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8 22: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壤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x 专业: 姓名: 学号:

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4月22日、4月25日

实习地点:树木园、果园,五山街茶山南坡、北坡、山顶,火炉山 指导老师: 实验背景: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不仅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底。

华南地区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分布范围: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赤红壤所处地区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绿色植物作为食物链的最底层,提供着大量的物质与能量给动物生长发育,而绿色植物的生长所需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土壤,除了光能来自于太阳辐射,其他,比如水分,养分几乎都是取自于土壤层。由此可知,动植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动物是离不开植物的,而植物也离不开土壤得以繁茂生长。植物生长的好坏是关系着我们人类及动物的生存,而植物生长繁茂与否又依赖于土壤肥力等因素。针对农业生产来说,若没有了土壤,这个基础产业将不会存在,社会经济将得不到实际性的发展。故为了人类的繁荣昌盛,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我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及改良。这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主要研究:1.农业生产方面在土壤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产量,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2.环境保护方面如何利用土壤恢复我们的绿色家园,减少对土壤的破坏;3.工程建设方面如何利用土壤建设高质量,耐用的工程项目,以服务于人民。

土壤学实习是我们一个教学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习,不仅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巩固和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把我们学习土壤学的兴趣提高了不少,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

一、 土壤形成因素(土壤与环境)的野外观察

实习目的:

认识形成土壤的自然因素,如植被、地形、母质、气候和时间对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着重分析母岩、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习工具:刀、小铁锤、卷尺、口盅、PH指示剂、瓷块、比色卡。

地点一: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 时间:2011年4月22日上午 成土母质:花岗岩 土壤类型:赤红壤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土壤层很深,剖面层次分异明显。主要生长有草木藤本植物。从土壤剖面来看,根系较多,有机层多一些,集中在过度层几乎只有木本植物的主根系。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层次 深度cm 干湿状况 颜色 质地 结构 坚实度 侵入体 根系 酸碱度 枯枝落叶层 +3--0 干 块状 无 多 淋溶层 0--23 微干 灰黑 砂土 块状 紧实 无 多 4.0 过度层 23--43 微湿 灰棕 壤土 块状 紧实 无 多 4.0 淀积层 43以下 湿 赤红 粘土 块状 紧实 无 多 大于4.0

地点二:广州茶山

时间:2011年4月22日上午

点一:茶山南坡,地势较陡峭,为红色砾岩和砂岩。土层不如树木园的分层明显,由于位于山坡脚下,有水土流失的痕迹,破顶的土壤流到坡底覆盖上来,导致土层分层不明显。土壤主要为棕红色为主,植被情况生长少,土壤根系较树木园的少。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层次 深度cm 干湿状况 颜色 质地 结构 坚实度 侵入体 枯枝落叶层 +3--0 干 淋溶层 0--20 湿润 棕红 砂壤土 块状 紧实 无 过度层 20--60 微湿 淡红 松砂土 块状 坚实 无 岩石 60以下 白红 坚实 无 根系 酸碱度

中 4.0 中 4.5

点二:茶山山顶,成土母质为受花岗岩入侵而成的石英岩。由于其难风化,所形成的土壤很薄,植被也生长不多,但多以灌木为主。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层次 深度cm 干湿状况 颜色 质地 结构 坚实度 侵入体 根系 酸碱度

点三:茶山北坡

特点:处于茶山的被阳面,植物较南坡和山顶多,土层也比南坡和山顶的略厚。成土母岩为花岗岩。

土壤剖面性状分为三层如下表:

层次 深度cm 干湿状况 颜色 质地 枯枝落叶层 +5--0 干 枯枝落叶层 +1--0 干 淋溶层 0--6 干 灰 粘土 块状 紧实 无 中 4.5 母质层 6以下 干 灰黄 无 淋溶层 0--19 湿 灰褐 轻壤土 过渡层 (AC) 19--33 湿 褐 砂壤土 母质层 33以下 土黄

结构 坚实度 侵入体 根系 酸碱度

块状 紧实 无 中 4.0 块状 紧实 无 中 4.5 无 二、 土壤侵蚀及防治的野外观察

地点:火炉山

时间:2011年4月22日下午 实验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以广州地区为代表的花岗岩侵蚀区,因水蚀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

成土母质:花岗岩 土壤类型:赤红壤

观察的地点为火炉山山脚斜坡的剖面和山腰上的防火林带

1、剖面所处的地形一个斜坡上,坡面角度很大,基本呈垂直。风化非常严重,用手一摸,即有砾状碎石脱落。

2、防火林带,均为人工种植的荷木,无灌木层和草本层。荷木着火点高,不易着火。且此地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较稀疏,可以延缓火势。各种的成土作用显著,但由于该地坡度大,在水流的冲刷下,土层积累难,成土母质裸露。山坡上石块巨大且棱角明显,为洪积物。

三、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地点:园艺学院果园

时间:2011年4月25日中午12:15~13:30

实习目的:本实验是学习田间采集土壤分析样本的方法。样本的采集,是土壤分析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没有代表性样本引起的误差,比起室内分析来,明显的大得多。

实习工具:刀、小铁锤、采样袋。 采集方法: 1、

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地形特点,确定采样的布置方式,如棋子式、曲折法和对角线法。采样点一般5~10个点或更多点进行采样。

2、

在栽培作物的地里采样时,一般在株间进行。先把土面的枯枝落叶或其他杂物拨开,用小锤挖20厘米深,将剖面修成垂直。

3、

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从田面开始一直到20里面深处的土块。

4、

在第一个点取完后,填平土坑。应先填下层挖出的土,再填上层挖出的土。

5、

以相同的方式,采6~10个样品。将所取样品均匀混合。

6、 四分法取样:当所取样品过多时,用四分法取样。将样品弄碎,混

匀并铺成四方形,按对角线分成四份,然后将对角的两份并为一份。若样品还很多,继续用该方法处理,直至取到所需样品。

实验分析:

本次实习共分三个实验,我们在冯老师和实验报告的指导下完成基本数据的采集。实习结束后,我通过数据分析和查阅资料,完成后续的实验分析工作。 一、 华南地区土壤特点及主要成土岩石风化作用的野外认识和分析

华南地区的成土岩石主要有: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石英岩)。

风化作用是地表矿物、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大气以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崩裂、粉碎、分解和产生新矿物的现象。岩石风化的程度和特点一方面决定于矿物、岩石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风化作用类型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因受物理作用而发生风化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其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化学风化是指在化学因素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中稳定的新矿物。其特点是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生物和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崩解和分解。

在自然界中,各种分化同时并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同,在湿热的南方,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占优势。广州是高温多雨地区,化学风化强烈,流水侵蚀严重。风化过程在成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原有矿物的破坏以及其中养分的释放,而且还形成了次生矿物,其中尤其是形成了大量的粘土矿物。这些物质不仅成为土壤的基本组分之一,而且还初步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一定的吸收保蓄能力。所以,风化过程对土壤系统来说是主要的一种输入过程。而淋溶剥蚀过程则是一种主要的输出过程,它可使土壤系统中的物质流失,使有效养分不能集中于表层。但正常的淋溶剥蚀作用能使土壤物质更新,促进土壤的正常发育。从此次土壤实习来看,广州的土壤淋溶严重,有机质较少,表现在土壤剖面上为黑色的有机土很少,如在树木园的剖面上,在过渡层和电离层有部分黑色的土壤,在茶山等地就很难见到黑色的有机土了,主要以红土为主。

在华南地区,主要的成土岩石的特点有: 岩浆岩类: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慢慢冷却形成的。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为块状结构,颜色一般以灰色为主。其抗风化能力强,易发生物理风化,风化后石英变成沙粒,长石变成粘粒,故形成的土壤母质沙粒比例适中。且钾素来源也丰富。风化后形成的地形较平缓, 酸性大。

【玄武岩】属喷出岩,其成分以斜长石和辉石为主,多为隐晶质结构,属孔状或块状构造,颜色多为黑色或灰色,粘性较大,砂极少。

【石英岩】:由硅质砂岩变质而成,矿物成分多为石英。质坚硬,极难风化,风化后形成砾状母质。 沉积岩:

【砾岩】:由直径>2mm的岩石碎屑经胶结而成。矿物成分多为石英,胶结物也大多是硅质的。其坚硬,难以风化,风化后形成砾质或砂质母质,养分缺乏。

【砂岩】是岩石破碎后的砂砾(石英)被搬运沉积经胶结而成,为层状结构,表面粗糙,多孔隙,淡红,灰白均有,风化后,母质含沙粒较多,较贫瘠。 【页岩】是粘土经过挤压作用、脱水作用后胶结而成,属微粒状结构。因受上层岩石压力作用,具有页状构造,能裂开成叶片状。颜色复杂,灰白、淡红均有。易风化,粘性大,成土较肥沃。

【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O3,由化学或生物作用沉积而成。浅灰、黑色或淡红色,层状构造,隐晶质状结构,遇盐酸产生气泡。风化后CaCO3多被溶解而淋失,留下的多为不溶解的杂质。 变质岩:

【石英岩】是华南最常见的变质岩之一,是砂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行程的。风化困难,故石英岩发育成的地形,坡度陡峭,所发育的土壤,土层较浅,石砾较多。 2.土壤形成因素的野外观察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时间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几乎可以说,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个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它们紧密联系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在不同的地区,因素间的作用是因地制宜的,并不是万成不变的。

1、

不同母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此次实习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石英岩和砾岩。我就我所见到的和查的资料浅显的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树木园中,我们的剖面有接近2米深,但仍没有挖到母岩(花岗岩),说明该母岩所形成的土壤十分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花岗岩易发生物理分化。此外,处于高温多雨的华南地区,岩石的化学风化较为严重,故形成的土壤厚度很大。相比之下,在茶山的南坡和山顶,土壤厚度较薄,主要是因为南坡的母岩为砾岩,砾岩坚硬难以风化,山顶为石英岩,石英岩质坚硬,也是极难风化,故此两地的母岩形成的土壤较薄。

此外,不同的母岩对土壤肥力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没有其他测量工具,此处肥力主要依据土层中有机物的多少判定)。在树木园的土层剖面中,过渡层和电离层的土壤较黑,有机质较多,在茶山上,很少有黑色土壤。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树木园的母岩为花岗岩,花岗岩较易风化,且风化后沙粒比

例适中。并且花岗岩主要有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钾素来源很丰富,所以肥力较高。而茶山的母岩为石英和砾岩,这两种都是极难风化的,且风化后形成砾质和砂质母质,养分贫瘠,故肥力较低。且树木园植被较多,落叶所形成的腐殖质有利于肥力的积累。 2、

不同地形部位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由资料知: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在茶山实习时,我发现山顶的土层交山底的土层薄很多。我觉得这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1、山顶的土层,由于重力作用和雨水的侵蚀,会加速表面疏松土壤的流失,故所以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而在山脚下的土壤,由于较难发生水土流失且其它侵蚀作用较少,再加上山顶流失下来的土壤,故山底的土层较厚。

在实习中,我发现阳光也对土壤有一定影响。茶山北坡的剖面是被阳的山坡,它的土壤表面植被的覆盖度较多,土壤湿度较高。

3、

植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在实习中,对于植物对土壤的关系,我觉得主要是改善土壤的养分。在植被繁茂的地方,由于枯枝落叶的积累,在地表会逐渐腐烂,转化成营养物质供土壤利用。从树木园的土壤与茶山土壤相比,有机质的含量多少可推测,丰富的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

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更为显著。裸露的岩石只需几年便因风化而变得疏松,风化层可厚达几十米。广州火炉山和茶山中部的花岗岩风化成很厚的土壤层。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生物活动和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是指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

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即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这个循环还具有更新快、范围小、效率高等特点,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比如,果园实验基地中上层的土,主要是从别的地方运来的,故其土中侵入物较多(有较多的塑料袋、塑料片、石块等杂质)。

三、土壤侵蚀及其防治的野外观察

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凤和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发生破坏、分散、搬运和堆积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另外,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次实习,我们主要观察火炉山半坡花岗岩侵蚀区。花岗岩极易进行物理风化,我们用手摸了一下侵蚀面,不是很大的力气,就有砂状岩石从上面剥落下来。由资料知,广州的花岗岩地区,由于降水较多,由水蚀造成的侵蚀较为严重。

在火炉山山腰上有一个防火林带,该林带全部由着火点很高的荷木组成。防火林带位于山脊,分水作用显著,土壤侵蚀现象明显。此外,也有生物侵蚀现象。我们看到有一棵荷木从一块大石头中长出,石头被荷木分成两半。听老师讲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但由于此处作为防火林,不能有其他植物生长,但对土壤来说,是很不好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日益严重。

四、土壤分析样本的采集和制备

我们的土壤样品是在果园采集的。采集前,我们小组分析了所选的地形:两旁是果树,且为了避开果树根部的肥料,我们选择了一块长条形的土地,采用屈折法采样。我们所选的土地较硬,挖起来较困难,故我们选择了六个点进行采样。在采样时,我们尽可能保证所采的样品均匀性:如我们挖的土坑20厘米深,我们从它的表层开始采土直至20厘米深处,所挖的痕迹为立方体型。将6个点采完后,我们均匀的将其混合,然后按照对角线法进行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挖土会破坏土壤原有的结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在挖完坑时将土壤回填,回填时要将先挖的土先填进去,后挖的土后填,最后将枯枝落叶层铺上,故在挖土时要注意将其分开。

实习收获:

毛主席曾说过,我们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学了这么久的土壤学理论知识,很多东西都是学过后很快就忘记了,有些较抽象的东西也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存在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实地考察,你永远发现不了问题的所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增强,实际分析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这次实习中,我将与实习内容有关的知识点从新梳理了一遍,感觉收获很大。

实习期间,老师的讲解,我对华南主要成土岩石有所了解;认识到土壤是由五大因素(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时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掌握土壤采样方法;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我知道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相关特点,比如颜色、PH、质地、干湿情况、根系状况等等;学习了土壤侵蚀的危害提出了相关建议。

但作为xx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们这次掌握的东西还是比较表层,希望我们能深入到园艺植物实习基地等地,较细的研究土壤对园艺作物的影响及如何改良相关土壤之类的知识。

实习的这两天,十分感谢老师的细心讲解。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v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