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艺术家徐渭书法作品欣赏(3)
更新时间:2024-02-09 16:2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明朝艺术家徐渭
明朝艺术家徐渭
考场失意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山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 年3月12 日)①,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他是父亲晚年纳妾所生,归嫡母苗氏。出生后百日丧父。十岁时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刺激弥深。十四岁那年,苗氏去世,他乃由同父异母之长兄徐淮抚养。两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甚不相得。徐渭青少年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然而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九岁能为举子文,十二三赋雪词,十六拟扬雄《解嘲》作《释毁》”②,享誉远近。因而在世态炎凉之中,他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执拗、偏激、多猜、恣肆而敏感。徐渭成年后“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③,时常中夜呼啸,宣泄愤慨。所作诗文,恣露胸臆,奇傲纵诞,有超轶千古的不羁之感。徐渭二十岁中秀才,次年入赘绍兴富户潘氏,并随任典史的岳父潘克敬游宦阳江(今属广东),协助办理公文,对官场情况开始有所了解。不久,他又返回山阴,参加乡试,仆仆于浙粤道上。
徐渭虽为赘婿,但妻潘氏十分体贴,以少女的真情,给他以温柔的慰抚,带来了生活的新意和乐趣。正如徐渭后来写的悼亡诗回忆:“掩映双鬓绣扇新,当时相见各青春。傍人细语亲听得,道是神仙会里人。”①夫妻相敬如宾,恩爱似蜜。
在往返浙粤的途中,徐渭还乘兴登南昌滕王阁,观赏翠色如黛的赣江风光;又游梅岭观音洞,秉烛探胜,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不已。他于沿途吟诗赋辞,流露出平生以来少有的乐观情感,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徐渭还与山阴文士沈鍊、萧勉、陈鹤、柳文等结为文社,他们诗酒酬答,讨论诗文书画,评论古今人物,探索人生真谛,放情山水,时人有“越中十子”之称。在广交文友的活动中,孤芳自赏的徐渭,转而博采众长,文学与艺术的修养得到迅速提高。
然而命运多舛,徐渭两次参加绍兴府乡试,都名落孙山,这对热衷于功名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外,二十五岁时,徐家财产又被豪绅无赖霸占,房产、田园,荡然无存;二十六岁时,徐渭的爱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年仅十九。人亡家破,功名不第,这些接二连三的不幸,使徐渭茫然不知所措,为了谋生,他离乡背井来到太仓(今属江苏),却不得门径,徒劳而返。
① 徐渭:《畸谱》,《徐渭集》补编,中华书局1983 年版,第1325 页。② 《徐文长三集》卷十九《赠妇翁潘公序》,《徐渭集》第546 页。
③ 《徐文长三集》卷十一《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三绝见遗。后六年而细子弃帷,又三年闻刘公亦谢世。癸丑冬,徙书室,检旧札见之,不胜凄惋,因赋七绝》,《徐渭集》第341 页。① 《徐文长三集》卷十一《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三绝见遗。后六年而细子弃帷,又三年闻刘公亦谢世。癸丑冬,徙书室,检旧札见之,不胜凄惋,因赋七绝》,《徐渭集》第341 页。
嘉靖二十七年(1548),二十八岁的徐渭,“背负一蒯剑,挟数败橐书,来僦屋东城里中”②。他将此敝庐命名为“一枝堂”,招收学童,教私塾■口,并且开始追随季本、王畿,研习王阳明的学说。次年,他又不顾世俗的偏见,将身份低贱、分别十九年的生母接来同住,以享母子欢叙的乐趣。
在王阳明学说的影响下,徐渭对个人意志变得愈为重视。他认为“凡利人者,皆圣人也”,“故马医、酱师、治尺棰、洒寸铁而初之者,皆圣人也”①。因而徐渭公然对传统儒学的观点发出反叛的呼叫,蔑视朱熹等人宣扬的“君臣父子之懿”,强调《庄子》的绝对自由精神,性格也更加豪放不羁。他还从《首楞严经》这部禅宗的经典中,领悟到心性的自然与为人的自适。
徐渭在钻研学问的同时,对政局十分关心。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北方的俺答军队在京畿掳掠,史称“庚戌之变”。当消息传到江南后,徐渭义愤填膺,挥笔写下《今日歌》、《二马诗》等,痛斥权奸严嵩误国,恨不得插翅飞往前线杀敌,炽热的忧国情感溢于楮间!由此他把自己报国的前途寄托于科试上。可是,恣肆的才情又为八股文所束缚,依然屡试屡北,先后参加八次乡试,全部落榜。嘉靖三十一年(1552)初试考中,他受到浙江提学副使薛应旂的赏识,拔为第一,增补为县学廪膳生。但在复试时仍未中举。书画奇才,“词坛飞将”
徐渭的才华,在八股场屋之外得到充分的显示。他三十岁以后学习书画,一触即不可收拾,于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所不能;大刀阔斧,酣畅淋漓,将自己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倾注到笔墨之中,使内心的
激动、寂寞、痛苦、愤慨与欢乐、追求,在写意作品中毫不犹豫地得以表现出来;他的行草书更是以桀骜之气,将自己狂傲不驯的精神、奇特雄放的气质,一一宣泄倾倒出来,如狂花扑水,破云堆岭,线条粗犷强劲,“苍劲中姿媚跃出”①,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寂寞,有“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之誉②。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进犯浙闽沿海,绍兴成为烽火之地。平时好阅兵法的徐渭,积极地投身到抗倭保家的战斗中去,他淡忘了个人的不幸,神情振奋,冒死来到前线,先后参加了柯亭战役、皋埠战役、龛山战役,出谋划策,初步显示了军事才能,并引起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
龛山战役结束后不久,徐渭应内兄潘涛之邀,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冬离浙游闽。他溯富春江,由兰溪入闽。沿途翠峰逐岸,美不胜收,舟泊夜市,笙歌不绝。他游览了武夷山,并在福建顺昌潘涛驿丞署内潜心研究南戏剧本,探求南戏的源流,分析各种地方戏声腔的发展历史。徐渭对当时流行的轻视南戏之风非常反感,他认为南戏有自己宽松自由的格律,受到民间的欢迎,它通俗、多采,“无今人时文气”,可是却“无人选集,亦无表其名目者”③。为此,徐渭写下了《南词叙录》,首次对南戏加以总结,研究了南戏的艺术特点,著录了宋元南戏六十种,明初戏文四十七种,以反对戏曲创作的骈丽风尚,扶植新兴的俗曲。
② 《徐文长佚草》卷五《司马氏嫂传》,《徐渭集》第1139 页。
① 《徐文长三集》卷十七《论中三》,《徐渭集》第489—490 页。
① 袁宏道:《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43 页。
② 袁宏道:《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43 页。
回到山阴后,徐渭还致力于戏曲的创作,他既采用北杂剧的形式,又吸收南曲的自然格律,写成了杂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作品。这些剧本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前人的窠臼,长短不一,生旦合唱,随意抒写,强调自然,而且宣扬人的情欲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反对虚伪的禁欲主义;歌颂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揭露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酷压迫;表现了作者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豪达意气。
徐渭的《四声猿》,高华爽俊,洋溢着反抗思想与革新精神,对明代中后叶的戏曲创作起到重要的影响。汤显祖曾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①于此可见一斑。
幕僚生涯
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经过多次相邀,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在此以前,徐渭曾为胡宗宪起草过疏牍奏章,并且代笔歌颂严嵩,还参预胡宗宪的剿倭计划。他对胡宗宪傍依严嵩非常不满,但钦佩胡宗宪的抗倭胆略,感念他对自己的信任,经过一番犹豫,徐渭还是离开了书斋,进入了衙署。以后,他随总督府移驻宁波、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崇安等地,知兵设计,协助胡宗宪平倭。徐渭身在军营,而疏狂之习无改,经常与少年结帮豪饮,大醉啸歌,幕中有急事,召他不得,“夜深,开戟门以待之”;当时虽然“督府势严重,文武将吏庭见,惧诛责,无敢仰者,而渭戴敝乌巾,衣白布浣衣,直闯门入,示无忌讳”①。由于徐渭长于作战计谋,又善写诗文颂词,胡宗宪对他优容有加,不仅赠银让他购得房产,不必寄人篱下,而且还帮他续弦,娶上漂亮的女子张氏为继室。不过自由放任的徐渭总不习惯于拘谨的幕府生活,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乘胡宗宪因严嵩案受牵累、总督府解散之机,回到了绍兴。次年,又应礼部尚书李春芳之聘赴京,因性格不合,不久便辞去文书之职南归。不料李春芳竟不能容忍徐渭的辞聘,放出风声,威胁徐渭归复到他的门下。于是徐渭又千里迢迢赶回北京,请旧友说项,才算了结这桩纠纷。
孰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胡宗宪在政敌的构陷下,入狱而死。徐渭闻讯,惧怕自己曾为胡宗宪代笔歌颂严嵩而忧心忡忡,以致精神失常,反复九次自杀未遂。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在一次狂病发作中产生幻觉,以为继妻张氏与僧人通奸,竟将张氏杀死。遂锒铛入狱,服刑七年。
在友人的营救下,徐渭总算没有以命抵罪,但他于万历元年(1573)出狱时年已五十三岁。他无以为生,乃以出卖字画诗文■口。怀才不遇,落魄江湖,清名受辱,前途无望,世情的冷暖,生活的辛酸,更使他放浪形骸,以酒浇愁。他有时彻夜狂饮,以泄忧愤,诗文不肯傍依他人,横冲直撞,呼啸而起,对封
建的理念、传统的束缚,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豪迈放逸,自成一格。
③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① 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版。
① 陶望龄:《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39 页。
徐渭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风尤为反感,认为拟古不过如鸟学人语,即使学得再好,也不过是鸟语,毫无真实的价值。他主张诗歌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感而发,故而将胸中英雄失路之悲、托足无门之愤,以及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等可惊可愕之状,皆寓诸诗文,所作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破土,似寡妇之夜泣,若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则平畴千里,倾泻无阻;偶尔幽峭,则鬼语秋坟,凄惨悲凉。徐渭的书画,也更加泼辣豪放,荡人心魄。他善于画葡萄,老藤欹斜低垂,葡萄晶莹如珠,以表现“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愤慨。①他的诗文书画,融为一体,显露了强烈的个性,对后世反传统束缚的画风形成,颇具影响,以致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郑燮,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穷愁老病殁万历三年(1575),徐渭应张元忭之请,参与纂修《会稽志》。以后又游览了杭州、南京、富春江一带,病体略有恢复。万历五年(1577),他又应巡抚吴总之聘,赴宣化府充任文书,以为稻粱之谋,并借以开拓襟怀,放情山水。在宣化、北京等地,徐渭写下大量诗文,寄托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如《边词》、《胡市》等,活泼流利,而富有现实意义。
五年后,徐渭因旧病复发,返回山阴,定居“青藤书屋”。晚年他贫病交加,所蓄书籍数千卷变卖殆尽,常至断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见富家贵室,低首乞食。“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①。他有时携钱与下隶佣者豪饮酒肆,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在穷愁老病中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徐渭一生,才艺纵横,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力图追求个性解放,而又难以摆脱自身的传统意识,八赴科试,败北以终,惟从诗文书画创作中寻求个人尊严的表露,汪洋恣肆,著作宏富。他的诗文大多收入《徐渭集》。杂剧尚有《歌代啸》,传世书画作品有《牡丹蕉石图》、《墨葡萄图》、《青藤书屋图》、《骑驴图》等。
① 据徐渭:《墨葡萄图》自题。按: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① 袁宏道:《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43 页。
篇二:[明]徐渭书法作品(图)
徐渭书法作品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
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最终穷困潦倒而死。
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即模仿杨雄《解嘲》作《释毁》的文章。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早年家难屡作,在婚姻上也数遭挫折。40岁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当过一阶段的幕僚军师,对军政之事多有谋略,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开心的时候了,后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下狱7年。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写诗作画,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时而清醒时而反常的情况下度过的。
徐渭晚年几乎是闭门不出,凄凉孤独,穷困交加,他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徐渭悲剧的一生,愤
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
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他发展了泼墨写意花鸟画法,用笔豪放恣纵,水墨淋漓,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于后世有极大影响。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
篇三:徐渭黑牡丹欣赏
【 徐渭《墨牡丹》欣赏 】发布人:龚觉 发布时间:200
徐渭是晚明画坛的一朵奇葩,他身世奇,性格奇,构思奇,用笔奇,现在以墨牡丹作品的奇异之处。
徐渭作画常常自标一格,有时把四季花卉聚为一图,有时把观音画成奇丑,而本图来表现“富贵花王”牡丹。
牡丹有红、黄、白色,甚至亦有绿色,但未见黑色。徐渭则一反常例,画牡丹为黑一段精彩的题句,说明寒士的画与富贵中人的画在用色方面不一样:“牡丹为富贵花主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宜,至荣华富贵,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从作画题材及用色均可见画人之贫富,实渭强调穷人不与富贵者同流合污,独标一格,这也是文长个性倔强的一种表现。 除了身世之感外,在审美情趣方面他还有另外的说法,他在题句中有“不藉东风力王。雪威悲剑戟,鏖战几千场”,强调以花写神。从另一角度说,“不藉东风力”,与在京入幕(其一,嘉靖四十二年冬,由礼部尚书李春芳邀请,入京参加李幕;其二,万故交翰林编修张元忭府旁开馆授徒),但终不肯借权贵之力的经历与思想是相符的。
徐文长的绘画主要是水墨画。他画牡丹诗云:“墨作花王彩,胭脂付莫愁。”他不颜色,只是种种彩色都已经送给了金陵莫愁女,他留下的只有墨色了。这种舍弃彩色只种刻意追求,他认为按照他的情趣,以墨写形,足以传神。徐渭留存的画作大都是水墨时也用彩色,但数量不多。
因为画面多用泼墨,只用寥寥数笔勾勒连缀,用笔粗放简约,故称“减笔”。文长
世的习惯说法,为减笔大写意。
回复1. 徐渭是一个悲情人物,和荷兰画家梵高一样,都是用苦难过后的生命来作画的人,所以后人在观摩他的画时还能感受到中的不平,许多人在看到他的泼墨时方觉找到了知音。连齐白石先生也悔不早生三百年,为青藤(徐渭之号)磨墨铺纸! 回复2. 江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其人极为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皆负盛名。是明清泼墨写意画的家如八大山人,板桥等影响极大。板桥先生极为推崇徐渭,尝配一印,自号青藤门下走狗。
王
回复3.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水墨画就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墨伴随这历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水墨文化的发展历程。其中,水墨所蕴含的是展现中国文人画家精神气节的最佳代表了。墨,酝酿了中国人的沉稳、冷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底蕴之厚,传递出华夏文化徐渭的《墨牡丹》既表现出了起绘画泼墨艺术的精湛高超,又挥洒出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演变。同时这也展现了牡丹的气质,就犹用墨,则更显其非凡和与众不同。这就是徐渭的精妙之所在。(以上全是本人闲扯的,请别放在心上啊)
回复4.
有空能讲讲的牡丹的艺术特色么,是指在艺术中的作用及题材范围,我很感兴趣
王
回复5. 徐文长的墨葡萄是文人写意画的颠峰之作,痛快淋漓的写意丝毫没有减弱葡萄的形似,反而创造出一种水汽蒸腾的鲜活以行草匆匆而就,大小参差,如同墨点跳动,抒发了诗人虽人生落魄但独立清高的高贵人格。
回复6.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其人极为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皆负盛名。是明清泼墨写意画家如八大山人,板桥等影响极大。板桥先生极为推崇徐渭,尝配一印,自号青藤门下走狗。
王幸妮同学 200
其实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都可以说是深受徐渭的影响。
回复7.
回复刘巧同学:
其实徐渭是一位颇非主流的画家。他画的牡丹当然不是主旋律版的牡丹。他借墨牡丹主要还是表达的自己不与富贵同流合污的倔强其实说起来文长的内心是相当扭曲的。
正在阅读:
明代艺术家徐渭书法作品欣赏(3)02-09
追悼词范文02-11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全集(48份) 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03-15
地质勘探测量中坐标系的选择及转换方法08-12
会计试算平衡教案03-10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检索课机试试题12-03
我们-现代诗歌11-21
2019-2020年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03-14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集锦11-23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徐渭
- 作品欣赏
- 明代
- 书法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