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省初中数学优质课听课有感--明帅帅

更新时间:2024-03-15 03: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山东省初中数学优质课展评听课有感

胡官屯镇中学 明帅帅

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每一次的外出听课都会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既能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又能感受到优秀教师们讲课的风采。2014年4月28至2014年4月30日,为期两天半的时间,我有幸跟随学校其他教师到济南市燕山学校参加“山东省初中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共学习了21节说课,9节优质课,期间收获颇丰,在此将这几天的心得记录如下: 一、 多媒体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地位

在这次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无论是说课还是讲课,教师无一例外的都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这些课件中,教师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几何画板、微课、思维导图、视频片段、超链接”等。其中“微课”的应用,是我在前几次外出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

就日常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以其特有的“课堂容量大、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等来辅助课堂教学。就自身而言,我也常用到一些思维导图,超链接,但是几何画板是我比较弱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几何画板的使用。但是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真正的课堂还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管多媒体技术多么发达,终究只能是辅助课堂教学。

二、 导入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在所听的这些优质课中,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是临时抽查的学生,有些教师处理的就很好,以兴趣导入,能很快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

情,课堂教学进行的十分顺利,课堂气氛很是融洽,互动效果也很棒。在这里,有一节课《公式法》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以此为例,展开描述。

《公式法》讲课开始,授课老师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入手,“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所占的比重日益重要,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网络语言,大家知道哪些网络语言、哪位同学又能告诉我们‘1314’代表什么意思?那‘2014’呢?‘2013’呢?”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上来了,紧跟着,教师引出“那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们用爱你一世的平方减去爱你一生的平方等于什么呢?”用语幽默诙谐,用语亲切,导入很棒。这节课学生学习很是热烈,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很是配合,学生参与面较广,到了小结十分,学生争先发言,有两个学生回答非常积极,概括性语言很是到位,以至于在座的所有的评委和听课老师们都情不自禁的鼓掌,为之喝彩。这节课效果很好。这几课讲完,我不禁感叹,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三、 注重指导学生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在展评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通过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能引领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在此以说课中的《图形的旋转》一例讲解。

《图形的旋转》从生活中大量运动的例子入手,让学生感知图形的旋转就在我们身边。从生活中旋转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也就是几何图形的旋转,先有点的旋转(荡秋千),再到线段的旋转(钟摆运动)

再到几何图形的旋转(实物演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让学生归纳总结旋转的感念。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在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时,再让学生实物演示,以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绕着直角顶点旋转为例,学生很容易就得到旋转的性质。

在这节说课中,真正体现了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总结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并且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渗透了数学思想。 四、课堂资源的生成和小组合作的妙用

作为教师,课堂讲解中,有很多可用的课堂资源,如若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再辅以拓展,合作交流,学生收获会很大,在此,以说课中的《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为例阐述一二。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其中一位教师的设计思路是复习导入,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从而引出用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通过一组题来探究满足什么条件或特征的式子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继而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两个例题以及它们的变形,通过例题我来讲的环节师生共同完成解题步骤。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归纳出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然后就是练习巩固新知。

在学生自己出题环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出现了字母a,或者b代表多项式的情况,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引入多项式看成整体,用平方差因式分解的内容。过渡很自然,同时学生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还有的学生出现了比如4x2-16y4式子,教

师也有效地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引导学生在因式分解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位教师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一步步深入把问题讲解的非常清楚。学生掌握的也很扎实,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高效课堂。同时还采取了小组合作竞争机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竞争及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重教学风格的形成

本次活动中,从未感觉到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每一节课都是在欣赏和感受。不仅被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所折服,更佩服教师的教学机智,把握的恰到好处。其中济南实验初中杨姝谊老师的《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环节,她以学生熟悉的风筝入手,用一段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问:这些风筝有什么公共特征?然后借助风筝回想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用动画形象地演示了折叠重合。动画转化成两个折叠重合的三角形,复习了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概念。引出课题这节课一起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第二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己设计轴对称风筝,一起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图案上标出对称轴MN,标出一组对应点A和点A‘。然后小组探究:连接AA’,观察并思考AA’与对称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讨论完后集体交流得到性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第三环节,让学生在图案上再找一个点B,不用折叠方法,你能找到B’吗?找完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对性质的直接应用。同时教师用动画演示作图的步骤与应注意的地方。为了让学生巩固的更好,让学生用上述方法在图案上再画一个点试试。

第四环节,继续探究性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得到性质: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第五环节,把性质推广延伸到成轴对称的图行。把自己设计的图案看成两个图形以上得到的性质成立吗?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两类图形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第六环节,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一题是简单的填空,性质的直接应用。第二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把图形的各种情况都演示了一遍,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更全面,理解的更深刻。第三题是没有方格纸,让学生画一个图案的另一半,巩固了画法。最后在一段优美的关于对称的美的诗歌中结束了本节课。

本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数学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过程。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的这样优美,让人陶醉。

30日上午接近尾声之时,又请省专家当场点评。专家点评精简到位,“小组合作”、“信息技术”、“数学理念与思想”、“教学机智”、“正能量”的概括,让我感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总之,纵观这次优质课所折射的精神理念,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欠缺的还有太多,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次听课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与鼓舞。

我要向那些兢兢业业的老教师学习,苦练基本功,勤学善思,总结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和教学机智,不断反思课堂生成,及时拓展,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w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