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4-03-10 0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内涵P6—7

1.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P9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P10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P10

③文化与政治: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风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消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P10—11 2.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P11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现状: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③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的作用P13—17

影响人: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塑造人(优秀文化):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P29—30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原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由于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P31

③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P31—32

④如何对待: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P32

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32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33 2.文化传播

①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P34 ②原因: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P34—35 ④主要手段:大众传媒。P36

⑤怎么做: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37 二、传统文化

1.特点:①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②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鲜明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42

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会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对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其阻碍作用。P42 3.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文化继承正确态度:去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P43

②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43—44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b.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c.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要求: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1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

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P44—46 三、文化创新

1.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实践。P48 2.为什么(作用、意义):P48—50

(1)原因: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作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怎么做----------文化创新的途径P51—55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不能摒弃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既要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科学分析的态度,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3.怎么做(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1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文化传统和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吸收借鉴、抵制警惕)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我国文化环境 1.我国的文化现状P87

①喜: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生活色彩斑斓;②忧: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乘机蔓延

2.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①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88,89,94

②个人:自觉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文化企业: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努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不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P96

2.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原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P97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P98

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98 3.怎么做

国家: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个人:①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98 2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标志。P64 P64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纂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P66—68

3.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70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中华民族精神

1.是什么:①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P72

②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P75 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2

②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76

③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78—79

2.含义:

文化自觉: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③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①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98

3.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P99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3

①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②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④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104—111

1.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个人:更加努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追求跟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地位: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P105—106

2.基本内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P105

3.社会主义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P106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P106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概括为“八荣八耻”。

3

《文化生活》关于科学技术的表述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科技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已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P37

3.科学技术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存储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P45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5.现代科学技术对我国当代文化生活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大众传媒也随之迅速发展,我国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人们也面对着多种选择。我们既要看能到大众传媒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许多可喜的变化,也要看到因其商业性、盲目性所必然引发的邻人忧虑的现象。而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会披着科学的外衣,打着科学的幌子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蔓延和扩散。P87

6.发展科学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P101

《文化生活》关于教育的表述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P10

2.教育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35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能够以浓缩的方式重演人类在蛮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他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P46

4.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101 5.教育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P10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1y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