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转变探究

更新时间:2023-03-18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转变探究

10汉语言文学(1)班 方星瑜 Xe10260113 董水娟 Xe10260112

前言: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改变且趋向多元化。探讨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特点及转变原因,使各个高校能针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树立更为正确的择业观。

调查目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调查对象:大学毕业生

调查内容:高校就业改革制度和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的特点及转变原因 调查方式:资料法为主,访谈法为辅

调查时间:2012年3月28号至2012年4月末

198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从过去的“两统一包”制逐步改变成现行的自主择业和计划分配“双轨制”,为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它是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产物和结果。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逐步变革和完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鲜明的转变,研讨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对于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特点 1.自主独立性

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择业中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的特点,表现的较为理性自主。 2.人才流动性

大学生就业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统包统分”衍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人才流动性逐渐增强。 3.实用功利性

大学生择业时更加倾向经济发达的地域,更加关注单位给予个人的经济待遇,忽略职业规划和可持续性增长的重要性。 4.困惑盲目性

毕业生就业中会涉及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丰富人生阅历等,缺乏对就业中存在的复杂因素的判断分析能力和综合协调权衡能力。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四大转变” 1. 主体性增强:择业过程从“等待分配”到“主动择业”。

建国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打破了“等待、依靠、观望”的被动局面,由等待国家分配向主动走向市场推销自己转变。

2. 多变性增强:就业理念从“干一行,爱一行” 传统就业理念转变成“爱一行,干一行”, 表现出很强的多变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是先就业再择业。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大学生可以接受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

生不愿冒自主择业、创业的风险,而是愿意寻求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调查中发现,有大约50%的大学生在回答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职业稳定”, “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学校”等稳定学生占多数。说明虽然大学生工作“跳巢”比较常见,但大学生对未来理想的工作还是“求稳”。 3. 务实性增强:选择结果从重“社会价值”到重“经济实惠”。

从近年来的就业结果看,大学生就业结果由过去注重社会价值的政治性向注重经济实惠的务实型转变,这种转变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质的飞跃。如今的大学生择业更加看重经济收入的高低,注重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他们判断工作的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好”与“坏”变成“得”与“失”,从前的“学而优则仕”的口号逐渐被“学而优则酬”的口号替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明显的由注重社会价值向注重经济价值转变。

4. 多元性增强:选择空间从“一元”到“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过渡,以及高校逐渐实行“通才教育”,专业口径拓宽,大学生的择业理想也悄然变化,从以前的只择“公”不择“私”向“公私”兼顾的方向转变。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迁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已经学会主动适应社会,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在就业类型上,如公务员、科研院所、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在地理位置上,如大城市、沿海城市、中小城市、城镇、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在就业途径上,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出国族等。大学生就业的“城市依赖症”也大大减轻,就业观念、择业方式、就业空间和类型呈现出多元性。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原因

1.变则通,不变则败。社会在发展,如今大学生不再是稀有物种。若还抱着天之骄子的思想,在就业道路上只有一个字“败”!当今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一切要以市场为前提,在适应市场的前提之下,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2.就业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市场讲的是优胜劣汰!若不能适应这个规则,就只能以失败告终。

四.大学生当村官(在田野上实现理想)

理想是一根会发光的羽毛,在任何时空都会流光溢彩。虽然农村的条件不如城市,但仍有年轻人愿意行走在田野上。

小林,一所名校的高材生。他认为,常自诩为天之骄子的我们,习惯于高估自己,事实上,我们亟需提高能力,这不是说一定要当“村官”去农村锻炼自己,而是说不要提到去农村就觉得是屈才,管理一个村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我们每每看到农村中走出许多人才,但农村本身却无大的变化。这样的现实值得我的深思,国家派选大学生“村官”的初衷不仅仅是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希望能为农村注入新的血液,我们受惠于社会这么多年,是不是也该回报社会了?小林说,我愿意把背影留给城市,去田野上实现理想。

大学生“村官”只是人生的岔路口上可供选择的一条路,走向何方?我们自己作主,但无论是去田野上实现理想还是走上其他道路,都不要因为一味追随他人的脚步而忘了聆听心灵的声音,坚定地去走你想走又适合自己的路,有一天,你会与梦想邂逅。

五. 树立正确择业观

1.实事求是,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

挑战。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2.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必须善于把自我的理想前途与自身优势、个人特点及专长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和从事何种职业作出正确的思考和选择。

3.面对现实,树立积极的、快乐的、高尚的择业观。

4.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将主动择业和自主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的过程。 5.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六.评析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的实现,使高等教育走出了“象牙塔”由“少数人特权”变为“多数人的权利”,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择业上产生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

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仅依靠国家出台就业政策是不够的,大学生应着手提高自身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乐观,正确面对挫折,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在这些基础上可以考虑自己的创业大计,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宁.《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6期. [2]罗毅华.《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07年第1期.

[3]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 ,(2 ).

[4]罗天莹.改革开放30 年与青年就业观念的变迁[J]. 中国青年研究,2008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z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