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3-10-31 1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的培养

作 者 单 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 者 姓 名 王 莹 作 者 学 号 124941

论文(设计)完成时间 二○一 三年 五 月

浅谈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的人格的培养

王莹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24941)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健时期,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养中学生积极的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

关键词:培养 中学生 积极的的人格 学校美术教育 意义 对策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的灵魂。人格的形成与人自身素质有关,同时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最大。由此可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积极的的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本文拟就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格的意义与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望行家的指教。

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四有”新人和接班人,是学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特别是在中学生的教育中,健康的人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概念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它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因此,人格也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全的人格是心理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

人格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人格的发展也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看是健康的。但是,改革开放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活力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初建的新时期,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孕育着全新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一切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儿童的心灵。某些影视、歌舞厅及电子游戏机也无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的误区和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都误导着儿童人格的发展。因此,在看清目前中学生人格发展主流积极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或为金钱所诱惑、理想模糊、贪图玩乐;或自私狭隘、孤僻封闭、固执偏见;或缺乏毅力意志,经不起一点挫折,生活上缺少自理能力,学

习上知难而退,畏学、厌学、逃学??这种种现象,归结起来,都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

一、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格的意义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他们积极的人格的培养,其意义包括:

(一)、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倾向性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当代中学生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头脑中烙印不深,他们的人格导向容易发生偏移。加之目前学校用以教育青少年的内容和形式又相当严重地脱离了实际,采用的是那种单向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受教育者形成两重人格和逆反心理,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人格缺陷。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由此,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 (二)、传统美德延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奋斗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形成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宝贵的民族性格、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出来的革命传统,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形成的当代英模美德教育中学生;用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近现代的民族英雄和当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塑造中学生。用中华美德来加强中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系。运用这种新的价值体系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标准来教育、熏陶中学生,使他们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人格,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是中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尤为重视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这种追求是同一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相联系,是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生态度共同发展。从这种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出发,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独立人格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在一生的活动中不能遇到什么情况,不论遇到什么危难,都要“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都要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对于外在的一切压力,应当不屈不挠,努力保持一个人的不受屈辱的、独立的、高尚的人格。这是一种对于人格尊严的自觉,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脊梁骨,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优良传统。

(三)、新时期中学德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现已加入了WTO,正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教育中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都是中学教育中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有必要以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教育中学生。特别是需要给中学生补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课。这既关系到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又关系到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

我们的前辈在青少年时期,差不多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传统道德的教育和熏陶,不少人正是从忧国忧民,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建设大同社会等思想的基础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学说,走向革命道路的。今天,我们对一代新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二、培养中学生积极人格的对策

根据本人的教育实践经验,在弘扬传统美德与倡导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平时的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的人格的实践,我认为主要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教育,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心灵,形成积极的的人格。

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建康、愉快、和谐的新型教育氛围,使学生人格发展得到积极的培养,使他们

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适当灌输。人格具有社会性、阶级性。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等都不可能超脱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范畴。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培养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行为。由于儿童认识领域较狭窄。认知能力较低、生活经验较贫乏,因此,对人格内核中一些深刻的理念、抽象的思想等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易感易知的灌输引导。可利用视听说唱演多种媒体或方法,如诵读《中学生守则》、《新三字经》,观看《中学生行为规范》挂图、《礼仪课间操》录像或反映模范人物正确人生观,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完善人格的影视作品学唱《礼貌歌》等有关歌曲,听、讲故事。组织他们自己排演有关的小节目。通过这些生动的学习,受到人格教育。特别是各学科教学也应该开掘本学科领域的人格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渗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注重情感教育。

针对这个时期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加上信息途径广泛,也可能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某些影视、歌舞厅及电子游戏机也无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的误区和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都误导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因此,在看清目前小学生人格发展主流积极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金钱所至上、理想模糊、贪图玩乐;或自私狭隘、孤僻封闭、固执偏面;或缺乏毅力意志,经不起一点挫折,生活上缺少自理能力,学习上知难而退,畏学、厌学、逃学??这种种现象,归结起来,都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在严要求的同时,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学校要多开展积极的的教育活动, 如,文体比赛,娱乐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教育片,以良性情感感染孩子。

(三)、注重实践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环境,激发成就动机,在实践中体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1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