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01 18: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校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刚刚过去的XX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造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形势下,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毕业生受雇工作

关键词:就业率、薪酬水平、职业满意度、专业就业相关度、就业流向

受雇工作在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中占据绝大部分,达到%。通过对签订过就业协议的毕业生的调查发现,XX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与签订三方协议单位吻合度走高,达到%,高于XX届(%)个百分点,这说明XX届毕业生的违约率降低,草签协议情况较少,毕业生就业更为谨慎。 调查显示,XX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618元,高出XX届(3255元)363元,同比增幅为%,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806元,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404元,均创历史新高。结合近3年数据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和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这也说明社会对专科人才的重视程度和认可程度在逐步上升。 在本科专业收入排名中,播音与主持艺术(元)、表演(元)、录音艺术(元)列前三位;在专科专业收入排名中,空

中乘务(元)、工商行政管理(元)、航空服务(元)列前三位。 此外,XX届毕业生普遍选择在省会城市或地、县级市就业,只有%的毕业生选择区乡镇或农村就业。而随着一个个“铁饭碗”被打破,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渐趋多元,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外资/合资企业(%)、科研事业单位(%)、个体户(%)、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浙江地区活跃的民营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选择民营企业。 %毕业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创业率、创业起始时间、创业规模、创业形式、创业影响因素

创业是创新精神向创新实践转化的中介,毕业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纷纷成立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创业保障资金等,扶植了一大批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在XX届高校毕业生中,有%的人投身创业,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有一半以上创业者选择在受雇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开始自主创业(%),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占%。

据调查,XX届毕业生目前的创业规模属于谨慎型,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其中,微型企业(1~5人)占%,小型企业(6~10人)占%,小型企业(11~50人)占%,中型企业(50人以上)占%。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创业群体,新想法、新思路让大学生创业多样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形式与项目也层出不穷,网络商店和电子商务等个体经营方式尤为普遍。

从创业率高低的专业分布来看,创业率排名前三的本科专业分别是表演(%)、舞蹈编导(%)、农村区域发展(%);创业率排名前三的专科专业分别是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印刷技术(%)。毕业生创业内容与所学专业“完全相关”的占%,“相关”的占%,“基本相关”的占%,“完全不相关”的比例高达%,可见创业内容与所学专业关系不是很大。

其实,影响毕业生创业选择的因素很多。但从创业动机来看,创造更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个人兴趣爱好(%)是主要原因,但也有%的人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人是因为工作不顺心想换个环境,另有%的人甚至是因为创业偶像崇拜。当然,大学生创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困难,摆在首位的就是缺乏创业经验和人脉关系(%),其他困难还有缺乏创业资金(%)、缺乏相关知识技能(%)、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环境艰难(%)等。对此,作为高校,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创设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的课程培训、实践基地和创业指导等。

%毕业生升学深造

关键词:深造率、高校选择情况、专业选择情况 XX届高校毕业生中有%的人在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深造情况主要分为国内读研、专升本、进修和国外留学等,其中本科院校的深造人数比例为%,高职院校为%。

调查显示,XX届毕业生在省内普通高校深造的比例最高,达%,其他依次是全国重点高校(%)、省外普通高校(%)、世界知名高校(%)、国外一般高校(%)、港澳台地区高校(%)。在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中,有%的人选择了与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而选择转换专业深造的毕业生,则大多出于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学习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考虑。 %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

关键词:职业类型分布、发展前景、当前职业与高校学习经历的关系

在XX届毕业生中,有%的人选择从事类型多样的自由职业。其中,依靠体力劳动为主的体力型职业占%,较往年呈同比下降趋势;管理咨询顾问、培训师、职业经理人等管理服务型职业占%;网页设计、工程师、自由撰稿人等技术型职业占%。

受访过程中,有%的人认为其自由职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或较为乐观,仅有%的人态度较悲观或非常悲观。综合近3年调查数据来看,毕业生对自由职业的前景预期是正面积极

的,而且逐年向好的方向发展。

大学时期的学习经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中,有%的人在校期间非常多或较多地从事与当前工作相关的实践活动,还有%的毕业生表示当前从事的自由职业工作是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活动的延续。

%毕业生从事其他职业类型 关键词:其他职业类型

除上述几种职业发展类型外,目前还有%的毕业生从事其他职业。其中,有%的人正在服兵役,有%的人加入了支教、支农、支医服务,有%的学生担任大学生村官,还有%的人参加了两项计划等志愿者。另外,还有1869人选择了其他公益类型,毕业生参与公益的热情越发高涨。 %毕业生尚在待业

关键词:待业率、待业原因

待业率指的是待业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比率。相关研究显示,高校毕业生待业率高于社会平均待业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应当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在本次调查中,XX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待业率为%,其中本科院校为%,高职院校为%,可见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待业率仍高于高职院校。 在本次调查中,毕业生待业原因分别为:准备考研深造;准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正在找工作;想休息一段时间后

再去找工作;什么都不想做、消极待业;创业失败,暂时没有工作等。本科院校毕业生中,为继续深造或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做准备的主动待业人数比例为%,要高于高职院校(%)。而在高职院校待业毕业生中,正在寻找工作(%)或想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去找工作(%)的被动待业者比本科院校多。 一、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大胆前行,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正是创新和创业的黄金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出详细的改进要求,指导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浙江作为中国投资创业最具活力的热土,中小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茅,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拥有充足的民间资本和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优势。XX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创业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的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这充分说明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国前

列。

在用人单位建议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提升的各项能力调查中,创新能力培养超过综合素质培养,跃居第一位,占总调查单位的%,高出XX届(%)26个百分点。为此,高校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层次、类型、区域的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上,高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有意识地将“科研融入教学、科研引领教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在指导服务上,高校要从创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如引进知名校友重返母校,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提升对学生的责任与态度;主导与政府、社会机构合作给予学生创业资金方面的担保与支持;开办“创新创业实验园”给学生提供场地、设备等环境和服务,促进学生在创业前期的经验积累。

二、及时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塑造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

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是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也是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的保证。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

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以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兴产业及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此外,高校还要打通一级学科和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进而塑造特色化、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

三、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在XX届毕业生的求职困扰因素调查中,自身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不足比例最高,达%,这说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和健全的制度规范,以教师的品德素养来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回到知识的原点,建立一个不论什么情况都可以灵活应对的基础,即人的综合素养。

四、强调教育公平,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

务工作

民族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他们的就业状况应该引起高校的关注。特殊困难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心理因素,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缺乏自信,有一定的自卑心理,面对社会就业的沉重压力、各种不良竞争现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激烈竞争,容易放弃回避;另一方面是自身能力因素,受家庭环境制约,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所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因此,高校要努力提升特殊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培育,在经济资助外,帮助他们寻求找到依靠个人力量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最终促使他们成长成才。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推动就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准确找准职场定位,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职业选择;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以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良好的心态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成功地走向工作岗位。

在离职毕业生中,由于就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而辞职的占%,由于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的占%,这两者都属于心理因素离职,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

期待合理定位教育,给予毕业生全新的就业心理辅导,以此提升毕业生适应工作单位的能力,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生活中去,而不是自我懈怠、自我放逐。总之,各高校应更加关注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分析、把握就业规律,在把握培育人的基础要素之后,开拓创新就业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w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