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传承,青黄不接

更新时间:2023-12-13 14: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锦传承,青黄不接

作者:刘 苏

来源:《市场周刊》2010年第05期

南京云锦有1500多年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皇家御用珍品。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300多件随葬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南京云锦。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也如数家珍地描绘过那些王公贵族,公子小姐身上雍容华贵的云锦服饰。

如今,在南京城里闲逛,就可见到不同品牌的云锦专卖店散落于闹市繁华之中。数量虽不算多倒也足以叫人眼花缭乱。对于云锦的未来之路,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心中有一个美好的蓝图。2009年,云锦织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的传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云锦产业发展的根基。但有媒体报道称,现在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目前的整个云锦行业都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传承人的培养,可谓是迫在眉睫。

非遗传承是人的传承

故宫博物院专家宗凤英在一次“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手工工艺国际研讨会”上曾发出呼吁现在日本对发展纺织工艺十分重视,每年都派出人员到中国考察,学习,他们不仅对产品感兴趣,对云锦织造工艺更是认真研究。“如果中国再不加强对云锦织造工艺的保护,恐怕十年后就要到日本学习了!”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织造云锦的大花楼木织机,长5.6米,高4米,宽1.4米由1924个部件组成。与一般的织机不同,“大花楼”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配合完成,“楼上”的工人称作“拽花工”,“楼下”的则被称作“织手“。独有的环形花本,用丝线和棉线按照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记录图案设计的所有信息,再由花本大纤棉线连接机上的每一束蚕丝经线,通向花楼机上的拽花工手中。拽花工按照花本的过线顺序提起相应经线,机前的织手在其上织纬,妆彩,牧金、妆翠羽。即使两人不停织造,一天也只能完成5-6厘米的匹科。这一“通经断纬”技艺,至今不能为机器所取代。

谈及云锦人才培养,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表示,南京云锦手工织造工艺学艺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青年人多不愿意从事,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仍处在濒临失传的境地。该工艺的传承目前主要是口传手授,离开了传承人就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而目前全国能称得上是云锦传承人实际上只有两位——周双喜和金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1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