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公务员面试必备热点

更新时间:2024-06-28 0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推迟退休的争论 4年前,延迟退休在社会上激起涟漪随即归于沉寂。近来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再一次走进公众的视线,并引起热议。

2010年10月23日,人保部举行的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考虑到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不断给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保部密切关注世界各国调整退休年龄政策的动态,重视研究退休年龄相关问题。”如果延迟退休得以推行,那就意味着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将逐步提高到65岁。而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在企业工作的男性55岁退休,女性50岁。

实际上,是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论由来已久,形成“挺退派”和“延退派”两大阵营。 一、延迟退休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1.延迟退休是国际通行做法,大势所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到65岁之间,如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达到67岁,英国、意大利65岁,而美国也有62岁。据统计,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因此从我国今后的长期发展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是和世界接轨的必然。 2.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负担

延迟退休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拿内地最早“老龄化”的上海为例。在上海,平均3个在职者就要养2个退休者,而全国这一数值是3.2人养1人。 而适当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据统计,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加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3.有利于技术类与管理类人士更好地发挥余热

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讲,一般人在30岁以前都是处于学习阶段,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60多岁人退休,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尤其是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素来有“姜越老越辣”之说。例如受患者欢迎的“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但遗憾的是,此时他们也都面临退休问题了。 二、延迟退休的弊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延迟退休,除了少数人比如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和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持赞成的态度外,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这是因为,延迟退休的提出虽然有着相应的社会背景,但是其不合理处也显而易见。

1.延迟退休有可能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

对于延迟退休,年轻人发出的反对呼声极高。这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在逐渐衰减,但是我国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减轻。我国是人口大国,墓前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6亿。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就业压力很大。今年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此外,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在如此大的的劳动力就业压力面前,延迟退休毫无疑问等于是挤压了大学生等年轻人的就业空间,毫无疑问将加大整个社会就业压力。 2.延迟退休可能对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可能意味着重要岗位继续被有经验的年长劳动者占据,年轻人职位上升空间可能被挤压,从而可能对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影响,减弱劳动力的新陈代谢。另外,社会上大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很难实现再就业。延迟退休有可能使就业形势更加雪上加霜,进而加剧社会矛盾。 3.延迟退休有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不公分配

从“挺退派”和“延退派”的人员构成我们可以看出,延迟退休的受益对象是技术类、管理类人士,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一方面可以做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但是就业技能、环境、收入很差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既有的退休制度下,都梦想着提前退休后能有个不高但能养家糊口的收入,延迟退休无疑损害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

1

三、关于延迟退休的一些建议

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华图专家列举了以下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弹性/柔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比如不一定必须将退休年龄指定在一个硬性的年龄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规定只要满足相应的工作年限就可退休,其个人利益不会受到影响。而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具有工作热情的同志可以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2.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形势明显好转

近年来,就业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无数年轻人寻找就业机会,如此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业压力。而经济的发展可以让国家积累更加雄厚的财力进行转移支付,应对政府日益加重的社会养老责任,同时可为更多人的提供就业岗位,让他取得更多的收入,从而让更多人在养老上享有发展成果。 3.继续优化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要彻底变革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层面应该从根本上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结合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老龄事业发展和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种合法权益。同时做出更有创造性的制度设计,使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必须能够真正起到“保险”和“保障”的作用,从根本上给退休者、就业者和失业者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曾几何时,人们笃信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上了大学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可是,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份报告:“自2003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与农民工月工资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很多怀疑自己的人会大大增加:大学生真的不值钱了吗? 就上述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答题框架】

第一,劳动力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紧缺时价格就会上涨,不论你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近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供给加大不可否认。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存在着供需结构上的不对称。千军万马都想涌入一线城市,都想捧上“金饭碗”,而需求总是有限的,大部分人的希望注定会落空。

第二,大学生的起薪和农民工的工资越来越接近,人们似乎只看到了差距在缩小,却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工作几年后,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拥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他们职场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另外,农民工工资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工资水平被低估了,在当前“用工荒”的背景下,他们的劳动力价值逐渐回归真实。

第三,良好的教育能够为个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书不会白读,大学生不会不值钱。

青年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在高等教育普及度高的国家,也不是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将大学生就业放在促进就业的首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措施,这无疑会对今后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兴起,会有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被创造出来。“十二五”期间,政府将更加重视调整收入分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望建立,这对于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就业人群都将是好消息。

最后,信心要树立,现实也要面对。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大学生还是应调整自己的就业观,进入政府部门、就职国企、自己创业,都是证实自己能力的机会;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农村基层,都会有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只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困难总能过去,美好的生活一定能到来。

【参考答案】“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的现象。用工荒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尤其是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期间,用工荒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用工量必然会增长,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当沿海经济迅速恢复时,对劳动力需求突然增加,短时间内也会造成需求紧张。 第二,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一部分劳动力留在家乡。国家为鼓励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创业,开辟了贷款发放、税收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绿色通道。

第三,劳资关系不明确。一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不顾职工利益,导致很多职工权益受损,如各种职业

2

病得不到医治、拖欠工资、超时间工作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民工自身的认识上看,当遇到利益被损害时不再只是被迫的忍受,维权意识逐渐形成。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供需矛盾。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脑力要求。然而,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受过很好的培训,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例如,长三角、珠三角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控人才却始终存在巨大缺口。 这些都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农民工权利尤其是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用工荒”。

第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减小宏观经济动荡和形势,改变对用工问题的消极影响。同时完善相关部门监管、社会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多元化的监督体制。对于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从重处罚。

第二,企业要抓住机遇,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转型,提高附加值,改变“价廉”的老套策略。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工人的薪酬待遇,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 第三,农民工要加强自身维权意识,同时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政府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切实有用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政府和企业加强就业宣传,提升劳动环境和劳动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用工荒”的出现,表面上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致,其实质上包含着缺乏长远眼光和创新意识、缺少变革勇气、无视转型要求、突破环境伦理、社会责任淡漠等短视行为,只有坚持将尊重农民工自身的发展权利和转型要求相结合,顺势而变并抓住机遇,才能真正体悟到“用工荒”背后所传达的深意。 问题二:你是企业的人事主管,现在准备招聘一批技术工人,你会如何准备?

【参考答案】技术是一个单位的核心,能否招聘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事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为单位的人事主管,我会认真准备,广纳贤才。具体来说,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第一,向领导了解有关企业招聘主要内容,包括本次招聘有关的职位表,具体需要的人数,大概的薪资待遇,前期有无培训计划等,并做出相应招聘计划表,报领导审批。

第二,确定招聘形式,本次招聘主要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种形式。通过与有关高校就业办联系,通过高校宣讲会的方式,说明我单位的招聘意图,招聘后的有关待遇,培训计划等,充分吸收校内优秀人才,尤其是理工科的技术类人才。通过与招聘网站合作,尤其是一些猎头网站,在网站上发布招聘启示,说明我单位发展前景,吸引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积极应聘我公司。 第三,招聘人员和材料的准备:由于本次招聘主要是针对技术性人才,我还会和单位技术部有关负责人联系,邀请其参与整个招聘过程,设置有关招聘题目、流程等,使招聘更有针对性,真正选拔出优秀人才。同时根据招聘计划表确定参加本次招聘的其他相关人员,包括简历筛选人员、面试接待人员、后期事项负责人员等,并就本次招聘召开有关的会议,明确招聘意义和任务。

相信通过我们认真细则的准备工作和公司员工的积极配合,一定能通过本次招聘,为公司选拔合适的人才,使公司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问题三:春节过后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中,场内人很多,场外也有很多人等着买票进去。你如果是该招聘会的组织者,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在招聘会的过程中,出现了题中的情况,我作为组织者,会通过以下方面来保证招聘会的顺利进行:

面对场内人多的情况,首先我会组织人员维护场内的秩序,通过喇叭、指示牌等方式,引导应聘者及时需要应聘的岗位。其次会与招聘单位联系协商,通过一部分人进行简单的简历筛选,一部分人场内一轮面试筛选和后期单位二轮复试的形式,提升场内招聘效率。 面对场外很多人等着买票的情况,首先我会向应聘者表示我们诚挚的歉意,并说明我们已经就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并临时增设了几个售票窗口,方便大家购票入场。其次,因为是春节气温还比较低,我们还会向在场外等待的应聘人员提供热水,方便其饮用保暖。再次,向应聘人员发放场内职位招聘表和会场布置图,便于其在场外能初步明确应聘方向,进入场内后能尽快找到应聘地点。

在稳定了场内外有关秩序后,我还会就有关的通道进行进一步的疏导,采取入口和出口分开的方式,缓解通道压力,便于应聘者的出入。

3

在本期招聘会结束后,我会认真的总结反思,出现题中的情况,说明我们在组织招聘会前期对有关的情况没能做好充分的预期准备,在以后类似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积极的准备,比如事先在网上做好相应的说明,建立网上沟通平台等,方便招聘单位和应聘者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1、高铁建成后,有的网友认为有利于提高运力,有的网友认为这是浪费资源,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高铁的建成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力,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应予以全面看待。 第一,沪杭高铁的建成运营,在两地间形成了一条更加快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从根本上缓解了沪杭交通走廊运输紧张状况,不仅为两地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提高了整体的运力,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第二,但是在现今阶段也确实存在着问题。由于大家对于高铁还不是很了解,对于票价还有一定的争议,不过我们应更深入的思考,沪杭高铁开通以后,一些城市的对外招商多了一张名片,外商纷至沓来,对于沪杭高铁沿线的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带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在一些铁路客流增加的特殊时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比较典型的一个事例是:去年10月黄金周期间,武广高铁加大发车频率,对于输送广州和武汉之间的巨大客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铁的巨大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其实我们不但可以发展高铁运输,还可以公路运输、海路运输和空中运输等方式多措并举,中国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11年3月23日透露,交通运输部将着力构建“两个路网系统”,其中“收费公路体系”占全国公路里程不到4%,“非收费公路体系”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浙江是临海大省海运,可以发展海运同时还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空运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有的群众对于实名制购票不支持,你作为铁路的宣传人员,领导让你做一次实名购票的宣传活动,你怎么组织?

【参考答案】实名制购票能有效解决购票难的问题,我会重点从以下几点去宣传:

第一,对于群众的不支持,进行一次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不支持的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佳的宣传效果。

第二,在宣传的对象方面,包括社会各界。比如说,出行较多的旅游团,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能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再比如说出行较多的商业机构等。 第三,在宣传的方式方面,可以灵活多样。

黄金时间在电视台播出“实名购票、方便出行”的公益广告,展示整个高铁的运行过程,打消部分群众心中的疑虑,在广告中还可以设置咨询电话,方便询问,因为广告具有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运用网络这种大众传媒方式,使更多的网民了解实名购票的好处;用悬挂宣传标语、公交移动传媒、街头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使群众去了解实名制购票;在报纸专版刊登“实名购票、方便出行”系列文章,包括实名制购票对黄牛党的打击、实名制的好处的典型事例等。说明实行实名制购票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广大乘客的利益。针对群众的疑问,比如,购票程序繁琐及个人信息安全等的问题进行说明解释。 3、有一位乘客一个人买了多张车票,买站票的老人想坐,但是其不允许,由此引发争吵,你作为列车员,你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遇到上述状况,作为列车员我应该做好协调工作。

第一,稳定乘客情绪,维持现场秩序,了解事情的原委。我们所开展的工作都是以真实的情况为基础,只有了解清楚状况,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

第二,查验坐票是否是真票。告知老人,按照规定,买票人对这个座位是有支配和使用权的,不能强制性的去要求人家让出座位,请老人平心静气的去协商解决。

第三,因为买站票的是老人,我会对前者进行协调,对其说明出于对老者的爱护,建议前者让座,或者也可以让老者去买这张坐票。

和谐的车厢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而此次问题的出现,我作为列车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导致争吵的出现,这是我的失职,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去注意乘客的情绪变化,争取让乘客能够平安出行、快乐出行。

【背景链接】

2011年底以来,医院用血紧张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在社会上引起了无偿献血的讨论。中国的《献血法》

4

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但是,献血者及其家人在用血液中的过程之烦琐、操作之不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终还是有偿用血。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这一目标是符合社会伦理的。无论是生物学的共生原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学说,其基本依据是,在一个群居的社会,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就是这些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最好体现。

血荒出现的一方面原因是民众信任危机,担心染病。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献血者与人方便后,不仅自己不方便,而且家人也不方便,因而无偿献血已经难以为继。 [措施]

专家认为,缓解“要命血荒”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在于宣传教育。要倡导领导干部积极带头无偿献血,有必要将无偿献血纳入公务员年终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无偿献血的保障制度。很多采血站与集血车仅盯着高校的大学生,仅凭高校大学生单薄的力量很难有效缓解血荒与保障供血安全。

另一方面在于完善相关机制制度。要鼓励大家积极无偿献血需要对血液整个生产、消费流程透明化运作,特别是公开血液的用途,血液的藏储状况,这有利于提升血液站及用血医院的公信力,向社会公众普及血液常识有有利于激发社会各界献血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无偿献血者应当提供更多的补偿机制及人性化的用血服务。

无偿献血既然是一项公益事业,就应像慈善捐助一样,建立起一套透明的机制,让大家开开心心献血、明明白白消费。这才是解决“血荒”的基本途径。 一、背景链接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召开,“低碳经济”一下子成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名词。2009年,锂电池股、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为了市场最热门板块,2010年的两会上低碳经济也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二、理论点拨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国务院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0年将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而发展低碳经济为上述转变和调整提供了一个重要抓手。 三、理论延伸

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趋严重,国际社会的压力已不容回避,低碳经济已毋庸置疑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以低排放、低消耗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必将第四次掀起全球经济变革的浪潮,我国经济也必将在第四次浪潮中崛起,发展低碳经济显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引擎。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遵循的必然道路,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就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作为一个正在转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秉承“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信条,尽可能地加快经济发展,但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又不能“竭则而渔”,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不但需要将环境纳入经济运行系统,并将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配置,而且需要各级政府匹配性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供给。 一、背景链接

结构失衡,已成为横亘在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一块“心病”。这种失衡还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过于向企业

5

和国家倾斜,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真正打破,非公经济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遭遇“玻璃天花板”。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在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格局,这一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逼迫着中国经济必须立即进行结构性调整。“中国经济到了非调整结构不可的时候,这既是经济增长和优化的短期压力,也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需求。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中国潜在的大市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表述,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问题固然有金融危机的外部拖累因素,但是与中国经济社会自身的矛盾也是分不开的。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三个:经济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体制问题。垄断行业是目前经济改革中比较滞后的领域,是改革中的一块“短板”。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2010年的经济走向。会议指出,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重心定为“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把结构调整放到了重要位置,并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表述,意味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调结构将居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二、相关表述

结构调整要把握四个着力点:调整分配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

一是:必须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二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 三是: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近日,京哈高速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20只待宰狗的货车被一百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双方同时报警。经警方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调查,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消毒、免疫等证明,僵持15小时后,这些狗被一家公司和基金会出资10万元买下并暂时救助。此事引起巨大反响。 思路点拨:

一、“截车救狗”到底该不该

【点拨】爱心和善行的施展必须遵循法治的边界,任何侵犯了他人自由和权益的“善”,都有可能异化为“恶”。当然,这些理性的劝诫也并没有被所有志愿者接受。

“截车救狗”的争论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停,它有可能将继续发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没有定论,但关于

6

“救狗”这些争论里还激发着人性之善的因子。只要有善和爱的存在,只要有法律意识的存在,争论再激烈都是好事。争论越激烈,类似“救狗”的爱心将更理性更持久更有力量,类似“截车”这样的过激举动也将越来越少。 二、当“吃狗的权利”遇上了“爱狗的权利”

【点拨】自由并非没有边界,他人的权利正是自由的边界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们固然可以有自身的理念和行动,但却不应将这些理念强加于人,似乎也没有道理以保护动物为名限制别人合法正当的权利,或是因此而给别人制造各种各样麻烦。当志愿者的行动逾越了他人的权利边界,的确不乏值得质疑之处。

不过,界定动物保护组织及其志愿者的自由边界,固然不无必要,但是,假如仅仅因为现行的法律并没有禁止他人有吃狗肉的自由和权利,便认定动物保护志愿者们的做法有些过激,恐怕同样值得商榷。

事实上,法律没有禁止,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为就完全正当,无可指摘,即便有“法无禁止不为过”这样的原则在,但即便“贩狗吃狗”并没有被禁止,但“爱狗护狗”也同样并未被禁止,既然是都没有被禁止的双方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恐怕并不能简单的得出孰是孰非的结论来,而是应该有待双方的博弈,以及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三、“拦车救狗”:岂能乱施道德私刑

【点拨】以我国目前的法律,尚未禁止食用狗肉,在本案中,收购方手续齐全,其运狗、贩狗的权力受法律保护。然而,志愿者们为达到自己“善良”的目的,不惜造谣中伤、暴力要挟,令合法者陷入困局,被迫妥协。这,实际上是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这意味着价值多元不可避免,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但前提是必须遵守共同的法律。谁也不能从自己的道德判断出发,不顾公意,便自行为别人提出行为规范。

中国社会正不断进步,公民意识显著提升,人们关注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这对我们的民主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在今天,再美好的道德理想,也应与程序正义相匹配,再善良的举措,也必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展开,否则,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四、救狗和吃狗都需要一个法律边界

【点拨】万事均有度。救狗,当然也有度,既要体现爱心,也要做到不妨碍合法的吃狗,不妨碍别人正当的权利。救狗者,要救的应该是那些流浪狗,要反对的是不合法的运狗、虐狗、杀狗行为。比如志愿者救的这批狗,其检疫,都是按相关检查条例进行,从动态、静态和食态等各方面进行,包括狗在活动时状态、在安静时呼吸、进食、是否有精神不振等现象,“如果一项有问题,都不许外运。”因此,志愿者不该将爱心放在这批狗身上。 花钱救狗,这样的事的确很是无奈。救狗和吃狗,不该是矛盾的双方,如果大家都在法律的边界里“活动”,即可成就一个和谐的圆圈。 【政策背景】

民生的幸福问题,成为今年国家和地方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南提出“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各地代表委员们展开了对“什么是幸福”、如何共建幸福的大讨论,希望“众手浇开幸福花”。

而后3月5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政策解析】

国家和地方各级两会对民生幸福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我国“十二五”规划从国富向民富规划意图的落实和具体措施的论证。总结代表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难看出,要解决好老百姓切身的利益问题,提高国民的幸福水平,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以人为本,在追求GDP高度发展的同时提高民生幸福感增加的速度,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谋划发展,转变传统GDP增长发展模式,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包容性增长”。

第二、多部门多渠道联合,增加就业机会,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通过自身的实践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工作;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待遇,做好进城民工的劳动保障工作,解决民工子女的教

7

育问题;审慎研究退休年龄政策。

第三、加大财政向农村和农民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完善农民合作医疗体系,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在改革中的利益。

第四、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广大低收入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 第五、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思路扩展】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容为面试考试提供了更多的考试材料,对此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现在列举一些可能的命题点,以供备考备课准备(以下材料根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得出)。

第一、推动经济持久稳定发展。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第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第四、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第五、改善民生工作。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六、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背景链接】

近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已经逐渐的国际化,传入我国后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和追随,加之媒体和商家的炒作,即使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于这些节日也已经耳熟能详。然而,据燕赵日报报道,一些国家的网友不约而同的在网络上设立了对抗情人节等节日的团体,有些政党及政府甚至呼吁民众罢过情人节以及禁止庆祝情人节。尤其俄罗斯别尔哥路达市要求取消今年的情人节庆祝活动,原因是不利于当地居民的“精神健康”。

其实,对于上述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成为商家和媒体炒作宣传的工具,进而进行环境烘托和渲染,真正能够给人带来的浪漫与欢乐寥寥无几,反而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拥有美丽的传说,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更深的内涵和意味,反而与西方节日相比更不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的喜爱,甚至渐渐淡忘。 【原因分析】

之所以所谓的“洋节”这么受到大家的喜爱甚至热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多的外来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文化多元化与我们的兼收并蓄使得西方“洋节”越来越被国人熟知和庆祝;

其次,为了追逐经济上的利益,一些媒体和商家利用“洋节”做文章,加大宣传和渲染,使其成为“电影节”、“销促销节”,一次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再次,确实有一些中国人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片面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从而追随甚至热捧,以过洋节为荣;

最后,我国相关文化宣传部门确实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不够,保护继承和弘扬欠缺,甚至一些年轻人已经渐

8

渐淡忘了传统节日,对于其传说、意义以及内涵知之甚少,对其感觉渐渐淡漠。 【弘扬传统节日的积极举措】

洋节并不可怕,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传统节日互为交融未必是坏事。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将具有传承意义的节日重视起来,加以继承,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首先,我们应当加大对于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以及由来文化的宣传,通过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使得群众能够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在我国已经增设了五一和中秋等长假正是有效的措施和体现;

其次,年轻人应该拥有爱国主义情怀,为我们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避免崇洋媚外的思想,以过传统节日为荣,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 最后,媒体和商家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应该在宣传和推广我国传统节日上做文章,同样能够在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拉动消费,增加卖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民族文化一定能够走向国际,发扬光大。 【热点背景】: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 配合这个《办法》,财政部近日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从预算决算关口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这一系列信号,印证了党和政府进行公车改革的巨大决心,显示了公车改革将逐步深入推进的大势。

【思路分析】:

近年来,公车私用已经非常严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务拍照的车子不是在办公事,而是在利用公车做一些私事。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另一方面,我们有关公车的使用规定早已经制定出来,关键是我们机关没有严格或是执行不够。

公车改革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利益复杂,阻力很大也属正常,单靠一个规定很难扭转目前公车泛滥的局面。因此要求各级公务员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已经有的规定,同时还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监管和监督的机制和方式。只有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从根本上解决公车改革问题。 出题:近年来公车私用现像很严重,你如何看待此现象? 【参考要点】:

1.公车私用是一种典型的以公谋私的一种现象,它侵害了国家、集齐和人民的利益,是一种机关的不正之风,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和加以纠正。

2.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少数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公仆意识、宗旨意识不强;2)机关单位的有关公车使用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3)公车改革滞后,公车使用的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配套的机制。4)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3.针对以上的原因,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车使用的改革:1)增强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的为民服务意识教育。2)完善公车使用制度,要从严要求,对于公车的使用时间、用途等等的审批手续,要更加完善,并对使用的历程、油表等做详尽的记录,做到有迹可查,最大程度上防止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举例广东的一些做法。3)公车改革也是对公车私用现象一种改善举措,这包括很多途径,例如实施科学的车费补贴,公车外包服务等等,既节约了政府行政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4)实施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例如,在公车商标明单位标记让群众易于对公车的辨别与监督;设立公车私用投诉系统,方便群众的监督等等,都可以打击公车私用的气焰。

4.总结:国家工作人员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行政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公车私用,和打造服务性政府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只有从源头到认识到以权谋私的性质,公车私用的现象才能真正杜绝。

一、背景材料:

2011年3月19日,一场特殊的专卖会在重庆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举行,拍卖的东西既不是明星穿过的衣物,也不是名贵古董,而是无处不在、人人都能拥有的空气。

9

在拍卖会的展台前,上百个精致的透明玻璃瓶一字排开,开口用软木塞密封。人们凑近一看,玻璃瓶里面什么都没有,二十多个小学生身着统一服装,面带可爱笑容对着每位逛街的市民卖力吆喝:“叔叔阿姨,买瓶空气嘛,只要两块钱,支持环保。”仔细观察,玻璃瓶表面分别印有“南山空气”、“歌乐山空气”、“铁山坪空气”、“缙云山空气”、“廊桥水乡空气”等字样。出于好奇,一名年轻女士掏出两元钱买了一瓶,打开木塞凑近瓶口使劲闻了闻说:“嗯,好像真的有点香。”

二、预测题:某地小学生去山区采集新鲜空气,到闹市区叫卖,对此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四、答题思路:分析此现象的意义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环境污染也日益引起国家和人们的关注。某地小学生到山区采集新鲜空气,到闹市区叫卖这一行为我认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一、这种形式能够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能够有效引起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行为方式,以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第二、小学生到山区采集新鲜空气,这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提高了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第三、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小学生在闹市区叫卖空气的行为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我国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

第四、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生以及市民来说都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发扬了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人民的创新意识。

但是,仅仅依靠这样一次活动,效果有限、影响范围也很有限。因此我认为,我国以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第一、对于环境保护,国家相关部门应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更有意义的内容加强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学校以及其他机构应当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以新颖的方式宣传环保,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影响更多的人们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我们每个人也应当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一、背景链接

“蚁族”是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蚁族”多是“80后”大学毕业生,虽曾接受高等教育,但收入却很微薄,所以群体普遍扎根在房租低廉城中村。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二、相关表述

“蚁族”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扩招与毕业生人数

高校扩招是把双刃剑,一面是降低了大学的“准入”门槛,一面又抬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2、应届毕业生歧视,导致就业难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在求职中遭遇就业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外,还有身高和相貌歧视。

3、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校扩招后,限于一些高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错位,出现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

4、教育成本过高导致就业意识扭曲,劳动监管机制不完善

200多件两会建议提案凝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总结有以下一些观点: 5、转变观念

10

大学生要不断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同时深化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公道的人才结构。大学生就业要着眼国家需求,让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国家发展的实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上。

6、发展大学生密集型工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需继承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搀扶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7、人才培养

破解大学生就业挫折,需要将侧重点从改善外部就业环境转移到正视教育内涵建设上来,高校要针对社会需求,有意识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在政府部分的主导下,在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它的市场敏感度非常高,它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分为8个主要类别)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食品价格剔除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确认,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针对提高居民收入等涉及收入分配问题,设定明确指标。

据报道,北京市统计部门日前发布消息,今后在定期发布综合CPI数据时,将同时发布低收入阶层CPI。同时,按收入分层细化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层CPI)也正在研究之中。有鉴于此,专门发布低收入阶层CPI,无疑是统计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在测算方法上,低收入阶层CPI数据的每个基本分类选择的代表规格,也更加符合实际。同样是衣着类,选择的品牌不会是名牌产品,而采价地点也会较少选择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这将使统计数字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为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和制定其他相关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数字背后有民生。统计低收入阶层CPI,其实就是在CPI这个大平均数下,更加关注那些处于平均线以下的人们,了解物价上涨压力下困难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使政府的救济和保护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收入阶层CPI,不只是统计制度上的改进,也体现了一种贴近民生、包容共享的社会发展思维。

下一步还将推出分层CPI,将使统计数字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感受。从综合CPI到低收入阶层CPI再到分层CPI,将构成一个立体CPI数据体系。这一过程,既反映了统计制度和技术的进步完善,也贯穿着鲜明的民生意识。其实,数字也好,政策也罢,只要贴近并且维护百姓利益,才会真正为百姓所关注,树立不可动摇的公信力。 一、背景链接

“血荒”是指血液偏型或告急现象,往往会出现在冬季和春节,特别是学生寒暑假期间,2010年,青岛、威海、昆明等地出现不同程度血库告急,一些地方的医院正在遭遇近十年来最严重的用血困难,有的城市甚至启动二级预警,造成全国范围血荒。一些医院甚至接到了限血令——“省着点用”手术被迫推迟,患者安全受到威胁。全国大面积凸显的用血告急,血荒这个长久存在的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如何解决“血荒”,也引发了人们的多重思考。

二、产生的原因

(1)血液量需求迅速增加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逐步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铺开、医疗保障的覆盖扩大、有能力就医的越来越多,不再像过去没有钱看病硬扛着,所以患者也越来越多。这是导致手术增加的一个因素。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很多的病都可以治疗了,也扩大了医疗面,患者因此增多,所以,血液量需求也在增大。而相对于激增的血液需求,供血渠道仍是以献血车为主,这势必会造成血液的供不应求。

11

(2)宣传力度不够,产生民众信任危机

央视的调查显示,担心传染疾病是市民不愿献血的首因。近两年有关艾滋病和乙肝的报道非常多,其中,关于一些地区因卖血而感染疾病的报道造成公众对献血的误解和恐惧。而去年底有一张“血浆被当花肥浇灌兰花”的照片曾被各大网站转载,虽然事后查明这袋血浆是报废的血浆,但其暴露出管理不善的问题,极大地消耗了公众对血站及献血制度的信任。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认为,这虽是个别案例,但是透露出之所以闹血荒,“恐怕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公众当中的一种信任危机。”

总而言之,人们不愿意献血的原因,是出于各种“不信任”:不信任献血无害的宣传;不信任采血过程安全;不信任献出的血能免费的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不信任献血后自己和直系亲属真能按规定便捷的免费用血……,面对这一不信任,相关部门的宣传却没有到位。如果无法彻底消除人们心中的这些疑虑,那“血荒”恐怕还会持续不断。

(3)薪酬改革致采血员积极性下降

薪酬制度改革后,献血车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献血车被指姗姗来迟,早早收工。因为以前每采一袋血,工作人员都会得到奖励,现在取消了奖励,所以采血员工收入降低成为“血荒”推手。 (4)血源主体过于单一

我国献血的主要人群为学生和农民工,这使得整个献血主体过于单一,导致我国的血液供应“靠天吃饭”。在学生寒暑假、弄农民工返乡、迁移过程中,出现季节性“血荒”。而近年来,气候异常,也导致献血人员减少。单一的献血群体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 (5)管理上的漏洞和不力

血液采集、运输、保管等管理的环节存在漏洞和不规范。导致对宝贵的血液的浪费现象,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献血者献血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催化了“血荒”的产生。 (6)献血补偿机制存在漏洞

虽然献血制度规定个人献血数量达到一定数额时自己或者亲属本身将享有优惠甚至免费的输血回报,但实际操作中,各个相关部门推脱这些责任,让义务献血的人心凉。一些义务献血的人会遇到自己献出的血有时候会被作废,这就造成许多人不会再去献血。受血者使用血液时遭遇到的异常繁琐的手续,对于血液用途某种担忧等等,都降低着献血者走向采血车的热情。而无偿献血之后,高价用血让大多数献血者寒了心。《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需要输血时,可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的3倍血液。但现实是,受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办理费用减免,而我国各机构的办事效率一直不敢恭维。面对繁琐的过程和难以操作性,一些人放弃,一些人疲惫奔波,这将无法鼓励献血者再次伸出自己的手臂。 三、对策建议

(1)倡导医院、医生节约用血

医生是用血安全和血液保护的“守门人”,提倡合理用血,提倡使用自体血、减少异体输血。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表示,实施节约用血,一方面需要“开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医疗机构合理、科学用血意识,着力“节流”。

(2)处理好采血机构的懈怠问题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解决采血机构员工懈怠问题。 (3)加强对献血的宣传,稳定供血队伍

针对民众的信任危机,要加强宣传,及时解决民众的疑问,消除人们的顾虑。从而减少潜在献血人群数量的缺失,稳定供血队伍。而对血液整个生产、消费流程透明化运作,献血者有知情权。 第一,要广泛地普及献血知识,帮助献血者打消“担心伤害身体”的心理顾虑。

第二,要公开透明的采集使用机制,帮助献血者打消“担心感染”及“担心浪费”等疑虑。 (4)加强对献血者鼓励政策

对献血者的优惠政策必须落实,不能开“空头支票”。按照《献血法》,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免费使用其献血量3倍的血液。并简化相关程序及减免相关费用。 (5)要拓展供血渠道

第一,献血车不应当只进高校,还应当进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社区。但血液中心与社区、县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而一些社区、县区在宣传发动、场地提供等方面不太积极。如果运用政府考核、评奖等手段给予鼓励、

12

奖励,这样有利于拓展供血渠道。

第二,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有关专家认为,比如可让手术病人的亲属、朋友、同事参加互助献血,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一些择期手术患者,可在身体条件较好的时候,自己捐血备用。比如孕妇在临产前三个月献一定量的血,以供紧急时使用,自己不需用时也可以捐给别人。

第三,政府的有效倡导参与。国家应出台鼓励措施,要求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抽一定比例的员工参加无偿献血,而对于积极主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单位应该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或在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让献血者自豪和骄傲,这样献血源才能永不枯竭。

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但是不管怎样的幸福,都是基于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生存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的。 一、政策背景

民生的幸福问题,成为今年国家和地方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湖南提出“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各地代表委员们展开了对“什么是幸福”、如何共建幸福的大讨论,希望“众手浇开幸福花”。

而后3月5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二、政策解析

国家和地方各级两会对民生幸福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我国“十二五”规划从国富向民富规划意图的落实和具体措施的论证。总结代表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难看出,要解决好老百姓切身的利益问题,提高国民的幸福水平,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以人为本,在追求GDP高度发展的同时提高民生幸福感增加的速度,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谋划发展,转变传统GDP增长发展模式,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包容性增长”。

第二、多部门多渠道联合,增加就业机会,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通过自身的实践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工作;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待遇,做好进城民工的劳动保障工作,解决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审慎研究退休年龄政策。

第三、加大财政向农村和农民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完善农民合作医疗体系,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在改革中的利益。

第四、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广大低收入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 第五、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三、思路扩展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容为面试考试提供了更多的考试材料,对此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现在列举一些可能的命题点,以供备考备课准备(以下材料根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得出)。

第一、推动经济持久稳定发展。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第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第四、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13

第五、改善民生工作。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六、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背景材料

这已是媒体在一年内第三次报道类似新闻:大妈落水,年轻人无动于衷,奋不顾身救人的却是大伯。

2011年3月,70多岁洗衣大妈滑落河中,年轻人都在围观,跳下水救人的却是58岁腿脚不灵便的孙根火大伯。初春的河水冰冷,但周围看客的心比河水更冷。 这天孙大伯拿着孙女的衣服去小区附近的河边洗,眼睛的余光看到,河对岸有个大妈也在洗衣服。突然,“扑通”一声,比大石头掉水里的声音还大,孙大伯下意识地抬头一看,“对面那个大妈滑落水了!一手拎着水桶,一手拍着水,头已经浸到水里了。”孙大伯马上对大妈喊:“快立起来!快立起来!”大妈落水点附近有座桥,桥上站着七八个年轻人,听到响动围过来的看客也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下水救人。

孙大伯一边对桥上的人喊:叫救护车!一边拖着不太利索的脚,跑过桥到了河对岸。救命要紧,大伯压根都没有想到要脱掉衣服或者拿出身上值钱的东西,直接跳下去,把沈大妈救上岸。 二、预测题

八旬老汉勇救七旬落水老人,但围观的年轻人却袖手旁观,对此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考察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四、答题思路

此事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年轻人的冷漠却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可以分析此事件的积极意义,再用原因对策法分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1、积极方面

近几年我国媒体多次报道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对这些先进事迹的报道为我们社会树立了良好榜样,同时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题目中所说的八旬老汉勇救落水老人一事,我认为积极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八旬老汉的英勇事迹,为我们社会树立了值得学习的良好榜样,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第二、八旬老汉的事迹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原因对策

但是,在次事件当中也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深思,救落水老人的是八旬老汉,围观的年轻人却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这也反映出一些我们社会亟待改善的方面:

第一、国家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不到位,一些青年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面对一些危急事件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对此我认为,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并促使人们学习社会主义八荣八耻,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媒体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媒体对于社会事件的积极有效宣传,在社会上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社会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媒体对于助人为乐事件的宣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向榜样学习。

第三、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不应当仅仅依靠媒体,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挖掘更有意义的内容、依靠事迹突出的榜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向榜样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总结

因此我认为,对于社会上的榜样人物媒体及相关部门应做大力的宣传,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外,

14

国家还应当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和更有意义的内容,来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背景链接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私家车辆的增多,交管大厅办理通行证、处理电子警察以及交通违法等各种事务办理的居民越来越多,于是“证托”出现在了交管大厅的现场。当专门替人办理如“消分”等业务的“证托”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引起了越来越多群众的意见。而且“证托”的出现,也扰乱了交管大厅的正常工作秩序,尤其替居民消分的现象违反了相关法规,更容易滋长司机违规驾驶的行为。 二、原因分析

其实“证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由于办理事务居民较多且集中,一般排队需数小时,时间成本较高,于是部分需求便利的群众为“证托”的出现提供了买房市场;

其次,由于办理业务居民较多,工作人员无暇回答其较多问题,得到解答相对简短,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答也使得群众在明白具体的办事流程与繁杂手续的情况下向“证托”伸出了求助之手,不明白的问题一律可以请他人“代办”;

最后,机器设备维护欠缺,使得居民进行自助查询受阻。同时,证托只要交钱就给办事,所以催生了这种新角色的诞生和“证托”队伍的不断扩大。 三、积极举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避免“证托”队伍的扩大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交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由于交管大厅办事的群众越来越多,排队的人数较多,可在服务大厅内设置排号机或者网上预约的形式,这样可以便于市民在座位上等候,避免出现加塞的情况或者造成大厅内秩序混乱的局面;

第二,在大厅内可设一处咨询台,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回答群众在具体程序等问题方面的不解。新手司机也可就不太了解的业务办理流程及时咨询,以此解答群众的疑问同时节省群众时间,同时避免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让“证托”无可乘之机;

第三,加强对于咨询服务机的维修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对于一些问题群众能够通过自助的方式解决,也能够达到提高效率和避免浪费的效果;

第四,对于证托进行监督和处罚,并且出台相应的配套规定予以规范,一旦发现不法行为及时处理并且加大处罚力度,从而抑制“证托”现象,保证交管大厅的秩序井然,避免更多的“证托”出现。

其实,现在不仅存在“证托儿”还有“考托儿”等不同“托儿”的存在,如果不加以制止,不仅会使部分群众上当受骗,是群众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更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甚至造成交通安全的隐患。这都需要相关部门引起注意并坚持内外兼治,在群众的拥护下对各种“托儿”进行大规模清理,真正维护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政府动态】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首次审议车船税法草案,使排量大、价值量大的汽车多缴税,引起各方热议。

通过收取拥堵费、排污费、环境税等手段,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限制机动车增长过快,倡导绿色出行,这些在国外的城市都能找到先例。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限制机动车增速都是可以考虑的,但有一个大的前提,即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否则有可能造成顾此失彼,即机动车总量下来了,人们的出行却变得更加不便。 【交通现状】

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城市,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也毫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人口增加以及居住郊区化等带来的交通需求量的剧增和道路交通设施供应、管理、技术、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成为最为严峻的城市问题之一。

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现状可以概括为: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

15

明确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得力。 【原因】

(一)核心区交通负荷已饱和。由于城市形态及布局原因,交通流量日益加大,路网布局的不足使主干道成为最易拥堵的路段。

(二)停车泊位不足,静态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占道停车现象严重,存在停车场管理不到位,停车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较单一等问题。

(三)公交线网不合理,营运效率较低。目前公交出行还不是客运主体,大部分线路迂回绕行,造成乘客的总公交出行距离过长,车上行程时间和总出行时耗增加,直接导致公交服务水平降低。公交线网密度整体水平低,存在大量公交线网盲区,运力分配与客流需求分布不均衡。公交站点的服务面不理想,分布不均匀,削弱了公交的吸引力。公交客运系统与公路客运系统分工不明确,线路间缺乏合理的集疏关系。 【对策】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为更好的缓解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疏解过于集中的城市交通

疏解过于集中的城市交通,增加城市用地,便于交通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治理交通拥堵,也可避免城市核心区道路的大规模扩建,减少交通建设成本,同时,应充分加强城市外围片区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注意居住与就业、生活与服务设施的平衡配套,以减少过多的长距离出行。

(二)尽早启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充分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

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与传统的道路交通相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安全舒适,且与城市道路无平面交叉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建设快速、准时、高效、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必然,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能直接弥补城市的交通结构缺陷,而且可以为其空间布局、功能、需求、产业等多方面内部结构的升级提供动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三)充分落实公交优先的具体政策

一是优化公交线网,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公交线网体系。二是完善线网衔接,建设配套公交枢纽站,把公路客运枢纽站与铁路客运枢纽站分离。三是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公交场站现状离规范要求差距较大。四是设置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专用转向标志。

(四)加强交通管理,确保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建立、完善大型公建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制度,导入增收交通影响费的政策;适时实施错时上下班、灵活上下班时间、弹性出行等分散交通需求的政策;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动态发布,使出行者均匀分布出发时刻、选用合适的交通方式。采取单向交通、车牌限制通行等措施减轻部分路段的交通压力。在现有城市道路网络下,以合理组织规划交通流、完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为基础,采用高新技术,按系统工程原理,将各分系统、各相关设施与部门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建立科学、完善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交通管理决策和指挥调度科学化、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化,确保城市道路交通有序、畅通、安全、低污染。 事件概述

在高科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侵权盗版现象也日益猖獗。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认为,现行著作权法已经难以有效地保护创作者和开发者的合法权益,她提案建议修改著作权法,加强“延伸集体管理”的权利,细化信息网络传播权,明确规定付酬标准。 模拟题

请谈谈你对《修改著作权法》细化到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 专家解析

“著作权保护水平关系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又是国家软实力最主要的体现。”近年来,作家、音乐歌手,软件作者、电影制作人等几乎都遭遇过盗版、作品未经授权被随意使用、不法网站对作品的任意转载、链接等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著作权人难以得到公正的报酬,创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损伤和制约。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6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人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被物质欲望所诱惑,产生了一些不道德的盗版行为,以牟取钱财。

第二,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巨大传播力量更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利用网络的迅速、快捷和溯源难的特性,进行侵权行为。

第三,目前,我国相应的《修改著作权法》还不够完善,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空白,这也是不法分子之所以如此猖狂的原因之一。

第四,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网络监督和监管还不够健全,作者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同时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侵权行为,需要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目前,在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就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社会。

第二,加强网络监督和监管,斩断利益链条,避免一部分人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转载或随意修改原著作品,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惩处力度。

第三,我认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的提议非常好,就是细化立法,以法律为准绳,运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将这种问题得以彻底遏制,还原文化市场一片纯洁的净土。 事件概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消费维权成为新热点。但网上购物也常起纠纷,更是出现许多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还存在非法销售商实施网上诈骗、消费者维权难等情况。

网上购物具有中间环节少、价格低、选择范围大等优点,但面对众多的购物网站,如何防止网上购物陷阱十分重要。为此,不少省市的工商部门发布了今年“3·15”忠告,提醒消费者谨慎对待网上购物。 模拟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消费维权成为新热点。目前,网购出现了大量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请问你认为网络消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解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危害。网络购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流行的消费方式,但是却出现了大量的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严重地危害了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因此,我认为消费者在网购的同时,一定要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第一,网上购物之前消费者要认真选择专业购物网站,核实该网站是否具有通信管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书,避开山寨购物网站。

第二,要选择信誉好的网上商店,针对目前部分网上商店恶意炒作自己,刷高信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可以通过查看购物网站的论坛评论和网上商店的销售记录来鉴别,避免受骗。

第三,在选择商品时,认真阅读交易规则和附带条款,不要被不合理的低价诱惑。

第四,支付方式最好选择三方支付等较为安全的支付方式,减少风险较大的现金转账支付等方式。

除了消费者自身做好自我权益的维护、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的同时,政府还应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整理网购造假的行为:

第一,应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监督,采取网络开店实名制。以此来遏制部分商家的欺诈行为。 第二,应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和溯源,以保证消费者受到侵害时,可以追查本源,保证消费者的个人利益。 第三,加大对销售商的教育和引导,树立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守法经营,合法盈利。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营造一个和谐、放心的网购环境。 事件概述

据媒体报道,某省教育厅近期将出台“幼儿教学标准”,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后幼儿园不再教授唐诗宋词、算术等“小学化”内容。 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盼望的,家长自然也乐得如此。但是,在理解相关部门一片苦心之余,我们也担心颇多。

17

比如小学入学面试依旧要考,怎么办?无论是家长亲自上阵还是宴请老师抑或报班补习,孩子的“快乐童年”又将是个梦想而已。再比如趁着这一政策的实施,而后续举措又无配套跟进,天价“幼小衔接班”会不会再度风行? 模拟题

某省教育厅近期将出台“幼儿教学标准”,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后幼儿园不再教授唐诗宋词、算术等“小学化”内容。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专家解析

某省教育厅近期将出台“幼儿教学标准”,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后幼儿园不再教授唐诗宋词、算术等“小学化”内容。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盼望的,家长自然也乐得如此。但是,在理解相关部门一片苦心之余,我们也担心颇多。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辩证看待:

一方面,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很美好的,但还需再完善。从小培养孩子一些专长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为此剥夺了本应该属于孩子的快乐是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早教,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特长班,殊不知几岁的孩子对数字的记忆、对词汇的理解只是机械记忆,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

另一方面,教育其实不只是教授孩子算数、背诗,教育还有很多内容,像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等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儿童的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友善、懂礼貌、学会感恩、懂得珍爱生命,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其他的才能有机会做得更好。抓智商的投入不如抓情商的培养,情商是素质教育更是一种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做到:

第一,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真正抓住教育的真谛,并且还给孩子一些童真和嬉戏的空间。 第二,学校应该对这一政策更好地完善,不要只“破”而没“立”,或者说,没有让民众信服的“立”,这样的“破”本身就站不住脚,更别说这还是事关孩子们教育的大事。教育部门应该更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从更高层面上培养孩子,那家长有什么理由不同意,民众有什么理由指手画脚。

第三,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大教育投入,在学校多开展一些文娱课程,让孩子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尽量不要占用过多的课余时间去“镀金”。还孩子一片纯洁的天空。 背景链接 不久前,一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首发,彩票票面选取了3幅孔子画像,并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每张彩票面值10元,头奖30万元。

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在其官方网站上介绍说,孔子彩票获得财政部批准,其玩法具开创性,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明显抢眼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副主任尹成历认为,孔子彩票的确有更强的“号召力”。

彩票发行中心说,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十分简单,票面印上孔子和《论语》,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一举两得,而并非要借此敛财。 孔子带起一条“产业链”。 相关表述

孔子彩票在满足彩民购彩心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彩民关爱社会困难群体。这恰恰符合孔子“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精神。这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一种创新,是为了公益,符合国际潮流,目的在于筹集闲散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筹集的公益金完全由国家财政支配,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某个集体。 将彩票与文化相结合,这是一种符合国际潮流的先进设计理念,表达的是传播文化的善意。前期推出的“齐鲁古车”主题彩票,票面使用的是各种古车图片,如商代曲衡车,奖符使用的是源于齐鲁古国的成语,如一鸣惊人,很受彩友喜爱。

公众要理性的看待孔子彩票,避免借文化之名,让孔子满身铜臭味。避免盲目跟风,避免“老子彩票”、“孙子彩票”等的相继问世。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孔子彩票,肯定彩票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公益事业的作用,孔子可以适度“被消费”,但应该杜绝低俗、无底线的娱乐或商业贩卖。 背景链接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

“软实力”作为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与影视传播、介绍与宣传,是一个从国家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与展示过程,是本国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载体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理论本身。 原因

当今时代,国家竞争中仅凭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很难完全取得优势,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方面,文化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任务

目前我国的软实力要着眼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外交等各种领域的工作,追求国富民强、社会公平正义、法平等法制、公民社会建设以及国民幸福程度等重大目标,调整经济模式和利益结构,设法逐步恢复改革发展的道义基础。 措施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2、软的要更软。加强对本国、本民族以及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理论的继承、吸收与创新,继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让文化的活力充分释放。

硬的更硬。硬实力是重要基础,发挥硬实力的作用对提高软实力大有作为。一国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不怒自威”,硬实力运用得当,本身也可以创造强大的软实力,树立国家威信。 意义

1.增强民族凝聚力。 2.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 背景链接

如今,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交流和通信的手段之一,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其中有不少低级趣味的内容,灰色黄色黑色短信,造成了手机语音环境的严重污染,在创造短信经济效益的背后,付出了一定的社会代价和造成了文化的损失。

垃圾短信主要包括三种:第一,具有违法犯罪信息内容的短信,如办假证、卖枪支等违法信息;第二,未经接受者同意的发布的具有广告性质的信息,如某某公司通过短信推销其新产品或服务;第三,以具有骚扰、报复等性质的信息,如某人为报复某人恶意进行短信骚扰。 危害

短信文化的盛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社会代价和文化地损失。随着移动通信产生的发展,淫秽色情内容手机网页开始污染群众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1. 利用短信进行勒索、诈骗的违法犯罪的活动日渐猖獗。

2. 由于一些居心叵测、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短信传播不实消息和谣言,在群众中造成大面积恐慌。 3. 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它传播黄色信息,毒化社会风气;

4. 境外少数敌对分子企图利用它编造、散布各种谣言,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产生原因

1. 某些趣味低下的人传播黄色短信以取悦他人; 2.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短信诈取钱财;

3. 一些人利令智昏,轻易相信各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4. 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容易听信空穴来风的谣言;

19

5.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不到位,相关部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义道德观没有真正确立。 应对措施

第一,加大短信文化立法,坚决打击危害社会现象。

第二,加强监管力度,引领健康短信文化产业。要加大技术投入,对短信息进行充分过滤,对涉及色情、人身攻击内容的短信要立即删除,对情节恶劣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三,加大宣传,积极创造先进的短信文化。创造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短信文化形式,让先进的文成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

第四,加强协作,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准入制度,执行实时监管与长效机制,形成对网络世界的严密监控。

第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背景链接

近年来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其中既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人,也有宗教、小说、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名人。

下面的新闻标题即说明了此现象:

三省争夺“观音故里”,四川遂宁10万征代言人。 山西“悟空故里”引争议,GDP能像水银柱向上蹿? 三国佳丽二乔故里引发五省七地争夺。

大淫贼成英雄?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 河北两县争夺赵云故里,正定官媒社论激烈抨击临城 朱熹的忧愁:“拜金女有人管”,“挟持名人病谁治”? 中吉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学术争鸣升至官方层面。 四地争夺曹雪芹故里:名人故里争夺“第一战”。 李白故里究竟在哪?邓小平为江油亲笔题词。

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一是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经济利益,名人故里之争中对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二是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三是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四是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因

1.名人故里之争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名人故里”这一头衔来发展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 影响

1.一些地方政府把文化产业的功能、作用无限放大,而没有和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禀赋、人文特点相结合,造成执政偏差,反映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2.名人故里之争刚出现的时候或许可以吸引无数人的眼球,但是反复的出现和炒作,就会说是民众失去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反感的情绪。而当地政府想要达到的招商引资的效果,往往也会适得其反。 对策

1.找准本地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引导旅游经济和地方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 2.开展学术研究,名人故里之争的根本解决还是靠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 3.理性探讨,不煽动群众,不能制造地方对立情绪。

4.合作开发,历史名人活动过的几个地区一同开发名人资源。 5.科学甄别认定,确保文化遗产的权威性、严肃性。 6.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3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