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4-05-24 18: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说明 ...........................................3 1、工程概况 ...................................................3 2、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场地周边环境条件 .......................................5 第二章 工作坑开挖、降水与支护的技术要求 .........................7 1、顶管施工有关技术质量要求 ...................................7 2、工作坑支护有关技术质量要求 .................................8 3、基坑支护施工准备 ..........................................13 第三章 施工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 ..................................14 1、施工部署 ..................................................14 2、总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资源配置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 ..............................19 1、 施工测量 .................................................19 2、具体施工方案 ..............................................19 第五章 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 .................................30 1、工程概况 ..................................................30 2、井点设计依据 ..............................................30 3、施工技术要求 ..............................................33 第六章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36 1、施工准备 ..................................................36 2、主要施工方法 ..............................................37 3、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37 4、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8 5、基坑土方开挖控制措施 ......................................39 第七章 方涵顶进施工 .............................................39 1、施工准备 ..................................................39 2、施工工艺及方法 ............................................41 第八章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50 1、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50 2、针对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所采取的对策 ......................50

1

第九章 施工现场及周边设施的保护措施 ............................52 1、对周边建(构)筑物的观测和保护。 ..........................52 2、对周边地下管线的观测和保护 ................................53 第十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53 1、质量目标 ..................................................53 2、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制度 ....................................53 3、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54 4、质量控制措施 ..............................................60 5、边坡支护工程 ..............................................61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1 1、安全目标 ..................................................61 2、安全保证体系 ..............................................61 3、安全保证措施 ..............................................63 第十二章 雨季、夏季、湿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64 1、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64 2、高温期施工措施 ............................................66 王晓宾:目录我没有整理,章节需注意调整,特别最后三章,我没有变动,请全部看一遍. 高传臣

2

济宁电厂南片区220kv电缆下地工程顶管工作

坑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区间概况:

该工程位于济宁市中区管辖范围内,梁济运河东临,线路自华能济宁电厂220kV升压站由南向北第三四间隔向西南方向出线,沿规划路西侧敷设,至新建电缆终端杆。电缆隧道管线途径现状地形为苗木、田地、村庄、道路及工业园区,全线采用电缆隧道形式,在220kV宁厂变内及过车站西路处,采用顶管形式。本次施工设计方案内容为顶管区间隧道,A段220kV宁厂变内顶管区间长设计115m,根据地形情况实际顶管长为115m,B段过车站西路处顶管区间长设计92.5m,根据地形情况实际顶管长为60m。

1.2、工程地质

1.2.1、地基土的分布和性质:

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黏性土组成,根据其类别及性质,自上而下分为8层(含亚层),分别描述如下:

(1)层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砖头、石块为主,局部较多,混有大量黏性土,松散。钻孔16#-20#,以回填运河开挖扰动土为主,埋深厚度不一(原因现场在施工进行中),渗透系数:K=5.62×10-3,具中等透水性,压实系数λe=0.86,边坡容许值(高宽比)为1:2;钻孔21#-22#,分布在车站西路两侧,钻探揭露杂填土埋深6.00-7.00m,主要以建筑垃圾及废石块、砖块等为主,跨路有地下管道及电缆,施工应查清分布位置,渗透系数:K=7.83×10-2,具强透水性,压实系数λe=0.82,边坡容许值(高宽比)为1:2.5;由于该段采用顶管形式,地层杂填土埋深不一,建议下阶段进行钻孔加密勘探。钻孔23#-28#为工业园区,上部为部分地基填土,松散,渗透系数:K=3.56×10-3,具中等透水性,压实系数λe=0.88,边坡容许值(高宽比)为1:2;场区普遍分布,厚

3

度:0.40~6.20m,平均1.26m;层底标高:33.21~36.70m,平均35.24m;层底埋深:0.40~6.20m,平均1.26m。

(2)层耕土(Q4ml):黄褐色,以黏性土为主,见植物根茎,松散,湿。分布在场区钻孔29#-32#,厚度:0.40~0.50m,平均0.43m;层底标高:35.14~35.23m,平均35.20m;层底埋深:0.40~0.50m,平均0.43m。渗透系数:K=5.35×10-4,具中等透水性,压实系数λe=0.89,边坡容许值(高宽比)为1:2。

(3)层黏土(Q4al+pl):灰褐色,切面光滑,韧性一般,局部粉粒较重,可塑,湿-很湿。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2.80m,平均2.08m;层底标高:32.43~34.90m,平均33.37m;层底埋深:2.20~3.50m,平均2.66m。渗透系数:K=3.56×10-6,具微透水性,压实系数λe=0.90,边坡容许值(高宽比)为1:1.5。

(4)(2-1)层中细砂(Q4al+pl):黄色,以石英-长石为主,见黑云母,级配较差,局部混有大量黏性土,松散-稍密,饱和。呈透镜体分布,厚度:0.70~2.60m,平均1.38m;层底标高:31.29~34.20m,平均32.74m;层底埋深:2.90~5.60m,平均4.25m。渗透系数:K=3.65×10-3,具强透水性。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N=7.0击。

(5)层粉质黏土(Q4al+pl):灰褐色,灰白色,切面稍光滑,韧性一般,偶见小颗粒姜石,可塑,局部偏软,很湿。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0~6.10m,平均4.34m;层底标高:27.06~31.08m,平均28.85m;层底埋深:5.40~10.20m,平均7.49m。渗透系数:K=4.25×10-4,具中等透水性,压实系数λe=0.89,边坡容许值(高宽比)为1:2.0。

(6)层黏土(Q4al+pl):黄褐色,切面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 性,含有少量姜石,可塑,很湿。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0~4.10m,平均2.57m;层底标高:25.15~29.88m,平均26.49m;层底埋深:7.00~12.20m,平均9.80m。渗透系数:K=4.25×10-4,具中等透水性。

(7)层中细砂(Q4al+pl):土黄色,黄色,以石英-长石为主,见黑云母,级配较差,局部混有大量黏性土,稍密,饱和。呈透镜体分布,厚度:0.90~1.50m,平均1.20m;层底标高:22.88~26.80m,平均24.42m;层底埋深:10.30~14.00m,平均11.98m。渗透系数:K=3.23×10-3,具强透水性。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N=14.7击。

(8)层粉质黏土(Q3al+pl):黄褐色,褐黄色,切面稍光滑,中等干强

4

度,中等韧性,含有少量姜石,可塑-硬塑,很湿。该层未穿透。

1.2.2、地下水:

根据该区域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赋存形式,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主要储藏于砂土、粉土、粉质黏土、黏土层中,地层透水性差,地下水运动滞缓。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河道渗漏,以人工取水为排泄途径。本次勘察在勘察深度内揭露地下水埋深2.50-3.70m,稳定水位标高平均值33.88。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河道渗漏影响较大。根据当地以往建筑经验及水质分析试验,场区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环境类型为Ⅱ类,长期浸水(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1.2.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报告和现场开挖试验坑测得,现地下稳定水位标高为30.35m。顶管工作坑要求标高为26.10m,低于地下水位4.25m。根据场区地下水位标高,基坑开挖时水位位于基地以上4.45M,需采取降排水,以保证基础工程的顺利施工。 1.3、施工场地周边环境条件

工作坑位于绿化带内,已种植树木并正在施工;南侧紧邻车站西路,过往车辆较多且上有架空敷设的高压电缆,下有各种地下管道;工作坑东侧为施工生产路,距离工作井中心约15m左右。根据设计图中和现场地面标高,工作坑开挖深度约13m,属深基坑开挖支护; 第二章

总体施工方案

2.1、 方涵顶进工程施工方案:

1、工作坑及顶进区间采取大口径井点降水至基底以下0.5M,降水至顶进方涵施工完毕;

2、工作坑采取锚喷支护桩护壁法施工。由于工作坑四周管线较多,支护桩、预应力锚索锚杆及土钉距离管线较近。因此、应加强监测、精心施工。

3、根据设计图纸,电缆沟穿过车站西路部位采用方涵顶进形式。根据现场实际地形,车站西路路面宽度为30M,南北两侧为空地,为确保路基不被破坏,计划顶管总长为60M(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M).为尽快通过车站西路,采用大型顶进设备进行顶进,因地下水位高出顶进隧道底标高4.5M,为保障

5

11、锚索施工完毕且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抗拉拔试验,锚索的验收试验数量为总数量的5%,且不少于3根,试验要求达到有关锚索验收试验标准。

3.2.6、 槽钢腰梁的施工工艺

⑴槽钢和各构件钢板均采用A3钢,型号为16a型槽钢,制作各构件的钢板厚度均为20mm,钢板与槽钢的焊接必须满焊且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2.7、排降水施工技术要求

1、坡地排水盲沟布置电缆沟垫层在0.4m以外,沟边缘离开坡脚不小于0.3m,并35m设置集水井一个,盲沟底面宜比挖土低0.3~0.4m,

11

集水井底面宜比盲沟底面低0.5m。

2、为避免雨水、场内及施工积水对基坑边坡造成影响,采取在基坑顶部结合防渗层设置挡水墙(墙高度300mm,宽240mm),坡面设置泄水管的形式进行排水。为避免雨水渗漏影响基坑边坡安全,场区地面应进行硬化,并设置排水系统,以及时的排除雨水及施工积水。

3、降水井周围充填有级配和磨圆度的虑砂,保证水井出清水。 4、坑内开挖阶段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坑内适当位置挖掘超前集水坑,达到集水和降水目的。

3.2.8、沉降观测施工技术要求

1、本工程的监测项目

①桩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②土的深层水平位移;③地下水位;④ 基坑周围地表裂缝;⑤周边管线变形。 2、监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方法

对工作坑周围30米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等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核实、记录,并拍照存档。监测基准点设置3个,均设置在距基坑边线35米,可靠、稳定、牢固。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测量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进行,仪器精度符合基坑监测要求。基坑坡(桩)顶位移监测点,每隔20.0米布置一个,深层水平位移每隔50米布置一个,管线位移监测点布设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不少于两次。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监测两次,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一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

3、监测报告编写

基坑监测过程中,及时反馈监测日报表,按时提交开挖前监测报告、开挖深度4.0米时监测报告、开挖深度8.0米时监测报告、开挖完成后监测报告、支护结构施工完成时监测报告、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一个月监测报告,后续监测报告按月提交。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监测结果评价。

4、基坑监测报警值

①桩顶水平位移达到50mm或变化速率达到5mm/d; ②桩顶竖向位移达到30mm或变化速率达到3mm/d;

12

③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达到5CM或变化速率达到5mm/d; ④基坑周边地表裂缝宽度达到12mm或持续发展;

⑤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达到100mm或变化速率达到5CM/d; ⑥周边管线允许值符合管线正常使用的技术要求。

3.3、基坑支护施工准备

3.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是否顺利进行。公司将配备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及成员,集中精力有序地开展,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编制可行的施工准备计划,各项工作应定人限时完成。

1、图纸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学习、交流、会审时间:2天; 2、现场轴线与高程移交、复核与确认及有关技术资料交接时间:2天;

3、现场临时设施的利用与改造时间:3天; 4、水电管线架设,铺设调整时间:2天; 5、机械设备进场布置、检修安装时间:2天; 6、管理人员就位、分层次签订责任书时间:3天;

7、施工期间所需的施工人员进场交底及技术、质量、安全教育时间:3天;

8、周转材料、消防用品及钢材进场时间:5天; 9、钢筋现场加工制作时间:5天;

各项准备工作齐头并进,分头落实,计划5天内完成。上述各项准备工作的具体分析与安排分述如下: 3.3.2、技术准备

技术工作就是生产力,技术工作是一个广义的全面的范围,上至项目经理,下至操作工人都应该认真制定、贯彻、执行技术要求,从而做到多、快、好、省地完成财富中心基坑支护工程,让业主满意,让后续施工单位满意,让社会满意。

1、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措施,编制有关实施方案及专项方案,并且技术人员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特殊部位的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向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做到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规范和施工方案施工。

2、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同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做好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依据。

13

3、认真进行工程测量及有关施工技术交底、审核、确认。 4、培训施工人员掌握新工艺、新技术,重要工种和特殊工种经培训,合格后发放上岗证。

5、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调整临时设施,布置施工机械,做好场内砼施工道路,确保水电畅通,做好各种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

6、做好原材料检验,及时提供原材料试验报告和砼配合比。

3.3.3、项目部人员组成及机构配置

根据本工程支护形式多样,支护深度大,工艺较复杂,且预应力锚索在本工程中应用。公司决定任命具有丰富基坑支护的同志为项目经理,项目班子配备齐全。 3.3.4、施工机具准备

由于该工程工期较紧,需要的施工机具种类与数量相对比较多,根据计划提前维护保养,使所需机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满足施工的需要,一旦进场装备好立即试车,保证不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

第四章 施工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

4.1、施工部署

4.1.1、工程总体目标

工期:以本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合同,顶管工程定于2014年4月6日开始施工,2014年8月 13日完成,工期为130天,其中工作坑施工工期45天。详见施工进度计划: 质量标准:省级市政金杯。

安全、文明施工: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环境保护:减少噪音,防止扰民,封闭施工,保持市容,减少粉尘污染,污水处理后排放。

成本控制:按照企业下达的内部指标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获取利润。

关系协调:保证内部组织管理顺畅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保持同建设、设计、监理、质监、安监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友好配合关系。

14

15

锈。

c标牌检查:钢材品种、直径、强度级别、重量、出厂日期。 d见证取样检测:抽取试样由有资质的单位作力学性能试验,3根1组。本工程总重量仅21.509T左右,小于60T,故只做1组。

②预应力锚具检验

对使用的锚具质量审核包括:出厂合格证、见证取样检测。 检测内容:

a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b外观检查:从每批中抽1 0%的锚具且不应少于l 0套,本工程锚具为60套,故只取10套锚具,检查其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锚板、夹片外形及表面质量应全部符合产品标准,锚垫板外形尺寸应符合产品标准。所抽全部样品均不得有裂隙纹出现,当一套表面有裂纹时,则本批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

c见证取样检测:当设计对硬度有严格要求的锚具零件,应进行硬度检验。应从每批样品中抽取5%的样品且不应少于5套,按产品设计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该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是品质保证保证条件,由供货方在合同中注明)做硬度检验。试样由有资质的单位作硬度试验。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产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批组。本工程设计没有做严格要求,故可不做硬度检验。

d因本工程一般性结构、锚具用量不多且设计末做要求,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按厂家提供为准。

③千斤顶的标定 检验及内容:

a提供有资质单位出具的标定报告

b斤斤顶及油表检验期超过半年的,重新标定。 (3)施工(要点)工艺 ①预应力筋下料、装配及运输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考试设计曲线长度、张拉端外伸预留长度、弹性回缩值、张拉设备、钢材品种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对采用夹片式锚具与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张拉的构件上的钢绞线,其下料长度L按下式计算:

26

a一端张拉时 L=L0+L1+L2+L3+L4 b两端张拉时 L=L0+2(L1+L2+L3) 式中:L0——构件的孔道长度 L1——张拉端锚垫板厚度 L2——夹片式工作锚具厚度 L3——张拉端外露预留长度 L4——锚固端长度

预应力筋的下料应在平整的场地上直线定出下料长度,并在下料场地两端设置固定标志,每端有专人负责;切断前应将预应力筋拉直;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不得用电弧切割。在预应力筋下料同时制作装配固定端,当固定端采用P型挤压锚时应采用专用设备对挤压套与锚垫板进行二次挤压以保证挤压套坚固在锚垫板上。对所下的预应力筋做好分区及类型编号,必要时在其两端做出同颜色的标志并标明长度,以便布束张拉时识别,再用放线盘分别盘成直径红2.0m的圆盘。

预应力筋运至施工现场后要分区、分类推放。露天堆放时,需覆盖防雨布,并用垫木垫起,不与地面接触,防止锈蚀、死弯。在堆放期间严禁碰撞踩压。

②锚索制作

绑扎4束锚索时,每隔1.5-2m设置一个定位隔离支架,灌浆管力Φ25塑料软管,锚索编制要求线型流畅,不能交叉。

③预应力筋穿束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人工穿束。将成孔后锚孔内所需的预应力筋先绑扎成束后一次性穿入孔道内。

④预应力筋张拉

本工程预应力筋张拉,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在浇注构件混凝土时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当留置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张拉。张控制应力按设计文件要求,且不应大于钢绞线强度标准值的75%。本工程设计要求张拉控制应力为每孔设计拉力为65KN,预加轴力为锚索设计拉力的30%—80%.

预应力构件的张拉顺序,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施工方便、操作安全等因素确定,一般分部位、分段张拉。各部位应遵循对称、均匀原则。

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计算要求,本工程采取一端

27

张拉。

同一束预应力筋,应采用相应吨位的千斤顶整束张拉,当各根预应力筋不受叠压时可采用小型千斤顶逐根张拉。

特殊预应力构件或预应力筋,应根据要求采取专门的张拉工艺。如分段张拉、分批张拉、分级张拉、分期张拉、变角张拉等。

预应力张拉施工中,质量控制以应力控制为主,测量张拉伸长值作校核。

预应力筋张拉理论计算伸长值:

后的拉力平均值; LT广预应力筋实际长度 AP——坝应力筋截面面积 Es——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

张拉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的允许偏差值按设计要求控制在±6%以内,如超出范围,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方可继续张拉。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次张拉端锚固程序可采用: 0→1 0%σcon→105%σcon(持荷2min)→σcon→锚固 或0→10%σcon→103%σcon→锚固

⑤孔道灌浆

灌浆用水泥浆的水泥宜用不低于3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拌制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水泥浆宜掺入外加剂,外加剂应不含氯盐且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水泥浆要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搅拌时间应保证水泥浆混合均匀,一般需2—3min。灌浆过程中,水泥浆搅拌应不间断,水泥浆用筛网过滤,以免灌浆时堵管。灌浆时将灌浆机出浆口与灌浆管相接,并确认连接处紧密后,开动灌浆泵加压灌入水泥浆,水泥浆由孔底返到孔口,当孔口流出浓浆后1-2min。

⑥预应力端部封锚

张拉、灌浆后,用砂轮切割机切掉张拉端多余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其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用环氧树脂

28

L?NPLTAPES式中:N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拉力扣除孔道摩擦损失

涂封锚具及外露预应力筋,封闭前应将锚具周围的混凝土凿毛、冲洗干净,凸出式的锚头宜配置钢筋网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闭。 5、锚杆土钉支护工程施工工艺

(1)修整坡面

每层开挖到位后,人工修整坡面,平整达到喷锚要求。在大体整平坡面上按设计要求由技术人员定出锚杆施工孔位,做出明确标志,不能由钻孔作业人员目测而定。

(2)锚杆施工

①成孔:采用成孔后清除干净孔内的土渣。

②杆体制作:采用ф20的螺纹钢筋,清除油污、膜锈等,按设计要求下料,制作并设置好托架。此项工作与钻孔同时进行。

③杆体安放:安放时要防止钢筋杆体弯曲,头部距孔底100~200mm,杆体放入角度要与钻孔角度一致。

④浆液制备:按设计要求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水灰比为0.5的纯水泥浆。用滤网在倒灰和出浆时两次过滤,防止杂质进入浆液。本项工作与锚杆安放工作同时进行。

⑤注浆:采用孔底反向注浆法,注浆后并应在4小时内补浆。注浆要饱满。

⑥、锚杆成孔遇到不明障碍物时,应立即停止,研究确认无害时,再继续施工。

6、挂网、喷混凝土

(1)、工程概况

基坑喷锚支护面板厚度为100mm,土方开挖并修整坡面,锚杆及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喷砼100mm厚,土钉墙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网筋采用Ф10钢筋,网度为200*200,加强筋2Ф16。 (2)、喷射砼

①、喷射砼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干净的中砂、粒径5-10㎜的碎石。

②、混合料根据质检部门所确定的配合比拌制。 ③、喷射砼:

a采用性能稳定良好的砼喷射机,选用9m3以上的空压机。 b输料管应能承受0.8Mpa以上的压力,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供

29

水设施应保证喷头处有足够的水压,一般为0.2Mpa。水泥与砂石之比重量一般为1:4-1:4.5,砂率45-55%,混合料应拌均匀,搅和时间不少于2分,且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当坡面土体湿度大时,宜掺入适当的速凝剂,一般速凝剂不和混合料一起大量拌制,临时需要,临时加入。喷射砼作业前,需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运行,清理受喷面,埋设好控制喷射砼厚度标志,确保喷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保证钢筋网片喷浆后不外露。

c喷射砼体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保养24小时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第六章 管井降水与基坑内明沟排水

6.1、工程概况

场地内地下水位位于沟槽底以上,为保证土方开挖、支护及电缆沟方涵顶进施工期间的安全正常进行,需要对工作坑及顶进沿线地下水进行降、排水处理,使基坑坑内水位降低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下1.0米。工作坑设计时场区水位标高按基地以下1.0米进行计算。本工作坑采用管井降水与集水明排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工作坑周边布置管井,同时在工作坑内设置排水盲沟。井深20m。 6.2、井点设计依据

6.2.1、依据

1、电缆沟顶管工程设计图纸 2、工程特点及岩土勘察报告。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 6.2.1、井点设计

在工作坑周围均匀布置6口管井,基井深18.3m,开孔600mm,滤管采用300mm,外径400mm的无砂砼滤水管,管井定位要避开基础。沿线每隔10m在西侧布置一眼管井,并在车站西路南北两侧加密。具体参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及细部构造图。

30

31

32

6.3、施工技术要求

6.3.1、坡底排水盲沟宜布置在工作面0.4米以外,沟边缘离开坡脚不小于0.3米,并设置集水井一个,盲沟底面宜比挖土面低0.3-0.4米,集水井底面宜比盲沟底面低0.5米。

6.3.2、为避免雨水、场地内及施工积水对基坑边坡造成影响,采取在工作坑顶部结合防渗层设置挡水墙,墙高度300mm,宽240mm,坡面设置泄水管的形式进行排水系统,以及时的排除雨水及施工积水。

③降水井周围应充填有级配和磨圆度较好的滤砂,不宜采用棱角状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粘质岩石。保证水井出清水,防止水井瘀赛和坑外掏空。

6.3.3、主要施工设备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钻机 1台

潜水泵 1.5寸~2.5寸 46台 米石、碎石 100m3 6.3.4、劳动计划

施工员1人, 质检员1人, 安全员1人 ,测量员1人 ,资料员1人, 机 电工1人, 井点安装工 1人 6.3.5、主要施工流程

设备进场——井点定位——管井施工——试抽水——开始降水——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防水层施工——基坑回填——主体施工至沉降缝施工——管井封闭——设备退场。 6.3.6、施工方法

(1)管井定位:根据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定位,其位置要避开基础梁、柱、墙。

33

(2)成孔:钻机就位后要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工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孔率应小于1%。

(3)安装管井: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连接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紧密牢固,防止井管错位,造成漏泥。井管安装完成后,向孔内填1000mm厚米石滤料。上部井壁与土壁间用1-3.15cm石子填充。 (4)洗井:管井安装后,立即抽水洗井,防止时间闲置,使滤管堵塞。 (5)抽水:洗井12-24h后流出清水,此时即可连续抽水。如果较混浊,泥砂含量大,应查找原因。 (6)井管封闭

井管封闭在不需要继续降水后进行,封闭时垫层下2m井管内用C20砼填实,为了加强施工缝处的防水效果,底板侧壁处用双道上水处理。如甲方另有其他用途,井管不再使用后,应派人做好保护工作。 a组织保证措施

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明确分工责任,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制责任,各岗位各行其职。 b技术保证措施

(1)原资料均由公司合格供应商供应。材料进场后做好复检工作,合格后方可使用。

(2)安装井点质量是降水效果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条件.公司选派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员及质检员严格控制质量,尤其是关键环节,如成直径、 滤料投入量等.

(3)派责任心强的施工员全场巡视设备运行情况,不允许有丝毫松懈,发现问题,及时抢修或更换备用设备,以确保降水质量. (4)要与各施工小组密切配合,保证降水设备正常运转。 (5)为保证降水效果和降水质量,要提供50KVA的直流电力, 防止停电后水位反弹。水位反复升降,不仅影响工期,而且更危及基坑周边的安全。 c经济保证措施

建立奖罚制度。对施工质量优秀的人员给予以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使他们再接再厉,把工程质量干的更好。对施工质量低劣的人员给予惩罚,严重的予以除名。 6.4、环境影响及防范措施

34

加强安全监控。设置水位观测井、沉降观测点,以观测数据指导和控制降水,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各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降水周期,避免长期降水加剧对环境的影响。 6.5、施工进度计划 1、设备进场 1天 2、管井定位 1天 3、管井施工 5天 4、设备安装 1天

5、设备调试、试抽水、洗井 1天 6. 设备拆除2天 7. 设备退场1天 6.6、安全措施

1.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在钻机旁设泥浆池,并派人及时清理。 2.钻井施工时钻机旁要有专人看守值班,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在降水过程中,要有专人看守值班。若井内水量较小,防止潜水泵干抽发生事故。

4.钻静及降水停止施工时,要拉闸断电。

5.在钻井施工过程中,沉泥池要定时清理,防止泥浆流入排水沟及下水管道。

6.井点使用时,各井点应同时工作,使水位差控制在同一面上,基本保证土层中裂隙水不进入基坑内,基坑边坡上排水沟应采用防渗措施,内外侧应采用防水沙浆抹面,防水沙浆防水粉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防止抽出的水经地表排水沟渗入地下,经土层裂隙回流进入基坑,增加基坑排水量。

7.在降水过程中应保证连续供电,现场布设专用线路,专用配电箱,采用双线路。现场设专人24小时看护,经常巡巡视每个水泵,检查水位变化情况,水位是否低于水泵龙头,水泵是否工作正常,防止烧环电机。 8.降水期间,现场如临时停电,业主应提前即、应及时通知项目部,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9、潜水泵工作期间应注意用电安全,经常检查线路有无磨、漏电情况,发现电缆有破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电缆。

35

10、平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天气变化,增大地下涌水量,基坑内集水坑准备两台泵,备用一台,防止水淹没基坑,造成大的损失。

第七章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7.1、施工准备

7.1.1、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

该分项工程主要投入抽水泵、水管、配电箱、电缆线、钢板、钢丝绳、防滑草袋、铁锨、扫帚等物资,其数量及进场时间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配备。

7.1.2、拟投入的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出场计划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国型号 规格 数别 地 小松 斯太尔 柳工 2 10 1 山东 济南 山东 量 产制造 年份 2009 2009 2009 额定功率/kW 生产 能力 1m3 20t 3m3 完好 完好 完好 备注 序号1 挖掘机 2 自卸车 3 装载机 以上机械设备开工第二天进入施工现场,工程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机械设备退场。

7.1.3、劳动力计划 工种级别 普通工 放线工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施工降水 土方开挖 36 4 边坡支护 36

挖机司机 司机 电工 维修工 6 10 2 4 7.2、 主要施工方法

7.2.1、设备进场前,按甲方的要求及有关部门规划、规定、设立施工放线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该工程基坑较深,工作坑采用锚喷支护,留有500mm宽的工作面,不放坡,以便下道工序的施工。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 7.2.2、具体施工步骤

1、工作坑挖土分三层进行,第一层挖3m,第二步挖3m,第三步挖3.5m。每层预留20cm土层人工清理。在第一层第一段挖土结束,随后进行锚索喷护,待锚喷混凝土达到允许强度后开始第一层第二段开挖,随后进行第一层第二段喷锚支护,然后依次进行下段开挖及锚喷施工。待第一层全部完成后,挖掘机回到第一层开挖起始点按第一层行走方向进行第二层开挖至8.5m深,同时施工人员做好锚喷支护施工。第二层开挖及第二皮锚索支护完成,待锚喷混凝土达到允许强度后开始第三层开挖。第三步开挖至10m深。每次挖至距槽底标高20cm时,采用人工清挖至设计槽底标高。待开挖至距离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

2、马道设在工作坑的东北方向,宽度4m,坡度为15°,马道收口时采用挖土机倒退挖除马道土体,剩余部分采用人工清理,支搭脚手架进行该处边坡支护施工。

3、挖至设计槽底标高时,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进行基槽钎探施工。

4、施工中对标准桩、观测点、管网加以保护,发现古墓文物及时申请有关部门处理。

7.3、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工前组织全部进场人员学习施工方案,熟悉图纸及地质状况,对机械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

37

要求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学习规范要求,精心施工。严格按照以下项目控制:

项次 1 2 3

7. 4、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7.4.1、在距工作坑东、南、北、西边1.5m周围修筑高0.3m,宽0.24m截水墙,在墙上高用Ф48mm钢管设置一道护身栏杆,立杆间距2m,高出自然地坪1.2m。基坑上口边1m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在锚喷支护上口5m范围内不许重车停留。各施工人员不许翻越护身栏杆。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临边截水墙如下图:

38

标高 长度、宽度 边坡坡度 不允许 坡度尺检查 +0 -50 -0 水准仪检查 由设计中心向两边拉尺量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验方法

7.4.2、工作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工作坑内乱扔杂物,向工作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机械施工时现场设专职指挥人员一名,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7.5、基坑土方开挖控制措施

7.5,1、当支护桩与冠梁强度达到开挖阶段的设计强度,进行下挖基坑;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在预加力后,进行下挖基坑;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养护时间大于2d,进行下挖基坑。

7.5.2、严格按照上述具体施工顺序和开挖深度分层分段开挖;锚索、锚杆、土钉的施工作业面与锚索、锚杆、土钉的高差为50mm。

7.5.3、挖掘机司机选择从事时间长久,驾驶经验丰富的,并且进行施工前培训。开挖时,挖掘机不得碰撞或损坏锚索、锚杆、腰梁、土钉墙面等构件。

7.5.4、在降水后开挖地下水位一下的土方;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出现异常现象、不明物体,停止开挖,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再继续开挖;挖至坑底时,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的原状结构。

第八章 方涵顶进施工

1、施工准备

总体施工顺序为先进行底板砼施工,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然后进行预制方涵、再进行顶进线路加固施工;待顶进准备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框架箱涵顶进;最后是线路恢复及附属施工。

箱涵顶进施工程序:安装后背分配梁—安装、检查顶进设备—拉槽挖土—试顶—挖土—顶进—增加顶柱—测量或纠编—顶进—箱身就位 (一)箱涵顶进顺序

考虑本工程施工特点,拟定箱涵顶进顺序为A段(始发---接收),B段(始

39

发---接收)。

(二)安装、检查顶进设备

顶进设备分为液压系统和传力设备。主要检查液压元件、管路接头、仪表等是否正常,以及检查千斤顶的行程是否与设计相符,顶柱或传力设备是否完好。本工程的顶进设备采用420T卧式油顶5台(其中备用1台)。顶管机背负挡墙,面顶砼方涵,砼方涵置于滑板上,砼方涵前端安装切土钢刃角(切土工具刀的外部几何尺寸与砼方涵套管外部几何尺寸相同)。 (三)顶进方法

通过切土钢刃角切屑土体,然后人工利用道轮车在切土工具管内取出土,人工挖取土时,严格控制挖土,由上向下挖土,两侧均匀挖土,左右侧切土时钢刃角要保持吃土10CM以上, 严禁超挖, 开挖面的坡度不得大于1:0.75, 严禁逆坡挖土, 同时严禁扰动基底土层。每次挖取土的深度均不超过顶铁的长度,以保证挖土时不会在套管四周20mm以外形成空洞或坍塌,每次顶进100~300mm,每顶管一次后都要进行测量,以防偏差过大后难以纠正。 (四) 顶进阻力的计算:

顶管时的总推力:R>顶进时的总阻力F; F=F1+F2+F3 F1-迎面阻力, F2-顶进阻力;

F3-构件自身阻力 F1=D*P ;

P=K0*H0*R=0.55*12m*1.9T/m3=12.54(T/m) P-控制土压力,

K0-静止土压力系数, 一 般取0.55, H0-地面至顶进机中心厚度, R-土的湿重量为1.9T/M3。

F1=D*P=2.8m*12.54 T/m=35.11(T); D-管顶外宽度,

P-控制土压力.

F2=J*f*L=11.2m*0.5 T/m2*60m=644(T) J-方管周长,

f-管外表面摩擦阻力, 取0.5T/m2,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x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