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引起CRBSI的预防和管理

更新时间:2023-08-13 08:19: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PICC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与其相关的CRBSI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PICC置管后共120例拔管患者,通过对各感染环节的有效控制,减少CRBSI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疗支出,提高了护理质量。

5 8

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

PC IC引起 C B I R S的预防和管理徐军霞何义富【图分类号】 R 7 .中 4 29 【文献标识码】 A 【章编号】 17— 042 1)2 05 - 2文 6 1 85 (0 00— 0 8 0 【摘要】 PC因操作简便、发症低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与其相关的 C B I越来越受到重视。对 PC IC并但 R S也 IC置管后共 10例拔管患者, 2通过对各感染环节的有效控制,少 C B I生的一些危险因素,减 R S发采取一定的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了 C B I发生率,轻了患者的痛苦,低了医疗支出,高了护理质量。 R S的减降提

【关键词】 PC C B I预防 IC R S

管理

PC I 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及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 ah t—e t lo s em If C te rrl e Bo dt a ne e ad r ct n . R S) P C i s C B I是 I C穿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o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D )道,国平均 C B I C C报美 R S感染率为 5310 ./0 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死亡率为 1%~ 5 2 2 2%t 1文对我科 P C。本 I C引起 C B I R S的预防和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 20 0 4年 8月~ o 8年 9月共 10例 PC 2o 2 IC

施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 L ) C B能有效降低 C B I R S的发生,主要包括 5项措施 .即手部卫生、大无菌屏障、用洗必泰消毒皮肤、想的置最使理管位置及每日评估是否保留导管I 3 J。 31穿刺时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 PC . I C穿刺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操作,细菌入侵打开了门户,为因此穿刺前患者用肥皂洗净穿刺侧手臂,穿刺者彻底洗手,刺时严格消毒皮肤并使用最大保护屏障(口穿戴 罩、帽子、菌手套、无穿无菌隔离衣、铺消毒治疗巾)。 穿刺要在消毒后的房间进行,者戴口罩 .患家属及无关人员离开。 32加强手部卫生护理人员在更换敷料、 -给药及

置管后拔管患者,

男 4 9例,女 7 1例,年龄 4~ 2 0 8岁,胃癌 3 5例、癌 3肺 0例、腺癌 3乳 2例、直肠癌结 2 0例、巴瘤 3例,淋导管留置时间 1— 6 0 3 2天,均平 175天。治疗周期结束拔管 1 2例、导管堵塞 6 8. 1 例、静脉炎无法耐受拔管 1例、 1例患者出现类似 C BI R S的全身症状,血培养阴性,拔管症状消失,后 导管尖端培养阴性。2 I C引起 C B I P C R S的原因分析

检查穿刺点等均须严格清洁手部皮肤,应保持指甲 短而整齐,不涂指甲油,防止指甲残留过多细菌。正确的手部卫生或消毒能有效减少 C B I。 R St 4 1 33有效的评估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 . 经常评估导管留置长度、尖端位置等并做好记录。 为避免 C B I生,在治疗结束时要尽早拔管, R S发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留置。 3皮肤消毒碘酊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 . 4但研究显示采用 2%氯己定更能有效地降低 C B I。 R St 3 1 3选择理想的置管位置 PC . 5 I C首选肘部贵要静脉,次为肘正中和头静脉。其

21感染途径①皮肤来源:管时消毒剂并不能 . 插消灭皮肤上的所有微生物,留的致病性微生物可残通过此皮下隧道移居到管腔外和管腔中。②接头污染:在应用 P C I C导管进行输液、血或更换敷料、抽 接头处冲管时,都有可能促使微生物进入管道。③血源性感染:患者体内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细菌入血,导管血管内段与入血循环的细菌接触后。菌细在导管上粘附定植。④输液感染:由于输入污染的 液体。菌于导管末端定植;外输注高浓度的糖细另质、肪乳剂及全胃肠外营养液等都十分适合于细脂菌繁殖 .使细菌的感染机会增加。 22 C B I . R S发生的危险因素①导管因素: 导管的材质、管腔的数量、导导管插入的部位、留的时间停及皮下隧道的有无等很多因素都影响 C B I的发 RS生 .管留置时间越长。率越高。宿主因素:导感染②患者的年龄、自身免疫功能、肤局部因素、发病的皮原严重程度都使患者发生 C B I险性增大。病原 R S危③微生物的性质:些病原微生物本身

的粘附性质对某 C BI R S的发生也有影响。④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不执行严格无菌制度、术不熟练、导管的频技对繁操作等都可增加发生 C B I R S的风险。3预防措施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 2 1— 1 1稿 .2 1— 3 0修回 00 0— 7收 000— 1合肥 2 00 301

36其它措施①资格认可:所有接触 PC . IC导管的护理人员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执行此项操作。②规范换药程序: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敷料种类 .于出汗较多 .刺点对穿有渗液、渗血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或优韧宁,美按国 I S标准每 4 N 8小时更换一次,透明膜每 7天更换 1。当敷料潮湿、次但粘贴不牢固或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③保持接头处无菌:肝素帽、正压接头每 7天更换 1次有污染随时更换。次使用应严每格消毒至少 1以上。范围包括肝素帽和正压接 5秒头的顶端及周边,干后连接输液器。④预防输液待系统的感染:使用一体化输液系统,量减少导管远尽端的附加装置,连续输液患者每 2 h更换输液器。 4 ⑤提高患者免疫力:由于肿瘤患者消耗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我们应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医嘱适当应用增强免保遵疫功能的药物。 4护理管理 4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研究显示开办有关穿刺 .技术及感染控制的培训课程可以使 C B I生率 R S发下降 2%[我科每月通过护士例会介绍 PC 8 1】, I C相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5i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