 2 1.31 0.26 9 1.8 1.16 2.1 49.55 39

土保持工作,是难以真正实现脱贫治富奔小康的目标。

3).水土流失的成因

造成我县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我县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冻融作用,加剧了土体风化,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大量泥沙源。暴雨频繁,汛期雨量集中,强度大,产生地表径流量大,侵蚀动能强,带动了大量泥沙。

(2)地质因素:我县水土流失区的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和红壤土,这种土质遇水质地疏松,固结性差,抗蚀能力低,易流失。

人为因素:

(1)开垦过度。我县丘陵区人口密度379人/km2,人均耕地1.2亩,人多地少,农民为了生存,为了奔小康不得不同自然争地,必然导致大量的坡地被开垦。随着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农民希望更加实现富裕的愿望,人同自然争地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2)粗放耕作。水土流失区的耕地基本上为旱地,即使治理后的梯田,因缺乏水源,也大都为旱地,种植经济作物。坡耕地的耕作极为粗放,这些坡耕地四季种植不间断,大部分顺坡种植,无排水系统,水流冲刷,走土严重。

(3)建设中的破坏。各项经济建设必然造成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尤其缺乏水保措施的建设活动。

2.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现状

1997年我县在三元镇开展了以坡地改梯田为主要目标的水保治

40

理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1998、1999年大水后,国家加大了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开展了保护天然林工程,对已开垦的坡耕地或荒地实行退耕还林举措,我县林业部门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计划退耕还林5.5万亩,目前已完成4.5万亩,其中绝大多数为香樟、冬青、蕾竹等经果林。同时我县林业、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目的的水保项目,其中林业部门2002年在新丰镇梅龙村实施坡改梯10公顷,2004年水利部门在花桥镇九十殿村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4公顷,其中坡改梯9公顷,水保林5公顷。

从1999年开始,我县各乡镇利用水利兴修的契机,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多渠道筹资、融资开展以坡地改梯田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治理工作,建成后的梯田又租赁给个体经营户,用于种植苗木、花卉、经果林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县已进行坡改梯10000亩。

7.3水土保持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

1.水保规划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树立资源开发与生态良性循环的思想,把水保工作与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提高水保防治的科学水平,为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水保规划的基本原则

41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水保宣传工作和执法力度,使水保工作贯彻到全县各类建设项目中,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新的水土流失或边治理边流失的现象发生。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所以水土保持工作要与农村稳定、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坡耕田上发展苗木,经果林种植,减少粮食作物种植,以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程度。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我县水土流失的重点是坡耕地,其泥沙流失量占全县总流失量的47.2%,故要将坡改梯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工作。在治理的顺序上要先上游后下游,先丘陵区,后圩区。

3.水保规划的目标

本次规划以2007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规划目标:坡改梯4万亩,退耕还林3.0万亩,荒山荒坡造林2万亩。

通过治理,使全县梯田面积达到5万亩,加之退耕还林4万亩,从而基本消灭坡耕地。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2.5万亩,果园1.86万亩,基本消灭荒山荒坡,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农民致富的目的。

7.4水土保持分区

1.分区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

42

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划定水土流失防治区,进行重点防治”和《芜湖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根据水土流失具体情况,划定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报县政府批准并公告”的规定,这是我们划分区域的法律依据。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起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三个不同类型区,以向不同类型内人民明确其不同的水土保持责任和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从而实现宏观上对全县水土流失的控制,保持好水土。

区域划分的原则:同一规划区内人为破坏形式基本一致;治理程度、植被覆盖基本一致;防治方向、措施基本相同,同时尽量保持流域、行政区域和单项生产建设项目的完整性。但区域的划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内容,不是绝对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交叉;重点预防区、重点监督区也有治理任务,也应做好预防治理工作。

2.水土保持区域划分

根据全县水土流失普查,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分区划分如下: 1)、重点预防区

对象是现有林草覆盖较好,水土较好轻微的地区。划分标准:丘陵区林草面积达到80%以上(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以上,水土流失轻度以下的区域。

划定范围: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我县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分二片,总面积450.43km2,占全县面积78.8%。

平原圩区:圩区面积433.83平方公里。

林场:主要是新丰、和平两林场区域,面积16.6 km2。

43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的措施要求为:镇、村、组层层建立起管护组织,在圩畈区区域内,根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对基本农田的养护,严禁单位和个人破坏,因国家建设征用时,应征得水土保持部门同意;坚持经济性的整修养护,实行“修一补三”制度,保持田面水平,埂坎坚固,使其永续利用,制定乡规民约,落实管护责任制,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在丘陵区,要制定现有成林地和草地预防规划,分片采取有效封禁措施,坚持依法查处陡坡开荒、乱砍滥伐、无计划、无水保方案审批手续的乱垦等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要建立护林组织,乡、村各级要制定护林规定和公约,制定责任区,配备专职防火护林人员,加强林木保护。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要对开采的形式、方法进行择优选择,尽可能减少破坏原有地面植被和其它水保设施,对生产中的弃土、弃渣作出合理规划,保护生态,涵养水源。

2)、重点监督区

对象是城镇建设区、经济开发区、工矿生产等各项建设和生产经常性活动频繁,人为水土流失常发区。

划分标准:城镇建设、新经济开发区、开石采矿点等生产建设项目密度每平方公里在一个项目以上,破坏地貌植被占10%以上,或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流失总量的10%以上。

划定范围:根据上述标准,全县划定三类监督区,总面积51.8 km2,该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且地点分散,但它所产生的泥砂流失量较大,危害较为严重,同时也是重点治理区。

44

(1).采石区:

三元采石场区:面积1.0 km2。 新桥采石场区:面积1.0 km2。

(2).采砂区:沿青弋江、资福河、上潮河、东莞河部分河道及两岸滩地,涉及红杨、湾址、陶辛3镇,面积约为16 km2。

(3).城镇建设区:主要以集镇为中心的城镇新区建设、工业开发区。丘陵区涉及湾址、红杨、花桥集镇中心区,面积约为28km2,圩区涉及六郎、陶辛、方村集镇中心区,面积约为5.8 km2。另外交通、水利等其它工程建设,因流动性大,地点分散,面积相对较小,不再独立划区,含在相应区中。

3)、重点治理区

对象是林草植被低下、地表裸露的荒山荒地,5度以上的坡地密集区和不合理开发频繁区。

划分标准:林草植被小于40%的荒山荒地,大于5度坡地等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地表总面积10%以上区域。

划定范围:县境内东南部的丘陵区,剔除新丰、和平两林场和地势较为平坦的冲田,涉及湾址、红杨、花桥3镇,面积约200 km2。占全县总面积27.87%。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措施要求为:重点流失所在镇政府必须做出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丘陵区经济开发(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相结合,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的综合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6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