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必做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22 12: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DBBDCDADCCBBEE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E;3.BD;4.ADE;5.ABCDE;6.ABCDE;7.ABCD;8.ABDE

三、名词解释

1.能用于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生化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

2.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4.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

5.某些药物在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过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随之减弱的现象。

6.非血管给药时,药物制剂实际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占总药量的百分率。

7.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8.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到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

9.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11.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2.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反映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

13.是评价药物效应强度的指标,其大小与等效剂量成反比。

14.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15.受体的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加或效应力增强。

16.相应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减小或效应力减弱。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BBCDEDBDABCBD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BCD;3.BCD;4.ABDE;5.ABCD;6.ABCE;7.AC;8.ABCDE;9.BCDE;10.CDE

三、名词解释

1.凡能增加肝药酶活性或增加肝药酶生成的药物。

2.凡能减弱肝药酶活性或减少肝药酶生成的药物。

3.指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4.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定比例消除。

5.指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

6.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7.对受体有亲和力并能阻断受体激活(即无内在活性)的外源性配体。

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EBDADBACDC

二、多项选择题

1.ACE;2.BD; 3.ACDE ;4.ABCD;5.ACE

三、简答题 拟胆碱药

1.新斯的明能强烈兴奋骨骼肌,临床上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其机制如下:①抑制胆碱酯酶,使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堆积,持久性兴奋N2受体;②直接兴奋N2受体;③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第六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单选题

BACBCBABBC

二、多项多选题

1.CE;2.AB;3.ACD;4.ABCDE;5.ABD

三、简答题 抗胆碱药

1.阿托品对眼的作用表现为扩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⑴扩瞳是由于阿托品阻断虹膜括约肌上的M受体,松弛虹膜括约肌,使瞳孔扩大。⑵眼内压升高是由于扩瞳后虹膜退向外侧缘,虹膜角膜角(前房角)间隙变窄,阻碍房水回流,造成房水增多,眼内压升高。⑶调节麻痹是当药物阻断睫状肌环状纤维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松驰而退向外缘,因而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能看清远物,但看近物模糊不清。阿托品在眼科的主要应用有:①虹膜炎;②检查眼底;③验光配镜。

第七章 拟肾上腺素药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ADCBCEDD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ACDE;3.AC;4.ACE;5.ABCD

三、简答题

1.肾上腺素有心脏兴奋、收缩血管、舒张支气管、抑制组胺释放等作用,可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所致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粘膜下水肿以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2.α受体阻断药可阻断血管α受体,使小动脉和小静脉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肾上腺素可激动α和β受体,激动α受体,使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还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减弱或阻断肾上腺素的激动血管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的升压效应,但不影响血管舒张的β2效应,其结果是β2效应占主导作用,使血压不但不升高,反而会下降,即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亦称“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第八章 抗肾上腺素药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ECDBBDCBD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E;3.AC;4.BC;5.ACE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DADCBDAC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E;2.BCDE;3.ABDE;4.ACE;5.ABCDE;6.AE;7.ACE;8.ABDE

三、简答题

1.两者均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延长总睡眠时间,可缩短快动眼睡眠时相和(或)深睡眠,但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比较,其特点是:①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循环抑制轻;②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联合用药相互干扰少;③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停药后反跳现象较轻;④连续应用依赖性轻。

2.巴比妥类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深度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以及反射消失等,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解救原则为清除体内毒物(洗胃、导泻、碱化尿液、利尿、血液透析等),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十二章 抗精神失常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CDDBAECA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CE;3.BDE;4.ABDE,5.ACD

三、简答题

1.答:降温作用特点 辅以物理降温可使发热者体温降低,还能降低正常人的体温(34℃或更低)

降温作用机制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降温方面用途 人工冬眠(用于创伤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等)低温麻醉

2.答:表现类型包括:① 帕金森综合征;② 静坐不能;③ 急性肌张力障碍;④ 迟性运动障碍。前三种类型的机制是氯丙嗪阻断多巴胺受体后,使胆碱能功能占优势之故,抗胆碱药可缓解。后一种类型的机制是因多巴胺受体长期被阻断,使多巴胺受体上调所致。

第十三章 镇痛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EDDBE ECBC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CDE;3.BCE;4.ABDE;5.ABCE;6.ABCDE;7.ABCD;8.ABCD;9.ADE;10.BCDE

三、简答题

1. 作用部位 镇痛特点 作用机制 吗啡 中枢 起效快、强度大、有依赖性 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阿司匹林 外周 起效慢、中等程度、无依赖性 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吗啡 其它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 成瘾性

阿司匹林 头痛、牙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 无成瘾性

2.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是:①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消除肺水肿;②降低呼吸中枢对CO2张力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③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恐惧情绪,减少耗氧。因吗啡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3.作用方面:①哌替啶的中枢作用(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与吗啡相似;②吗啡具有镇咳作用,且使瞳孔缩小,而哌替啶无此作用;③吗啡可使胃肠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提高,哌替啶较弱;④二者均可致体位性低血压。

应用方面:①二者均可用于急性锐痛、心源性哮喘;②吗啡用于止泻,哌替啶用于人工冬眠。

第十四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EBAEBECC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3.ABCDE;4.BCDE;5.CD;6.ABE;7.BC;8.AD;9.ADE;10.ABCD

三、简答题

1.①解热作用,用于感冒发热;②镇痛作用,用于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③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2.解热特点:可使发热者的体温降至正常;不需配合物理降温。解热机制:抑制下丘脑PG合成,使升高的体温调定点恢复至正常水平,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用途:用于感冒发热。

3. 作用部位 作用机制 降温特点 氯丙嗪 中枢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使正常与发热者体温下降至正常以下

阿司匹林 中枢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使发热者体温下降至正常

降温条件 临床应用

氯丙嗪 需配合物理降温 高热惊厥、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阿司匹林 不需物理降温 感冒发热

4.①胃肠反应 肠溶片、餐后或同服抗酸药、胃粘膜保护药可减轻或避免胃肠反应。②凝血障碍 维生素K可预防之。③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④水杨酸反应 立即停药,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排泄。⑤瑞夷综合征 10岁以下病毒感染者禁用。

5.小剂量(40-80mg)阿司匹林可使TXA2的生成减少,即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较大剂量(>300mg)时可抑制血管内膜前列环素合成酶,使PGI2的生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DCACBADDC

二、多项选择题

1.BDE;2.ABCDE;3.AC;4.BCDE;5.AE;6.ABC;7.ABCE;8.ADE

三、简答题

1.答:隔日疗法的给药时间为上午的8时。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规律性,每日上午8时是分泌高峰,此时给药,对肾上腺皮质反馈性抑制最小,因而停药反应最少。

四、论述题

1.答:原因:长期用药,通过负反馈,可使垂体分泌ACTH减少,肾上腺皮质萎缩,如突然停药,外源性糖皮质激素骤减,萎缩的肾上腺又不能分泌足量的激素,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预防:①应尽量避免长期用药;②采用隔日疗法;③长期用药者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停药;④停药前加用ACTH促进皮质功能恢复。

2.答:目的:可迅速制止症状的发展,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为彻底的病因治疗争取时间。注意事项:①必须用大剂量突击疗法;②并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免感染病灶扩散;③病毒性感染,如带状疱疹、水痘等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④但对严重的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等病毒感染,为了缓解病情和防止并发症,可早期大剂量应用,等病情好转后立即停用。

第二十八章 降血糖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BCEACACCD

二、多项选择题

1.AC;2.ACE;3.ABC;4.ABCD;5.ABCDE;6.BE

三、简答题

1.答:胰岛素临床应用:①糖尿病;②细胞内缺钾。

胰岛素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②过敏反应;③脂肪萎缩;④胰岛素耐受性。

第三十章 抗菌药物概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DDDABCEBC

二、多项选择题

1BC;2CE;3ABCDE;4ABCDE;5ABC;6AB;7BCDE;8BE;9ACD;10BCE

三、名词解释

1. 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2.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3. 常以化疗药物的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或以5%致死量(LD5)和95%有效量(ED95)之比来评价。CI是衡量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4. 是指抗菌药对细菌抑制作用持续到MIC以下或脱离接触之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

第三十一章 抗生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DACBDBBBCDAEBDBEEABBBEAB

二、多项选择题

1ABE;2ACDE;3BCDE;4ABCD;5CDE;6BCDE;7CD;8ABC;9BCD;10ABCD;11ADE;12ABCD;13ABE; 14BDE;15ABC;16ACDE;17ADE;18ABD;19CD;20ABD;21BD;22BCE;23ACDE;24ABDE;25BCD

三、简答题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为:① 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阻碍粘肽合成,从而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② 触发细菌的内源性自溶机制而致细菌死亡。

2.常用头孢菌素类可分三代。第一代如头孢氨苄;第二代如头孢呋新;第三代如头孢哌酮 。

3.共同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和变态反应。

四、论述题

1.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血清反应、休克等。用药前先问过敏史,必须皮试阴性才可注射,凡3天内未用过青霉素类药物需重新作皮试,换用不同批号重作皮试。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抢救。

2.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及大观霉素等。具有共同特点:一、体内过程:口服不易吸收,仅作肠道消毒用。全身感染需注射给药。尿药浓度高而有利于尿路感染治疗,碱化尿液可增强抗菌效果。二、抗菌作用: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有效,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三、抗菌机制:增加细菌外膜通透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四、耐药性:主要是病原菌可产生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钝化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细菌在各药间存在部分或完全交叉。

第三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DBEBECBBAD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E;3.ACE;4.ACDE;5.ACE

三、简答题

1.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及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各种感染,骨、关节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2.磺胺药及其乙酰化产物在尿液中浓度高、溶解度低,尤其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损害肾小管。防治措施有:①治疗中应多饮水;②同服等量碳酸氢钠;③每周检查尿常规;④失水、休克、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3.TMP最常与SMZ合用,因SMZ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二者合用对叶酸代谢起双重阻断,增强抗菌作用;且二者半衰期相近,能在体内保持最佳增效浓度;两药合用还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1i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