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
更新时间:2024-06-29 0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绪论
1生物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描述法 比较法 实验法 2生物学三个统一的基本原理
3五界分类法 原核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4生物的基本特征
5物种的定义 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之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6分类阶元
7双名法及书写方法
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上皮组织 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是人体最大的组织。 保护、分泌
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 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
肌肉组织 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 能收缩和舒张,引起运动
神经组织 (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门的特征:1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细胞器 运动细胞器:纤毛 鞭毛
摄食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感觉细胞器:眼点
调节体内水分的细胞器:收集管、收缩泡 2身体微小
3原始性 动物界最早的祖先
4对不良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包囊 包囊膜)
5一些种类为群体单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 细胞分化为组织,再进一步形成器
1
官、系统 群体单细胞动物 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 体 细胞没有分化。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代表动物 草履虫
分类 鞭毛纲 植鞭亚纲 有色素体 具表膜
动鞭亚纲 无色素体 不具坚硬的表膜
无性(纵二分裂) 有性(配子或真各个个体结合结合)
肉足纲 有薄质膜 明显的外质 内质(凝胶质 溶胶质) 外形不断改变
根足亚纲(大变形虫)、伪足:(叶状、丝状、根)
辐足亚纲 轴伪足
孢子纲 全部寄生,无运动器,生活史复杂,很多种类具顶复合器(类锥体、极环、棒状体、微线体) 疟原虫 红细胞前期 在人的肝脏中进行 临床意义 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 在人体的红细胞内进行 ~~~觉得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 在人体肝脏中进行~~~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有性在 无脊椎体内 无性在 有脊椎体内 纤毛纲
其他 名词解释
细胞内消化 低等动物的消化方式 指食物在细胞内部进行消化的一种方式过程为:食物在细胞内行程食物泡之后与溶酶体溶合成消化泡,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所用。如大变形虫 滋养体 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大滋养体 (具伪足)较活泼,能分泌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以红细胞为食
小滋养体 个小伪足短,寄生于肠腔,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菌为食。
可形成大滋养体活着包囊。
顶复合器 接合生殖
伪足: 是细胞质形成的的临时性突起,具运动及捕食功能。
包囊: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富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原虫的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是感染阶段---痢疾内变形虫) 运动器官 营养 呼吸 排泄 生殖 植鞭亚纲 自养(光合) 有光 光合作用 无光 体表 动鞭亚纲 异养(渗透、吞噬) 纤毛纲 异养 肉足纲 伪足 体表 伸缩泡 体表 二分裂生殖,出芽,包囊普遍 孢子纲 无 无性 裂体、孢子 鞭毛(较少1-4) 鞭毛(较少1-4) 纤毛 异养(吞噬胞饮) 寄生 伸缩泡 体表 无性生殖 纵二分裂 有死分裂 核膜不消失 有性 配子 锥虫 草履虫 变形虫 疟原虫 2
代表动物
眼虫
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卵的结构 植物极(卵黄多) 动物极(细胞质多)
卵的类型 多黄卵(端黄卵) 少黄卵(均黄卵) 中(央)黄卵
内陷、内移、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通过卵裂 分层、内转、外包 体囊腔法(肠体腔法)
受精卵 囊胚 原肠腔 中胚层 具有真体腔
1完全卵裂 (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多见于少卵黄)
2均等卵裂 卵黄分布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卵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2不均等卵裂 卵黄分布不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卵裂球)大小不相等,如蛙 1不完全卵裂
2盘裂 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 如 鸡
2表面卵裂 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低等、原始 后生动物: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其他 外胚层 全部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
中胚层 全部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 内胚层 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繁殖的概念与繁殖的方式
无性生殖(低等动物)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亲代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 再生 有性生殖(高等动物)
由两个亲体或雌雄生殖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a能从亲代爽否获得不同的个性 b使后代更富有生命力 配子生殖 同配 异配 卵配
结合生殖 原生动物中纤毛虫 所特有的的一种有性生殖的现象! 几种特殊的生殖方式
1孤雌生殖 雌性产的卵无需受精就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2幼体生殖 个体在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就进行繁殖
3世代交替 在生活史中,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3
第六章 腔肠动物门(刺细胞 特有)幼体称为 浮浪幼虫
门的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 (只有上下没有前后 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的功能 2 身体由两个胚层组成,中间为中胶层 中胶层 具有支持作用
(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 (胃层)具有消化 营养的功能
3出现了消化腔 也称 消化循环腔
第一次出现 (多孔动物的中央腔是没有消化作用的)
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有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兼有口(摄食)和肛门(排泄)的作用 4有原始的组织分分化(第一次) 上皮肌肉细胞 兼具肌肉和上皮的功能
5 出现了原始的神经组织——网状神经系统
为什么原始呢? 1 无神经中枢 2 传导无方向性 3传导速度慢
6 一般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体型
7 具多态现象 群体多态现象——群体有两种活着两种以上具不同形态的体型,有不
同的结构,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是群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代表动物 水螅
1形态结构 皮肌细胞 肌原纤维沿身体纵轴 感觉细胞
外胚层 神经细胞 在外胚层细胞的基部 腺细胞 基盘 分泌粘液 气体
间细胞 大小同皮肌细胞核,和发育成刺细胞、生殖细胞 刺细胞 腔肠动物 特有
中胶层 胶状物 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支持作用。 内皮肌细胞
内胚层 (营养作用) 腺细胞 1 分泌粘液
2分泌消化液
感觉细胞 少量 间细胞 少量
2摄食和消化 摄食 利用 触手上的的刺细胞放出刺丝麻痹捕获物,用触手将食物送进口中
消化 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净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由内皮肌细胞吞噬,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3 呼吸和排泄 无专门的和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呼吸 外层和内层的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扩散作用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 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膜拍到体外。
4 感觉和运动 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吧冲动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是水螅产生运动。
水螅的三种运动方式 借助基盘粘液悬浮 翻筋斗 尺蠖运动 5 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腔,与母体的相同,长处触手、垂唇、口 后,基部收缩与母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 外层间细胞分化形成卵巢和精巢,卵成熟后卵巢破裂使卵露出,精子游近卵使其受精。受精卵进行完全卵裂,以分层法形成实心原肠胚,报上粘性厚膜 形成休眠体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次年春末或环境适宜时,胚胎脱膜而出,继续发育成小水螅。
分类 A水螅纲 僧帽水母 樱花水母 有的水螅型发达水母型退化有的水母型
4
发达水螅型退化
B 钵水母纲 海月水母 海蜇 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C 珊瑚纲 海葵 珊瑚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
腔肠动物各纲比较 水螅纲 珊瑚纲 水母型 (有性) 体型 小 无 缘膜 有 无 水螅型 (无性) 垂唇 有 有 无 膈膜 无 有 有 口道 无 无 有 生殖腺来源 外胚层 内胚层 内胚层 刺细胞分布 外胚层 内外均有 内外层均有 钵水母纲 大 海葵 单体 无骨骼 珊瑚 群体 具骨骼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Q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及其与寄主的关系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门的特征 1体型为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两侧对称使身体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2 形成中胚层 分化为两种组织
A 实质组织 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填充腔体),扁形动物也称无体腔动物。
功能:储存水分和
营养物质(抵抗饥饿和干旱)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固定实质细胞—间隙连接)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表皮取代细胞,成新细胞)
保护内脏器官
B 肌肉组织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些列变
化: 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的摄取较多食物,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腔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
泄系统
3 出现较复杂的器官系统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5
梯形神经系统 完整的生殖系统(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能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只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分类 a 涡虫纲 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较发达。 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1 外部形态前端三角形,头部有两眼点( 富有感觉细胞,感受光线的明暗),两侧各有一耳突(触觉和嗅觉),口位于腹部。
表皮 由外胚层来源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分布有杆状体 腹面具纤毛 2体壁 基膜 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 肌肉层 分为三层 环肌 斜肌 纵肌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称为 皮肤肌肉囊 具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3消化系统 由口咽 肠道(来自内胚层,为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有大量腺细胞和吞噬细胞)组成
4 循环和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主要通过体表渗透和扩散
5 排泄系统 原生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排泄孔组成。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通过体表渗透作用排出。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对脑神经节,两条腹神经索,中间布横神经 眼点 耳突 触觉细胞
7 生殖系统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横二分裂 在口的后部收缩断裂成二个字体 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生殖腺和输出管道)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一对),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受精囊(交配囊)
?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多个),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生殖腔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
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
? 具有交配行为,体内受精
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经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基本相同
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须经过变态才能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
8.再生 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的一种生理现象
b 吸虫纲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少数为体外寄生。
代表动物 华支睾吸虫
1 外形 前窄,后略宽 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扁平叶状
2 体壁 皮层:合胞体层(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胞体沉到肌肉层下的实质中。(作用:保护、营养代谢和气体交换) 肌肉层:环、纵、(斜)作用:1)保护,抵抗寄主消化酶。2)直接吸取营养。 属皮肌囊,无体腔,各器官埋在实质中 3 消化与营养 口 咽 食道 二肠支 无肛门 4 呼吸系统 无 厌氧呼吸 5 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
6 神经系统: 梯形,咽旁神经节:6条纵神经、横神经。感官退化
6
7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
生活史(p111) 图简懂 复杂,有更换寄主现象。两个体外生活期(转移寄主)
受精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多个寄主:
中间寄主:第一寄主:沼螺(纹、中华、长角),肠,肠淋巴。
第二寄主:鲤科鱼、米虾和沼虾肌肉中。 终末寄主:人,狗猫肝胆管中。
生殖: 无性:幼体生殖 有性:配子生殖
3 对寄生生活适应:
1)体表无纤毛、杆状体,无上皮细胞,产生具小刺的皮层 2)感官器官退化
3)发展了吸附器:吸盘和小钩 4)消化系统趋于退化。 5)呼吸“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可同体受精也可异体受 精,
幼体生殖,高生殖率 7)生活史趋向复杂
内寄生:生活史复杂,通常有二个或三个寄主。 外寄生:生活史简单,只一个寄主。
分类
单殖亚纲 盾腹亚纲 复殖亚纲
肝片吸虫 锥实螺 水草
布氏姜片虫 扁卷螺 菱、荸荠、茭白 日本血吸虫 钉螺
c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代表动物 猪带绦虫
1 形态结构 白色带状,长2-4米,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身体分三部分:
– 头节:生有吸盘(4个)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
– 颈部:较细不分节片,与头节无明显界限,能不断以 横分裂产生节片。是绦虫的生长区
– 节片: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
分 成熟节片(宽大于长) 为成熟节片(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
泄管) 孕卵节片(长大于宽,只有充满卵的子宫,其他器官退化)
2 体壁– 包括:合胞体构成的皮层以及基膜,环肌、纵肌,实质 与吸虫相似,但皮层的表面有很多微毛,增加表面积 合胞体:许多大细胞的细胞质延伸、融合而形成的。
内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细胞本体下沉到实质中 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入营养物质 具有保护、气体交换、排泄、营养吸收的作用
3 消化系统消化器官完全退化,通过体表渗透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
7
4 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5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发达,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6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生殖器官高度发达 每一成熟节片有150-200个精巢,散布在实质中
每一成熟节片有卵巢一对
? 自体(同节片或不同节片)或异体受精 7 分类 单节亚纲
多节亚纲 牛带绦虫 (牛) 绦虫纲主要特征
1 全部寄生人或脊椎动物体内,寄生历史比吸虫长。
2 身体扁平带状,有特化头节,附着器官集中于此吸盘、小钩等。
3 体表为外皮层,具微毛,增加营养吸收面积,可直接吸收营养,消化系统退化。 4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节片一套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繁殖力高度发达,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身体分节 体表纤毛 上皮细胞中杆状体 消化系统 神经与感官 生殖与发育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无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较发达 间接发育,有牟勒氏幼虫 自由生活 吸虫纲 无 无 绦虫纲 分若干节 无 无 退化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寄生生活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无 退化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寄生生活 消化系统退化具吸盘 消化系统消失具吸盘 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 寄主/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 ? 中间寄主:幼虫寄生的寄主 ? 终寄主:成虫寄生的寄主
寄生物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物对寄主的危害
? 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 ? 化学性作用 ? 机械性作用
? 传播微生物,引发病变 寄主对寄生物感染的免疫性 ? 先天免疫 ? 获得性免疫
寄生物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因此,寄生生活方式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稳定的外界环境条件
8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取食寄主消化的食物 消化器官退化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的部分愈趋退化:吸虫纲:肠道退化 ? 绦虫纲:肠道消失
加强的部分愈趋加强: 绦虫:妊娠节片内全为生殖器官
第八章 假体腔动物
门的特征 1 体表具有一层角质膜—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来,光滑,坚韧,有弹性起到保护
作用!
2 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a出现肛门 b 为原口动物 c 前肠、中肠、后肠 d肠没内胚层发育而来,其它部分由外胚层内陷形成
3 原肾型排泄系统 无 焰细胞 4 无循环呼吸系统
5 雌雄异体, 多数种类雌雄异性,雄性小于雌性个体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为单个,雌性成对。
雄性精子有泄殖孔排出 雌性;卵细胞由腹侧中线上的生殖孔排出 6 圆筒状神经系统 有围绕咽部的围咽神经环,神经环向前后发出多条神经 感觉器官不发达··
线虫动物门 代表动物 人蛔虫
1 外形 长圆柱形两端渐细。乳白色,具侧线。
雌虫 忽然变细的是尾部,头部渐渐变细 肛门在距身体后端2mm的腹线上,生殖孔在距身体前段越1/3处的腹线上
雄虫 较细且短,尾端弯曲呈钩状,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泄殖孔。尾端具有两根交接刺虫泄殖孔伸出
2 体壁和体腔 由 角质膜、表皮和肌肉层组成的皮肤肌肉囊
角质膜 分 皮层中层和肌层 表皮 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
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的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经索 侧线中有排泄管 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形成角质膜 肌肉层 体壁最内层,由单层纵肌构成无环肌 (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
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消化系统 前肠 外胚层内陷形成,口 口腔 咽
中肠 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 后端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4 呼吸和循环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进行厌氧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器官,体腔液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物
9
5排泄系统 a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H型排泄系统(无焰细胞)
b排泄管为细胞内管,2条,纵行,位于侧线内 c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细胞渗透入排泄管内,从排泄孔排出体外
6 神经核感觉器官圆筒状神经系统: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 条神经,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腹神经(1),背神经(1),背侧神经(2),腹侧神经(2) 感觉器官不发达·唇和泄殖孔周围有感觉乳突,有感觉功能
7 生殖系统 长管型 盘曲于原体腔内
雌性生殖系统:双管型 由卵巢(2)、输卵管(2)、子宫(2)、阴道、生殖孔组成 雄性生殖系统:单管型 由精巢(多数)、输精管(多数)、储精囊(一)和射精管组成
8 生活史 寄生部位:小肠感染 感染虫态:感染性卵 蛲虫
十二指肠钩虫
丝虫
轮虫动物门 代表动物 轮虫
途径:经口感染
直接发育
10
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线虫比较
病原体 蛔虫 蛲虫 钩虫 丝虫 感染虫态 感染性卵 受精卵 感染性蚴 感染性蚴 传播途径 口 口/逆行感染 皮肤 皮肤(蚊子) 寄生部位 小肠 大肠 小肠 淋巴系统 主要病症 营养不良、发育不良 贫血、消瘦、肛门瘙痒 严重贫血、异嗜症 乳糜症、象皮肿 第九章 环节动物
Q1次生体腔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Q2 环毛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和特点·?··
Q3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的区别?
门的特征 1. 形成真体腔 消化管外壁附有肌肉,增强了消化道的蠕动,消化能力加强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闭管式)
2. 身体分节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体节体腔上皮在体节间形成双层隔膜每一体节内形成一个小室,体节之间有孔相通体腔内充满体腔液:物质运输,运动 前端为口前叶,后端为尾节节生长区位于尾节前,这个区域的细胞为成对的端细胞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增强运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加强 ? 分节促进了动物的生理分工
3 出现了运动器官: 刚毛或疣足,使运动敏捷迅速
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几丁质形成的。有肌肉附着,可
产生运动。是寡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 疣足:体壁的向外凸起,中空,与体腔相通。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
疣足划动可游泳,是多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
4.闭管式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且是高级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血液流动有一定方向,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效率
5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来源于外胚层,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的开口:排泄孔。
排泄物靠渗透作用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同样来源于外胚层,具两个开口: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 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效率更高
11
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6. 索状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更集中。由脑(一对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一对)和腹神经索(两条腹神经合并)组成。
7. 皮肤呼吸 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 (疣足的背须特化)
8. 担轮幼虫 陆生和淡水生活种类直接发育,无幼虫期海产种类的个体发育,经螺旋卵裂、囊胚阶段,以内陷方式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虫 代表动物 环毛蚓
分类 寡毛纲 环毛蚓
特征 以刚毛为运动器官 雌雄同体 有生殖带 生物量最大
1 外部形态– 环带(生殖带) :性成熟个体的笫14-15-16节色暗,肿胀,体节之
间无节间沟,环带上无刚毛生殖时期可分泌粘液形成卵茧(上皮细胞为腺上皮)
背孔:笫11/12节间沟开始,背中线上每节有一个背孔,能释放 体腔液,湿润体表便
于呼吸;减少摩擦便在土壤中穿行 三对纳精囊孔(受精囊孔):位于 6/7、7/8、8/9节间沟腹面的两侧 雌性生殖孔: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2.体壁
–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 角质膜 表皮 肌肉 体腔膜 环节动物体壁的四层结构一起组成皮肌囊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 功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由单层柱形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腺细胞、感觉细胞、感光细胞分布
? 功能:1) 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角质膜; 2)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有助于运动、呼吸; 3) 感受外界刺激
肌肉层:为斜纹肌。外侧为薄的环肌,内侧为厚的纵肌,呈束排列,各束间为结缔组织膜隔开。肌细胞一端附着于肌束间的结缔组织膜上,一端游离 体腔膜:一层中胚层来源的体腔上皮
3 体腔
位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之间的空腔,被体腔膜所包围,是真体腔 – 蚯蚓的壁体腔膜明显,脏体腔膜退化
–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内部器官浸浴其中。体腔液加强各器官间的联系,同时也起着物质运输的功能
4 消化系统
可分为前、中、后肠:
前肠(外胚层形成):口、口腔、咽、食道、砂囊
口、口腔(1-3节):无齿,可翻出口外取食咽(4-5节):
咽 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腔扩大,辅助摄食。咽头外围有咽头腺,能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湿润食物和对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6-8节):食道壁上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中和食物中的腐殖质酸,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砂囊(8-9节):肌肉发达,内衬为厚的角质膜,内含砂粒,能将食物磨成细粒
中肠(内胚层形成):胃、小肠
12
胃(10-14节):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部有一圈胃腺,能分泌消化酶使食物进
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槽为盲道。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在笫26
节处小肠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是重要的消化腺。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黄色细胞: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的黄色细胞,能储存和合成糖原、脂肪,并能
收集代谢产物,具排泄功能 后肠(外胚层形成):直肠、肛门
直肠(最末几个体节):无盲道,无消化功能。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出体外 5.循环系统
蚯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 纵血管背血管:位于消化道背面,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较粗,可搏动 腹血管:位于消化道腹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侧血管(食道外血管):位于消化道前部两侧,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环血管:
– 心脏:位于笫7、9、12、13体节的环血管,连接背、腹血管,有瓣膜,能自主搏动,血液自上而下流动
– 壁血管:除身体前端外大部分体节各一对,连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下而上流动,收集体壁的血液入背血管
腹肠血管:由腹血管出发,连接肠壁微血管 背肠血管:连接肠壁微血管,通入背血管 腹皮血管:连接腹血管、神经下血管和壁血管 未分化出动脉和静脉
血浆中含血红蛋白,血液呈红色
6.呼吸 蚯蚓通过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 蚯蚓经常从背孔排出体腔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 氧气溶解在体表湿润的薄膜中,渗入角质膜和上皮细胞。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由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7. 排泄系统
? 蚯蚓一般种类每体节有一对典型的后肾管,为大肾管
– 大肾管: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
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环毛属蚯蚓无大肾管,以后肾管型的小肾管为排泄器官。小肾管有3种: – 咽头小肾管:位于咽部和食道两侧,无肾口,肾孔开口于咽
– 隔膜小肾管:自14体节后,隔膜的前后两侧,每侧40-50条,有肾口,肾孔开口于肠内 – 体壁小肾管:每体节数百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壁
含氮废物、死亡脱落的体腔膜和多余水分由小肾管收集后经肾孔排出 黄色细胞能收集排泄物 8.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索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一对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一对)和腹神经索(两条腹神经合并)组成。腹神经索每一体节形成一个神经节
13
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通往体壁及各器官的神经 脑可控制全身的感觉和运动
感觉器官不发达 表皮感觉器(震动) 口腔感觉器(味觉和嗅觉) 光感觉器(光线强
弱,分布于背部,前端几节体节较多)
9. 生殖系统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雌性生殖系统:纳精囊(3对)、卵巢(1对)、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孔
–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2对)、精巢囊、贮精囊、精漏斗、输精管、前列腺、雄性生殖孔
生殖
–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将精子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 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
– 随身体后退,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出,与卵受精 – 身体继续后退,蛋白质环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成蚓茧 –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多毛纲 沙蚕
特征 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分化明显,感觉器官发达
以疣足为运动器官 无生生殖带 雌雄异体 A躯干部每一体节两侧均有一对薄片状疣足,具有运动、呼吸功能 B无固定生殖腺,只在生殖期间卵巢发育,几乎各体节都有,精巢数目而位置不固定。无生殖导管,卵细胞由体壁上的临时裂口排出,精子由后肾管排出。海水中进行受精作 某些沙蚕(沙蚕科, 枝裂虫科)种类性成熟时,体后具生殖腺部分的体节形态发生改变,转变为生殖节,体前部形状不变,称为无性节。生殖节体节变宽,疣足扩大,生出特殊刚毛,体壁肌肉细胞、消化管等发生分解,眼点变大,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这种个体性成熟时,在月明之夜,大量个体受月光刺激游到海面群聚,雌雄个体排出生殖细胞,这种习性称为群浮 眼具有视觉功能 蛭纲 水蛭
特征:暂时性外寄生生活 身体扁平,体节数固定,为34节,后7节愈合为吸盘无刚毛、疣足 身体前、后有吸盘 雌雄同体,有生殖带
真体腔由于大部分被结缔组织和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葡萄状组织所占据,而缩小为腔隙或管(血窦)。血窦内的血液即为体腔液,代替血液循环
嗉囊特别发达,两侧有数对盲囊,用于贮存寄主血液。一次吸血,可以3个月不进食。咽部具有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蛭素,它是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低相对分子量多肽,为一种最有效的天然抗凝剂,有抗凝血、溶解水栓的作用
口里有三枚硬腭用此出咬破其他动物的表皮并吸他们的血,身体两端各有一个吸盘 三个纲的特征比较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运动器官 疣足 刚毛 无 生殖带 无 有 有 吸盘 无 无 有 14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
门的特征
1.身体分区: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有口、触角、眼和其他器官。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头部的发达程度也不同 ? 运动较敏捷的种类,头部分化明显,其上生有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乌贼等 ? 行动较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如石鳖
? 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如蚌类、牡蛎等
足:位于身体腹面, 头后方, 有丰富的肌肉组织, 为运动器官。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态各异 ? 足部发达,呈块状(腹足纲)、斧状(瓣鳃纲)或柱状(角贝),可爬行或挖掘泥沙 ? 足部退化, 失去运动功能, 如扇贝
? 特化成腕,生于头部,为捕食器官,如乌贼和章鱼等,称为头足 ? 固着生活种类无足,如牡蛎
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多数种类的内脏团左右对称 (螺类扭曲成螺旋状) 2.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贝壳 (有三层结构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 多数软体动物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具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
– 贝壳由外套膜分泌而成。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和贝壳素。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各不相同
? 腹足类为螺旋形;掘足类为管状;瓣鳃类为瓣状。有些种类的贝壳退化为内壳(头足纲),有的无壳(无板纲)
角质层:
–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
– 由外套膜边缘的细胞分泌而成。随动物生长面积增大,但厚度不增加
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层不被酸碱性物质侵蚀
? 棱柱层(壳层)
– 为中间一层,占贝壳的大部分
– 主要成分:棱柱形碳酸钙晶体(方解石)
– 由外套膜边缘的细胞分泌而成,随动物生长面积增大,但厚度不增加 – 珍珠是由贝壳的珍珠层构成
– 当异物侵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刺激外套膜上皮组织增生,并分泌珍珠质裹于异物外,不断沉积,最终形成珍珠
– 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 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的分泌机能,角质层和棱柱层的生长速度不均匀。由于贝壳的生长速度不同,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生长线,表示生长的快慢 外套膜
A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皱褶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
B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腔为外套腔
15
– 外层上皮细胞的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 内层上皮细胞具纤毛,纤毛摆动在外套腔内形成水流,以完成呼吸、排泄、摄食等活动
– 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有消化器官、排泄器官、生殖器官的开口 – 外套膜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3. 真体腔退化
– 由于结缔组织的扩张,真体腔退化,缩小为围心腔、生殖腔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 除真体腔外,初生体腔同时存在于各组织器官间。初生体腔内充满血液,称为血窦 – 血窦无血管壁包围,血液循环不完全封闭在血管中,称开管式循环(快速游泳的种类为闭管式循环)
– 血液流动方向:心脏→动脉→血窦→静脉 4. 消化系统
– 消化管发达(内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 齿舌是软体动物的特有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刮取食物 5. 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 鳃为外套膜的上皮延伸形成,位于外套腔内 –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囊呼吸 – 鳃的形态:
6. 排泄器官(心—肾复合体)
– 后肾管型。由腺体部和管状部组成
?腺体部:富血管,肾口具纤毛,开口于围心腔
?管状部:管壁薄,内壁具纤毛。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 围心腔壁上的围心腔腺可将代谢产物收集到围心腔内,由后肾管排出体外 7. 神经系统 四对主要神经节
–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到头部,身体的前端,司感觉 – 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发出神经至足部,司足的运动和感觉 – 侧神经节: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 – 脏神经节:发出神经到内脏器官
头足类动物主要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脑并有软骨包围,成为无脊椎动物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
头足类感觉灵敏,具触手、眼、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8. 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或同体,异体受精
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个幼虫阶段,淡水蚌类有特殊的钩介幼虫阶段,也有的种类为直接发育。
代表动物 河蚌 (瓣鳃纲)
1.外部形态
– 身体侧扁,左右对称,头部退化。具两片瓣状贝壳,前端稍钝,后端稍尖。背面有韧带铰合,腹缘分离
– 韧带富有弹性,可使贝壳左右张开。贝壳的闭合主要靠前、后闭壳肌的控制
– 贝壳的前背方,左右各有一隆起的壳顶,在壳的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的同心圆线,为
16
生长线
—贝壳后端有一个不闭合的裂缝,内有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背面的为出水孔,腹面的为入水孔 2.外套膜
– 外套膜紧贴在贝壳内面,是在左右两侧裹着内脏团的两片薄膜
– 外套膜的缘膜相互紧贴,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外套腔。外套膜的后缘加厚突出,左右相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
– 在外套腔内,水流从入水孔进入,从后方流向前方,将食物带入口中。水流经过鳃时,进行呼吸作用,水流从鳃出来后经出水孔排出。同时,水流将排泄物带出体外 3. 肌肉系统
– 闭壳肌:前后各一,收缩时可使壳闭合,放松时靠韧带的弹力可使贝壳张开 – 缩足肌:前后各一,有缩足的功能
– 伸足肌:仅在身体前端,具有伸足的功能 4. 消化系统
由口、触唇、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组成 – 口:位于身体前端,前闭壳肌的后方
– 触唇:口两侧各有一对,呈三角形,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 ? 外触唇:与外套膜相连,在背方形成上唇 ? 内触唇:与内脏团相连,形成下唇 – 食道:短而宽,下接膨大的胃
胃:有胃盾、晶杆
– 胃盾:胃上皮具一层可脱落的厚皮,以保护胃的分泌细胞 – 晶杆:胃后方有一晶杆囊,其分泌物形成具消化酶的胶质物
? 晶杆由粘蛋白组成,吸附有消化酶。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使晶杆转动,有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在胃酸作用下,晶杆能释放消化酶消化食物
? 可贮存营养物:河蚌在缺乏食物条件下,24小时后晶杆消失,重新喂食,数天后晶杆重新
– 肝脏:在胃的周围有一对大型肝脏,能分泌消化酶,肝脏细胞还能进行细胞内消化 – 肠:胃后为细长的肠道,盘曲在内脏团中, 后端折向背方,形成直肠进入围心腔,穿过 心脏,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 ? 肠壁无肌肉,不能蠕动
? 肠道无消化腺,只能吸收已消化的营养物质
– 河蚌不能主动捕食,依靠水流带入的有机颗粒、小型动物和藻类为食 5.呼吸系统
– 河蚌以瓣鳃为呼吸器官。鳃是外套膜内侧上皮伸展而形成的 – 河蚌的鳃由内、外两对鳃瓣组成,分列内脏团两侧 – 每一鳃瓣由2片鳃小瓣组成。鳃小瓣间以瓣间隔相连
– 2片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垂直隔膜为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 鳃小瓣为片状结构,在外侧有许多纵向突起,形成鳃丝,鳃丝基部的组织称为丝间隔。丝间隔上的小孔为鳃小孔
– 水流从入水孔进入外套腔后,经鳃小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鳃丝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水流经过时进行气体交换
17
– 河蚌的鳃由内、外各两对鳃瓣组成,分列内脏团两侧 – 每一鳃瓣由2片鳃小瓣组成。鳃小瓣间以瓣间隔相连。
– 鳃小瓣为片状结构,外侧有许多纵向突起,形成鳃丝,鳃丝基部为丝间隔。丝间隔上的小孔为鳃小孔
– 2片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 水流从入水孔进入外套腔后,经鳃水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鳃丝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水流经过时进行气体交换。 6.循环系统
– 开管式循环系统
– 由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血窦组成
–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具一心室,二心耳 – 血液:血蓝蛋白(Cu),变形细胞(行排泄功能) 7.排泄系统
– 河蚌的排泄系统有二种类型:肾脏和围心腔腺 – 肾脏:位于围心腔的两侧,分腺体部和管状部
? 腺体部(肾体):为黑褐色海绵状厚壁组织,以有纤毛的肾口与围心腔相通。通过肾口收集围心腔内的排泄物,也可从流经肾体的血液中收集排泄废物,进入管状部
? 管状部(膀胱):为薄壁的管状物,位于肾脏背面。管腔内有纤毛,以肾孔开口于鳃上腔 围心腔腺
– 位于围心腔前端,
由围心腔壁的表皮分化而成,为赤褐色分支状腺体。围心腔腺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收集排泄物,送入围心腔,经肾脏排出体外 8.神经系统
? 河蚌为分散中心式神经系统
– 由三对神经节:脑神经节(食道两侧,为脑神经和侧神经合并而成,又称脑侧神经)、足神经节(足部肌肉中)和脏神经节(后闭壳肌腹面)组成。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相连
– 感官不发达。具平衡囊(足神经节附近,司身体平衡)、嗅检器(脏神经节上,识别水质) ? 9.生殖系统 ? 雌雄异体
– 雌、雄生殖腺都位于内脏团中,葡萄串状,形态相似。以短管通鳃上腔 – 生殖腺成熟时,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乳白色
? 繁殖时,成熟卵不排出体外,从雌蚌的鳃上腔进入外鳃瓣。精子从雄蚌出水孔排出,随水流经雌蚌的入水孔进入雌体的外套腔,再到达外鳃瓣的鳃水管内,与卵结合受精。受精卵在外鳃瓣内继续发育成钩介幼虫。故外鳃瓣也称为育婴囊 ? 钩介幼虫从母体逸出,遇到鱼类便用足丝钩附在鱼的鳃或鳍上,营暂时性的外寄生生活,吸收鱼体养分完成幼体发育,变成幼蚌,脱离寄主,落入水中继续发育,经5年发育为成体
分类
单板纲 多为化石种类 新蝶贝
– 左右对称,腹部有肌肉发达的足,可在海底滑行。帽状贝壳,内部器官分节排列 – 是研究软体动物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材料 无板纲:原始种类 龙女簪 新月贝( – 身体蠕虫状
18
– 无贝壳,体表被有带石灰质棘的外皮 腹面中央有一条腹沟 – 足退化,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 多板纲 石鳖
– 具8块贝壳,呈覆瓦状排列 – 足宽大,吸附力强
– 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外套沟,在沟两侧各有一列鳃 – 具齿舌,梯形神经系统 掘足纲 角贝
–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贝壳两端开口(粗端为前端,头、足可伸出) – 头部不明显,足可伸得很长,以挖掘泥沙 – 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 足柱形,能挖掘泥沙
腹足纲(种类最多) 中国圆田螺
体多被一个螺旋状贝壳(螺类、单壳类)头部发达,具眼和触角足发达,块状,位于腹侧内脏团扭曲,不对称鳃一个,栉状,或以“肺”呼吸 – 头部发达,吻突出,基部生有一对很长的触角 – 雄性右触角比左触角短而粗(交配器) – 头部右侧为出水管,左侧为入水管 – 大型块状足,背后具角质的厣
消化系统: 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 具齿舌,磨碎食物 ?呼吸系统:
– 鳃呼吸。鳃位于外套腔左侧壁上,为栉鳃 – 血液流经鳃时进行气体交换
– 外套膜上有丰富的血管,也可进行呼吸作用(陆生种类,如蜗牛) ?循环系统:
– 心脏: 1心室、1心耳,位于围心腔内。心室和心耳之间有瓣膜 – 开管式循环 ?排泄系统:
– 肾脏1个,略呈三角形,输尿管为大型的腔, 肾孔开口外套膜 神经系统
– 四个主要神经节(脑、足、脏、侧四个神经节) – 头部、足部的身体表面特别敏感 – 感觉器官发达
眼,触角,嗅检器(位于鳃的基部,鉴别水质),平衡囊(位于足神经节的后部内侧,平衡身体)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管,前列腺,雄性生殖孔开口于右触角内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育儿室) 卵巢长形,与直肠上部平行,子宫为一个大腔 卵胎生。卵在育儿室内发育成幼螺后产出
腹足类身体不对称的起源
– 头部和足部左右对称。内脏团螺旋形,不对称
19
– 祖先种类左右对称
– 胚胎发生早期(担轮幼虫)左右对称,面盘幼虫后期发生扭转
?适应运动的需要,高耸的贝壳向后倾倒,克服爬行中的阻力,但外套腔口受压,影响水循环,阻碍了各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于是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身体内脏团部分沿纵轴发生180°扭转
瓣鳃纲 各种贝类、蚌类 扇贝 牡蛎 珍珠贝 – 具两片贝壳(双壳类 – 头部退化(无头类) – 足呈斧状(斧足类) – 具瓣鳃(瓣鳃类) 头足纲 乌贼
– 全部海产,肉食性
– 身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 – 头:一对眼
– 足:特化为腕和漏斗
? 腕:10条,第4对腕为触腕,雄性左侧第5腕特化为生殖腕(p216) ? 漏斗:肌肉质喇叭形管子,为快速运动的动力,上有闭锁器
– 躯干:外被肌肉发达的外套膜,内为内脏团。两侧具鳍(运动器官) – 具内骨骼
? 内壳(海螵蛸):石灰质,多空隙。可减少身体比重 ? 软骨:有头软骨、颈软骨和腕软骨等
– 消化系统:消化管U形。分化为口、口球、食道、胃、直肠、肛门。
? 口球:肌肉质,内有1对鹦鹉喙状的颚片(切碎食物),底部为齿舌(帮助研磨食物) ? 消化腺有唾液腺(分泌粘液或毒液)、肝脏、胰腺 ? 墨囊:为直肠盲囊,能分泌墨汁(隐蔽) ? 呼吸器官
– 羽状鳃1对,位于外套腔两侧 ? 循环系统 – 闭管式循环
– 心脏具1心室2心耳位于围心腔内 ? 排泄系统:
– 肾由左右两个对称的腹囊和一个背囊组成。围心腔以
一 对肾围心腔管伸入腹囊内部,管的末端开口为肾口。左右腹囊在直肠两侧各以一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节、脏神经节(侧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组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有 软骨包围 ? 生殖系统
– 雌雄异体,生殖腺一个。外套腔中受精,直接发育 头足纲分为二个亚纲: – 有壳亚纲(四鳃亚纲):具外壳,腕足数十个,无吸盘;漏斗为左右两叶组成,2对鳃,2对心耳,2对肾代表动物:鹦鹉螺 – 无壳亚纲(二鳃亚纲):内壳或无壳,腕足8~10个,具吸盘,漏斗为完整的管道,2个鳃,2个心耳,2个肾
? 十腕目(乌贼、柔鱼):5对腕,吸盘有柄
20
? 八腕目(章鱼):4对腕,吸盘无柄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益处:
– 很多种类具食用价值,如:牡蛎、扇贝、贻贝、蛏、乌贼、章 鱼等 – 各种形状、色泽的贝壳和珍珠可作为装饰品和收藏品 – 贝类的珍珠层可做为化妆品的原材料
– 可做中药材,如珍珠、珍珠粉、石决明(鲍壳)、海瓢蛸 – 贝类可做家禽的饲料,大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做工业原料 ? 危害:
– 为人畜寄生虫病的中间寄主
– 船蛆、凿石蛤等对港湾、码头、船舶等造成经济损失
– 牡蛎、贻贝等固着船底、海底电缆、管道,造成航海及通讯故 障 – 蜗牛、蛞蝓取食蔬菜、水果、农作物 – 骨螺、玉螺等取食养殖贝类 软体动物的分布
– 腹足类分布最广:海洋、淡水、陆地均有分布 – 瓣鳃纲:生活在海洋、淡水中
– 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头足纲:生活在 海洋中
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
– 长距离游泳(头足纲),匍匐水底或钻入泥沙(瓣鳃纲和 腹足纲大部分),浮游生活(腹足纲的翼足类),凿穴而 居(船蛆),固着生活(牡蛎),足丝附着(贻贝)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各种环境 门的主要特征 1. 身体分部
– 节肢动物的身体像环节动物一样由许多体节组成,但环节动物多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已发展到异律分节。身体的节数减少并高度愈合,体节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体部(体区)。例如: ?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 ? 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 蛛形纲(蜘蛛):分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 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二部分
体节既分化又组合,增强了运动功能,提高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 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 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2.附肢分节(本门的主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由此得名)
–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很大进步
21
疣足 附肢 形态单一 形态多样 体壁的中空突起 实心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 疣足本身不分节 附肢分节 无肌肉附着 有大量肌肉附着 运动不灵活,运动力弱 灵活,运动力强 3.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指节肢动物身体表面的几丁质硬壳,是上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结构,它具有保护内脏器官,防止水分蒸发,并协同完成运动等功能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蜡质层 又叫上角质膜或上表皮
外骨骼 角质膜 分为内表皮和外表皮也称为几丁质层,是外骨骼的主体 体壁 上皮
底模
–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为外骨骼(来源于外胚层)
外骨骼特点:
? 外骨骼分片(背板、腹板和侧板)排列,节间柔软,利于运动 限制身体生长,故具有蜕皮现象 – 胸腺:蜕皮激素:促使蜕皮 – 咽侧体:保幼激素:抑制蜕皮
蜕皮:周期性地在内分泌激素的控制下,换上柔软而多皱的新皮,以适应身体不断增长。 龄期:两次蜕皮之间的生长期 体壁具有蜡层,不透水 4.具发达的横纹肌
? 肌肉系统全部为横纹肌,运动机能大大增强
? 肌肉与体壁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皮肌囊),而是分离的肌肉束,附着在外骨骼内面,收缩迅速有力,运动敏捷 5.呼吸器官多样性
? 不同生态类群的呼吸器官各不相同:
1)体壁: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 陆生的蚜虫,恙螨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凸起薄膜状的结构,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各组织细胞
?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 –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 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 呼吸机制:
– 气管: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 其他类型呼吸器官: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
–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过程中,不扩展为真体
22
腔,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 ? 开管式循环系统
? 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
? 开管式循环系统的液压较低,避免受伤而大量出血。 7 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1)后肾管型
–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蜘形纲的基节腺等 – 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其肾口二次性封闭
– 含氮废物经渗透作用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甲壳纲的触角腺(绿腺) 2)马氏管型
? 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
– 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收集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 根椐身体的分部、附肢和呼吸器官的类型,现存的节肢动物可分为2亚门、6纲: 原节肢动物亚门 代表动物:栉蚕
特征:身体不分节, 仅有体表环纹;附肢为中空的体壁突起,不分节。有单眼无复眼 – 有爪纲(原气管纲):
附肢末端具爪,以气管呼吸 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分为5 纲:
肢口纲 (鲎) (节肢动物体形最大的种类)
?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尾剑 具头胸甲 无触角 6对附肢:第一对附肢为螯肢,第二对附肢为脚须,雌雄异形,4对步足围口而生 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蛛形纲 (蜘蛛) ? 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无触角 头胸部笫1、2对附肢为螯肢和脚须 具4 对足 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无复眼,只有8只单眼 甲壳纲 (沼虾、蟹、水蚤) ? 特征:
– 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 – 触角2对,足至少5对 – 多具头胸甲 – 多以鳃呼吸
? 头部附肢:共5对 1)小触角(第1触角):一对,雌大,雄小,司嗅觉 2)大触角(第2触角):一对,位于眼柄下,司体两侧及后部的触觉
3)大颚:一对,形成咀嚼器,可切碎食物,特别坚硬,边缘齿形,分切齿部和臼齿部 4)第一小颚,一对,抱握食物
5)第二小颚,一对,用以煽动腔内水流,以利呼吸 胸部8对附肢(三对颚足,五对步足)
23
前三对(6-8):颚足,基部为薄片状肢鳃,有助呼吸,辅助进食 后五对(9-13):步足,是捕食及爬行器官(前三对末端钳状,后两对爪状) 腹部附肢(六对)
腹部的六对附肢主要用于游泳。其原肢多为一节, 内外肢都不分节,边缘具有羽状刚毛。
雄性的第一对腹肢,内肢变形,成为雄性的交接器 多足纲 (蜈蚣 马陆)
? 特征: 蠕虫形,陆生,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 触角1对 皮肤腺发达;蜈蚣的毒腺,马陆的臭腺 躯干部每一体节具1-2对足 用气管呼吸
5)昆虫纲:蝴蝶、甲虫、蚊蝇等 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占节肢动物门的94%以上 ? 特征:
–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具1对触角
– 胸部有3 对足,多有2 对翅 – 腹部附肢退化 ? 1)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 触角:由梗节、柄节和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常分为若干节 – 功能:触觉、嗅觉和感受性信息素 ? 触角的形态:
– 刚毛状:蝉 – 丝状:蟋蟀、天牛、夜蛾等 – 双栉状(羽状):蚕 – 芒状:蝇 – 鳃状:金龟子 – 膝状:蜜蜂 – 环毛状:蚊子 – 球棒状:蝶类 ? 单眼和复眼:昆虫的视觉器官
– 大多数昆虫有1对复眼,2-3个单眼(穴居种类单眼和复眼退化,如白蚁) ? 单眼:
– 结构简单,在一角膜下面有许多视网膜细胞,周围有色素细胞包围 – 功能:只能感光,不能成像 ? 复眼:
–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个眼)组成
– 蛾类:1200-1700个;家蝇:4000个;蜻蜓:2万个以上
– 成像分辨率一般低于人眼睛,但视野较大,时间分辨率比人眼高10倍
– 功能:能识别物体的形状,有的昆虫还能辨别颜色,小眼数量和成像清晰度有关 ?小眼的结构:
– 每个小眼由角膜、晶体、视觉细胞、视杆和色素细胞组成 可分为集光和感光二部分:
集光部: 功能:通过和集合光线
– 角膜:为特化的表皮,无色透明,呈平凸或双凸形,为集光器的笫一透镜 – 晶体:透明的锥状体,由四个晶锥细胞组成,为集光器的笫二透镜 ? 感光部:感受光线刺激
– 视杆:由视觉细胞分泌形成,7 个视杆集合成视觉柱。视觉细胞与神经相连,能接受和传递视觉信息
– 色素细胞:围在角膜和视杆周围,起隔离光线作用,防止小眼间的光线干扰 ? 口器:
24
– 口器是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头部的一部分联合组成的。包括上唇、大颚(第2对附肢)、小颚(第3对附肢)、下唇(第4对服肢)、舌等部分。
– 口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嚼吸式等几种。不同的口器是对不同食性的适应。
– 口器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2)胸部是运动中心
– 昆虫胸部由三节组成:前胸、中胸和后胸 – 每一胸节生有一对足 – 中胸和后胸常各具一对翅
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五部分组成
? 适应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昆虫足的形态和功能有很大变化 – 步行足(腿节和胫节细长):蟑螂、步甲 – 跳跃足(腿节粗壮,胫节较长):蝗虫、跳蚤
– 捕捉足(腿节腹面有凹槽,边缘具刺,胫节腹面也具刺,腿节和胫节的刺可嵌合):螳螂 – 游泳足(各节扁平,后缘具长毛):水生昆虫 – 开掘足(胫节膨大,外缘具齿):蝼蛄
– 攀缘足(胫节一部分与跗节及爪合抱,适于握持):虱 – 携粉足(多毛,特化,采集和携带花粉):蜜蜂
? 翅:一般2对,由中、后胸背部体壁向外扩展而成 ? 翅的结构与体壁相同
? 在翅的发育过程中,上下两层体壁愈合并膜质化,上皮细胞层消失,但沿气管走向增厚形成翅脉
? 翅脉较硬,对翅有支撑作用。在翅脉的空隙中有神经分布,血液沿翅脉循环 ? 翅的有无、质地、形状和数目等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如: 膜翅目:翅膜质,薄而透明,如各种蜂 鞘翅目:前翅角质坚硬,如天牛、甲虫等 鳞翅目:翅表面上有鳞片,如蝶、蛾
半翅目:前翅基部角质,端部膜质,如各种蝽蟓 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如蚊 3)腹部是营养和繁殖中心
– 腹部集中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等,是昆虫的营养和繁殖中心 – 腹部一般由10-11节组成
– 成虫腹部无运动器官,附肢大部分退化,部分特化为外生殖器,如雄性的抱握器,雌性的产卵器
– 部分昆虫腹部末端附肢形成尾须,是一种触觉器官 2.昆虫的体壁 昆虫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A表皮层 上皮细胞向外分泌物构成的非细胞结构,分三层:
– 上表皮:位于表皮的最外层,薄而透明,含有蜡质、多元酚等多种成分,不含几丁质
功能:可防止水分蒸发及水溶性物质的侵入
– 外表皮:位于上表皮内面,主要由几丁质和鞣化蛋白组成,质地坚硬
– 内表皮:表皮的最里层,组成与外表皮相同,但内表皮的蛋白质尚未鞣化,质地柔软,有弹性 B上皮层
– 体壁的细胞层,由多边形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面
25
C基膜
– 为上皮细胞层的内衬,是上皮细胞向内分泌物质形成的无定形颗粒层,肌肉着生在基膜上
3.昆虫的内脏(蝗虫) 1)消化系统:
– 由前、中、后肠三部分组成
?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砂囊) ? 功能:– 口、咽、食道为食物进入的通道
– 嗉囔为暂时贮存食物的场所
– 前胃内有角质齿,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
中肠(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 胃盲囊:中肠前端的向外突起 功能:增加消化、吸收面积
– 围食膜:中肠肠腔内的几丁质膜 功能:将食物颗粒与肠壁细胞隔开 ? 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 – 直肠内有直肠垫:吸收水分 ? 功能:
– 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 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 消化腺:唾液腺
– 位于腹腔中,分泌唾液,具消化酶,能够润湿及初步分解食物 2)呼吸系统
– 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由气门、气管和微气管组成
? 气门: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具有气门瓣、过滤器等结构,调节气门开闭,调节体内水分蒸发和气体流通
? 气门共10对: 中胸气门、后胸气门、8对腹部气门,位于体侧 ? 气管:是体壁向内的凹陷,并逐级向体内分支,形成气管网
– 部分气管扩大成气囊用以贮存空气、减轻身体比重、增大呼吸量
– 气管内膜作螺旋加厚,形成螺旋丝,起支撑作用,能使气管扩张和增加弹性 ? 微气管:
– 气管逐级向体内分支,分支到直径为2-5微米时,进入一星形的端细胞,伸出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气管
– 微气管末端封闭,伸入到组织间隙。氧气通过扩散方式透过管壁,直接供应给组织和细胞
3)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不发达(与呼吸系统复杂程度有关),只有一条背血管(心脏,动脉) ?昆虫的血液不运输氧气,只运输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 ?助搏器
心脏:心室,心孔,心瓣 4)排泄器官
? 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马氏管为细长的盲管,盲端游离在血腔中,开口在中、后肠的交界处
? 不同的昆虫马氏管数目不同
– 直翅目:20-200 – 半翅目:4
26
– 鳞翅目:6 – 蚜虫:0 5)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发达 ?雌性生殖系统:
– 卵巢(1对)-侧输卵管(2条)-中输卵管-阴道 -生殖孔 – 阴道背面有受精囊,有储存精荚的作用
输卵管前端有副性腺:分泌粘液,把卵粘结成卵块 ? 雄性生殖系统:
– 精巢(一对) - 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阴茎-生殖孔 – 在射精管前端或输精管基部常有副性腺,能分泌 粘液,使精子形成精荚 ? 6)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
– 神经节有明显的愈合趋势
– 脑(3对神经节)--咽下神经节(3对神经节)--腹神经链
? 脑:前脑,中脑,后脑 ? 周边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
? 交感神经系统
– 腹神经链上神经节发出,支配内脏活动,气孔开闭
? 内分泌系统:
– 脑神经分泌细胞:促激素--刺激其他内分泌腺活动 – 心侧体:色素变化和血管收缩 – 咽侧体:保幼激素 – 前胸腺:蜕皮素
昆虫纲的生物学特征
1)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发育成新个体
– 卵生: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为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
– 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与母体不发生营养关系。如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以1龄幼虫产出 – 与胎生的比较:营养来源不同
? 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虫, 膜翅目昆虫的雄虫
偶发性孤雌生殖 (sporadic parthenogenesis):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有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
经常性孤雌生殖 (constant parthenogenesis):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分为两种情况: ? 膜翅目的蜜蜂等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 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周期性孤雌生殖 (cyclical parthenogenesis):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有性生殖。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
27
到秋末冬初,雌、雄两性个体交配,产卵越冬
以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世代交替
多胚生殖(polyembryony) :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两个或多个胚胎,并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多见于膜翅目一些寄生蜂类。胚胎数量的多少,由寄主的承受能力决定。如广腹细蜂寄生于瑞典麦杆蝇时,产生15-20个胚胎,而寄生于甘蓝夜蛾时,可产生2000个胚胎
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瘦蚊 (Oligarce paradoxus),在夏季产生雌、雄蛹,成虫羽化后交配产卵,行有性生殖,而其余季节则行幼体生殖,因此也是一种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生殖属孤雌生殖的一种类型 2)休眠和滞育
– 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暂时停止发育,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就可恢复发育。
滞育: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状态。是对有节律的、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反应,是昆虫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滞育的出现不直接依赖于外界环境。凡有滞育习性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如: ? 家蚕以卵滞育 ? 棉铃虫以蛹滞育
? 大地老虎以高龄幼虫滞育 3)变态
– 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变态
– 完全变态(桑蚕):在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出现蛹的阶段,同时幼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多不相同。如家蚕,蝴蝶,蛾类
不完全变态:– 渐变态:幼体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同,只是个体大小不同,性器
官尚未成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如蝗虫。幼体称若虫
– 半变态 :幼体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完全不同。如蜻蜓、蜉蝣幼体水生,以鳃呼吸,称作稚虫;成体陆生
– 卵孵化 幼体几次蜕皮 成虫 – 从卵到成虫发育过程中不出现蛹
活动的昼夜节律性
隐蔽:动物的形态与周围环境相似的现象 竹节虫 木叶蛱蝶 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一致。
拟态:一种动物在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外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获得好处 – 缪勒(Mullerian)拟态:两个有毒的动物彼此互相模仿
– 贝次(Batesian)拟态:无毒的动物模仿另外一种有毒的动物 警戒色 有毒或不可食的动物常具有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对捕食者具有信号的作用,使捕食者避而远之。如:胡蜂、黄蜂的黑黄相间的条纹 剌蛾幼虫 趋性:昆虫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排斥或吸引的反应 趋光性:– 大多数蛾类对日光为负趋性
趋化性: 苍蝇: 腥臭 粘虫、小地老虎: 糖醋 性昆虫: 同种雄性个体的性外激素 多态现象:许多昆虫不仅雌雄异形,而且个体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如: – 蚜虫:有无翅蚜、有翅蚜,雌性蚜等 – 蚂蚁:蚁后,雄蚁,工蚁,兵蚁等 – 蜜蜂:蜂后、工蜂、雄蜂等 集群– 单独生活:大多数昆虫
28
– 群居性生活: 蝗虫(个体没有分工) 蜜蜂,蚂蚁(个体分工)
? 昆虫分类依椐 a 翅的有无、质地 b口器类型 c 变态类型 d 胸节、触角、跗节的特征 e 马氏管的数目
根椐以上特征,昆虫纲分为2个亚纲34个目
无翅亚纲:为一类原始昆虫,在系统发生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翅,有4个目 A 原尾目:原尾虫
– 身体微小(0.6-1.5mm),白色,细长。 – 触角和眼退化,前胸极小,前足长于头部 – 咀嚼式口器
B 双尾目:双尾虫 – 体细长扁平,体长8-10mm – 咀嚼式口器
– 具一对管状尾须或褐色的骨化铗子 ? C 弹尾目:跳虫
– 触角四节,复眼退化,咀嚼式口器。腹部第1节腹面 有圆柱形的腹管突。腹端有弹器,缺马氏管 – 多生活于潮湿土壤和腐殖质之间
D 缨尾目:衣鱼
– 中、小型昆虫,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 – 具1对尾须和1根中尾丝
– 多生活于石块、落叶下或衣橱抽屉中 有翅亚纲
– 大多有1-2对翅,即使是无翅种类,其祖先是有翅的,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翅退化
– 外生翅类(不完全变态类):幼虫期翅在体外发育(不完全变态类) 。有19个目。主要的有:
直翅目:?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能折叠藏于前翅下 咀嚼式口器 发音器及听觉器发达 卵常以卵袋产于土中 发育为渐变态 如蝗虫、螽斯、蝼蛄、蟋蟀等
半翅目(异翅目) ? 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后翅膜质或退化 剌吸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部前端,不用时置于头、胸部的腹面 大多有臭腺 发育为渐变态 如蝽蟓、 臭虫
同翅目 ? 剌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基部伸出 有翅种类的翅为膜质,停息时呈屋脊状叠于体侧 常分泌蜡质粉末或其他物质,保护虫体 多为农业害虫,如蝉、蚜虫等
蜻蜒目
? 复眼大 头部转动灵活 腹部细长 咀嚼式口器 翅膜质,不能折叠,网状翅脉,翅上有翅痣 前后翅几乎相等 触角刚毛状 幼虫水生 如蜻蜓、豆娘 蜉蝣目– 复眼大 触角细小 翅膜质,后翅小或无 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 如蜉蝣 蜚蠊目 体扁平,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头部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
–内生翅类(完全变态类): 幼虫的翅隐藏在体壁中发育,不显露在体外(完全变态类) ,有11个目,常见有
鳞翅目 躯体和翅上覆有鳞片和毛,口器虹吸式。两翅扁平,前翅比后翅大。如蝶、蛾 ? 蝶类和蛾类的区别:
– 蝶类: 触角细长,末端膨大呈鼓槌状。休息时两翅竖立在背上,腹部细,白天活动,
29
幼虫不作茧,蛹裸露
蛾类: 触角形状多样,但不呈鼓槌状。休息时两翅平叠在背上,腹部粗大。黎明、薄暮或夜间活动,幼虫化茧作蛹
鞘翅目 前翅角质,坚硬厚实,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左右两翅在背中线直线相接。如金龟子,天牛,甲虫,瓢虫等
双翅目 翅一对,后翅退化为平衡棍
长角亚目:身体细小柔软,剌吸式口器,触角环毛状(蚊) 短角亚目:身体粗壮,舐吸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如蝇
膜翅目 :两翅均为膜质,翅脉少,前翅远大于后翅,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前后翅大多靠后翅的翅钩相互连结。如各种蜂和蚁
蚤目 体小,侧扁,坚韧。翅退化,剌吸式口器,后足为跳跃足,腿节发达。全部为鸟兽或人的体外吸血寄生虫
Q 为什么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身体结构特征上分析说明。
第十三章 棘皮动物
①海星型
体呈多角星形或五角星形,扁平,背面稍拱起,有棘、疣、颗粒状突起。如海星、阳遂足等。 ②海胆形
体呈半球形、卵形或盘形,表面有由骨板愈合而成的“骨壳”,并具许多小孔和长短粗细不一的棘刺。如马粪海胆,紫海胆等。 ③海参型
体呈长圆筒形,无腕无棘,体表有长短大小不等的疣足和肉刺,前端口周围有触手。如刺参、梅花刺等。 ④海百合型
体呈树枝状,腕羽状分枝,形似植物,如海齿花、海洋齿等。无论属何种体型。成体多呈辐射对称,一般都可分为体盘和腕两部分。
棘皮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后口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时期,原口形成肛门,原口相对一端另外形成口的动物
门的主要特征
1.成体辐射对称,多数为五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2.体表有棘状突起,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为上皮细胞分泌的,来源于外胚层)
? 棘状突起有二种:
– 内骨骼向外突起形成的棘或棘钳 – 肌肉质的圆锥形肉刺(皮鳃) 3.真体腔发达,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
棘皮动物的真体腔为肠体腔,包括: – 围脏腔:围绕内脏器官的腔 – 围血系统:围绕循环系统的管腔
– 水管系统:形成具吸盘的管足,为棘皮动物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并兼有呼吸作用
30
代表动物 海盘车 ? 沿海浅水底栖生活
? 五角星状,由体盘和腕组成,界限不明显 ? 腕5条,五辐射对称 ? 腕腹面有一条自口伸向
腕端部的步带沟,内有两排管足
? 运动缓慢,肉食性。主要以瓣鳃类为食 1.体壁
? 从外向内分为四层 – 角质膜:体壁的最外层
– 表皮层:为外胚层来源的柱形上皮细胞层
– 真皮层:由来源于中胚层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反口面沿各腕的背中线辐射伸出的纵肌束发达
– 体腔上皮:体壁的最里层,具纤毛 海盘车体表有三类突起
棘:为内骨骼向外的突起,一般与体壁愈合,不能活动,有保护功能
棘钳(叉棘):为内骨骼向外的突起,呈钳状,可活动。可清除体表污垢。口周围的棘钳能捕食
皮鳃:为体壁的突起,只具表皮,真皮层退化,是体壁最薄处。皮鳃腔与体腔相连,是呼吸器官,兼有排泄作用 2.体腔
真体腔发达,包括三部分: 围脏腔、围血系统、水管系统 水管系统结构:
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管足,管足囊,吸盘,石管,筛板 环水管上有1条石管与筛板相通,借筛板上的小孔,使
水管系统中的水与外界水、体腔液不断循环流动。同时环水管有9~10个帖窦曼氏体。它产生的变形细胞有吸收、吞食或排除外来可溶性物的作用。此外,有些种类的环水管上还具波里氏囊,是储水的结构,有调节体内水压的功能。
帖窦曼氏体:指海盘车环水管内侧着生的9个葡萄状结构,它有吸收、吞噬和排除外来可溶性物质的作用。
波里氏囊:指海星纲某些种类的环水管上所具有的4(1-5)个囊状结构,可以用来储存液体,调节水管系统内的液压。 围血系统:
包围在血系统外的管状系统 主要包括环窦、轴窦和生殖窦 轴窦连接生殖窦和环窦 3.消化系统
? 消化道短,自口面伸向反口面。由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肠和肛门组成 幽门盲囊: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吸收和储存营养物质 贲门胃可翻出 4.循环系统
– 循环系统退化,由残留的假体腔形成的不规则的葡萄状空隙组成,称为血系统 – 在血系统外包有围血系统
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的排列几乎与水管系统相同 5. 呼吸与排泄
31
– 气体交换:通过皮鳃进行。管足起到辅助作用
– 代谢产物:由体腔液中的变形细胞收集,经皮鳃排出(氨和尿素) 6、神经系统
外(口)神经系统:源于外胚层,位于围血系统的下方,由围口神经环和5条辐神经干及其分枝组成。司感觉功能
下神经系统:位于围血系统的管壁上,其组成与外神经系统相同。司运动功能
内(反口)神经系统:位于反口面的体壁上,由辐神经干及其分枝组成。司运动功能
下、内2个神经系统都起源于中胚层。中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系统是本门动物独有的特点。 三个神经系统的分布都与水管系统相平行,都与所在地方的上皮细胞相连。相连的上皮细胞有传导刺激的作用。 7.生殖系统
–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 雌雄外形相似,各有5对树枝状的生殖腺,位于腕间的体盘内。生殖孔开口于两腕之间 – 卵巢:桔红色精巢:淡黄或白色
- 幼体:经纤毛幼体、羽腕幼虫和短腕幼虫期,变态发育成为成体 本门动物的体型由两侧对称变成辐射对称,完全是对固着生活的适应。现在移动生活的种类也是由固着生活的种类演变而来,因而它们的幼虫仍要过短期的固着生活。此外,本门动物为适应海底固着或缓慢移动的生活,具很强的再生能力。身体任何一部分被损伤后,很快就会再生出来,成为一个完好的整体。如海星的腕或体盘受损后,过一段时间,受损的部分就再生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海星。
分类
1.海星纲 海盘车 鸡爪海星
– 体形五角形,腕数为五的倍数,腕与体盘无明显分界,各腕中央有步带沟,沟内有管足 2.蛇尾纲 真蛇尾 筐蛇尾
– 腕细长,能弯曲,与中央体盘有明显分界,无步带沟 3. 海百合纲 本氏海羊齿 海百合
– 体形像植物,营固着生活。腕为5个或5的倍数,腕呈羽状分支,有步带沟,口向上。根据成体有无柄,分为海羊齿类(无柄)和海百合类(有柄) 4.海胆纲 石笔海胆 心形海胆 刺冠海胆
– 多为球形,无伸展的腕,内骨骼相互愈合,形成坚硬的壳,多数种类口内具亚里斯多德提灯
5.海参纲 剌参 桔海参T
– 多为蠕虫形,两侧对称,无腕,体壁柔软,无棘刺、棘钳,骨板极微小,埋于体壁组织间。躯体横卧海底,体表有肌肉质突起
1.有伸展的腕??????????????2 无伸展的腕??????????????4 2.腕有羽状分枝, 口向上??????海百合纲 腕无羽状分枝, 口向下?????????3 3.腕与体盘无明显分界????????海星纲 腕与体盘有明显分界????????蛇尾纲 4.体壁坚硬,有棘剌?????????海胆纲 体壁柔软,无棘剌?????????海参纲
32
第十四章 半索动物门
有背神经索
? 在背神经索的前端有中空的管腔,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 消化管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具口索
? 为口腔背面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管壁由泡状角质细胞组成,为吻部的支柱,被认为是脊索的雏形。也有人认为是未来脑垂体的前叶
? 由于口索很小,还不是真正的脊索,故被称为半索动物或隐索动物 代表动物 柱头虫 长蠕虫形
身体分为吻、领、躯干三部分 原始特征:
肛门位于身体最未端
? 除具有背神经索外,还有一条腹神经索 吻部、领部:肌肉发达,吻部可缩进领内 吻腔、领腔、躯干腔:体腔的一部分
吻腔、领腔:吸水、排水而伸缩,产生运动 循环系统:腹血管、背血管,开管式循环
肠鳃纲:无腕和触手,自由运动 – (柱头虫)
? 羽鳃纲:有腕和触手,营海底固着群体生活 – (头盘虫,杆壁虫)
在动物界的位置
– 属无脊椎动物的理由:
? 无真正的脊索(口索可能为内分泌器官),具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身体末端
– 属脊椎动物的理由:具口索(脊索的雏形),背神经索前部有空腔(背神经管的雏形),具有咽鳃裂
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亲缘关系较近 – 都为后口动物
– 中胚层形成都是由原肠凸起形成的(肠体腔) – 柱头虫的幼体和棘皮动物的幼体形态结构相似
– 脊索动物肌肉的磷肌酸含有肌酸;无脊椎动物肌肉的磷肌酸含有精氨酸。柱头虫和海胆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说明两类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3
正在阅读: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06-29
四轮定位仪检定规程07-02
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配置管理计划03-08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题10-30
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03-17
电测法基本原理综述 - 图文06-19
铁路信号基础知识05-04
12、自然界的时钟09-10
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工艺04-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无脊椎动物
- 动物学
- 部分
- 总结
- 知识
- 2014-2019年中国花卉的种植行业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图文
- 发动机冷却系
- 普通高中毕业班2018届高三4月质量检查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含答案
- 海燕朗读要领
- 2017-2022年珠海市体育小镇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咨询报告(目录)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
- 仪表维修工(行业题库高级)
- 新校区硬化监理大纲
- 基于Android的背单词软件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毕业论文
- 教师调查问卷
- 福建省泉州市201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 Windows Server 2003下载地址(分类超明确)
- 厦门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可行性报告
- 哲学第四单元
- 《房地产评估》 模拟试题A卷
- C语言迷宫游戏
- 2018陕西二建网上教育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机电安装总承
- 太原管廊施工组织设计(终稿)
- 小学国旗下讲话稿(最新全套)2018.3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