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翻硕考研明代诗文流派评析

更新时间:2023-12-16 21: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翻硕考研明代诗文流派评析

明代初期诗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高启,或文,或诗,或诗文兼长。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都是台阁重臣,所作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其形式则是追求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给人以枯燥乏味、平庸呆板之感。因为他们身居高位,所以追随者很多风靡一时。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诗派:是继台阁体之后,明代前期的又一个诗歌流派,因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而得名。它形成并活跃于弘治至正德年间的诗坛。李东阳的成就最大,他的诗论着眼于形式,强调诗歌的体制、音节、声调、格律,忽视内容。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是抒发封建士大夫情怀的应酬题赠之作,缺乏现实内容,其形式典雅工丽,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之弊。 明中叶以后,文坛上出现了许多文学小集团或文学流派,著名的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它们或同时并起,或先后相承,各自利用一定的文学传统,提出一定的文学主张,表现一定的创作倾向,相互排斥,此起彼伏,直至明亡才告结束。 前七子:“前七子”复古运动出现在弘治、正德年间,他们包括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桢卿等七人,这些人反对粉饰太平、文风柔靡的台阁体,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对扫除台阁体千篇一律、呆板单调的文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把秦汉古文当范本,刻意模仿,从而滋长了文坛上的模拟剽窃的风气,或以形式上的古奥艰深掩盖内容的贫乏浅薄,扼杀了文学创新的能力。“前七子”中以李梦阳、何景明的文章最有代表性。 后七子:嘉靖、万历年间,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再一次发起古文运动。后七子的文学思想与前七子一脉相承,他们进一步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王世贞语)。对于“后七子”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在反击“唐宋派”的文学倒退、维护问学的独立地位、强调文学的艺术特征上起了极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学复古运动固有的弊病,在“后七子”那里显得更加突出。虽然他们也提出过很好的意见,但他们太过强调效法古人,对于创作的法则又规定得太具体、细密,必然会对个性、情感的自由表现和艺术的创新,造成严重的束缚。 唐宋派:嘉靖初年,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毛坤等为首的唐宋派出现在文坛,他们最早起来反对拟古文学运动,继承南宋以来推崇韩、柳、欧、曾古文的传统,提出“文从字顺”的主张来矫正前后七子的创作弊病。由于他们崇尚唐宋古文,故世称“唐宋派”。这一派以复古的理论来反对复古,这是他们注定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他们在当时看到了拟古派给文学带来了危机,竭力反对文学复古,就这一点来说是进步的。

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是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因“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得名“公安派”。公安派的文学理论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他们的文学理论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认为文学的发展方向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新”;二是反对文学创作剽窃模拟,矫饰虚假,强调文学创作要发抒自己的实际感受和独到见解;三是反对古奥艰涩,隐晦难懂,主张意达辞畅。“公安派”在创作上的主要贡献是散文,他们的游记、随笔等,写景抒情,自然地表露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公安派”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竟陵派:“竟陵派”是继“公安派”而起的一个诗文流派,其实两者在理论和实践

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竟陵派”只是力图纠正“公安派”末流的弊病。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钟星和谭元春,因其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得名。其文学主张主要见于钟、谭二人编选的《诗归》一书。他们提出“求古人真诗”,既学“古”,也学“真”,强调“独抒性灵”,但过于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他们的偏狭性。

童心说:李贽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也竭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提出了“童心说”。李贽认为,所谓童心,也就是赤子之心和真情实感,是一种未被道学礼教所蒙蔽的内在情感。在他看来,只有具有童心的文学,才是真文学。他明确申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的学说推动了明代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x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