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18 0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学概论

学习参考:

一.专业著作:

《报刊的四种理论》——韦尔伯·斯拉姆(著),人大新闻系翻译,1980新华出版社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1994福建人民出版社 《公众舆论》——(美)沃尔特·李普曼,2006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麻争旗(译),2000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论出版自由》——弥尔顿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

二.延伸阅读:

《聚焦<焦点访谈>》——郭镇之、赵丽芳,2004清华大学出版社 《冰点故事》——李大同,2005广西师大出版社 《新闻道德评价》——罗恩·史密斯(著),李青藜(译),2001新华出版社 《美国自由的故事》——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2002商务印书馆 《报纸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报》——马丁·沃克 《创新的扩散》——埃尔

三.教辅:

《新闻学原理》——何梓华,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2006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新闻传播学》——程世寿

四.学术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大学》 《现代传播》 《国际新闻界》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当代传播》

课程目录:

一.绪论 二.新闻本质论 三.新闻价值 四.新闻传播 五.新闻事业

1

六.新闻记者 七.新闻受众 八.新闻自由

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第一章 绪论

绪论是写在正文前的话,起概括总结的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学

1.新闻传播现象:口语、口耳相传→文字、纸张、印刷术。

2.纸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威尼斯的手抄报是最早承载新闻信息的表现。 3.最早的新闻学是报学,新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社会科学。

4.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 =====〉新闻载体

| | |

出现后开始有了新闻学研究→大众传播学出现——→社会信息学

5. 新闻学包含范围:(1)广义上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新闻史;

(2)狭义上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

二. 新闻学概论与新闻传播学概论V.S. 现代新闻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导论 的区别。

三. 新闻学从“无学”到“有学”

(一)国外的新闻学研究

1. 17世纪末德国的大学老师、学生开始以报纸为研究对象撰写论文。 2. 1845,德国的普尔兹编著《德国新闻事业史》——世界最早新闻史专著。 3. 1895出现最早的新闻研究所。

4. 早期的新闻学注重效用、培养专业人才,后来重视到理论,20世纪对新闻学的研究兴起。 5. 在西方新闻理论及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由主义理论(新闻研究自由,出现于17世纪)

社会责任理论(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的干预)

6. 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出现传播学提高了新闻传播效率。

(二)中国的新闻研究

1.近代新闻学研究:

(1)第一篇有关新闻学的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于1834年3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

传》,全文331字,叙述了报纸的起源和西方报纸的现状,介绍了新闻自由的观点。 (2)历史人物:①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通过报纸收民心、收公益,控制权力。

2

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 ③陈炽:《庸书·报馆》 ④王韬:A.《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B.《论各种省会城宜设新报馆》 。 ⑤梁启超:A.在27年内组织发行了11种报刊;

B.《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提出报馆是国家的耳目喉舌、去塞求通之法; C.《敬告我同业诸君》,提出报纸监督政府、引导民众良好发展的作用; D.《本馆第一百册祝词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

(3)1903中国翻译出版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 。 (4)1913中国翻译并出版美国记者休曼的《实用新闻学》 。

(5)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中国的新闻学诞生,蔡元培任

会长,由留美学习新闻学的徐宝璜、留日报社记者邵飘萍任导师,从此新闻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科学而存在发展,之后各种新闻学会、研究机构、大学专业兴起,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虽然只有2年历史,但也是一个重要开端。

(6)专业著作:① 1918徐宝璜《新闻学大纲》——中国第一部新闻理论与知识著作;

②1923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自撰的第一部新闻业务著作; ③1927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自撰第一部新闻史著作。

2.现当代新闻学研究

(1)建国初期,新闻学研究处于重新开始阶段(这是我国建国前后的两种国家性质决定的,

社会性质变化→意识形态变化→重新发展)。

(2)1956“双百”,王中提出的受众观到现在才被关注。 (3)成果:①新闻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②对新闻理论基本问题的专题研究开始深入; ③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第二章 新闻本质论

本章是基础、重点、难点

第一节 新闻

新闻是科学、是职业、是消息、是事实。

3

一.“新闻”一词的来源

1.指传闻

(1)孙处权(唐初)曾说:“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2)李咸用(唐)《春日喜逢乡人刘松》“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3)尉迟枢(唐)《南楚新闻》,也指传闻。

2.指情报:赵升(宋)《朝野类要》之四《朝报》提到“小道消息为新闻”。

3.指新知识 4.指新鲜事:《红楼梦》、蒲松龄的书中都提到了“新闻”,亦指新鲜事。

二.新闻的本源、源泉

1.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新闻是社会变动在人

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早已存在,并非是有了新闻事业之后才产生的。

2. (符号—信息) |

事实———媒介——→受众 | | | (信源)—→(信道)—→(信宿)

三.新闻的定义

(一)简析新闻的源与流:要从“缘”和“流”两个层面理解新闻,新闻的本质不是事

实本身,而是关于事实的某种信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反映社会新近变动,这种信息是自在之物,它未经新闻媒介传播之前,是潜在新闻,把这种现实社会变动的原始信息,称为新闻的“源”;它经过新闻媒介之后,就是新闻,我们把这种经过新闻媒介整合之后公开传播的消息成为新闻的“流”。

(二)新闻的定义、什么是新闻:

1.若从“源”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广义的新闻定义:新闻是社会新近变动的信息。 2.若从“流”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狭义的新闻定义:新闻是社会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

四.新闻的特性

(一)真实性——新闻之生命

新闻必须是事实。事实之真就是肯定事实,新闻的基础与本源,实际上就是主张“事实决定论”;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就有什么样的新闻。

事实之真与反映之真同为新闻真实性的基础,没有事实之真,新闻事实根本无从说起,没有反映之真,新闻真实存在也是一句空话。

4

(二)新鲜性——新闻之存在价值

新闻传播讲究两方面:1.新、快,即“时间性”,是新闻特征所带来的必然要求。

2.“时宜性”,指新闻要适宜于当时的形势,也就是常说的新闻

的“抢”与“压”,这是避免新闻产生负效应的基本手段。

(三)公开性——新闻之目的

1.新闻的公开就是新闻应该被社会所分享,而且也可以被分享。

2.新闻的公开性必然要求报道与传播的公开性,即新闻传播要追求尽可能广的传播面,让新闻在尽可能大的空间范围内得以流通,以实现新闻的自身价值与目的。

3.新闻是应该而且也是可以被公开的,那么,它要不要被传播或能不能被传播就不是某个人或某一个传播者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

(四)重要性:新闻影响到人们生活、生产,新事件、新情报会先引起大家注意。

五.新闻的种类

(一)软新闻与硬新闻

1.软新闻:主要凭借情意和趣味使人“乐”的新闻。 2.硬新闻:主要凭借信息和思想使人“知”的新闻。

(二)社会新闻

1.新闻在中国近代被称作“里巷中事”、“琐闻”,它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日常社会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

2.发展新闻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是发展中国家针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职责而提出的):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多数发展中国家重视并提倡报刊的社会责任,强调报纸应该根据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强调报纸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利益、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反对不受约束的无限制的“新闻自由”。也就是说,新闻媒介在报道发展中国家时,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将其主要镜头对准其发展、进步、光明的一面,既反映贫困、饥荒,又要报道发展中国家战胜贫困、饥荒的努力,使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困苦、顺利与挫折得到同样发展,保持平衡发展。 3.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

讨论:如何既向公众真实地报道了灾情,又不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

在我国,“发展新闻学”理论框架的指导下“以正面报道为主”和“社会价值大于新闻价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yr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