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把控课堂纪律

更新时间:2024-05-25 05: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如何把控课堂纪律

记得刚到我所跟班级,听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班主任陈老师把上课的内容娓娓道来,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而我们几个见习老师也在后排认真地做着听课记录。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样看似普通的一堂课,其中需要做到的安安静静的课堂纪律竟是那么的有学问。因为紧接着的数学课和英语课,孩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随意讲话,随意走动甚至是追逐打闹,整个场面让我们这些没经验的见习老师看了目瞪口呆,头都大了。厉害的是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还能在这样我们觉得不那么安静的上课环境中控制住孩子们,并且上起课来游刃有余。我们都在心里默默担心和紧张着,万一自己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课堂纪律不够安静,学生们对我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讲话插话走动根本控制不住,整个课堂节奏很可能就会被打乱,这让我紧张的心情更加不安。才发现比备课更为重要的是先学习如何把控住上课时的课堂纪律。

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很难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因课程、学生或教师的不同而不同。课程不同,所需的课堂纪律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学生不同,课堂纪律就会直接地、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教师不同,课堂纪律就会产生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不同影响。因为每门课程都有着其不同的要求;每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教师都有一些其他教师所没有的特点,适合这个教师的课堂纪律未必适合另一个教师。

那我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本班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先从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下手分析。

1、教师组织教学不够,学生没有充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课过程中教材准备不足,忽视学生,教师在讲台上就会唱独角戏。课堂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参与不到课堂当中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同一种教学方法会在其任课的几个班级去推广,没有深入了解不同的学生群体,导致无法因材施教。因此,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出现纪律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2、没有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有趣的课堂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于小学阶段

的学生而言,应善于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课堂环境、学习等充满热情。如果教师忽略了兴趣的重要性,就会出现课堂乏味,课堂不生动活泼等现象,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纪律问题也就比较常见了。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只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思考方面的懒惰。

3、日常师生关系的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日常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到位,师生之间心理沟通少,互不了解也就谈不上相互理解,师生之间也就无法达成心心相印,教学过程中二者缺乏默契,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完成。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学生不听话——教师训斥——学生习惯——继续违反纪律——继续训斥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课堂上经常挨批评、遭训斥和讥讽、受冷落和歧视,挫折经历太多,便心灰意冷,不思进取,导致违纪行为。

4、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没有完善的计划、监督、总结,奖惩没有依据,在学生意识中没有完整的遵纪思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就容易出现纪律问题。

5、学生自身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儿童,儿童的天性就有好动、好奇的特点,理解力和自制力还比较差,在课堂上管理太松则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太严格,则有可能扼杀孩子天性,尤其在心理上容易留下阴影,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我该如何应对课堂纪律问题? 1、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教育后进生

一方面,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差;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课堂纪律中最大问题的制造者。对于这一类学生,管理与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教师应该挑选一些鲜明、有趣并且引人入胜的书供其阅读。当他能够带着疑问来问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到如何去学习。不仅解决了后进生学习方面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对于课堂纪律也有促进作用。

把课后复习提前到课前预习。课后给后进生开小灶复习,不仅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而造成恶性循环,还比不上课堂的效率高。教师应在课前提早给后进生预习,他们会认为教师对他们有特别的好,而且在课堂上也

能跟上大家的步伐,而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产生对预习课文的疑问和兴趣,自然而然课堂纪律就不会有问题了。

宽容是无声的教育。在出现纪律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班级的问题学生。教师要做的不是对他们进行训斥,也不是安排特殊座位,而是应该从根本上了解他们,与家长沟通,与其周围的同学沟通,给与更多的关爱,无形的和有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上课要走到同学当中去。如果教师仅仅把教学的范围局限在讲台上,那么对于后排的学生很有可能关注不到。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不仅可以及时制止违纪行为,有利于纪律的管理,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堂要松弛有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下功夫。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枯涩的教学内容往往难理解,越有趣味的内容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顺口溜,适当的做课堂练习,但是不宜过多,否则课堂纪律不好把握。

4、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这些非言语策略传递了同一个信息:“我看见你正做什么,你不应该这样,快回到学习上来”。相反,如果口头批评则会使其他学生停止学习。

5、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强有力的激励。要想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妨表扬与其相反的行为,可以是他们所做出的,或者是其他同学做出的。这就是说要从学生的正确活动人手,如果学生常擅自离开座位,教师就要在他们坐在座位上认真学习的时刻表扬他们;如果学生在交头接耳,教师就要表扬其他大多数学生专心致志。

6、适当的提问,做课堂练习,让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一味的自问自答,容易造成学生走神的现象,让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并且不要吝啬赞美、期望、喜欢、关爱的言语与眼神给与鼓励和表扬,可以使学生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但是注意在提问时不应该集中于几个学生身上,目标要分散,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问题,最终提高课堂质量。

7、言语提示。课堂上简单的言语提示有助于把学生拉回到学习上来。教师在学生犯规之后,要马上给以提示,延缓的提示通常是无效的。提示应从正确提示(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消极的语言),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而不是纠缠他正在做

的错事。正面提示表达了对未来行为更积极的愿望,让学生知道,尽管其表现令人无法容忍,但他始终是受班级接纳和欢迎的。常用的积极语言例如:身子要坐正;学习时应保持安静点;努力自己把这些题做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知道答案就举手。消级的语言:不要自顾自地玩自己的东西;不要砰地一下关门;不要发出这么多嘴杂声;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叫你不要这样做!

如何恰当解决课堂行为问题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教师能否有效地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成败至关重要。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因人而异,寻找适合自己且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只要我们真心爱孩子,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学习,自然会慢慢掌握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x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