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更新时间:2024-06-01 2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的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一节,题目是《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字智能争相辉映,绘成一幅让人神往的历史画卷。此后中国人的思想始终超越不了先哲们的境界,是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泉,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形成的。如何传承这些文化,中华子孙责无旁贷,由此可见地位非比寻常。

但是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众多。要使这节课鲜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时有种生命力在涌动的感觉,必须突破教材选取材料。我利用多媒体,补充了2007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新闻图片,感动中国新闻图片,《百家讲谈》视频资料,《论语》读本,《中国文化导读》等资料。如何组织材料,建构本课呢?我又充当什么角色呢?

我告诉自己:不做文化典籍的讲解员,而要做指引学生领略先哲风采的路标。这节课不是学术交流课,要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关注先哲们的言行,情感,命运,从而产生感受、体会,对历史生成认识。基于以上理念,我搭建了本课两条主线,一条是感悟先哲们的思想魅力和价值,这是本课重点。其二,学习一种方法,生成一种认识:个人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潮流中,关注人的思想,就是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如下三维学习目标:

1、采用2007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新闻图片导入,介绍孔子世界地位,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疑问:孔子有什么价值,让这些精英政要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起到设疑、激趣,点题功效。

2、诸子百家的主要言行观点,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历史知识,是本节重点,特点是人物众多,思想多元,命运不同。有的愤世嫉俗,有的乐观进取,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落寞沉寂。我设计一个场景:召开一个“春秋战国君主的人才招聘会”请学生选择扮演的角色,理解角色,阐述观点。历史沧桑感激越着学生们试图穿越时空,去探究体会古人多元的思想、情感,感受先哲们关于做人、处世和治国的智慧。从而完成预设目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主张,代表的阶段利益,对前途命运的分析。

3、通过《百家讲谈》易中天讲孔子的仁,孔子教学思想的应用,三孔图片,当今世界孔子学府的建立,历史上孔子的颠沛流离、孟子荀子对儒学的发展等信息,让人物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儒家怎么形成的,儒家在春秋为什么不被重视,儒家在今天的地位如何”,从而解决本课的重点-----儒家思想的形成。

4、百争争鸣思想形成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理解这一问题,我引用了“中央电视台在采访过程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由此折射出一个原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设疑,举一反三,思考:为什么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生成认识:个人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潮流中,关注人的思想,就是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

5、播放感动中国的新闻图片,引用李泽厚的话,设疑“谈一谈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与百家争鸣中的各派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诸子百家的观点中获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启发。

6、播放永恒主题歌,由老师说结束语: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各种严峻挑战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学习先哲们的思想性,就是为了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开启新篇的坚强决心。”师生一起,与历史产生共振,达成共识:传承中华优秀历史,中华子孙责无旁贷。 具体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新闻图片: 2007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来自其它世界各地的政要、世界华人华侨代表以及孔子后裔近4000人参加了祭孔大典。

2、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教师: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说文解字,解读标题:

师生共同完成“什么是百家,什么又是百家争鸣 ”教师对学生观点作出评价。

教师承转: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第一次漫长的乱世,更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最辉煌最烂灿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智慧争相辉映,绘成一幅让人神往的优美画卷,此后两千年,中国人的思维始终超越不了这些先哲的境界,是什么原因铸就这种辉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段对话-------“播放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提问:“为什么放羊娃会有如此单纯、幼稚、甚至可笑的想法”

学生回答:他的想法受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制约。

师引导学生生成学习方法: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个人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潮流中,关注人的思想,就是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 教师设疑:举一反三,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辉煌的原因。

环节二:召开一个“春秋战国君主的人才招聘会” 请学生选择扮演的角色,理解各位角色,阐述观点。形成表格 主要学派 儒 家 道 家 墨家 代表人物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主要观点 仁,礼,以德治国,有教无类 仁政,民本,性本善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道,辩证,无为而治 相对主义,消极避世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环节三:儒家思想的形成 步骤一:设置情境,解读孔子的思想观

①走近孔子:展示三孔图片②播放 “我读论语”③播放百家讲坛视频——易中天 “我读经典”孔子的仁、礼。 步骤二:补充材料“中国教育史讲稿”,设疑: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在当时有何教育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能力。

步骤三:比较分析孟子、荀子与孔子的观点的异同,生成认识:儒家学说的形成,是各位思想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步骤四:通过几幅图片:孔子在中国,孔子在世界,由学生得出认识:孔子思想泽被东西。

步骤五:教师设疑:上面我们一同领略了先哲们关于做人、处世和治国的智慧。那么到底百家争鸣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学生生成认识。 环节三:古为今用

步骤一:播放感动中国新闻图片,教师引用李泽厚先生的话,生成认识: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直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请大家各抒已见,谈一谈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先哲们思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堂小结

播放2007年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歌“永恒”,教师小结升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各种严峻挑战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学习先哲们的思想性,就是为了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开启新篇的坚强决心。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1单元第2课,学时为1课时。

1、《历史必修Ⅲ》一书主要讲述中国从古至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思想的演变》,把我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分成了鲜明的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而《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门讲述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如何发展成为正统思想。中国儒学在世界诸文化诸学术中,是一门显学,有极为重要的世界意义,曾推动东方以

至世界文化的发展。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治国思想在成为我国正统之后,一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影响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本课所讲述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正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可以说,要真正了解中国儒家主流文化,不能不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治国思想,正是因为他,才使得儒家思想获得统治者认可而成为正统。

作为本单元第2课,在继承前一课讲述的儒家思想如何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儒家思想在经过焚书坑儒,黄老之治后如何在董仲舒的发扬光大之下使之成为中国正统思想的历程。本课一方面介绍了董仲舒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了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并讲述了正是因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得到汉武帝的青睐,才使得其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该课在本单元中也是其中一根关键的链条,绝不可缺,否则无法了解中国儒家文化是如何走向正统的。 2、课堂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的地位,确定这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西汉前期社会状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了解汉武帝使新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⑵探究新儒学成为正统之后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重点: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新儒学的内容

确定依据: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而思想文化往往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学生深刻了解时代背景(秦焚书坑儒、西汉初期社会发展状况、面临的社会问题等),才能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和走上正统的必然性。而必须深刻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内容,才会明白董仲舒的治国之道是如何适应时代及统治者的需求而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的。 ⑵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

确定依据:董仲舒的新儒学作为一种治国思想而存在,学习思想史本身就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古代思想史,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对于这一难点,应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同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儒学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节构,以期更能体会新儒学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说学情

由于该课授予对象是高二学生,大约16—17岁,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但总体历史理论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 2、学法指导 ⑴探究学习

怀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 ⑵合作学习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这种方法不经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⑶自主学习

一堂课不应该也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学,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本科理论程度较强,对学生思维水平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主张用问题式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同时,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感受历史(主要在学习社会背景时),另外,利用网络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探究。 四、课堂学习设计

我所理解的成功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给素质教育一片天空的历史课堂。

教学方式是:打破认知结构→问题生成→合作探究→成果交流→迁移拓展 1、课前预习探究

第1课已经谈到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成为大宗,然儒家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能成为正统思想?(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强烈学习动机) 2、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⑴导入新课

让学生找出儒家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过程?并借此导入新课。 ⑵进入合作学习

㈠董仲舒新儒学形成的背景

找一段反映汉武帝统治时期面临的社会形势问题的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之后分析西汉前期社会状况。(以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影像创建本科学习的历史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分小组讨论一下:面对西汉当时的社会状况,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有可行性。(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在评出最佳解决方案之后,让我们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 ㈡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

寻找相关原始材料,适当删减,以让学生能够从更完整的资料中理解其新儒学的精髓(鼓励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可让学生上台展示其课前在网上搜集的相关史料或名家解说(培养其自主学习精神)。 ㈢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

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统治思想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尝试解决,自我总结,教师引导和启发。) ㈣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使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让学生归纳总结即可(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总结能力) ㈤全文小结

董仲舒在西汉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响应时代的需要糅合道家、阴阳家形成了新儒学,并在汉武帝的支持下成为中国的正统,但是是否儒学就已经发展到顶峰状态而不需要进一改进呢?(“存问题“教学,承上启下引发思考,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㈥迁移与拓展

学生可运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外通过读董仲舒的著作继续研究董仲舒的思想。

第四课 宋明理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教材地位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它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另外,宋明理学它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用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所以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的能力,我还在授课过程中配合以比较发现式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讨论分析基础上的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 2、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多而抽象,加之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材、收集相关资料,课堂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依据学生不同学习层次、能力进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1、布置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让学生搜集跟二程、朱熹、王阳明有关的小故事,帮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宋明理学家及其观点。 (二)导入新课

教徒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但路德毫不畏惧,经过长期的斗 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 路德的宗教主张.

活动四:总结,归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过程中的人物及作品,填入表格,采取小组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五:发放卡片,评选我最喜爱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理由填写完了之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再做点评.主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本课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理由

四、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ppt,配合背景音乐《我的太阳》,

将学生的思绪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导入:展示两幅相同题材不同时期的宗教绘画作品《圣母子》,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

学生归纳得出一幅是中世纪的,人物形象呆滞,刻板,缺乏真实性和自然性。另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理性。

设问:为什么在中世纪作品如此呆板,而文艺复兴时期会出现这样鲜活的作品呢?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活动一:介绍文艺复兴背景

提问:文艺复兴从14世纪开始一直到16世纪,这一时期西欧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以及早期的奴隶贸易等等,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兴起。

首先出现在哪里?从字面上如何理解呢?让学生在书本上快速搜索关键词

意大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

活动二:走进文艺复兴名人堂: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们隆重推荐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巨匠和他们的作品: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

重点介绍薄伽丘和达芬奇

首先,让我们走进薄伽丘和他的《十日谈》。薄伽丘是一个富商的私生子,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父亲希望他经商,他却酷爱文学艺术,创作了被称为“人曲”的伟大作品——《十日谈》。《十日谈》多次被教会列为禁书。下面,我们来听一个选自《十日谈》里的故事,来探究一下这部伟大的作品为什么在当时被为了禁书?

(一)薄伽丘与《十日谈》

1.简介薄伽丘与《十日谈》

2.音频《一对父子的故事》

提问: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明白了,《十日谈》在当时为什么被多次列为了禁书,原因正在于此薄伽丘通过这个故事,嘲讽了宗教神学的伪善与荒谬,引导人们要摆脱中世纪禁欲苦行的束缚,顺从人欲。

(二)达芬奇

1.简介达芬奇:

达芬奇让人感到神奇、睿智的地方,首先来源于他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那摄人心魄的微笑。

展示《蒙娜丽莎》

同学们,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形象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个自然的、清纯的、恬恬的、幸福的、神秘的贵妇形象,她来源于人世,超脱于人世。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专家还有这样的解读:“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达芬奇的神奇、睿智并不仅限于他的绘画成就,而让人称奇的是,他对自然科学的许多探索和建树,催生和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展示:达芬奇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和探索。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所以摄人心脾,除了达芬奇的艺术天才,还得益于他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正是由于达芬奇注重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在这幅画中,使他的画作自然逼真、栩栩如生。

格言:“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得出结论: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科学家。从他的成就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从盲从迷信到追求真理的发展历程。

(三)简单介绍但丁、彼特拉克的事迹

分析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从而探讨文艺复兴的本质

介绍拉斐尔的身世,展示拉斐尔的几幅作品《西斯廷圣母》、《施洗约翰》等,

思考为什么当时拉斐尔能画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母爱?

出示材料:拉斐尔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正是画家这样一种特殊的经历,使你们看到他的笔下的圣母,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他笔下圣子,充满了对母爱的依恋。这种人间的母子情感,正是拉斐尔特殊经历、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四)展示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摩西》

简介大卫——古以色列——犹太国王,传说是一个杀死入侵巨人的英雄。

摩西——拯救在埃及做奴隶的犹太人先知,也是一个英雄。

同学们,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从他们的眼神和神情中)

力量、希望、勇气

人物为什么会散发出这样的气质?

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名人堂之旅到此告一段落,想一想,这些作品是否仅仅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模仿?在这些作品的背后其实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虽然很多还是借用宗教题材,但是个性鲜明,表达的是人的价值体现,而不是单纯地复兴希腊罗马艺术。

【过渡】史海拾贝-------艺术庇护人,当时很多的艺术大师都是由教会、教皇赞助进行活动的,这些绘画作品价值不菲,但是教会和教皇都很乐意收藏购买他们。教皇为何如此有钱?他有着怎样的生财之道?

活动三:宗教改革

出示材料: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但路德毫不畏惧,经过长期的斗

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活动四:总结,归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过程中的人物及作品,填入表格,采取小组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五:发放卡片,评选我最喜爱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理由填写完了之后,找几个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再做点评。主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启蒙运动》说课稿

阮圳钦 2009年9月12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节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启蒙运动的兴起;法国的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的影响。

2、通过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内容、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中国、日本。

3、通过学生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狄德罗等勇于献身和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讲的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运动。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并享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垂死挣扎的封建制度却成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这个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于是,启蒙运动便应运而生了。在随后的岁月里,启蒙运动波及全世界,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也为美国独立战争起了动员作用,并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鼓舞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 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原因;法国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每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都有以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阶段以物质生产发展的需求而出现的,所以理解思想解放运动必须从它的背景和原因入手;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是在法国,它又为法国大革命和欧美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甚至对亚洲各国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所以,它是本节的重点。

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意识对物质有主观能动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启蒙运动的反教权、反专制的“理性”思想是当时资产阶级冲向封建营垒的两把锋利的匕首(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革命有力的思想武器,启蒙思想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启蒙学者们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和生活,并以其富有先导性的理论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封建意识,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使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或启蒙的时代。因此,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节的重点。 重点、难点突破

由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如: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而为何却高潮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实质是什么?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那么它的矛头直指谁?孟德斯鸠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洛克的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本质是建立怎样的一个国家?卢梭与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最大的不同点。(君主立宪制和“人民主权”说。)为什么说“卢梭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不同思想的根源。并启发学生思考: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有哪些?启蒙运动的有何影响?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处等。 难点分析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区别和联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两大运动的本质虽是一致的,但它们产生在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受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影响,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搞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这对于学好本节的内容十分重要。 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节 欧洲的启蒙运动

重点:启蒙运动的内容、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区别和联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对学习中的共同问题展开讨论。如:什么是启蒙运动?什么叫“理性”?理性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人

们应怎样判断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阐释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所以,资产阶级要反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人们的迷信与愚昧是封建主义的君权、神权、特权能够在很长时间里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前提之一。破除迷信,批判蒙昧主义,自然成了启蒙运动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它被称为“启蒙”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理性学说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强大的生命力。于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为什么发源于英国而在法国达到高潮?”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同时,法国又是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盛行。作为第三等级的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这一思想传播到法国,使专制制度危机下的法国人注入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启蒙思想家辈出,运动达到高潮。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了猛烈冲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

“英国革命披上宗教外衣,而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与民主的大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害怕人民革命,他们宁肯树宗教旗帜,不广泛宣传霍布斯、洛克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在英国还没有达到高潮;在革命中始终高举宗教旗子。而法国资产阶级从英国人的启蒙思想中得到巨大力量,使启蒙思想达到高潮。法国人以“自由、民主、平等”作为自己的旗子。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那么它的矛头直指谁?孟德斯鸠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洛克的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政权组织形式。卢梭与伏尔泰、孟德斯鸠思想的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卢梭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以歌德和赫尔岑对伏尔泰和卢梭评判突出卢梭的思想对法国社会的影响,点明其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不同思想的根源是他们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历。

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启蒙思想”与从前的“人文主义”有何联系和区别?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背景、主要内容、反封方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让学生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处。 (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一定的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由此可见,精神力量一旦化为物质力量,其巨大作用是难以限量的。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在更宽广、更长远的领域和时间里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启蒙运动的背景材料和启蒙运动领导人的主要观点,让学生在课上分析、讨论,从而从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胡克,拉马克,达尔文等生物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重点与难点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w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