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4社会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更新时间:2023-10-28 1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201410】【201404】 认真开展社会现象研究

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采取积极的态度,借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第二章

怎么做好实地研究【201510】

搜索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 制定方案

作好个体或小组的定性访谈

尊重对方,忠实于所研究的问题,做好记录 分析综合,撰写研究报告,概括总结出新的理论

社会学的社会批评功能【201504】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就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目的是通过矛盾的分析,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社会学工作者常常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必然会涉及社会结构和现行政策存在的不足

社会学应敢于拿起批评的武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学研究筹划阶段的主要工作【201410】 选择研究题目

初步探索,收集相关资料,接触研究对象 建立研究假设,作出理论解释 制订方案 组织工作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201407】

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科学的目的在于对现象的因果性作出说明 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

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201307】 社会现象的性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典型调查的优点与不足【201304】

优点: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事物作出较深入的研究,特别适用于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调查研究

不足:典型的选择易受主观意识的诱导,所获取的资料难以标准化,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易受到较多的质疑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201304】 两者实质性区别体现为数据化或非数据化

两者的不同点有:着重点不同;依据不同、手段不同、学科基础不同、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在实际研究中,两者是互补的,经常配合使用 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第三章

现阶段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201407】

人口素质问题、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性别失衡

如何理解文化自觉【201407】 由费孝通提出,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知人之明

文化自觉的历程可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不同文化要各种尊重,“美人之美”是要看到借鉴其他文化的精华;“美美与共”指不同文化在和而不同基础上相互学习;并最终达到天下大同 关注了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关注了文化断裂下的主体再造 提出了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

社会的特征【201404】 以人为主体

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第四章

试述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的几种情况【201504】

角色紧张。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的手足无措 角色冲突。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因角色期望的不同等因素引发冲突

角色不清。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而引起矛盾 角色失败。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扮演其角色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面影响【201410】 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选择权 开阔了视野

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规范

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与人沟通的互动环境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0130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

实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201304】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

第五章

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20151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201410】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可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强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弱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

社会网络的特征【201307】

普遍性、多重性、滚珠性、多向性、隐蔽性

第六章

家庭功能的变化【201510】

家庭功能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演变、功能外移、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以及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而发现的改变等。当社会发生变革时,家庭功能随之变化

经济功能弱化

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 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 养老功能的挑战

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201504】

结构-功能主义分析。强调家庭的功能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衡运行非常重要 社会冲突理论分析。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201404】

性观念多元化、地位平等化、行为理性化

家庭形态的变化【201304】

规模小型化、离婚论上升、类型多样化

第七章

科层制组织的特征【201510】 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照章办事

科层制组织的优点与弊端【201404】 优点在于行政管理效率高

其实施得越彻底,科层制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明显

存在问题:形式主义、繁文缛节、用人困境、人情味欠缺、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初级群体的特征【201410】【201307】 规模小

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的人格特征可得到较全面的表现 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八章

消费的特征【201504】【201407】

经济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

对教育不平等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201307】

教育不平等情况,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教育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向上社会流动 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有一定程序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依然没有实现教育的全面平等 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教育与文化资本

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消费社会的特征【201304】 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

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张 消费主义盛行

第九章

社区发展的原则【201510】【201407】

民主、民众需要、自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并重

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基本任务【201410】 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区的功能【201404】

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保障

第十章

中国城市群演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01504】 城市群形成过程的人为因素过大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 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还不高 内部结构还不完善 空间分布不均衡

如何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201410】【201407】 建设要有科学规划 建设规模要适度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立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等制度

加快小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 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 加强居民素质教育

第十一章

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201510】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当前中国主要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 社会流动的机制可划分为: 制度安排本身导致的社会流动

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流动 制度安排抑制先赋因素或自致因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制度安排中的某些漏洞或偏向,被一部分社会成员利用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201307】 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改变 社会结构从封闭迈向开放 社会流动呈向上流动的趋势

仍受制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带有明显的转型特点

正在表露出一些不消极趋向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01510】

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的方面

失范理论的基本观点【201504】

默顿建立了失范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 默顿认为存在两种社会规范:社会对个人所追求目标的规范,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用手段的规范

社会成员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但却无法获得实现目标的合乎规范的手段,便产生了失范 缓解社会失范的五种适应方式:遵从、革新、形式主义、退缩主义和反叛。其中除了遵从者是以社会允许的方法获得社会鼓励的目标外,其他四种都可视为偏差行为。 革新者是为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 形式主义是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 退缩主义是既放弃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反叛是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

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201404】

社会控制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的过程,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就是要避免社会失控或社会过控

社会失控是指过分强调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社会过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看到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控制仅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个人的相对自由。个人的相对自由是在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

社会控制是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及创造性的发挥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201504】

个人困扰必须和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而社会问题牵涉的事情超出个人的局部环境 困扰只涉及个人,而社会问题涉及的是公众

困扰只发生在个人与他人直接构成的关系区域里,社会问题包含制度上、结构上的危机

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201407】

封建主义的特权观念、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等积习是党政干部以权谋私的思想病灶 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乘隙而入,部分干部经不起诱惑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制度和机制改革迟缓或不彻底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干部中滋长

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201404】

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避免和减少社会一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201307】

社会性、普遍性、特殊性、集群性、复杂性

第十四章

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201304】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贸易

中国经济的调整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恐慌

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序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2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