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新时间:2024-02-16 10:1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浅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浅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同时也表明孔子对人的个体的主体意识有了深刻的见解。如果在国与国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日常的人与人之间都实践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那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得多。
【关键字】:孔子不欲 勿施
【正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大教育家孔子2500年前提出的古训,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道德信条。它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别怎样去对待别人。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接受。这八个字蕴涵着深刻的做人道理。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你真正做到了替他人着想的时候,你也就达到了一定的做人的境界。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
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第一句话是说敬,专指施政,第二句话就是说恕了, 是指普遍交往;最后一句则是说始终无怨,三句都是从心来说仁的。②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③
具体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我们不愿意被偷、被抢、被杀,所以,我也不能对他人做这种事,衡量的标准当然是自己、是自己的"不欲",而之所以能把别人也当成自己,对他人也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却必须发自一种纯粹的善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是一个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
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学会做人,做好人。但是,做好人并非易事。所以,经常听到这样的慨叹,做人难!做好人更难!相反,学一些不文明的东西,却不难,却是很多感人兴趣的事情。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己所不欲,定施于人”的不和谐的现象。这种现象确实需要我们深刻地反思。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既是生活在的人群体当中,人不能脱离人群而生存。那就需要他人的帮助,当然,也需要帮助他人。即所谓“人为你我,我为人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是一个心地善良、慷慨大方、品格高尚的人,你当然也想结交同样品格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谁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但这一切都和教育有关,都和文化素质有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思想
道德教育,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因为知识能够改造人,也能够改变人的命运。这知识当中一定要包含着做好人的道理。要告诫人们多做好事,养成好习惯,因为做好事就会善有善报。如果,不注意个人修养,做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即使知识水平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恶习,做了坏事还不知道廉耻,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要知道恶有恶报也是道理。人之所为人,就是要有所不同。就是要要求自己不能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情。也就是“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谁都要记住决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公平地对待他人。如果某人为一时痛快而大打出手或大骂出口,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那就是得到相同的回应,只能是自食其果。即使对方没有计较,你也是失去了人能格而被人耻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未听到这句话之前就感到这意思了,并在生活中常常实行它,我们在各文明的基本经典中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述,然而,我们却还是为我们的祖先自豪,因为,把这一道理如此鲜明有力地概括为一个义务的命令并不容易,这一概括正是孔子的一个伟大功绩。我们可以说,忠恕的思想是孔子学说中一个最为光辉的思想,一个几乎无需转化就可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思想,一种我们可以在今天继续发扬和光大的宝贵资源。
为什么不更积极一些呢?为什么不从正面说"己所欲,施于人"呢?那可能是更高的道德要求,但却不适宜被规定为是可以"一以贯
之""终身行之"的"忠恕"的内容。"忠恕"作为义务可能是起码的、基本的,但也因此是普遍的,要求始终适用于所有人的,甚至是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这正是"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真实含义。我们现在正是把"忠恕"看作这样一种基本的普遍的义务,而如果把"己所欲,施于人"作为其内容,我们就会发现∶
首先, 这是人所难能的,要求人人始终都把自己所欲的也施于人,凡自己希望什么,就马上积极去帮助别人达到什么,这显然是难于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而相形之下, 要求每个人都不对他人做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却要容易得多,而且这里已经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的基本关切,防止了最严重的一类痛苦。
其次,这样做也不一定有必要,甚至是有危险的,人的欲望在一些基本的层次上虽然大致相同,但在较高的层次上却也有迥异,我们不能随意把自己的欲望都当成他人的欲望。我们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到对每个人来说他最好的追求、他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人在欲求方面的岐异远远大于人在不欲方面的岐异。
所以,我们不如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们扫清一些对任何追求来说都是基本障碍的东西,这样扫清基本障碍实际也就保证了那些最基本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更高、更全面的欲求则要交由每一个人自己去理解、去把握、去追求,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去追求。先儒一直视成圣成贤为最高尚、 最美好的追求,一直赞美和倡导这种追求,然而, 他们也并不作为义务要求所有人都走这条成圣成贤的道路,
相反,他们倒反复强调儒学是为己之学,学者最忌尚未为己就要为人,"人病舍其田而耘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⑥时代呼唤文明,国家在发展,要想把优良的文明传统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必须放弃那些丑恶和不文明的行为。从小事做起,学会尊重。给他人以温暖、理解和宽容。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做到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
篇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一: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阿Q受了村民的欺负,耍笑,被逼着骂自己,心中郁闷此时小尼姑从身旁走过,他就过去调戏小尼姑,在小尼姑的哭声中,他似乎得到了满足,
材料二:在防控甲流的非常时期,某省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被认定为甲流疑似病例。按规定,该生应离校隔离观察,但其家长不愿让孩子停课,并声称:“我家孩子也是同学传染的。”
材料三:福建南平人郑民生,认为单位领导,同事和与其分手的女友都看不起他,就对社会产生不满,在2010年3月23日制造了9名小学生死亡,4人受伤的骇人听闻的南平惨案。
要求:1.三则材料综合分析 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3.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论脆弱的人性与国民的劣根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阿Q 正传》中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激励国人自省,奋发图强。一个世纪过去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国民性”乃至人性并未得到彻底的匡正,一种扭曲的人性正在社会的某一个阴暗角落,滋生酶发-------这种脆弱的人性,正体现在恃强凌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人格,这就是人性的劣根。
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以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一名普通的社会公民,因心中怨气无法排解而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其实此种现象并非少见,尤其在近年来的中国,当有人将残杀的黑手伸向尚在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童时,他们做何感想,她们正将毒手渗入到这个社会最薄弱的群体组织内,将伤害转移到别人体内。同样,像“三鹿”这样的大企业,为了追求企业效益而将人民生命放在脑后,将社会道德的责任放置一边。这就是柏杨先生痛恨的国民的劣根性。
国民的劣根性就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人们以“小我”为思考问题的中心,而丝毫不在意社会的“大我”,甚至将其设置为对立面。30年前,柏杨曾写过《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了批判,揭露了中国人心中的自私、虚妄,现在看来,这种弊病已是深入进中国人的骨髓中,难以消减。
而近年来内地发生的恶性事件暴露了人性阴暗面。从去年的杭州胡斌的“70码”,到如今的“我爸是李刚”,惊人的相似不得不让人们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样都是青年,本应为社会承担责任,却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出了对他人生命的极端蔑视,对自我生命的极其褒扬。官本位、金本位的思想正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规模的泛滥着。其实,有如“官二代”和“富二代”不过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之下,人性扭曲的一个小小缩影,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并非是社会的主流。但是常此以往,还哪有空间盛下道德和良知?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感到拜金主义的思潮在涌动,真正的在支配着这个社会的不是道德与良知,而是被一种欲望挤压变形的人性的劣根与缺失。
我们这个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是普遍的人文关怀。一种崇高的人文理想,是坚实的快乐的生活基础,唯有如此,这个时代才不会跌入人性堕落的深渊。
今天,我们在这里拷问脆弱的人性和国民性的劣根,不是为了自怨自艾,也不是为了舍我其谁的张扬炒作,更不是为了宣泄那种可怜的爱心,而是为了中国与中华民族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长治久安的国策,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改变一个民族,最好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点评与赏析】
一.对材料含义的归纳分析和理解都比较准确,这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正确而得高分前提。
二.有深度和高度。如果能够在每段开头都以小标题形式出现,那将是结构鲜明条理清晰。
三.探讨问题,不能犯以偏盖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毛病。可以以小见大,但不能一片漆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乐观”的阿Q形象,他的“乐观”就是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别人身上,欺软怕硬。我们的现实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这个社会现在需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而不是“阿Q精神”。我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社会才会进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提高个人精神境界的良药。某省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的被患疑似甲流应停课,家长却以孩子也是被别人传染为由不愿让孩子停课。多么不负责任的一句话,自己的孩子患病却责怪到别人头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停课却要连累多少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儒家经典,个人修养,此时此刻都到哪里去了?倘若这个孩子传染了更多的人,那么是不是整个年级都要因此停课呢?这个家长的行为也影射出了我们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只为个人利益考虑,忽略了整体,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就会因此提高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锦囊妙计。福建南平人郑民生为了宣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造成了9名小学生死亡,4人受伤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追跟溯源,不也是因为别人把怨恨加在他身上,他又加在别人身上所致的吗?社会需要和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份宽容。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社会需要和谐才能进步,国家需要社会和谐才能稳步前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这些的前提和保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原则的忍让而不是毫无原则的容忍,懦弱。
有些人欺软怕硬,我们无需忍让,应用好言相劝。在我们交际中要学会有原则,在不失去自我的情况下忍让。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平等,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春秋谈当代,道理每个人都懂,却很少有人真的去做。我们要真的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会提高我们的个人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才能让社会和谐进步发展,才能让每个人都活得快乐!
谨记:三思而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与赏析】
一.通过对材料的审核,初步确定这个立意似乎有些偏题。三则材料有两则是说精神胜利法的:对现实中的失败,从精神上达到胜利的自我麻醉的“精神胜利法”。或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第二则材料的核心跟一三则有些出路。不宜放在一起,不具备同一性。
二.如果硬要往美德上靠的话,贴一点边儿——那是鲁迅批判的民族劣根性的具体表现。
三.能够运用小标题式的分论点,统帅各段,使论述的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是结构的亮点。
四.我本人认为这三则材料,不适合作为作文的材料。因为它的中心具有不确定因素,让考生模棱两可,无法正确立意。因此,不能考查出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
篇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论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及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原本出自《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著名准则,也是儒家“忠恕”思想的核心。也就是从个体角度,社会角度,国家角度来讲,我们都需要一个能够彼此相互协调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就是要在将心比心,将自己与他人放在同等高度,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来实现的。
首先,马克思曾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生活在社会中,尽管由于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想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仍存在某些共同的东西,如个人的生命安全,物质利益,精神追求等是一致的,甚至是相互依存的,个人维护自我尊严,追求幸福等心理,这一般都是人之所欲,对自己的不欲自然也分的很清楚,人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有人格尊严,所以有悖于人心的欺诈,凌辱,压制等种种非难,不尊重,不公平显然是人之不欲。
其次,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我们在人生中的报酬,永远与我们对待别人的体谅成正比,所以体谅之心是个体交往中所必备的,如果没有这种推己及人的体谅之心,怎么会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怎么会有诗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温家宝总理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中国人要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代社会的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从马加爵到药家鑫;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一件件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因此,我国现在正大力提倡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下,继续奉行“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道德伦理是合理公平竞争的保障。
再次,纵观现代世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仍未达到。国与国之间常有干涉别国内政,或者侵犯别国主权等情况发生,例如美国,西雅图是美国利用铁腕手段从印第安部落手中夺来的,而印第安的首领却提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要求,就是希望把爱人像他们一样对待那块土地上的动物,带他们如亲兄弟一般,把他们当做家人。印第安人看到我们的国际间战争,与大自然的对抗,是在走一种恶性循环的永无止境的道路。所以古印第安人有一句格言,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所以我们注重经济发展的今天更要抓好思想道德的建设。才不会陷入一种将“不欲施于人”的恶性循环中。
仰宇宙之无穷,俯苍生之无尽。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透过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回望,孔老夫子那一句惊世骇俗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出了多少人对于体谅的渴望,又道出了多少和谐的真谛!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在阅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2-16
雷雨作文300字07-14
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05-19
60分钟K线图 怎样既能追涨又能免于被套12-14
小学学生安全工作预案06-08
2022-2025年中国航空货运行业调研及全域营销战略研究报告04-08
关于公布第二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常州分赛区)国际数棋、04-15
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名)06-24
有哪些常识使用记忆枕头时05-13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勿施于人
- 己所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