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阅读训练 自己整理
更新时间:2023-07-30 01: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一、《观潮》文段选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ân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______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_____白线,人群又(沸腾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_____来,逐(zú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_____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bâ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正确的词语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A、堵 B、移 C、踮 D、条
4、我能写近义词。顿时( )犹如( )颤动( )逐渐( )
5、照样子写词语。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_____。
8、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9、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_______。(只填序号)①景象非常壮观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10、"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依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
13、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鸟的天堂》文段选读
【语段一】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 有的 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特定称谓,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在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5.这个片断写了作者第( )次去鸟的天堂,时间是( )。作者运用了( )(静态、动态)描写,写出了“鸟的天堂”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语段二】我们的船渐渐{靠近、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u shu)。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i shui)到地上,{伸进、伸到、伸长到}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躺在、睡在、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eng feng)隙。那( )的颜色,明亮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晃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画出( )里正确的读音、正确的词语,并把文段补充完整。(3分)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4分)
不可计数( )茂盛( )翠绿( )
3、茂盛时期的榕树有什么特点?
4、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态描写。
5、“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 。 ①比喻 ②拟人 ③联想
6、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7、想一想,填一填:
(1)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我体会到了 。
(2)从“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我体会到了 。
三、《爬山虎的脚》文段选读
以前,我只(就是说 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③茎上长叶柄(bǐn 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 jī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ù chù)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 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áo 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 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文中的括号里给出了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请联系句子用“√”选出正确的解释。
2、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痕迹( ) 牢固( ) 逐渐( )
4、我能写反义词。 弯曲( ) 仔细( ) 萎谢( )
5、“能”字有几种解释:①有能力的;②能力,才能;③能够。下列句子应各选哪种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
(2)小红的爸爸是一位种田能手。 ( )
(3)我们应该多方学习,掌握多种技能。 ( )
6、第一自然段中①——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 )--(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7、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请你在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用“—”画下来。
8、用曲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用( )比喻( )。
9、选择关联词填空。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1)( )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 )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 )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 )不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3)( )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掉了。
10、把描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动词抄写下来。
( )
11、这段话的作者是( )(只填序号)
A.老舍 B.叶圣陶 C.巴金 D.肖复兴
12、作者之所以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是因为作者( )
四、《蟋蟀的住宅》文段选读
【语段一】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这两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他创作了科学著作《 》
2、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 ) ( )------( )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安静——( ) 简朴——( ) 简单——(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 )里
4、理解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好看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2)以上两段文字的观察顺序是( )A、从远到近 B、从左到右 C、从外到内
5、我们只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 ),很( ),还很( )。我觉得蟋蟀真( )!
7、请仿照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写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改写:
【语段二】
①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它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②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zuān zuàn)在土底下干(gàn gān)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áo zhāo)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有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2、“它用前足扒土”的“扒”读音,意思正确的一组我认为是( )
A、bā 抓住,把着 B、pā 用耙搂,聚拢 C、bā 刨开,挖 D、pā扒窃
3、我知道蟋蟀盖房子是在( )(季节)。
4、我会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 、 、 、 、
5、缩句。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阔。
7、造句。(2分)
(1)即使 也
(2)只要 就
8、“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巨人的花园》文段选读
不久,北风呼啸(xiāo xiào),隆冬来临(lín línɡ),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 )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 …… ……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 )、( )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jiá xiá)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 )。于是,他立刻( )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1、给带点的字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本文是一篇( )。作者是( )国作家( )。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热情( ) 寒冷( ) 悲伤( )
5、读文段后填空:巨人终于明白了
6、我会发挥想象力,完成练习。
(1)巨人推倒了围墙后,我仿佛看到
这时候,我又仿佛听见孩子们对巨人说:“ ”
(2)我想对巨人说:“ ”
7、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的打“√”)
(1)巨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悔恨。( )
(2)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
(3)春天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 )
六、《去年的树》文段选读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你听。”
鸟儿说 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 向南方飞去了
…… ……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好朋友即将分离,那么在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时要读出( 之情;最后,鸟儿与小姑娘的对话,应该读出鸟儿( )的语气。
2、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3、发挥想象,完成练习。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时,它想: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时,它又想:
4、读了片段,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鸟儿说,请把说的话写下来。
)
正在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阅读训练 自己整理07-30
统计学基础-习题03-05
消费心理学试题03-25
高考阅读试题《拥有百科全书的人》07-21
高考专项指导:成语、熟语05-05
军转干部的伤与泪11-06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通用6篇03-26
木材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02-28
眼科临床试题一05-19
材料化学复习资料10-0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复习资料
- 上册
- 人教
- 期末
- 语文
- 整理
- 训练
- 年级
- 自己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