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的三种像衬度

更新时间:2024-06-30 05:1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5章 透射电镜的图像衬度及其应用

透射电镜的图像衬度是指荧光屏或照相底板上图像的明暗程度. 又叫黑白反差, 或叫对比度。由于图像上不同区域衬度的差别,才使得材料微观组织分析成为可能。只有了解图像衬度的形成机制,才能对各种图像给予正确解释。 透射电子显微像有三种衬度类型,分别为质厚衬度,衍射衬度和相位衬度。

5.1 质厚衬度原理

试样各部分质量与厚度不同造成的显微像上的明暗差别叫质厚衬度。 复型和非晶态物质试样的衬度是质厚衬度.

质厚衬度的基础:

1.试样原子对入射电子的散射

2.小孔径角成象。把散射角大于α的电子挡掉,只允许散射角小于α的电子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象。

相位衬度

衍射衬度是一种振幅衬度,它是电子波在样品下表面强度(振幅)差异的反映,衬

度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两个晶粒的取向差异使它们偏离布拉格衍射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衬度;

2.缺陷或应变场的存在,使晶体的局部产生畸变,从而使其布拉格条件改变而形成的衬度;

3.微区元素的富集或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有可能使其晶面间距发生变化,导致布拉格条件的改变从而形成衬度,还包括第二相由于结构因子的变化而显示衬度; 4.等厚条纹,完整晶体中随厚度的变化而显示出来的衬度;

5.等倾条纹,在完整晶体中,由于弯曲程度不同(偏离矢量不同)而引起的衬度.

1.3 衍射衬度成像的特点

1.衍衬成像是单束、无干涉成像,得到的并不是样品的真实像,但是,衍射衬度像上衬度分布反映了样品出射面各点处成像束的强度分布,它是入射电子波与样品的物质波交互作用后的结果,携带了晶体散射体内部的结构信息,特别是缺陷引起的衬度; 2.衍衬成像对晶体的不完整性非常敏感;

3.衍衬成像所显示的材料结构的细节,对取向也是敏感的;

4.衍衬成像反映的是晶体内部的组织结构特征,而质量厚度衬度反映的基本上是样品的形貌特征。 2.1 明场像

让透射束通过物镜光阑所成的像就是明场像。成明场像时,我们可以只让透射束通过物镜光阑,而使其它衍射束都被物镜光阑挡住,这样的明场像一般比较暗,但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衍射衬度;也可以使在成明场像时,除了使透射束通过以外,也可以让部分靠近中间的衍射束也通过光阑,这样得到的明场像背景比较明亮

衍射衬度 样品微区晶体取向或者晶体结构不同,满足布拉格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使得在样品下表面形成一个随位置不同而变化的衍射振幅分布,所以像的强度随衍射条件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称为衍射衬度。

? 衍射衬度对晶体结构和取向十分敏感,当样品中存在有晶体缺陷时,该处相对于周围完整

晶体发生了微小的取向变化,导致缺陷处和周围完整晶体有不同的衍射条件,形成不同的衬度,将缺陷显示出来。这个特点在研究晶体内部缺陷时很有用.所以广泛地用于晶体结构研究。

? 晶体样品,薄膜样品(金属,陶瓷)的衬度来源于衍射衬度。 ? 衍射衬度通常是单束成像衬度.成像时用透射束或者用衍射束 ?

相位衬度除透射束外,还同时让一束或多束的衍射束参与成象。由于各束的相位相干作用而得到晶格(条纹)像或晶体结构(原子)像。用来成象的衍射束(透射束可视为零级衍射束)愈多,得到的晶体结构细节愈丰富。 相位衬度原理

1. 电子束通过试样,相位受到晶体势场的调制,在试样下表面处得到带有晶体结构信息的物面波φ0(r).

2. 物面波φ0(r)经过物镜的作用,在后焦面上得到衍射束,用衍射波函数Q(g)表示。物镜好象起了频谱分析器的作用,把物面波中的透射波和各级衍射波分开了。从数学上讲,物镜对φ0(r)进行了一次富氏变换。记作Q(g)=Fφ0(r)

3. 透射束与衍射束相互干涉后,在像面上成像得到与所选衍射束相对应的晶格条纹象。这个过程,可理解为Q(g)乘上相位因子exp(-iX(g))后的富氏逆变换, 其结果是衍射波还原成放大了的物面波,即像面波Φ(r)。 相位衬度像成象全过程

包含了两次富氏变换. 第一次,物镜将物面波分解成各级衍射波,在物镜后焦面上得到衍射谱。第二次各级衍射波相互干涉,重新组合,得到保留原有相位关系的像面波,在像平面处得到晶格条纹??Q?g??????r? 像。?0(r)?FF?1相位衬度像的种类

原子像:像点与原子柱的投影对应,可以用原子分布进行解释。

结构像:像点与原子团或原子围成的通道对应,可以用结构进行直接解释。

点阵像:像点与晶面间距对应,与原子排列无关。

高分辨像:分辨率很高的像,但不能用原子分布及 晶体结构进行解释。

3.1 运动学理论假设

当晶体中存在缺陷或者第二相时,衍射衬度像中会出现和它们对应的衬度,即使是在完整晶体中,也会出现等厚条纹和等倾条纹;晶体中缺陷和衍射衬度之间在尺度和位置上具有怎样的对应性,完整晶体中的衬度又是怎样来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理论上来予以解释。要解释清楚TEM下观察到的电子显微像,最理想、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算出样品下表面处的电子波分布函数,得出每一点的强度,则无论是衍射衬度还是相位衬度都不再成为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对于求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的电子波函数的表达式这样一个实践的问题,根本就不可能解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简化。衍射衬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就是基于这样思想提出的用以解释衍射衬度的两种理论。其中衍射衬度的运动学理论是在以下近似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双束近似

倾转晶体选择合适的晶体位向,使得只有一组晶面(hkl)接近布拉格衍射位置,所有其它晶面都远离各自的衍射位置;

运动学近似

又称为一级Born近似或单散射近似,认为衍射波的振幅远小于入射波的振幅,因而在试样内各处入射电子波振幅和强度都保持不变(常设为单位1),只需计算衍射波的振幅和强度变化;

柱体近似

假设晶体在理论上可以分割成平行于电子波传播方向的一个个小柱体,这些小柱体在衍射过程中相互独立,电子波在小柱体内传播时,不受周围晶柱的影响,即入射到小晶柱内的电子波不会被散射到相邻的晶柱上去,相邻晶柱内的电子波也不会散射到所考虑的晶柱上来,柱体出射面处衍射强度只与所考虑的柱体内的结构内容和衍射强度有关,一个像点对应一个小晶柱下表面;

除了以上近似外,运动学和动力学还涉及到一些近似处理,如:向前散射近似和高压近似等。

3.2 运动学公式的推导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求出每个小柱体下表面的电子波振幅,则整个像的衬度应该就能表示出来。由于衍射衬度主要用来解释大于1nm的显微组织结构,而我们选取的小晶柱的尺度大约是纳米级,因此我们在求下表面的电子波振幅时可以将整个下表面当成一个点来处理。经过详细地推导后可以得出,如果将每个小晶柱分成无数个小的薄层,则每一个小薄层对下表面的衍射波函数的总的贡献可以表示成:

Ψ0是入射波函数的振幅,在运动学理论中,它总为单位1; λ:衍射波的波长;

Fg:晶体单胞的结构因子; Vc:晶体单胞的体积;

θ: 衍射波波矢与水平小薄层之间的夹角。

3.3 消光距离的导出:

引入消光距离这一物理参量实际上已经属于动力学衍射理论范畴了。它是指由于透射束与衍射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动力学交互作用,透射振幅及透射束强度并不是不变的。衍射束和透射束的强度是互相影响的,当衍射束的强度达到最大时,透射束的强度最小。而且动力学理论认为,当电子束达到晶体的某个深度位置时,衍射束的强度会达到最大,此时它透射束的强度为0,衍射束的强度为1.

所谓消光距离,是指衍射束的强度从0逐渐增加到最大,接着又变为0时在晶体中经过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从理论上推导出来。

上式中,Ψ0是入射束的振幅,取单位1,所以衍射束每穿过一个晶柱的小薄层dz,对

P点衍射贡献的振幅就可以写为:

那么每穿过一个单胞的厚度振幅可以写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5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