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考能专项突破(八)
更新时间:2023-12-21 15: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考能专项突破(八)
8.兴奋的传递与膜电位变化曲线
热图呈现
解读 图甲为兴奋的传递过程,箭头表示的是化学递质(X)的移动方向,据此可以判断图上方的膜为突触前膜,另一侧的膜为突触后膜。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后,引起离子(Y)的运输。图乙表示的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引起的膜电位变化,其中ab段或fg段为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了b→d的变化,至d点形成了动作电位;d→f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能力拓展 ?1?解答有关图甲之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递质的分泌方式为胞吐,跨过的生物膜层数为0,但该过程需要消耗ATP。②化学递质?X?有两大类,一种是兴奋性化学递质,另一种是抑制性化学递质。如果是兴奋性化学递质,则离子?Y?为阳离子?主要是Na?,最终引起了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如果是抑制性化学递质,则离子?Y?为阴离子?如Cl?,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③化学递质发挥作用后要及时分解或被灭活。 ?2?解答关于膜电位变化曲线的题目时,首先要分清曲线中哪部分属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清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如图乙中的b→d是由Na内流引起,d→f是由K
+
+
-
+
外流形成。
典例剖析
1.如图所示,图甲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甲中A密切相关
C.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转运
D.图乙中C名称为化学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 D
解析 糖蛋白分布在膜的外表面,由此可知,图甲中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甲中B密切相关;图乙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胞吐的方式。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答案 D
解析 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而乙酰胆碱是化学递质,它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 跟踪训练
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氨酸作为化学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 答案 D
解析 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膜外Cl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A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导致Cl通道的开启,D正确。
9.特异性免疫过程
热图呈现
-
+
+
-
-
-
++
解读 解读本图的核心是正确识别图中的细胞,A~G分别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能力拓展 识别该图中的细胞有两种方法:?1?关注细胞的来源,如细胞B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且在胸腺中成熟,所以该细胞为T淋巴细胞,进一步可以判断细胞F和G;而细胞C也来自造血干细胞且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所以该细胞为B淋巴细胞,进一步可以判断细胞D和E。?2?根据免疫的结果进行判断,如细胞G作用于靶细胞,所以该免疫过程为细胞免疫,细胞G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进一步可以判断细胞F和B;而细胞E可以分泌抗体,据此可以判断该细胞为效应B细胞,进一步可以判断细胞D和C。 典例剖析
下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
答案 A
解析 图中A为巨噬细胞,B为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D为记忆B细胞,E为效应B细胞,G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F为记忆T细胞;⑨、⑩分别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T淋巴细胞(细胞B),A项正确;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⑨)发生排斥反应,B项错误;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都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项错误;绝大多数抗原需经T淋巴细胞(细胞B)的呈递后刺激B淋巴细胞(细胞C),D项错误。 跟踪训练
如图表示人体内发生的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各种免疫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1的包括甲、丙、戊、丁
B.丙→丁、丙→戊以及戊→丁的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当1的种类不同时,选择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
C.2作用于1的过程中存在特异性识别,而且1的清除与细胞的凋亡有关
D.1可以是某些蛋白质,每一次的侵入都可以通过作用于戊,使免疫的速度加快,强度更强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1代表抗原,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菌等都可以成为抗原,甲代表巨噬细胞,乙代表辅助性T细胞,丙代表B淋巴细胞,丁代表效应B细胞,戊代表记忆B细胞,2代表抗体,其中甲(巨噬细胞)吞噬抗原不具有特异性,丁(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A错误;体液免疫是通过抗体清除游离在细胞外液中的抗原,与细胞凋亡无直接关系,C错误。抗原初次入侵时不能作用于戊,D错误。
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类
典例剖析
研究表明: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某同学欲对此进行验证。
+
+
材料用具:刺激器、测量电位变化的电位计(含甲、乙两个电极)、生理状态一致且正常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若干、不同K和Na浓度的海水。
实验步骤:①将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分成4组,分别置于低K海水、高K海水、低Na海水、高Na海水中;
+
+
+
+
+
+
②一段时间后,按照如图所示的电位计及电极接法测量各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③分别给予各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不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并用电位计测量各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纠正上述实验方案及装置的3点主要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在低K海水中K________(外流、内流)的量较________(多、少),故静息电位偏大。 ②若实验测得高Na海水和低Na海水中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代表高Na海水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图中曲线间的差异表明在不同Na浓度的海水中________________不同,从而造成电位变化的幅度和速率不同。
+
++
+
+
+
答案 (1)①还应设计正常海水的对照组;②测量电位变化时,甲、乙两个电极应该一个置于膜内,一个置于膜外;③给予各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刺激强度应相同 (2)①外流 多 ②a Na内流的量和速度
解析 (1)研究细胞外液中K浓度和Na浓度对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影响时,应设计正常海水的对照组。由于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和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均指神经细胞膜内与膜外的电位状况,因此测量时电位计的两个电极应分别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内与膜外。刺激的强度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故各组应相同。(2)静息电位由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故当海水中K
+
+
+
+
+
+
浓度较低时,K外流的量较多,形成的静息电位较大。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受到适宜的刺激后,Na顺浓度梯度内流而形成,故当海水中Na浓度较高时,Na内流的量较多、速度
+
+
+
较快,因而电位变化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快,所以图中代表高Na海水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a。 技能归纳
“五看法”解决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题
+
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
二看步骤?步骤是否完整
??具体操作是否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准确?
三看验证?
?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得当?
生物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
四看材料?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
??药剂的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
??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
五看条件?
??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即时突破
请回答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处理扦插枝条,促其生根。为了验证萘乙酸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作用相似,某人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某植物嫩枝若干条,随机平分为A、B、C三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组别 A组 处理 培养 去掉嫩叶,浸于10ppm的NAA溶液中 24h后取出枝条,用清水洗净,插入盛有B组 C组 不去掉嫩叶,浸于10ppm的NAA溶液中 不去掉嫩叶,浸于清水中 清水的烧杯中,杯外包上黑纸避光,观察枝条生根情况 ①实验中有________(1、2或3)组对照实验。 ②用黑纸包住烧杯遮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
①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________。
②用________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乙烯利、cPTIO(NO清除剂)等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2 ②避免光对植物生根产生的影响
(2)①气孔关闭 ②0.004% (3)乙烯通过诱导NO的产生,导致气孔关闭
解析 (1)由表格分析,可知实验中有A、B,B、C两组对照实验;用黑纸包住烧杯遮光的原因可能是避免光对植物生根产生影响。(2)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直径变小,说明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综合分析,用0.004%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3)分析图2可知,乙烯通过诱导NO的产生,导致气孔关闭。
正在阅读:
高考生物 考能专项突破(八)12-21
小学生一分钟英文自我介绍02-24
高频电子技术习题库04-10
物流方面的英语专业术语12-25
观《功夫熊猫2》有感02-16
水泥工艺培训讲义03-14
1-1.5岁宝宝的食谱06-25
苏北农村贫困生家庭致贫原因09-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专项
- 突破
- 生物
- 高考
- 从翻译的解释性特点论译文的忠实性
- 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训报告 - 图文
- -鸿茅药酒-营销推广方案调查报告 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7月考试《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7学案(学生版)
- 考点二:冠词
-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
- 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
- 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高中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练习卷 3 Word版含答案
- 场地平整工程(云南省南江建工有限责任公司)39 - 图文
- 监理规划 - 图文
- 西藏自驾游行程安排
- 试题库-档案管理
- 北大中文大综合50页题
- 湖南省平江县高中数学第2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三)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1
- 关于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程度的调查报告
-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15届高三0.5诊断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第6周C程序设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