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10-11 1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农 业 经 济 教 案
任 课 教 师:谢云 学 时 数:60学时
二零零六年八月
学》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一、农业Agriculture的概念: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二、农业新概念:
*1、外向型农业——不仅是为创汇,它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农业。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员。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
*2、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中国可以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荆州的桃花村)
3、假日农业——郊区农民将一块大田划成若干小块(每块20平方米左右),出租给城里人在双休日去亲手种植,既锻炼身体,又领略田园风光。
4、都市农业——利用城市工业和科技优势,发展农林牧渔,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城市供给。
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例如:农业科技园区
5、绿色农业: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这么一类农业生产都可以被认为是绿色农业。它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
6、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护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其产品被称为“绿色产品”。要求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
7、立体农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如一亩田、一口塘、一片林、一个果园),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运用“空间三维结构原理”巧妙地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多物共栖,多层结构和多级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技术。这个概念着眼于单位面积的土地(包含水域)上立体空间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农业的地位:基础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四、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2
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2、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3、要素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
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五、农业的特点:
1、农业生产中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密切交织在一起。 2、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 3、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4、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
六、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一) 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7):“一化三改”:即农业合作化,对农
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三)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一大二公”:人民公社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
(四) 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以后):
1、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自给、半自给经济→商品经济;
3、片面的“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粗放经营(数量增长)→集约经营(高产、优质和高效); 6、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进步。
第二节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1、农业经济: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2、农业经济学:
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概括地研究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主要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比较与借鉴
3
3、调查研究
4、归纳法、演绎法
5、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 2、发展:18世纪 德国 3、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4、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五、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1、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
合化不断得到增强;
2、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
实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3、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六、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在历代经
济思想中,农业经济思想占有较丰富的成分。 2、 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
的影响,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
3、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学。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
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热点问题)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结构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
一、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
1、农业劳动者:主体地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农业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例如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人类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如待伐树木、种子等。
同一物品在劳动过程中,可以成为劳动对象,也可能成为劳动资料。例如牛用于耕作和运输时,是劳动资料;用于食用时,便成了劳动对象。用于产奶时,又成了劳动资料等等。
4
二、农业生产力组合性要素
1、分工与协作:分工越发达,协作就越密切,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就越高。 2、管理:包括农业企业的管理和现代农业的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日本经济的成功源于管理的成功,管理具有乘数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3、信息:提高效率。
三、农业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 1、科学:揭示了客观规律。
2、技术:把科学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3、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并能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系统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
一、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产力系统,就是农业生产力的统一整体,它反映了在农业生产力中由哪些要素按照什么样的关系组合成一个系统。
定义理解:1、不是一成不变的。 2、不是孤立存在的。
3、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都作为农
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
图2-1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
二、农业生产力系统的组合方式
1、质态组合方式:结构问题。亦称属性组合方式,是农业生产力系统最基本的组合方式。
2、量态组合方式:规模问题。亦称数量组合方式。
5
正在阅读:
农业经济学课件10-11
边坡脚手架专项方案(DOC)12-23
粮食烘干机 生产安全注意事项03-28
明代话本小说的勃兴及其原因08-07
单位劳务派遣合同通用版05-05
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各节检测化学一轮复习 2.2离子反应和离06-20
专题26 高考大题专练(四)-2017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Word版含解析03-15
变量与函数10-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课件
- 经济学
- 农业
- 网格重划在分析橡胶大变形中的应用 - 图文
- 济南有什么特色小吃
- FC封神榜图文详细攻略(修正版)
- He can 施彩霞
- 育人如沏茶
- Modfit分析细胞周期指南 - 图文
- 广雅中学2012届高三11月月考数学试题(文科)
- 建党90周年朗诵材料 - 时代的选择
- 数据库
-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小结
- 公务员考试行测:积累成语 提高逻辑填空正确率
- 经济发展应鼓励超前消费
- 第三单元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 韩国国家概况
- 康师傅方便面市场定位分析
- 200t运梁车毕业设计说明书
- (7)TC3运动控制入门指南
- 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试题真题,历年(07年08年09年10年11年),含答案解析,完美终结版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备课 - 图文
- 机械工程英语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