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15: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及原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共分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其中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课为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分为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学法和教法分析】

1.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2.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设计了赏析文化、探究文化、感悟文化和践行文化四个环节,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与民族性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调试多媒体设备和实物投影仪

2.学生准备:预习、收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相关资料(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式与目的 情景创设 【赏析文化】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1、以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导入新课 播放《相信品牌的力量》,说元素,悟文化,引出用文化元素接龙的方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课题。 式,引导学生说出视活跃课堂气氛。 频中的中国文化元2、以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素;看谁观察的细致、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掌握的中华文化元素化,导入新课。 多。 合作探究 【探究文化】 学习新知 1、 文学艺术之旅:利用图片和文字引出中华文化1、学生对感兴趣的图 中的文学艺术具有什么作用、特点和地位 片进行分析、聆听、 精讲点拨:(幻灯) 思考 在活动中进行探究,贴近

1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A、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 趣和思考;引导学生回归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 书本,适时点拨。锻炼学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B、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 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C、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 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之旅:通过古代农业灌溉工具的发展, 列一列,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科学技术成 就还有哪些?它们的特点、作用和世界地位如何? 2、围绕问题,对探究精讲点拨:(幻灯) 结果进行交流展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示 、聆听、思考 ①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A、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 B、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③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3、饮食文化之旅: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请3、观看视频思考,总同学们思考各地区饮食文化有何不同?造成不同结“一方水土,一方的原因是什么?各区域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文化”(区域性)形精讲点拨:(幻灯) 成原因,不同区域的3、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文化的关系。 (1)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 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4、民族文化之旅:播放视频《领略民族瑰宝》,找4、观看视频,寻找“中出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的表现方面。 华之瑰宝,民族之骄精讲点拨:(幻灯) 傲”(民族性)中华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料) 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1)闻名中外的石窟文化 文化。 (2)优秀的民族文化 (3)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2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合作探究 【感悟文化】 突破难点 经过感性的文化之旅,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博学生思考回答 大精深的原因进行追本溯源。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 础上更知其所以然。 运用启发式教学,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 文化创建 【践行文化】 有我参与 1、总结提升: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1、树状知识体系的构建,收获 帮助学生系统化认识本节(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内容,寓意中华文化的枝(2)教师总结本课重点知识 繁叶茂。 2、知识运用:请您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2、自主解疑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文化背景下,为松原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担承文化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重任,做未来主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后反思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一、教学内容方面:

本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识记中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地位和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运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本框内容涉及到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延续了上一节的内容,同时,又为下一课的内容做了铺垫。

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上看,本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唯物辩证法的思辨的思维方式,树立理性,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二、教学过程方面:

1. 回忆教学环节主要是从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形成共识—开放小结—课堂检测。环节比较清晰,并使用ppt教学,达到预定目标。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并清晰的讲解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加强学生的知识的理解。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两项主要活动,本节课理论知识教大于学,没有让学生总结。在授课中老师讲解的比较多,学生对于知识无全部吸收,只能学到大部分内容。同时因为学生对理论性的词语生疏,导致记忆较慢,短时间内无法全部记忆。例如:独特性环节中。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

学生在课前都比较认真的搜集关于反映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创造成就的资料、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资料、民族文化古迹、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节日等的资料,在课堂上也能充分的配合老师。但是学生整理文字的功底有待加强,不能分点,分层次的回答问题。但已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

在分组讨论民族文化之旅环节中,由于座位的变化,导致分组人数不均,使每个组讨论的氛围也不同,同时有学生滥竽充数不进行讨论,在对不参加讨论的同学进行分组同时,也点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融入课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选取部分组回答,其它小组进行补充,使部分同学失去表现的机会。

由于在讨论中部分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所以在最后回答“请您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背景下,为松原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担承文化重任,做未来主人。”的讨论中。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选择邻近同学间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表现自己同时使说着和听着之间产生共鸣,使学生的爱过热情增强。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

3

根据授课情况,教学设计应该更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记忆时应该给学生记忆方法,使之有效记忆。并在每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鼓励学生的语言。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 1.感知环节:

首先,要注重语言的精练,在授课中有语言重复,导致学生在听课时思绪会混乱。其次,对教材中语言不能准确的记忆,虽然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的理解,但是导致学生在做题中不能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答题。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授课的时间分配上,中华文化独特性讲解比较快,最后一题的习题处理中,只是给学生分析下答案讲解,并没有让学生重新夯实基础知识。 2.重组环节:

针对以上的问题,教学设计应做以下修改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采用联想记忆法和导演记忆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引导者的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重点有层次的总结。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总结。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相结合”。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注重讨论结果和学习结果的检查与自我检查。在ppt中加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视频文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来源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化的过程。也是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3p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