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期末复习
更新时间:2023-08-09 22:0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 金属热处理期末考试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热处理
第一章
1,金属:金属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2,金属键:原子失去电子后则变成正离子,共有化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以静电而结合起来。(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3,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常见金属中的原子总是自发地趋于紧密地排列,以保证最稳定的状态,所以在固态金属中,原子往往趋于紧密规则排列
双原子作用模型见书P2-图1-2 晶体特点:
,4,晶体:长程有序,熔化,各向异性
,5,非晶体:长程无序,软化,各向同性
,6,晶格:许多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位相一致的晶胞在空间重复的堆积
7,晶胞:晶胞完全可以代替晶格特点的最小几何单位。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常以棱边长度a、b、c及棱边夹角a、b、y表示。
布拉菲点阵:7个晶系和14个点阵
金属间化合物(中间相):正常化合物,电子化合,间隙相与间隙化合物
8,影响溶解度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除以上的外固溶度,还有与温度有关,多数情况温度升高固溶度升高。
1 ,铁素体(α-Fe)属于那种相结构(C )
A 系
B 组元
C 相 D组织
2 ,下面哪种缺陷属于点缺陷( A)
A 晶格畸变
B 刃型位错
C 相界
D 螺型位错
3,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4 ,面缺陷可分为晶体的表面晶界、亚晶界、相界
第二章
1,晶核长大的条件:
必须在过冷的液体中进行
?(1) 要求液相不断地向晶体扩散供应原子,这就要求液相有足够高的温度,以便液态金属原子具有足够的扩散能力
?(2)要求晶体表面能够不断而牢靠地接纳这些原子。接纳原子的难易程度与晶体表面结构有关
2,影响晶粒长大因素:
(1)过冷度: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G的比值。比值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细小。
?(2)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形核来细化晶粒。
?(3)振动、搅拌:一方面依靠外面输入的能量促使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加。
3,细化晶粒大小的方法:
?(1)增加过冷度(2)添加形核剂
?(3)机械振动、搅拌
?结晶形核的要点:
?(1)液态金属的结晶必须在过冷的液体中进行,晶胚尺寸必须大于临界晶核半径
?(2)临界晶核半径的大小和晶核表面成正比,与过冷度成反比。过冷度越大,则临界晶核半径越小,形核率越大,但形核率有一极大
值。如果表面能越大,形核所需的过冷度也应越大。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
办法都能促进形核。
?(3)形核既需要结构起伏,也需要能量起伏。
?(4)晶核的形成过程是原子的扩散迁移过程,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5)在工业生产中,液体金属的凝固总是一非均匀形核的方式进行。
4,非均匀形核
?实际金属结晶时,在液态金属中总是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要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
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形成,这种形核方式就是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依靠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形成晶核,不受杂质和外表的影响,直接通过液体本身的相起伏产生临街晶核从而生长
晶体的结晶过程。
?必须具备条件:
?(1)必须过冷
?(2)必须具备与一定过冷度相适应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
?未总结例题
1,晶粒尺寸和形核率N、线长大速度Vg之间的关系是(C )。
?A.N越大,晶粒尺寸越大;B.N/Vg越大,晶粒尺寸越大;C.Vg/N越大,晶粒尺寸越大;D.Vg越小,晶粒尺寸越
大;;
2,过冷度是金属结晶的(A)条件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不必要不充分
?1均匀形核必须具备的条件:过冷,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
? 2非晶态金属具有强度高、韧性大、耐腐蚀性能好、导磁性强等有良性质。
?3纯金属凝固时的生长形态,取决于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和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
?4晶粒的大小称为晶粒度,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
?1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说明细化晶粒的途径和方法。
?答:因为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的体积比均匀形核的少,且非均匀形核所需的功小于均匀形核的功。
?细化晶粒:增加过冷度,振动,变质处理
第三章
一,二元匀晶相图
点:
A:纯Cu理论熔点; B:纯Ni理论熔点
?线:AB: 液相线; AB: 固相线;
?区间:两个单相区:L 相、α相
一个两相区:L+α相区
二,二元共晶相图
液相线: AEB;固相线: ACENB
固溶体溶解度线:MF, NG
共晶线:MEN 水平线;共晶点:E 点共晶转变式: L
(液)→α(固)+ β(固) 共析转变:γ →α +
β
一个固相中同时析出两个新的固相
三,常见三相等温水平线上的反应
例题:填空
1.在铸锭或铸件中,经常存在一些缺陷,常见的有缩孔、 气孔 和 偏析 等。
2.合金的相分为两类:固溶体和金属混合物
3.相律是表示在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F=C-P+1
4.一个固相中同时析出两个新的固相的转变称为共析转变
5.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6.匀晶转变时,固相和液相的成分是不同的,所以,在形核时不但要求溶液中有结构起伏,还要有浓度起伏
7,.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在___B ___条件下各相的存在状态与温度,成分间的关系的图解。
A 常压
B 平衡
C 较慢冷却
D 较慢加热
8、共析钢在室温下的组织为?A
A 、P
B 、F+P
C 、P+ Fe3C Ⅱ
D 、Ld
9.、a 、b 二组元形成共晶系,则:( A )。
A .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B .具有亚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C .具有过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D .不发生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10. 何谓共晶反应和包晶反应?写出反应式。 答:共晶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包晶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N M t E E L β
α+?→←D t P C D L βα?→←+
书上例题、计算含碳0.2%的碳钢在室温下的组织相对含量和相的相对含量,并画出在室温平衡组织示意图,并在图中表明组织名称。
解:组织相对含量:
图
第三章
一,重铁碳合金相图
说明图中点、线的意义、各相区的相和组织组成物
点:S、C
线:1、包晶转变(水平线HJB)
2、共晶转变(水平线ECF)
3、共析转变(水平线PSK)
?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铸铁共晶铸铁过共晶铸铁(对应图中区域要了解)
?二,杂质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锰:脱硫元素硅:脱氧元素硫:热脆磷:冷脆氮:蓝脆氢:氢脆白点氧及其他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
?例题:
1.珠光体是__和 __ 的机械混合物;而变态莱氏体是和 __的机械混合物。
? 2.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组成为_____。
? 3.一种液相中同时生成两种或多种晶体相的过程称为 __,一种固溶体中同时生成两种或多种晶体相的过程称为_。
? 4.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力学性能影响中,铁素体是 _ ,渗碳体是 __ 。珠光体具有较高的 _和 __,而 __较差。
? 5. 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 __,它具有 bcc晶体结构.在 727 ℃时碳的最大溶解度为 0.0218 %。
?选择1形成共晶系,则:()。
?A.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B.具有亚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C.具有过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D.不发生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 2. 在铁碳合金的基本组成相中,属于金属化合物是( )
? A.铁素体 B.渗碳体 C.奥氏体
? 3. 按铁碳相图,钢与铁在成分上的分界点指的是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为()
?A.0.77% B.2.11% C.4.3% D.6.69%
? 4. 亚共晶白口铸铁1000℃时,组织中的相组成为()。
?A、Ld+A B、Fe3C+A C、Ld+A D. Fe3C+A+Ld
? 5.钢中含有的杂质元素,其中属于有益元素的是()
? A. Mn、S B. Si、P C. Mn、Si D. S、P
?另外书上计算例题:P-73,74
?
?
?第六章
1,金属塑性变形本质:
2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4,加工硬化现象,回复和再结晶现象,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好的原因:
例题:1.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破坏的能力称为___塑性__。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变形的能力称为___弹性___。
2.常见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有_滑移__和__孪生_两种类型。P106
3.滑移是晶体的___塑形___变形,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某些____晶面__和___晶向___发生滑动的结果。P106
4.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__再结晶温度__;在__再结晶温度__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为__冷加工__,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反之为_热加工__。P139
5.面心立方金属的密排面是_(111),体心立方金属的密排面是(110),P107
1.下列不是影响晶粒长大的因素( A)P136
A.时间
B.杂质及合金元
C.第二相质点
D.相邻晶粒的位向差
2.下列不是滑移的位错机制的是(D )P111
A.位错的运动与晶体的滑移
B.再结晶退火
C.位错的交割与塞积
D.位错的交换移动
3.欲使冷变形金属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应进行(B )。
A.去应力退火
B.再结晶退火 P138
C.完全退火
D.重结晶退火
4.铜只有在经过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能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C)
A.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
B.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
C.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
D.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
5.合金发生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是(C) P118
A.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B.晶粒细化
C.晶格发生畸形
D.晶界面积发生变化
1、加工硬化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是什么?P123
答:产生原因:位错的运动和交互作用造成的。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解决办法:中间退火。
第七章
例题:1、扩散机理分为三类,分别为间隙扩散机理、换位扩散机理、空位扩散机理 (P146)
2、固体金属的扩散条件有温度要足够高、时间要足够长、扩散原子要固溶、扩散要驱动力。(P147)
3、固态扩散的分类:根据扩散过程中是否发生浓度变化分类有自扩散、互(异)扩散;根据扩散方向是否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同进行分类有下坡扩散、上坡扩散;根据扩散现象中是否出现新相进行分类有原子扩散、反应扩散 (P148-149)
4、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P148)
1、下列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D )(P151式7-5)
A、温度
B、晶体结构
C、合金元素
D、时间
纠错:1、扩散第一定律表达式:D = Do·exp(-Q/RT) (P150)
错误。扩散第一定律表达式为: J=-D(dc/dx )。而 D = Do·exp(-Q/RT) 是扩散系数表达式。
2、扩散的方向是自浓度低的向浓度高的方向进行,直至各处浓度均匀后为止。错误。扩散的方向是自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进行,直至各处浓度均匀后为止。
3、气体、液体、固体的物质传输方式都为对流和扩散。
错误。气体、液体的物质传输方式为对流和扩散,而固体的物质传输方式的唯一机制为扩散。
1)何谓原子的醉步?(P145)
扩散不是原子的定向跃迁过程,实际上,每个扩散原子都走着迂回曲折的路。扩散原子的这种随机跃迁过程,被称为原子的醉步。
2简述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的定义。(P150)
菲克第一定律:在扩散过程中,物质的扩散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所输送的物质量是和这个物质横跨这一截面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菲克第二定律:设在扩散介质内,垂直于扩散方向横截出一个元体积,根据进入这个体积的物质量减去流出这个体积的物质量必然等于积存在这个体积内的物质量。在扩散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计算,可以得出,物质流入元体积的速率,减去流出的速率,应等于这个体积内物质的积存速率。
?计算:已知铜在铝中的扩散常数D。=0.84×10^-5m2/s,Q=136×10^3 J/mol ,试计算在477℃和497℃时铜在铝中的扩散系数。(P154公式)答: 477℃时, D = D0·exp(-Q/RT) = 0.84×10^-5 e(-136×10^3
/(8.314×750))
m2/s=2.83×10^-15m2/s
497℃时, D = Do·exp(-Q/RT) = 0.84×10^-5 e(-136×10^3
/(8.314×770))
m2/s=4.99×10^-15m2/s
第八章(上)
1,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让其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等温、连续C-曲线。
2,转变产物(P、B、M)的特征、性能特点: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对塑性的危害越大;
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上贝氏体为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韧性差;下贝氏体为黑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高于上贝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好;低碳马氏体为板条状,亚结构为位错,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碳马氏体为片状,亚结构为孪
晶,强度硬度高,塑性和韧性差。
?3,钢的热处理中六个重要的温度参数:
? A1 A3 Acm ;
? Ac1 Ac3 Accm ——加热过程
? Ar1 Ar3 Arcm ——冷却过程
?
?4,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2、原始组织的影响
3、化学成分的影响
?5,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1、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
2、加热速度
3、钢中含碳量的影响
4、脱氧剂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6,、原始组织的影响四个阶段:
(1)奥氏体形核:奥氏体在F—Fe3C 界面上形核(10秒)
(2)奥氏体长大:奥氏体向 F 及 Fe3C 两侧长大(几百秒)
(3)残留渗碳体的溶解(千秒)
(4)奥氏体的均匀化 (万秒)
形核需要“三个起伏条件”:成分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故晶界或缺陷处易形核
7,
8,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
——C曲线
9,,
,10,
11,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特点比较
12.
例题:1.马氏体是碳在(α-Fe )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奥氏体是碳在(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P159,P176
?2.钢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条件是: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散)而发生无(扩散型)的相
变。
P176,P179
?3.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奥氏体形核,晶核
长大,(残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P161
?4.钢的晶粒度有三种,分别是(起始晶粒度)、(实
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 P165
?5. 本质晶粒度是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
(930±10℃)保温足够时间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大小。
P165
?1.过冷奥氏体是指过冷到( C)温度以下,尚未转
变的奥氏体。 P168
? A、Ms B、Mf C、A1 D、A3
?3.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机械性能相比较,( D ) ? A.两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 B.两者具有很低的强度和韧性
? C.上贝氏体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 D.下贝氏体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
?4.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
现的组织是(B )。
A.P B.S C.B D.M
?5,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
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P175
?答:(1)三种。分别是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2)珠光体是过冷奥氏体在550℃以上等温
停留时发生转变,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
的组织。索氏体是在650 ℃ ~600 ℃范围内形成层片较
细的珠光体。屈氏体是在600 ℃ ~550 ℃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珠光体片间距愈小,相界面积愈大,强化作用愈大,因而强度与硬度升高,同时,由于此时渗碳体片较薄,易随铁素体一起变性而不脆断,因此细珠光体又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第八章(下)
1,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一.退火
①退火概念:(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随炉冷却或控制其冷速,获平衡组织的工艺)
②退火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或消除组织缺陷; 消除内应力,消除加工硬化,以便进一步冷变形加工;消除偏析,使化学成分充分扩散达到均匀;改善高碳钢中碳化物形态和分布,为零件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③退火分类:
高温退火:1.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3.等温退火 4.扩散退火
低温退火:1.再结晶退火 2.去应力退火
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区别:完全退火是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不完全退火是不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为球状珠光体
二.正火
①正火概念:(钢加热到AC3 或ACm以上的A区域,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
②正火目的:(细化晶粒,消除铸锻焊件组织缺陷;提高低碳钢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高碳钢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型材或大型复杂铸钢件的最终热处理。)
③正火与退火的区别:(与退火的区别:正火的加热温度较高;冷却速度较快;获得组织较细(索氏体);强硬度与塑韧性较高;生产效率较高;正火可作为大件或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而退火一般不作为最终热处理。)
三.淬火
①淬火概念:(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②淬火介质的要求:(鼻点冷速大, MS附近冷速小;稳定,成本低;安全无毒;不腐蚀工件。)
③水淬与油淬的优缺点及应用:(水淬优点:冷却能力强;成本低。缺点:M 转变温区冷速过大,易变形;应用:小尺寸、形状简单碳钢件)(油淬优点:M 转变温区冷速小,不易变形;缺点:鼻温区冷速过小,淬不透。应用:合金钢件)
④辨析淬透性和淬硬性:(淬透性表示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硬化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
⑤淬火缺陷:(变形,开裂,硬度不足,以及加热时产生的氧化热、过烧、过热等。)
四.回火
①回火概念:(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②回火目的:(提高塑韧性;降低或消除残余应力,防止钢件变形开裂;增强钢件稳定性)③回火分类:低温回火(150℃~250℃)组织是回火马氏体。中温回火(350℃~500℃)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又称回火托氏体)。高温回火(500℃~650℃)。④回火温度↑,内应力↓;强硬度↓;塑韧性↑例题:
1.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为A C3+(30~50)℃,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为 A C1+(30~50)℃。
2.常见的淬火缺陷有变形、开裂、硬度不足,以及在加热时产生的氧化物、过烧等。
3.化学热处理的三个过程为:分解、吸收、扩散。
4.钢的化学热处理作用:表面强化、表面保护。
5.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
6.低温回火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中温回火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回火屈氏体),高温回火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简答题:
1.简述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区别。
答:淬透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淬火硬化,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
2.说明下列零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和硬度。(1)45钢小轴(要求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60钢弹簧
(3)T12锉刀
答:(1)AC3+(30-50)℃高温回火(500-650)℃回火索氏体 220-330HBS
(2)AC3+(30-50)℃中温回火(350-500)℃回火托氏体 35-500HRC
(3)AC1+(30-50)℃低温回火(150-250)℃回火马氏体
3.简述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区别。
答:完全退火是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不完全退火是不完全奥氏体化,组织为球状珠光体。
第十章(简要)
重点:铸铁的石墨化,铸铁的分类,影响灰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因素,灰口铸铁的热处理
1.铸铁组织中的石墨的形成过程叫做“石墨化”过程。
2、影响铸铁结晶时石墨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铸铁的化学成分和浇注时的冷却速度。
3、灰口铸铁的组织由片状石墨和金属基体组成
4、根据铸铁中碳的存在形式,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
5)下列不属于特殊性能铸铁的是(C)
A),耐磨铸铁 B),耐热铸铁 C),球墨铸铁 D)耐蚀铸铁
名词解释汇总
1.空间点阵:组成晶体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中形成有规律的某种对称排列,如果我们用点来代表组成晶体的粒子,这些点的空间排列就称为空间点阵。点阵中的各个点,称为阵点。空间点阵是一种数学抽象。
2.相:是指材料中结构相同、化学成分及性能均一的组成部分,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分开。
3.组织:一般系指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所具有的某种形态特征或形貌图像,实质上它是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总称。
4.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获得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5.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类型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类型的现象。
6.固溶体:指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的晶格中所组成的合金相。
7.金属间化合物:有不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一类合金相,其点阵既不同于溶
剂,也不同于溶质的点阵,属于一种新的点阵。
8.结晶: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状态(液态)过度到规则排列状态(固态)的过程。
9.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10.晶粒度:晶粒的大小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
11.偏析:金属合金中各部分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12.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
13.共析转变:一定成分的固相,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为另外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4.共晶反应:一种液相中同时生成两种或多种晶体相的过程。
15.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16.离异共晶:当先共晶相数量较多而共晶组织较少时,先共晶相形成后,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在先共晶相上上生长,致使另一相单独存在于晶界,从而失去共晶组织的特征,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17.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18.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含碳量为6.69%,分子式为Fe3C。
19.马氏体:碳溶于α-Fe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呈体心四方点阵。
20.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21.细晶强化:随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也得到改善的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22.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通过形核长大,使畸变晶粒变成无畸变等轴晶粒的过程。
23.冷(压力)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
24.加工硬化:金属晶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强度随着塑性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25.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程序进行加热、保温盒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6.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冷却,以得到介稳状态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27.正火:钢加热到AC3 或ACm以上的A区域,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
28.退火: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随炉冷却或控制其冷速,获平衡组织的工艺。
29.淬透性: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成为淬透性。淬透层通常以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层的深度来表示。
30.30淬硬性:钢在淬火硬化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
正在阅读:
金属热处理期末复习08-09
初中物理动态电路变化问题10-11
中国酒瓶收藏家 - 图文10-27
中医辨证治疗骨折创伤后便秘85例疗效分析01-12
2018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检测units4-603-25
工程结构检验09-05
北京市密云县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含答案)07-21
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修订版) - 图文11-22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名录2018版142家10-18
送给父母的诗歌11-21
- 供应商绩效评价考核程序
- 美国加州水资源开发管理历史与现状的启示
- 供应商主数据最终用户培训教材
- 交通安全科普体验教室施工方案
- 井架安装顺序
- 会员积分制度
- 互联网对美容连锁企业的推动作用
- 互联网发展先驱聚首香港
- 公司文档管理规则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 如何选择BI可视化工具
- 互联网产品经理必备文档技巧
- 居家装修风水的布置_家庭风水布局详解
- 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 【知识管理专题系列之五十八】知识管理中如何实现“场景化协同”
- 网络推广方案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详解胎儿颈透明层
- 热处理
- 期末
- 复习
- 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