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29 21: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货币银行学教案(内招生、双学位用)
暨大金融系 萧松华
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 教材:萧松华、朱芳:《货币银行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 主要参考文献: ? 黄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 课后复习、精读教材、归纳总结、广泛阅读有关文献 ? 做好练习并自我检测
? 观察金融领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积极参与讨论 ? 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章
货币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购买力与价格 2、金属货币的自发调节功能 3、货币制度及其内容、格雷欣法则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
5、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标准
第一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1、 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 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价格与货币购买力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反映价值是相对准确,只是从趋势上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其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供求对比。 价格一般包含两类因素:价值和供求。
· 思考:当货币是否足值时,价格的决定与变化?
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 of Money),又称货币价值(Value of Money),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数量)。货币购买力(L)是价格(P)的倒数 。 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1
1
L (货币购买力指数)= --------- P(物价指数) 例:当物价上涨25%时,货币购买力下降了多少? 二、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1、 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2、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
3、 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三、贮藏价值(Store of Value)
1、 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 2、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货币作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1、 概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 、支付工资和租金。
2、 特点: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节 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从总体趋势看,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阶段。货币形式的演变集中在货币材料的变化上。
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 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 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 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
1、概念
信用货币是指流通领域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 2、特征
(1)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 (2)基本保证是政府、银行的信誉。 (3)存在形式
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支票。 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
第三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货币对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一、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关于“货币在经济中作用”的争论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的形成和内容
(一)什么是货币制度
2
前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称量货币 铸币;铸币权分散、铸币不断变质。
货币制度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建立。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确定货币金属
2、 确定货币单位
3、 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Standard Money):
① 概念: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货币。
② 特点: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金属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金属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无限(Unlimited Legal Tender)是指法律规定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如何巨大,用本位币支付时,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的一种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2)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① 概念:是指主币以下小面额的通货,用于日常找零及供零星交易。
② 特点:辅币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即辅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并且通常是贱金属铸造的;辅币的限制铸造;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有限法偿(Limited LegalTender)是指国家对辅币规定的一种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在一次支付行为中,不超过法定最高限额可以用辅币支付,如果超过最高限额,任何人可以拒绝接受。
(3)信用货币与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银行券和纸币
银行券(Bank Note)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通过贴现商业票据而发行的银行票据,是银行的负债证明书。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从作为代用货币(可兑现性) 信用货币 ; 从分散发行
集中发行 国家纸币(Paper Money)指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一种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也不能兑现成金属货币。 纸币产生于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纸 信用货币(如银行券等)
币 国家纸币
4、 确定金准备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类型(见书)
(一)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二)金币本位的稳定性及作用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
1、国家用法律规定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为一国唯一合法的通货;
2、信用货币--银行券不与任何金属等价,也不能兑换黄金; 3、纸币需要国家管理和调控;
4、货币流通与信用密切结合:在这种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的转帐结算,流通中大量使用的是存款货币。
5、 纸币进入流通,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3
第五节 货币的定义及其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Money)的定义: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层次(The Structure of Monetary)
1、概念:是指根据不同的货币定义和各种信用工具与流动资产不同程度的货币性对货币所作的层次分析。
2、一般的层次划分
3、 层次划分的根据: 第一、货币的流动性的强弱。
第二、对货币供应量普遍采用多层次的货币存量计算法,以适应社会流通中信用工具多元化发展需要。 第三、M层次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各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及新型信用工具的应用等总体情况几经调整后大致固定下来的。
中国的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供应量)。
第二章 利息和利息率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概念和特征
? 2、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的概念、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 3、利率的作用、储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 ? 4、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5、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第一节
一、什么是信用(Credit):
是指借贷行为,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信用的运行
(一)信用运行的基础:经济中任何行为主休——不仅行为主体之间,而且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盈余与赤字的矛盾。
(二)信用运行的形式
1、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①概念:是工商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②特点: 第一、从形式上看它主要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它的活动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买 卖和借贷。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卖的过程。
信用和利息
4
第二、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第三、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③局限性:
第一、 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 第二、 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第三、 商业信用在期限上受限。
2、 银行信用(Bank Credit)
①概念: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②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限制。
第二、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第三、 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券。
3、 国家信用(National Credit)
①概念: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借贷形式。 ②特点:
第一、国家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债务人政府,另一方是债权人包括本国和外国向政府提供信用的人。
第二、国家信用的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家债券,包括短期国库券和长期公债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
第三、 中长期债券一般用于弥补财政预算赤字,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军费支出以及福利支出等。
4、 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包括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
5、 股份公司信用:是指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三、利息
在信用活动中,货币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贷出货币资本,让渡其使用权,货币使用者到期偿还借款时必须支付一个增加额,这个增加额就是利息。利息并不是反映资本价格水平的概念,真正反映货币资本价格水平的是利息率。
第二节
一、利率及其体系
利息率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r(利息率)= △g(利息额) g(所贷资金额)
利率种类
5
基准利率:
在利率体系中能带动其他利率变动的利率。
二、利率种类
(一)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根据信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率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1年期以上的融资行为称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1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
(三)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利率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一般以本金的万分这几表示。
(四)根据是否按市场供求自由变动,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供求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行业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五)根据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利率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银行优惠利率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
(六)名义利率(r)和实际利率(i)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即:r=i+p ,p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其计算公式可写为:r=(1+i)(1+p)-1。
实际利率是指对名义利率按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修正后的利息率,其计算公式可写为::i=(1+r)/(1+p)-1=(r-p)/(1+p)。
例1:
A从银行买了一张1000元的定期存单,一年后,银行付给A 100元的利息,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A所得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分别是多少? (负利率问题)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的计算
(一)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重复付息。其计算公式为:I=P?r?n 本利和公式为:S=P(1+r?n)
例1:某人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借款期限为3年,到期时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与本利和用单利计算分别为:
I=1000000×5%×3=150000(元)
S=1000000(1+5%×3)=1150000(元)
(二)复利:利息的计算公式:I=S-P=P[(1+r)n-1] 本利和的计算公式: S=P(1+r)n 如将例1按复利计算,则
I=1000000[(1+5%)3-1]=157625(元)
S=1000000(1+5%)=1157626(元)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
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3
6
从复利计息出发,TVM是由当前的价值(或称现值,Present Value,PV,亦称本金 )转变为终值(Future Value, FV)的过程。 1、现值
n
现值计算(即把将来资金的价值换算成现在的价值)是终值计算的逆运算,PV=FV/(1+r)
例2:
在年利率为5%时,假定3年后我们需要1157625元,现在需要投资多少(即现值多少)?
运用公式:PV=1157625/(1+5%)=1000000(元) 2、终值
终值是指一笔投资按一定的复利利率计算,从而在未来某一时间获得的货币总额(现在资金的将来价值)。FV=PV(1+r);
3、净现值(NPV)法则
NPV等于所有的未来流入现金的现值减去现在和未来流出现金现值的差额。
PV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尤其是在投资决策时) 例3:
假设100美元的5年期公债售价为75美元。在其他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年利率为8%的银行存款。这两个方案哪个好呢?可用NPV法则来评估。
公债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PV=100/1.085=68.05(美元),将这与投资公债的75美元初始投资额(现值)比较,因投资公债的NPV为负,即68.05-75= -6.95美元,故不宜投资公债。
三、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一)利率的作用、前提与制约因素
1、作用
利率对经济的作用源于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资金供给者)和货币使用者(资金需求者)之间的分配比例。
从微观角度看,利率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比例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投资等;从宏观角度看,利率影响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市场总供求、物价水平、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汇率与资本的流动,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发展与就业水平。
2、前提条件
供求双方都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利益约束机制。 3、 制约因素
利率是否由市场决定、利率联动机制是否灵活、利率水平与结构是否合理等、政府是否把它作为 一个重要的调节杠杆来使用等等。
(二)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利率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程度通常以“弹性”来衡量。
1、储蓄的利率弹性
利率对储蓄的影响有两种:一是利率提高,储蓄增加的替代效应;二是利率提高,储蓄减少的收入效应。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
2、投资的利率弹性
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企业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
n
3
7
市场利率,可以诱使企业增加总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
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
一、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主要有:
1、平均利润率 2、供求和竞争
3、社会再生产状况
4、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和国际利率水平 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三、中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及其变革
第五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结合实际谈谈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用关系。 2、信用有哪些表现形式?各有何特点?
3、在我国,投资利率弹性和储蓄利率弹性的情形如何?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率应通过市场机制形成?
第三章 金融市场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及其比较
2、金融市场的功能 3、金融工具及其特征
4、银行券、汇票、股票和债券的概念和比较
5、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的概念
6、 货币市场及其重要性、承兑、贴现及其计算、同业拆借、国库券市场、回购的概念
7、 资本市场及其重要性、公募、私募、代销、包销、证券信用评级、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证券转
让价格及其影响因素、股票价格指数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一、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的含义
是融通资金的场所,包括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及个人所实现的资金借贷活动,其中有对各种货币进行的交易,也有对各种有价证券进行的交易。
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
交易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
交易的工具:是人作为债权债务关系载体的各类金融工具,如票据、债券、股票等; 交易价格:是利率。
8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e):指的是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赤字单位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涉入的融资方式。
(二)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e):市场参与者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
金融市场就是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来实现盈余部门的储蓄向赤字部门的投资转化的。
(三)直接融资与接融资的比较 1、理论上: 易区分
? 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商、经纪人、证券交易所,不改变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 ? 间接融资 :通过金融中介,出现间接信用工具
2、实践中:各有利弊,互相补充,有模糊趋势 ? 间接融资的优点:
(1)减少融资风险
(2)降低融资成本
(3)间接证券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 直接融资的优点:
(1)扩大资金的活动范围,通过利益机制诱导资金流动,推动资金的合理配置 (2)直接融资筹集的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 (3)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
第二节
一、金融市场的结构
1、依金融工具的性质可划分为债券市场与股权市场。 2、依融资期限可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3、依金融工具交易顺序可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4、依交割的时间和性质可划分为即期、远期、期货与期权市场。 5、依交易场所的性质,可划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6、依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 价格确定功能
3、 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4、 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5、 信息聚集功能
(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1、外在效率与内在效率
(1)外在效率主要是从金融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否充分地反映所有的有关信息这个角度而言的。衡量金融市场外在效率有两个直接标志:一是价格对信息变化有充分弹性;二是信息通道流畅,使各类投资者没有信息时滞与信息失真。
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9
(2)内在效率指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运营效率,反映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效率。衡量金融市场内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每笔交易所需时间;三是每笔交易所需的费用。
2、法玛的三类有效市场理论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效果最后集中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 (1)弱有效率(Weak Efficiency)
(2)半强型效率(Semistrong Efficiency) (3)强型效率(Strong Efficiency)
第三节
一、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的概念
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
(一)偿还期限: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 (二)流动性:指金融工具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三)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所用的本金是否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四)收益率:指金融工具可使投资者取得利息或红利,以及资本利得等方面的收益,实质是金融工具持有者对金融工具发行者有一种要求获取支付现金流量的权力。收益率是收益与本金的比率,有几种形式:
1、票面收益率(票面利率):指票面上规定每期应付的利息额与证券面值的比率。
2、当期收益率:指票面利息与证券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当期收益率=票面利息/证券市场价格×100%
3、平均收益率即实际收益率:指证券在整个有效期内,每年净收益(即票面利息与年平均资本损益之和)同市场价格(对买者来说是本金)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收益率=净收益/市场价格×100% =(年票面利息+年均资本损益)/市场价格×100% 三、金融工具的种类
(一)原生工具:产生于最初的信用关系的信用凭证。
1、 银行券(Bank Note):又称银行本票,是在商业票据贴现基础上,由银行自身发出的一种负债证明书。 2、 票据
(1)票据的定义: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
(2)票据的特征:是一种有价证券、设权证券、要式证券、无因证券、文义证券、返还证券。 (3)票据的种类:按票据的性质分为汇票(Bill of Exchange)、本票(Promissory Note)、支票(Check)
3、 股票(Stock Certificate):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能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它具有不可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和参与性。
我国股市存在几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类型:国家股;法人股;转配股;A股,B股,H股,N股,S
金融工具
10
股;红筹股。
4、 债券(Debenture Certificate):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具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垃圾债券 ( junk bonds) 或称非投资级债券(noninvestment - grade bonds) ,是指资信评级低于投资级或未被评级的高收益债券(high - yield bonds)。
(二) 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
是指以一些原生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工具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原生工具决定的金融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起源
2、金融衍生工具种类
(1)远期(Forward):远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预先签订的协议交易某一特定资产的合约。
(2)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是指买卖双方事先就某种金融工具的数量、交割日期、交易价格、交割地点等达成协议,而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是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
(3)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s):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4)互换(Swap):是将不同的全力、不同利率的债务或交割期不同的同种货币的债务,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行情签订合约,在约定期限内相互交换,并进行一系列支付的金融交易行为。
3、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1)市场风险(Market Risk):即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 (2)信用风险(Credit Risk):即交易对方无法履行合约的风险。
(3)法律风险(Legal Risk):指因合约无法履行或草拟条文不足引致损失的风险。
4、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需求看,目前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仍有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的要求; 从供给看,国际金融业竞争激烈,迫使金融机构不断创造新的衍生工具; 从技术上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更新,从而有了物质保障。 衍生工具有着广阔的未来。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起到分割、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与衍生工具形影相随的投机又可能使风险集中,引致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第四节 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概述
(一)货币市场(Money Market)概念
又称为短期金融市场,是指对1年或1年以内的证券或贷款进行交易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货币市场的特点
相对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
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短、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11
2、货币市场是资金批发市场;
3、货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无形市场;
4、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极强,它能吸引大量的交易。
(三)货币市场重要性
从微观上看,货币市场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了解决短期资金供求矛盾的场所;从宏观上看,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货币市场体系
(一)票据市场:是专门办理票据交易的场所。
1、商业汇票市场
其具体业务主要是承兑和贴现。
?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办理贴现时预扣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
主要决定因素有:短期资金的供求状况、再贴现率的变化和票据的信誉程度。 ?贴现付款额的计算公式:
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贴水
贴水=票据面额×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2、商业本票市场:商业本票是指具有高信用等级的公司所发行的一种无担保的融资性短期债券。亦称为融通票据
(二)同业拆借市场
1、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 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市场中介人。
3、 同业拆借市场的类型:按拆借目的分成头寸拆借和同业借贷。 关于拆借利率
是一种市场利率;一般低于再贴现率;是货币市场中非常由代表性的利率,对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由非常重要的意义。 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Shibor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Large—denomination 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市场
1、CD的推出和发展:CD是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美国的银行逃避Q条例管制的产物。 2、CD的特点:面额大;可转让;期限短且灵活;利率较一般存款利率略高,也高于同期国库券利率,并且还有固定利率存单和浮动利率存单。
4、 CD的发行与流通
发行方式分为两类,一是批发,二是零售。 优等CD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活跃。
(四)国库券(Treasury Bill)市场
1、国库券市场概述:国库券是指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证券。 国库券的发行与流通:
?一般由财政部委托中央银行办理,实行招标制,发行价格由投标者经过竞争而定。
投标方式
竞争性投标:提出购买数量和价格(大银行、证券商)
非竞争性投标:只提出购买数量(小投资者、个人)
12
国库券发行价格=面值×(1-贴现率×发行期限/360)
流通转让
? 参与者:证券商、其他投资者、中央银行等
? 国库券的流通转让价格是以贴现率为基础计算的,贴现率越高,转让价格越低;反之,则反是。
转让价格还决定于到期日,距到期日越近,则其价格越高;反之则反是。计算公式为: 转让价格=面值×(1-贴现率×到期日数÷360)
(五)回购市场 1、回购协议概述
2、回购协议的收益与风险
回购收益=投资金额×利率×天数/360天
第四节
一、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概述 (一)资本市场概念
是指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二)资本市场的特点
长期性;金融工具性能差异很大;工具的交易市场往往采用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即有大量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也有规模巨大的场外无形市场。
(三)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1、从微观上看
(1)通过发行长期证券加速资本集中,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2)从外部对企业施以压力,通过兼并收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3)提供了分散风险的途径。
2、从宏观上看
(1)通过国债市场,政府可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政府可监控股指的变化,从而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资本市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一条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效途径:它通过价格机制合理地引导和分配资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和投资结构,影响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乃至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本市场体系 (一)证券发行市场
1、定义:是政府或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以筹集资金的场所,是以证券形式吸收闲散资金,使之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场所。
2、证券的发行方式
(1)公募和私募:公募又称公开发行,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证券。私募又称内部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2)代销和包销:代销是指中介机构与发行人之间建立代理委托关系,如承销未售出部分退还发行人,
资本市场
13
承销商不承担任何发行风险,因此佣金很低。包销是指发行人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由中介机构买下全部或销售剩余部分的证券,承担全部销售风险。
3、证券信用评级
(二)证券流通市场
1、证券流通市场及其重要性
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已发行证券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
它的重要性表现在:该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公司选择发行时机和制定新证券发行价格的基础;它赋予了证券的流动性。
2、证券流通的组织方式
(1)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的有形市场,也是集中交易制度下,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和一线监督者。
(2)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
① 定义:也称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证券经纪人或证
券商不通过证券交易所,将未上市或已上市的证券直接同顾客进行买卖的市场。
② 特征:分散性;买卖的证券大多是未上市证券;场外交易风险大。
③ 类型: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3、证券的转让价格和股票价格指数
(1)证券转让价格公式:证券转让价格=预期证券收益/市场利率
(2)股票价格指数(Stock Price Indexes):是指金融服务机构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的通过对股票二级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得出的数值,是对股市动态的综合反映。
(3)世界主要价格指数
①道·琼斯股价指数 ②标准·普尔股价指数
③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 ④日经股价指数
⑤香港恒生股价指数
(4)我国的股价指数主要有:上证股价指数和深证股价指数。
复习思考题:
1、 哪些公司最可能通过银行而不是发行债券和股票来为其活动融资,为什么? 2、 就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而言,其效率如何?
3、 如果我国引入衍生工具,就目前条件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 当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时,如此时你手中持有可转换债券,你是否愿意将其转换成股票?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金融机构及其体系的构成。 2、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3、各种金融机构的特征和主要业务。 4、银行并购及其动因、特征。
14
5、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一般界说 (一)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的概念:专门从事各种融资活动或为融资活动提供有关服务的各类组织。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 间接金融领域的金融媒介体和直接金融领域的金融机构 2、 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是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Non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是指利用自行发行证券的收入或来自于某些社会组织或公众的契约性,并以长期投资作为其主要资产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二、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交易成本(Costs of Trading,即从事金融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1、规模经济 2、专门技术
(二)不确定性(Uncertainty)
1、个人风险:包括投资不确定性和个人消费风险 2、社会风险
(三)信息成本: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 识别成本 2、 监督与实施成本
第二节 银行金融中介
一、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或授权赋予旨在集中管理货币储备并统一铸造发行货币的银行,它是国家最高的最具有权威的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并主要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贷款以及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中介。
三、专业银行
是指有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储蓄银行(Savings Banks):是专门经办居民储蓄、以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 1、储蓄银行及其种类 (1)按照制度构成的方式不同,储蓄银行可分为互助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 (2)按照是否设立分支机构,储蓄银行可分为单一制储蓄银行和分支制储蓄银行 (3)邮政储蓄银行
2、储蓄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货币——资本转换、引导消费和服务四大职能。 3、 储蓄银行的业务
15
(1)负债业务即其资本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存款两部分 (2)资产业务包括发放贷款和证券投资
(二)合作银行(Cooperative Bank)
是指由私人和团体组成的互助性合作金融机构。
1、合作银行及其组织形式
(1)按社员承担的责任不同,合作银行可分为无限责任制合作银行、有限责任制合作银行和保证责任制合作银行
(2)按照其组织体制的不同,合作银行可分成单一制合作银行和系统持股制合作银行 (3)按照其是否独立,合作银行可划分为独立型合作银行和混合型合作银行 2、合作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补充职能 (3)服务职能 3、合作银行的业务
(1)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吸收存款以及发行债券 (2)资产业务:主要是发放贷款 4、合作银行的变革
(三)抵押银行(Mortgage Bank)
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办理放款业务的专业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Policy—related Bank)
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下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一)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3、 组织方式上的政府控制性。 2、行为目标的非盈利性。
3、融资准则的非商业性。 4、业务领域的专业性。
5、信用创造的差别性。
(二)组织形式
1、国有独资银行 2、国家参股银行 3、单一制银行 4、分支行制银行 (三)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2、经济结构调节职能 3、执行政府经济政策职能
(四)分类
1、开发银行: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资本金、发行债券、吸收存款、借入资金和借入外资。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投资、债务担保。
2、农业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借入政府资金、发行债券、借入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吸收存款和国外借款等。其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担保和发放补贴。
3、进出口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入资金、借入资金、发行债券和其他渠道等,各国又有所不同。其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担保与保险等。
(五)中国的政策性银行
16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中介
一、保险公司(Assurance Company)
(一)定义: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保险公司的特点:
1、保险业务是在社会经济互助原则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使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来共同分摊;
2、保险业务计算基础是概率论;
3、保险的补偿是通过集合多数经济单位共同筹集资金,建立集中的保险基金来实现;
4、保险关系一般是通过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自愿原则下签订保险合同来实行的,保险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5、保险公司是经济法人,实行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 (三)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1、国营保险公司 2、个人保险公司 3、私营保险公司 4、合作保险公司 5、公私合营保险公司 6、自保保险公司
(四)保险公司的分类
1、寿险公司(Life Company):是为投保人因意外事故或伤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金融机构。
2、财产意外险公司(Property and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y):是对法人单位和家庭住房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的金融机构。
二、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是专门对工商业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一)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投资银行的特征
(1) 投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具有市场灵活性。 (2)投资银行的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2) 投资银行机构的发展具有集中性。 (4)投资银行的业务具有创新性。
(5)投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多样性。 (6)投资银行的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 (三)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
1、合伙制投资银行 2、股份制投资银行 3、合资投资银行 4、国有投资银行
(四)投资银行的业务
1、投资银行的负债业务: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 2、投资银行的资产业务 (1) 证券承销业务 (2) 证券经纪业务 (3) 证券自营业务 (4) 项目融资业务 (5) 企业并购业务
(6) 公司财务顾问业务
17
(7) 基金管理业务
(8) 商人银行业务
(五)投资银行间的竞争与挑战
三、信用合作社(Credit Cooperative):
(一)定义: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 (二)分类:按照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三)信用合作社的业务
四、信托投资公司(Trust Company)
(一)定义:是指以代人理财为主要经营内容、以委托人身份经营现代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资金信托、财产信托和代理业务 (三)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
五、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financial companies)是通过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少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贷放给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的消费者及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它是西方国家金融体系中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金融机构。其金融媒介过程的特点是以大额借入,却常以小额贷出。
金融公司有如下三种类型:
1、销售金融公司(Sals financial companies):一些大型零售商或制造商建立的旨在以提供消费信贷的方式来促进其产品销售的公司。比如,福特汽车公司组建的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是向购买福特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
2、消费者金融公司(Consumer financial companies):一种专门向消费者发放小额贷款,以满足其购买家具、装修住房等资金需要的公司。借款者通常是那些几乎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消费者。
3、工商金融公司(Business financial companies):一种主要向工商企业贴现应收账款、发放存货和设备为担保的抵押贷款的公司。
六、投资公司(Investment Company)
(一)投资公司概述
也称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集合投资机构,是由代理投资机构以法定文件为依据通过向投资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筹集资金,按照信托契约的规定将筹集的资金适当分散地投资于各种金融商品等以谋取最佳投资收益,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分配给投资者的非银行金融中介。
(二)投资公司特点
1、一般由四方当事人组成,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信托人。
2、筹集的投资公司资产必须在遵守信托财产运作计划的条件下,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商品。 3、投资公司由专业人才对其资产进行管理
(三)分类
开放型基金(Open-end Fund)、封闭型基金(Close-end Fund)和单位信托投资公司(Unit Trust Company) (四)中国的投资公司
18
第四节 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及其趋势
一、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变化
(一)变化概况:金融机构突破原有的专业化业务分工,走上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道路,即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
(二)变化的原因
1、经济发展走向成熟,使资金的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的传统分界。 3、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资金分流。
4、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个人和企业的金融应变能力,直接导致了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为金融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也对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浪潮
(一)银行并购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1、 概念
2、 特征
(1)从并购的目标来看,是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2)并购的形式来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
(3)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及新技术从而增加收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主。 (4)从并购的规模来年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 (5)从并购的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辐射。
(6)从并购的联系看,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
(7)从并购的结果来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融结合。
(二)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1、规模经济
(1)可以增强公众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越的技术优势 (3)可以产生业务范围广泛的规模经济
(4)其他方面的规模经济
2、规避风险 3、银行业务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4、银行业务范围全能化的客观要求
(三)并购的看法
1、银行并购对自身发展的利益
(1)突破进入壁垒,拓展经营边界 (2)获取高新技术,发挥技术垄断优势
(3)实现高效率扩张,扩大市场占有率及规模经济 (4)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5)利用经验曲线效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银行并购对社会的有利影响
(1) 促进资产存量合理流动,提高资源整体的配置效率 (2) 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全方位服务社会
19
(3) 产融结合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 拯救低效银行,保持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
3、银行并购的负面效应
(1) 可能导致过度垄断,从而降低效率 (2)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益 (3) 增加了风险及其失业人数
(四)并购的发展趋势:并购的进程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不经济 2、 规模过大会带来经营风险
3、金融监管困难,需要更多的国际协调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变革与趋势
复习思考题:
1、 金融机构及其体系的构成。
2、 请说明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形式、职能、分类和业务特点。
3、 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原理,试阐明金融中介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4、 论述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 简述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6、 面对席卷全球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你认为中国的银行业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以在全球性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章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3、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 4、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起源
现代银行是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高度发展的产物。 产生过程:
铸币兑换业 货币经营业 早期银行 现代银行
(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
银行产生于货币兑换业,这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
商业银行
20
行;二是按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通过竞争、并购等途径
小银行 大银行 强强合并 多元化、全能化、综合化的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性质:特殊的企业
(二)职能
1、 充当信用中介 2、 充当支付中介
3、 创造信用工具 4、 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1、单一银行制度(Unit Banking System):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
2、分支行制度(Branch Banking System):是指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该市及国内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
3、银行持股公司制度(Banking Holding Company System):是指专以控制和收购一家或多家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
4、连锁银行制(Link Banking System)指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形式出现的制度。
四、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向全能方向发展趋势
(一)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
所谓职能分工,是针对一国金融体制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司其职,即实行分业经营。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 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性商业银行,可以经营所有金融业务。 最大特点是不实行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严格区分,即实行混合经营。德国是实行全能银行制的典型代表。(二)向全能方向发展的原因和途径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一)自有资本 1、构成:股本(Equity Capital)、盈余(Surplus)、未分配利润(Undistributed Profit)、准备金(Reserve)和资本票据和债券(Capital Note and Debenture)
2、自有资本的功能:保护性功能、经营性功能和管理性功能
(二)吸收存款: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定期存款(Time Deposit)和储蓄存款(Saving Deposit)
(三)银行借款:主要有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占用和发行金融债券。
二、资产业务
21
(一)现金资产(Cash Asset,第一准备):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资金和托收未达款。
(二)贷款(Loan):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
(三)贴现(Discount):作为一种贷款方式与一般贷款有显著的不同
1、资金投放的对象不同。 2、资金使用范围和条件不同。 3、在信用关系上所体现的当事人不同。 4、资金贷放与融通的期限不同。 5、利息率和利息收取不同。 6、资金返还性不同。
7、资金的安全程度不同。 8、对社会资金总量影响不同。
(四)证券投资(Securities Investment):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对收益证券的买卖。 1、投资对象:债券、股票
2、投资目的
(1)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2)增加银行收益
(3)分散风险
三、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四大类:即传统的中间业务、担保业务、承诺业务以及金融工具创新业务(表外业务的创新)。
狭义的表外业务通常专指金融工具创新业务。 (一)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 1、 结算业务(Settle)
2、 代理业务(Proxy):主要有代理收付款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代客买卖业务。 3、 信托业务(Trust)
4、 租赁业务(Lease):融资性租赁(Financial Lease)、杠杆租赁(Leveraged Lease)、操作性租赁(Operating Lease)、转租赁(Sub-lease)
5、 银行卡业务
6、 信息咨询服务
(二)担保业务(Guarantee)
(三)承诺业务(Commitments)
(四)其他创新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一)资产管理理论(Asset Management Theory)
22
(二) 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四)全面风险管理
? 1、重要特点:它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已上升到金融
机构发展战略的高度。
? 2、核心:对银行内部在全球业务范围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进行统一衡量和通
盘管理。 ?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管理思路的改进,即以综合的角度管理风险;
? 风险度量能力的提升和风险控制手段的改进,即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了对风险的识别、定性分析、
度量和有效控制的能力;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表外业务受到重视的原因。
2、 自有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为什么银行持股公司在美国最为流行,并在近年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4、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第六章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
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4、金融风险及其种类 5、金融监管的概念、目的、内容 6、《巴塞尔协议》及其变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萌芽于17世纪后半期,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英格兰银行特许条例》,英格兰银行被称为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初期,形成中央银行制度;二战后得到普遍推广。其主要特点为国家开始控制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得到强化。
产生途径:
1、由旧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来(如英格兰银行) 2、立法成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有如下特征:
1、 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2、 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3、 对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 4、 业务经营对象是政府、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5、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
23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即有权发行银行券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 集中管理全国的存款准备金 2、 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3、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票据交换和清算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1、 代理国库
2、 对政府融通资金,解决政府临时资金的需求 3、 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4、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
5、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数据和方案。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单一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只设立一家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金融管理机构,履行全部中央银行的职能。其特点是权力集中,职能齐全,根据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
(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政府在中央和地方两级设立中央银行机构,按规定分别行使金融管理权。其特点是权力和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不多。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还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权力。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有的中央银行,其特点是跨越国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最高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集中于理事会
(二)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
(三)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在国家权力机构或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 。
二、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
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
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3、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的需要
24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以维持币值的稳定 2、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市场
四、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
1、中央银行从属于财政部
2、中央银行隶属于一个以财政部为首的决策机构来领导。如法国、意大利
3、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作为政府内阁的组成部分,直接接受政府内阁领导。
4、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之外,直接对国会负责,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资产与负债业务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 债 贴现及放款 流通中现金 各种证券 各项存款 黄金外汇储备 其他负债 其他资产 资本项目 资产项目合计 负债及资本项目合计 二、支付清算业务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2、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第五节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风险的特性和分类
(一)含义:是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所产生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作为风险承受者由于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信誉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特性:社会性、可传递性和可控制性
(三)分类
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一方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而造成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不如期满足客户提款取现,或不能如期偿还流动负债而导致的风险。 3、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而产生的风险。 4、汇率风险: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货币汇率发生变动而引起其价值升跌,给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5、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造成的金融风险。
6、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在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情况下,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和负债成本的变化而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7、操作风险:是指因人为错误,交易系统或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25
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一)信息不对称性对金融机构的特殊意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决定金融机构的性质和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指交易发生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 2、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交易发生后,由于一方监督对方履行交易合约的成本太高而产生的违约风险。
(二)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 其原因在于:
1、金融机构破产的影响和扩散与普通企业是不同的。
2、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的银行联系在一起,从而造成了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网络 3、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加重了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
三、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管理当局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依据法律、条例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协调、监督的约束过程。
(一)金融监管的目的
通过执行国家的金融法规和实施管制,最大限度地清除信息不对称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
定 ;保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有效与公平 ,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金融监管的模式
金融监管模式是指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和金融监管的制度结构。 1.统一监管模式和分业监管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又称全能监管模式,是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绝大多数国家通常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分业监管模式,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业务领域分别设立一个专职的监管机构,负责各行业的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中国现今实行的就是分业监管模式。 优缺点:
派生的三种具体监管模式:即“牵头”监管模式、“双峰式”监管模式和“伞形+功能”监管模式。 2.机构监管模式和功能监管模式
机构监管是指由不同的监管主体对不同的金融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一种金融监管方式。机构监管适用于分业经营。功能监管是指为依据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和金融产品的性质而设计的监督。 优缺点: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 依法监管原则 2、 适度竞争原则
3、 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原则 4、 内部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5、社会经济效益原则
(四)金融监管的内容
1、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预防性管理
(1)对银行准入和退出的监管 ( 2)对银行资本充足度的监管 (3)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监管 (4)对银行业务活动范围的监管
26
(5)对银行贷款集中程度的监管 (6)对外汇交易的监管 (7)对银行的检查
2、为保护存款者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制度
3、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困难,货币当局在其非常状态下提供的紧急援助
(五)金融监管的收益与成本 1.金融监管的收益
金融监管的收益是指如果金融监管当局不实施监管,则金融体系不稳定,并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说金融监管的收益就等于无监管所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
2.金融监管的成本
金融监管的成本是指金融监管部门为了实施有效监管,而对监管工作从组织、运行、实施所做的必要投入以及由于金融监管而使金融业在遵循监管方面的投入,以及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产生的损失。金融监管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也称行政成本,是指制定执行金融监管政策本身所需花费的成本,包括监管当局制定监管制度和实施监管活动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被监管对象因遵守监管法规而需建立新的制度、提供信息和培训人员等配合监管的活动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间接成本,也称间接效率损失或市场负效应,是指由于监管行为干扰了市场机制对资源的自动配置作用:道德风险、限制竞争,抑制创新、影响激励等,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
四、国际银行监管及其趋势
(一)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
? 1975年,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建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 1988年7月通过《巴塞尔协议》(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主要内容有:资本的分类及构成、风险加权的计算和标准比率的目标。
(二) 1997年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确定了一个有效监管系统所必备的25项基本原则,共分7大类。
它强调,在新的全球金融形势下,金融运行的最大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
(三)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 新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最低资本要求的确定;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市场纪律。
(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2003年4月底,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将于2004年6月正式公布新协议。 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 1、资本充足率; 2、外部监管; 3.市场约束。
27
(五)新趋势
1、从注重传统银行业务监管向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监管并重转变 2、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转变 3、从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 4、从一国监管向跨境监管转变
复习思考题:
1、 试结合你所知道的一些资料,论证加强金融监管对于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 2、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和主要内容。
第七章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需求的概念、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2、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的作用 3、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4、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资产规模的关系
5、存款乘数、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6、货币均衡与失衡的概念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 执行流通手段的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必要量(M)=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供求与均衡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 货币流通速度(V) 即M=P?T
V
1、该公式反映货币的交易需求 ;
2、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因果关系相对稳定 3、货币数量不影响价格水平 (两者无关) 纸币流通规律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量 = ————————————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交易动机 与收入(Y)有关
2、预防动机 与收入(Y)有关
3、投机动机: 与利率(r)有关“流动性陷阱”及其政策含义:
当实际利率(市场利率)水平还是正数,但按照历史标准来看,已经达到某个低水平(下限)(比如
28
2%)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有增无减(即增加的货币完全被L2所吸收)。此时,货币政策无效。 货币总需求:L=L1+L2=L1(Y)+L2(r)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总财富 2、财富构成
3、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
4、其他因素,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 (二)货币需求函数式
M l dp
—— = f ( rb , re , ? ; W ; y; U ) P P dt
(三)关于货币需求的论断及其意义 1、论断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恒久性收入,而后者又是非常稳定的,故由此决定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2、意义
名义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都是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故影响名义收入和价格水平变动的唯有货币供给量。而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因而中央银行要避免经济波动,只要管住货币供给量即可。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量的概念
货币供给量(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
二、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一)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通过存款货币的创造(派生存款)实现的。
1、几个基本概念
(1)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也称支票存款。 (2)原始存款(Original Deposit)、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和准备金:原始存款是客户用现金、其他行的支票或汇票等存入而形成的存款,可增加其准备金,是银行贷款或投资的基础;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或投资时所创造的存款。
2、创造存款货币必须具备的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这两个基本条件。 3、存款货币的创造和收缩过程 4、存款倍数及其修正
?D = ? R ? 1 / rd 50=10×1 / 20%
?D = ? R ? k 50=10×5 △D 1
k = ——— = ————
29
△R rd
修正:
(1)现金漏损率 ?C / ?D=c'
K=1/(r+c′)
(2)超额准备率 ? E / ?D=e
K=1/(r+c′+e)
(3)定期存款准备金 (t= Dt / Dd ) rt·t所提存的准备金是用于支持定期存款,不能用于支持活期存款的进一步创造,可视同为法定准备率的进一步提高:
k= 1 / (rd + c' + e + rt ? t)
派生存款的实质:商业银行以存款货币补充流通中现金货币的不足,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满足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1、主要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能力及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
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改变货币供给量时,它就可以调整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再贷款规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这些方式都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其创造或收缩存款货币的能力而起作用。
2、掌握现金发行的权力(三)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提供的货币供给是一种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或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Powered Money)。 B = R + C
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从而是货币供给量伸缩的基础。
B由中央银行提供,主要由央行的资产规模决定。 1、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B量:同增同减 2、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B量:同增同减 3、黄金、外汇占款规模与B量:同增同减
B是中央银行政策的产物。
三、货币供给模型
M1=B?(c′+1)/(C′+e+rd+rt?t)
该模型表明了货币供给的两大类决定因素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者之积等于货币供给量。该模型还表明了在货币供给量中银行起主要作用外,非银行部门的行为对货币供给也有很大作用,主要在货币乘数中反映出来。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涵义
(一)所谓货币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理解货币均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货币均衡不是简单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均衡,而是货币供给和经济对货币的需要的均衡,经济态势通常表现为:生产正常增长,市场情况良好,物价基本稳定。
2、货币均衡不仅是货币供求总量的均衡,而且也是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
30
3、货币均衡是以利率为契机的。
(二)货币非均衡即货币失衡
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不相适应,即Ms≠Md,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Ms > Md 或 Ms < Md。 Ms>Md,即货币过多,其表现是物价上涨和强迫储蓄
Ms 1、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实现总供求均衡,并需注意结构调节。 2、采取正确的财政政策实现总供求均衡,并调整产业结构。 复习思考题: 1、 凯恩斯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分析中,如果人们突然认为利率的正常水平已下降,则货币需求将发生 什么变化?为什么? 2、 在货币供给的形成中,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起何作用? 3、 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出售2000亿美元的债券,则准备和支票存款各将发生什么变化? 第八章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 通胀和通缩的定义与衡量 2、 通胀产生的原因与效应 3、 通胀的对策 4、 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判断、影响与对策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一、通货膨胀(Inflation)的定义 是一个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它与物价上涨并非一回事。因为通货膨胀并不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而且通货膨胀是物价普遍、持续的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一)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根据家庭消费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而编制的指数。 核心CPI (二)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是以大宗批发交易为对象,根据产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 (三)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是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而成的指数。 核心PPI (四)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ross Nation Product Deflator)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1 一、需求拉上 从总需求的角度寻找通胀产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货币因素,即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的过度发行。 成本推进 认为供给或成本推进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一是工资成本推进,二是利润推进。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 认为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因素共同引起。 四、结构因素 结构失衡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经济的不同部门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是不同的,而货币工资的增长率却是相同的。其基本特征是强调结构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促进论: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一)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论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促进论 强制储蓄是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透支或发行国债)的方式来筹集其生产性的财政资金,从而提高社会能够转化为投资的储蓄率水平。 (三)收入在工资和利润的再分配与通货膨胀促进论 (四)收入在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再分配与通货膨胀促进论 二、通货膨胀的促退论:非爬行式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通货膨胀降低储蓄 (二)通货膨胀减少投资 (三)通货膨胀不利于社会公平 (四)通货膨胀造成外贸逆差 (五)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社会经济制度的稳定,甚至令其崩溃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紧缩(总需求)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有: (1)增加税收 (2)削减政府支出,平衡财政预算。 (3)发行公债。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手段有: (1)提高法定准备率 (2)提高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32 二、收入政策 是指政府在通货膨胀期间用来限制货币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主要内容是:规定工资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工资——价格指导;工资——物价管理;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三、供给政策 主要目的是刺激生产和促进竞争,从而增加就业和社会的有效供给,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其办法是放宽产业管制;减税和改税;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支持一切紧缩措施,使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同步。 四、收入指数化 是指将工资、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社会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与消费物价指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各种名义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 五、其他政策 (一)结构调整政策:微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影响供求结构 (二)反托拉斯和反垄断政策 (三)人力政策 六、改革货币制度 第五节 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Deflation)的定义: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二、几种通货紧缩理论 (一)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二)货币主义的理论 (三)凯恩斯的通货紧缩理论及其发展 复习思考题: 1、 你所知道的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发生的?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2、 关于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你有何看法? 3、 分析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 据你分析,近些年世界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如何判断? 第九章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政策的涵义和最终目标、菲利浦斯曲线 2、中间目标及其选择标准 3、货币政策工具 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 33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二)货币政策的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货币政策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政策 4、货币政策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Goals of Monetary Policy)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互冲突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The Medium of Monetary Policy)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实施调节,在尚未实现最终目标之前所能达到的具有传导作用的中间变量目标。 2、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 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相关性和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的较好适应性。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 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四)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以前,事先确定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程序和原则,并据以进行实际的操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 1、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制约所形成的银行存款准备。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间接控制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作用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时,一方面使货币乘数变小,另一方面,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应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金则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与派生存款的能力,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成倍收缩。 3、局限性: (1) 如果中央银行经常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会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感到难于迅速调 整准备金以符合提高的法定限额。 34 (2) 由于调整法定存款比率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巨大,使它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所以,它 不能作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供中央银行频繁运用。 (二) 再贴现政策 1、 再贴现率和再贴现政策和含义: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请求再贴现的票据规定的应付借款成本率。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 2、 作用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 (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 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2)由于再贴现政策具有的告示效应,再贴现率不易经常调整,否则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商业银行和公众无所适从。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2、作用 可调控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优点 ① 是按照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进行的,它不象商业银行用再贴现方式获取贷款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而无法明确地控制其数量。 ②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规模内 ③ 其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及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 ④ 它不象法定准备金比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逆转极易进行。 4、缺点 它的随时发生和持续不断,使其“告示效果”较弱;各种市场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券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2、消费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35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有信用分配、利率最高限额和流动比率等。 (二)间接信用控制:主要有道义劝说、窗口指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一、魏克塞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准备金 货币利率 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 一般物价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动。 二、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供应量增加 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S↑ E↑ I↑ Y↑ (MS表示货币供应量;E表示支出;I表示投资;Y表示名义收入) 四、信贷渠道传导理论 信贷渠道即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给作用于信贷的可得性,从而影响信贷供给并进一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Lags of Monetary Policy Effect) 1、货币政策时滞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 2、内部时滞: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采取政策加以矫正,直至货币当局采取该行动之间的一段时间。 3、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政策行动到货币政策对经济发生影响的时滞分布。 二、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三、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四、金融创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规定,你是如何理解的? 2、从有力发挥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所能运用的传导机制存在着什么问题? 3、试述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的作用;试比较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货币与债券的替代效应 累积过程 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乘数效应 总需求增加 总收入增加 Ms↑ i↓ I↑ AD↑ Y↑ 构 第十章 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 1、金融相关比率 36 ? ? 2、金融压制、金融深化 3、金融创新的含义、动因、理论、内容、效应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一、 “金融压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 (一)“金融压制”理论(Financial Repression) (二)“金融深化”理论(Financial Deepening) 二、金融深化的特征 三、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一般原理 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提高资本积累;改善资金配置和促进技术进步。 四、衡量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 金融相关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其包括: 1、金融存量指标,它们反映经济货币化的程度 2、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 3、反映利率在引导资金流动从而引导资源流动方面的作用,以及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平衡状况的 指标 4、反映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金融产业发展的程度。 第二节 金融创新理论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Financial Innovation)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一)需求因素 (二)供给因素 (三)规避监管法规 三、金融创新原因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内容 一、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创新 (一)规避金融管制、竞争资金来源的创新 (二)为规避金融风险的创新 二、金融制度的创新 1、金融机构的创新。主要集中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跨国银行的发展两个方面。 2、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同质化趋势。 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效应 37 一、金融创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二、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三)金融创新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 (四)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稳定性下降 (五)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38
正在阅读: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01-29
格力空调连接WIFI的方法,格力空调连接不上WIFI怎么处理?04-06
关心妈妈作文300字07-05
囚徒困境的根源与启示04-24
环境化学答案04-29
企业软环境建设制度05-11
抒情散文:夜空下,遮掩的世界花园03-21
Tecplot画等值线的操作步骤详细介绍(第一部分)11-11
化验室安全注意事项05-0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银行学
- 教案
- 货币
- 课程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材分析
- 北京市宣武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地理
- 翻译教程
- 2011-2015中国LED蓝宝石单晶棒行业投资分析预测报告
- 兰大《中央银行学》15春在线作业2 答案
- 试题 新安法
- 线性代数1-5章习题
- 基于matlab的数字音效处理器 -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报告
- 物联网实训开发-指导书 - 图文
-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 图文
-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16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汛管理办法
- 论文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
- 倡导文明礼仪 共建和谐企业 活动总结
- 分享欧美模具行业公司邮箱
- 民事诉讼法综合训练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 2018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化学(河南A卷)(考试版)
- 螺杆膨胀动力机回收低品质余热发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