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关溅中学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10篇)(含《桃花源记》)

更新时间:2023-05-25 02: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关溅中学2012

关溅中学语文备课组

1.七上《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

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âi)]替,

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

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

(hó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 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2. 古今

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

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

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1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

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

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

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

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

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

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

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

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

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

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

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

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

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历时八个月的重庆园博会将于2011年9月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

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

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

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

3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读了这十则以后,你一

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

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

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2. 八下《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精要笔记】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词语注解: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三、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4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

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

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

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阅读探究】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

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

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

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问题演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尤: (2)往来翕忽 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5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 答案提示:

(一)6.(1)尤:特别(1分)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

由于/连词,来)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

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

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

缺一均扣1分) 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一)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

的扣1 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6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二)(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伐竹取道( )

(2)佁然不动 (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译文: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

(二)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18.A19.(1)(鱼儿)来

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

前行,时隐时现。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7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1.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

答:

2.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 ”相照应。(1分)

3.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5.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

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乐即忧,是忧的另一表现形式(1分)。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而遭贬,心中愤懑不平,所以凄苦是他的感情基调。失意中寄情山

水,发现小石潭,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不平的心情,(1分),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快

乐(1分);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潭上凄清环境触发(1分),孤寂凄凉的心境

就又流露出来了(1分)。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

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4、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5.2分游鱼

清澈的水(每点1分) 6.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3.八上《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一、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

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重点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 中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

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8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三、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中断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3、 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实在。

五、一词多义。

绝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中断) 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六、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

失。

七、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1.主题探究: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整体把握: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

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

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

9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

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

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

3.内容理解。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

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江水盛大(襄陵,沿溯阻绝)(2)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

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

写“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l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八、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高)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0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0.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11.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九、结构。

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十、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

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

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十一、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

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

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

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

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3.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4.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十二.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

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

11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布。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十三、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

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

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十四、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

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

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十五、开放性试题

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

特点和时代变化。

导游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

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

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

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

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3.积累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

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

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户:门 念:想到,考虑。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就。 至:到 寝:睡 .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清澈透明。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交叉错杂)。 盖竹柏影:原来是 但:只是,不过。闲人:这里.

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三、填空

1.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

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四、结构: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

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

旷达乐观的襟怀)

五、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

有为“闲”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六、欣赏。

13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

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

幻的美妙境界。)

七、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八、开放型试题:

①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

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

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

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念无与为乐者

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

偶句。

将影作藻见奇趣,以水喻月抒闲情

④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

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⑤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

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

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

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

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⑥夏夜的海边,一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沙滩上,面对着茫茫大海陷入了沉思之中,老

者在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老者的内心独白。(略)

5.八下《马说 》 韩愈

一、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 昌

黎 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

称:不因为(它)日行千里而著称。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

14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6.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 10.策....

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 。1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 12.执策而临......

之:握;// 鞭子;//到(它)跟前。13.其真无马邪:难道。14.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

三、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

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

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四、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

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 愚妄浅薄的统治

者。

15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答:“其真不知马也”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心情,希

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10.“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答: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1.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

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

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

有力的揭露。

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五、开放性试题

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

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

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

与常马一样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

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

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

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答: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

16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

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

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答: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

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

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

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

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马说》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 ),作者 ( )(朝代)( )(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7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

做 " ",而伯乐喻指( )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 。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

作者借此表达了 ( )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

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马说》

1、略 2、①有时 ②即使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

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5、①喂养 吃 ②表转折 表承

接 ③鞭打 记 6、D 7、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9、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现。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B 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

的理解即可。

6.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一、文学常识:作者 明初文学家宋濂

二、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

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约定...

的期限 既加冠:到了成年。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

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

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

的意思。 未尝稍降辞色: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援疑质理:提出..........

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

尊敬而专心)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不敢出....

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sì)其欣悦:等待。负箧(qiâ)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

子(表示鞋破)。穷冬烈风:严冬。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至舍:学.......

舍,学校。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僵硬。媵人持汤沃灌:热水;//浇水洗。.....

以衾拥覆 :用;被子;//蒙盖。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

18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戴朱缨宝饰.

之帽:帽带。腰白玉之环:腰间挂着。 右备容臭:香袋。烨然若神人:光彩耀眼的样子。 ......

缊袍敝衣处其间: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

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

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求教(叩问)之难,毕恭毕敬;成年从师之

艰;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

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6.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学得好,像

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

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

会。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9.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10.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难;求教(叩问)之难。

11.“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12.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19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五、开放性试题

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

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

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

“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实战练习题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质理 ④卒获有所闻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 ⑥腰白玉之环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我的概括:

4.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我的感受: 20

非常全面经典的2012年重庆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 ,多年的心血积累,回馈百度文库,发来共享!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我的观念: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④腰白玉之环 ( )

⑤益慕圣贤之道( ) ⑥媵人持汤沃灌 ( )

2. 选出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5.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送东阳马生序》

(一)、1.①放松;②填塞,充满;③询问;④终于;⑤通“披”,穿;⑥腰佩。2. ①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者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之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3.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4. 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5.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②可从两方面作答: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师生之间应该是亲密去间的朋友,应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利的

(二)、 1.①得到 ②等 ③稍微 ④在腰间挂着 ⑤更加仰慕 ⑥热水 2.B 3.因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zt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