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 星期二教研记录1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12: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年级数学星期二教研会 时间:2011年10月9日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胡桂生、曹有发、张晓荣、许爱珍、胡红珍、曾继平、王乐金、罗云天、邓红玲 记录:胡桂生 具体内容: 一、 集体备课。 1、确定本周教学进度:

胡桂生:圆的周长(二)(两课时)、圆周率的历史(一课时)、圆的面积(两课时)。

王乐金、曾继平:图形的变换(一课时)、图案设计(一课时)、数学欣赏(一课时),圆的面积(两课时)。

2、主备《圆的面积》: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把求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而“化曲为直”是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个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如通过创设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景,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探究圆的面积的兴趣。然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喷头旋转一周,喷到的地方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圆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圆的半径是多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个圆形纸片被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从而展示“化曲为直”的图形转化过程。再仔细观察拼成的图形,分析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上传并查阅教案。

二、评议曹有发的授课《图形的变换》。

9月28日下午第一节在六(2)班上了一节《图形的变换》,我组8位老师参与了此次听课。 张晓荣1、语气精炼。

许爱珍2、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胡红珍3、注意照顾到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本组周三的“示教示学”活动的安排。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班班主任的大力配合,他们将协助我们一起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十一”作业“在A4纸上,用圆规动手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并涂上颜色”。

结合本组课题“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研究”,在十一大假期间我组教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用圆规动手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样既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又让学生感受了到了数学中的美,使其审美情趣得以培养。通过看了学生的作品使我们受益匪浅,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设计的图案美丽极了。我们决定每个班挑出优秀的作品展在每个班级的班级展板上,另外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发在班级网站上。下面是我们学生的部分作品:

时间:2011年10月30日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晓荣、胡桂生、王乐金、曾继平、许爱珍、胡红珍、罗云天、邓红玲、曹有发 具体内容:

一、集体备课。

胡桂生1、确定本周教学进度。 周一:《起跑线》 周二:《营养配餐》

周三: 讲评大册第32-33页“第三单元检测” 周四: 讲评大册第62-63页“期中测试” 周五: 讲评大册第64-65页“期中测试” 王乐金2、主备《营养配餐》和《生活中的比》。

《营养配餐》:教师教学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呈现我国运动员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了营养配餐的活动,并提供一些营养成分的小资料。在开展营养配餐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营养配餐就是使每一餐摄入的各种营养成分要充足,还要均衡搭配。为了使配餐科学,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些营养标准,以及一些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含量。由于配餐中所要讨论的营养成分比较多,在课堂上我们只是讨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它们是人们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考虑维生素等其他营养成分。

曾继平《生活中的比》: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出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的比的意义的情境,并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最后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上传教案。

二、学习文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许爱珍: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促进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的作用,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

(一)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 多样化的提问艺术

胡红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在40分钟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 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罗云天: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经常受到表扬,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受谴责组,责备经常不断,这些责备,开始起点作用,后来就\疲\了,成绩就持续下降;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只是在一旁静听前两组所受到的表扬与谴责,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扬,也不遭受直接的谴责,学习成绩比前两组都差;第四组为控制组,既不给予任何表扬与谴责,也不让他们听到对前两组的表扬与谴责,学习成绩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说:\奖惩都是必要的,不给予奖惩会引起学习下降,而奖励比惩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大。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应该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 (三)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 批评语言的幽默化。

邓红玲:

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要婉转、轻柔,谆谆教导;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 曹有发:

总而言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确定期中测试卷(1—3单元)的评价内容。 本次试卷由曹有发老师来命题,考试时间定于下周二。

四、关于应用题竞赛的辅导。 辅导计划:

十一月: 利用下午5:30-7:00 时间对报了名并愿意参加辅导的学生进行辅导。辅导内容以应用题书中的重、难点内容为主。

十一月底: 组织好学生预赛并确定参加决赛的学生名单。

十二月至元月初:对参加决赛的学生进行集中性辅导。辅导内容是竞赛辅导试卷(同组老师分工出卷)

时间:2011年11月6、7日(第九周)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冯张晓荣、胡桂生、王乐金、曾继平、许爱珍、胡红珍、罗云天、

邓红玲、曹有发

具体内容:

一、听赵娜老师西安学习汇报 1、介绍西安学习的行程和当地气候。 2、大会学习的情况 (1)代表校长发言的情况 (2)所听的18节课内容和得分

(3)听课学习的感受:现课程改革课趋向于扎实有效、实在;每堂课干干净净,少了许多花架子;上课的大多为青年教师,对老师的素质及基本功要求很高;新疆所带课的整体水平不错。

二、分高低学段听课。

我组三位教师于下午第三节课在四年级(3)班听赵娜老师的一节课《确定位置》。

三、高段(四-六年级)教师针对赵娜的课进行评课研讨,并提出建议。大家建议如下:

1、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规范。

2、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说清活动的要求,并每次活动后要有简短的总结语。 3、对某些练习题的删改建议。 4、对学生学具准备的建议。

四、集体备课。 1、确定本周教学进度: 周一:讲评数学练习册

周二:期中测试 周三:讲评分析试卷 周四:比的认识 周五:比的化简

2、主备《比的化简》: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重要性,再次体会比的意义,并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而且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来学会比的化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就行,不必让学生刻意的去记忆。一节课让学生经历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让学生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3、上传教案。

4、确定本周应用题辅导的一些具体要求。

时间:2011年11月13日(第十周)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张晓荣、胡桂生、王乐金、曾继平、许爱珍、胡红珍、罗云天、邓红玲、曹有发

具体内容: 一、集体备课。 1、确定本周教学进度。

周一: 《比的化简(2)》和讲评大册第36页和第37页。 周二: 《 比的应用(1)》 周三: 《 比的应用(2)》 周四: 《 比的应用(3)》 周五: 《 练习三》

2、冯亚丽主备《比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利用教材创设的“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首先引入一个讨论,怎么分合理,使学生体会到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的比去分比较合理;然后进行下面的教学:

1、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分配,并记录下分配的过程。由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橘子数,所以学生只能进行实际操作。(可以用火柴棒等代替橘子)教学时,这个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关注学生不同的表现。除了教材提供的分法,也可能出现其他的分法,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总结。

2、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再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每个班各分得几个橘子”这个问题。在学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主要有:第一种是实际操作,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启发他们的思路;第二种是画图,在上面分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表象,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是5份,可以先求出1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第三种也是先想到了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之后,还要组织学生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并鼓励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使学生认识到平均分实际上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 3、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基本练习。

(2)针对大册中出现的题型进行补充练习。

3、上传教案。

二、评议荀洁老师组内研究课《比的认识》。

11月8日(周四)荀洁老师在六(4)班上了一节组内研究课。 荀洁老师的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沟通新旧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学生构建桥梁,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中,让小组讨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发现学生从观察除号开始,想到把除号看作比号和分数线,从而很容易得出除法、分数、比的三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根据自己的能力获得了知识,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魅力。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不仅获取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教师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交流中发现。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教学中,开始让学生集体参与分发自动铅笔的过程后,自然产生思考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 (三)提高学生自信心,发展创新.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我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

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有机 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的遗憾:(1) 让学生感受了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却没给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的机会。(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但面向全体学生不够。 组评: 值得学习之处:

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老教材内容,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扎实有效,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主探索新知,认识了什么是比?比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比在具体情境中意义的理解。教学内容很多,但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却紧凑而清晰,教师的板书很规范,语言也很严谨。 建议:

1、什么是比板书在黑板上要比留在课件上更好。

2、认识比之后,若能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那些比?并说一说比的具体意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三、本周主要工作。

1、继续做好应用题竞赛的辅导工作,同时注意:(1)各层面的学生都要关注到。(2)作业要分层、适度布置,不要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2、季诚春老师做好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测试卷的命题工作。

3、做好应用题竞赛初赛卷的命题工作(每人5道,3道基础题、2道提高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4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