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16 09:1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对比教学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关系。 师: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1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物体不受力,就不会运动或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运动而能够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伽利略也通过类似的现象分析,又通过理想实验的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提出问题:两位学者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教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老师做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 毛 巾 棉 布 木 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内容得出结论 。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呢? 。 一、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2

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距离S/m

静止状态。

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合,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但是一个理想化条件,实际上不存在。故是一个理想定律,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得到的。

(3)“时候”反映了力与运动的瞬时对应关系。即物体不受外力的时候对应一种运动状态,受外力的时候对应一种运动状态。

(4)“总”说明没有例外,总是这样。

(5)“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则仍静止;原来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惯性

1、实验探究:惯性现象

(1)棋子不动:将五个象棋子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直尺迅速敲击最下面那个棋子,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叠着的棋子稳稳当当地落在桌面上。

(2)小球向前滚:把玻璃球放在书本上,随书一起运动,当书突然停止运动时,玻璃球继续向前滚动。

(3)碗中水溅出:将瓷碗内盛满水,放在小车上,如果突然拉动小车,则原来静止的水会向与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溅出去。如果小车已在运动中,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停止时,则碗中水会向前方溅出去。

归纳总结:这些现象揭示了物体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人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3、理解:(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

4、惯性现象的解释

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乘客要向后倾或向前倒;为何司机一定要佩戴安全带,好的车辆配有安全气囊;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加煤时要将铲子向前送一下;跑步时不能马上停下来;踩在西瓜皮上易跌倒等等。

5、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3

利用:跳远时可进行助跑 拍打衣服可除去上面的灰尘

防止:保持车距 减速慢行 系安全带 严禁超员超载 行车时抓好扶手 此处可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交通法规。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 二、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 2、理解

三、惯性 1、定义 2、理解

3、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六、作业布置:

P130 作业1、2、3、4

4

第二节 力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 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探究了牛顿第一定律并知道了物体不受外力将处于什

么状态,由于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四、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一个大人可以提起一桶水,两个小朋友一起也可以把桶提起,那么大人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w5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