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第四单元学案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4-29 0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

1.古今异义。 (1)上干云霄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与江水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江中独山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无风,亦浪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宝装屏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掠江东南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上赤而壁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翻译句子。

(1)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 1 - of 16

(3)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找出文中描绘景物的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烽火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峭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孤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澎浪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孤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所写景点多,但不是孤立地写出特征,而是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一、中心主旨

这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

二、写作特色

1.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2.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辉映,更为引人入胜。 3.运用对比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三、结构思路

?烽火矶一带的景物特色?

??

过大孤山小孤山?小孤山、澎浪矶的景物特色?以游踪为顺序

??湖口至江州所见大孤山一带的景物特色??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风(pínɡ) 宿松县(xiǔ) 上干云霄(ɡān) ...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ɡuān) ...C.渺弥(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ǐ) ...D.溯流(sù) 烽火矶(jī) 鸥鹭灭没(mò)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尝加营葺 葺:修补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Page - 2 - of 16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与江山相发挥 ..C.首尾才六日 .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

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之?合外如引绳,不相乱?自岭外望..A.? B.? ?不与江水乱?望之如浮水面??..

??其下之胜?及抛江过?极登临..C.? D.? ?过烽火矶?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二、文本阅读

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戍:把守 .B.已非它山可拟 拟:模仿 .

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干:插 .D.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 ..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以此得名也胜?盖?极登临之..??A. B. ?今已亭亭如盖?徙倚久之而归??..

??楼观亭榭无风,亦浪涌?若稍饰以?虽..??C. D. ?作《师说》以贻之?虽大风浪鸣也??..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B.这段文字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鲜明独特的形象。 C.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手法。

D.这段文字在记述事物的同时,插入了适当的议论及说明。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

游黄山日记(后)

徐弘祖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硃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

Page - 3 - of 16

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余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余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

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向时云里诸峰 向:对着 .B.越天都之胁而下 胁:旁边 .C.挟澄源、奴子 挟:偕同 .D.独莲花与抗耳 抗:抗衡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五里至汤寺,浴于?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汤池无路??..A.? 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余越其右,则雾出于左??.C.?. D.? ?相如因持璧却立?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游记不同于郦道元《水经注》中对山水的客观描述,而是文中有“我”,语中含情。 B.这篇游记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不是借景抒情,因情生议,而是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C.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议论直接阐发了只有不畏辛苦、奋力攀登才能到达顶点的人生哲理。 D.本文采用了游记中常用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准确地把握了云雾、怪石、松柏等景物的特点。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2)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四、语言运用

1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与纯粹。

14.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学生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 偶像类 著名人士 影视歌明星 体育明星 其他 总计 男 6 12 6 1 25 女 2 20 2 1 25 Page - 4 - of 16

总数 8 32 8 2 50 (1)由表格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差异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 庖丁解牛

1.通假字。

(1)砉然向然:“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技盖至此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善刀而藏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乎天理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Page - 5 - of 16

(1)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族庖月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翻译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7.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中心主旨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迎刃而解。

二、写作特色

1.艺术夸张与细腻描写相结合,写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叙述描写形象逼真,意蕴深厚,语言准确生动流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2.用细致生动的记叙和描写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三、结构思路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肩之所倚(yǐ) 莫不中音(zhònɡ) ..B.砉然向然(xiǎnɡ) 技经肯綮(qìnɡ) ..C.批大郤(xǐ) 岁更刀(ɡēnɡ) ..

Page - 6 - of 16

D.导大窾(kuǎn) 发于硎(xínɡ)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 B.技盖至此乎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善刀而藏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释刀对曰 释:擦拭 .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彼节者有间 间:间隙 .

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 B.因其固然 ....C.虽然,每至于族 D.所见无非牛者 ....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不以目视?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A.?. B.? ?依乎天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

??吾见其难为.

??因其固然

D.?.

?吴楚以梁为限?因地制宜??..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

Page - 7 - of 16

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B.庄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 ..C.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游:游玩 .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肆:店铺、市场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往货粟于监河侯 .B.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请奏命求救于孙将军 .D.赵氏求救于齐 .

11.下列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很大方,答允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养生的急需品,虽少即可养生,监河侯对于庄子,远赐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 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3.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海中,雅士骚客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也有____________的潇洒;有____________的潇洒,也有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因此,可以这么说:他们的潇洒不只是语言的豪迈,而且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动;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第18课 项羽之死

1.通假字。 (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 马童面之 .2.解释古义异义。

Page - 8 - of 16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a.项王军壁垓下: ___________________b.身七十余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______________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__________ ...e.左,乃陷大泽中: _________________f.马童面之: _____________ ..

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______________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____________ ..i.吾为若德: ____________j.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______________ ..②名词作状语 a.项王则夜起: _______________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_______________ ..c.直夜溃围南出: _______________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Page - 9 - of 16

此天之亡我: ___________________ .

5.翻译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是怎样选择典型事件来塑造项羽这一形象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7.《垓下歌》在《项羽本纪》中有何作用?

一、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写项羽在与刘邦决战失利的最后阶段的言行,进一步表现他的英勇顽强的斗志、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透露了他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愧自耻心理,对他在幸存与尊严之间勇敢的选择后者的举动,表现出深深的赞叹和惋惜。

二、写作特色

1.以简洁传神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突围时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乌江边的拒渡、赠马、赠头。这些场面的描绘,都为展示项羽的性格特征提供了舞台。

2.以言传神,以行绘人。

作者没有用静止的叙述来交代人物的性格,而是运用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略貌取神”的笔法,如“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其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又慨叹命运不公可见于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由此可见项羽的沽名钓誉的个性。

三、结构思路

? ?①突围失道,陷大泽中。?

??东城快战?②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项羽之死???③东城快战,连斩敌将。

?①因愧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南逃。?

?

②将宝马送给乌江亭长。?乌江自刎????③将头赠给故人,自刎。

??①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②诀别虞姬,悲歌慷慨。?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Page - 10 - of 16

A.垓下(ɡāi) 乌骓马(zhuī) 数阕(qu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 能属者(zhǔ)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 ....

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 ..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马童面之 面:面对 .

5.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以故汉追及之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①汉围之数重 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二、文本阅读

阅读全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设营驻守 .B.力拔山兮气盖世 盖:胜过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8.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语意相同的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

Page - 11 - of 16

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做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林,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方成草 草:草稿 .B.叩之寺僧 叩:问 .C.趋而出 趋:小步紧走 .D.必躬造左公第 造:制造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微指左公处 ②史公以凤庐奉檄守御 或劝以少林 ....

A.两个“微”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微”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微”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微”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11.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全面地记叙了左光斗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了人物形象。 B.左光斗微行视学,看到史可法的文章,即解貂覆生,为掩护;批阅史可法的文章,就定为第一,这都说明他非常爱惜国家人才。

C.史可法冒险去狱中探望左光斗而遭到左光斗的痛骂,这是左光斗对史可法的爱惜。 D.文章写史可法治兵,明写史可法而暗写左光斗,是侧面描写左光斗的高尚品德。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2)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第19课 阿房宫赋

1.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Page - 12 - of 16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__(2)蜀山兀,阿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3)骊山北构而西折: ________________(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_________________ ...(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_____________(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 .......(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__________(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______________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 ..

4.文言句式。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____________(2)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7.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Page - 13 - of 16

一、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借古讽今,警告唐统治者勿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二、写作特色

1.想像、比喻、夸张的使用。

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像。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第一段骈散结合得非常好。

3.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

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三、结构思路

宫室建筑(奇) ―→宏伟壮丽

?一:铺陈?

?宫中美女(多) ―→荒淫奢侈? ?宫中珍藏(富)

?

用之如泥沙 ―→剽掠浪费

?二:议论?不爱人 ―→自取灭亡

??

???

??

???

?

?

?秦亡教训 殷鉴不远 ??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渭流涨腻(zhǎnɡ) 不霁何虹(jì) 骊山(lì), ...B.妃嫔(bīn) 辇来于秦(niǎn) 囷囷焉(qūn), ...C.剽掠其人(piáo) 弃掷逦迤(yǐ) 锱铢(zī), ...D.直栏横槛(jiàn) 在庾之粟粒(yǔ) 管弦呕哑(ǒu), ...

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Page - 14 - of 16

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借古讽今,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①六国者②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③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7.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①锱铢:极其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九州,代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三、课堂延伸,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

Page - 15 - of 16

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惩秦之孤立 惩:警戒,借鉴, .B.而王莽卒移汉祚 祚:皇位, .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通“机”,机会, .D.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的一组是( ),

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③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⑤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虑”字开启全文,与“祸患常积于忽微”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作者按时间先后列举了秦、汉、魏、晋、唐等的史实,这些皆是考虑不周导致的,“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因此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C.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D.作者认为为国者惟有其德行上达于天,用至诚之心治理国家,上天就会像慈母保护幼子一般关照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安。这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3.填入下面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条码”下定义。(可删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条码是一种特殊符号。,②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字代码转换而成一组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条。,③这种特殊符号是由这些平行线条组合构成的。,④条码一般印在商品包装上或附在商品上。,⑤条码标志商品的身份。,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Page - 16 - of 16

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惩秦之孤立 惩:警戒,借鉴, .B.而王莽卒移汉祚 祚:皇位, .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通“机”,机会, .D.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的一组是( ),

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③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⑤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以“虑”字开启全文,与“祸患常积于忽微”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作者按时间先后列举了秦、汉、魏、晋、唐等的史实,这些皆是考虑不周导致的,“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因此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C.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D.作者认为为国者惟有其德行上达于天,用至诚之心治理国家,上天就会像慈母保护幼子一般关照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安。这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3.填入下面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条码”下定义。(可删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条码是一种特殊符号。,②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字代码转换而成一组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条。,③这种特殊符号是由这些平行线条组合构成的。,④条码一般印在商品包装上或附在商品上。,⑤条码标志商品的身份。,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Page - 16 - of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0s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