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28 08:24:01 阅读量: 调查报告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第四篇: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第五篇: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尝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

(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

(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

(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

(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2014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14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常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孝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孝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

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孝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

(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盛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

(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迁居。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乡村合并的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聚集度。

(四)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常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常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矗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契机,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立足农村现实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上来。当前,尤其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位置,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的同志靠上抓,职能部门的同志具体抓,坚持不懈,务求实效。要更新思想观念。在谋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认识农业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把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农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性,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来配置资源;充分认识农业增产、增收、增强三者的一致性,以增收为核心抓增产,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走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创新工作思路。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抓结构调整的主要精力放到依法行政、优化调整环境上,放到宏观指导、制定政策上,放到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放到筹措资金、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市场常变,要求结构常新。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把农民调整结构中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律的、说服教育和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搞调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规律的能力和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二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

察看现场、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

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

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2014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14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小、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民意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省、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迁居。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乡村合并的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聚集度。(四)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契机,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立足农村现实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上来。当前,尤其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位置,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的同志靠上抓,职能部门的同志具体抓,坚持不懈,务求实效。要更新思想观念。在谋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认识农业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把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属性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农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统一性,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角度来配置资源;充分认识农业增产、增收、增强三者的一致性,以增收为核心抓增产,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充分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走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创新工作思路。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抓结构调整的主要精力放到依法行政、优化调整环境上,放到宏观指导、制定政策上,放到培育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放到筹措资金、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市场常变,要求结构常新。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把农民调整结构中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律的、说服教育和示范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搞调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认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规律的能力和运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场、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 。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

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2014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二)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从生产结构看,还没有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多数农户仍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从加工环节看,全市2014多家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中,粮棉油等传统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占到60%以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加工经营仅占30%左右,而且初级加工多,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少,全市蔬菜、果品的加工转化率不到15%,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从产品结构看,传统农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农产品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全市除金乡大蒜外,其它能够拉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对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全市的农业产

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广大农民的质量标准意识不高,农产品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认证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还存有诸多隐患,与国际标准化接轨的差距较大。(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特别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少;交易模式和手段落后,初级市场特征明显,现有的有些市场的运作都是非市场化形式,市场本身只承担了物业管理者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经营产品的作用;流通渠道多乱杂,产销有效对接不好,生产、流通存有很大盲目性;流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素质低,组织松散,承载品牌能力差;流通手段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网上洽谈等现代物流形式刚刚起步。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统筹协调,精心指导,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要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观念的大更新和认识的大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短期学习、观摩典型、算帐对比、经验交流等形式,在提高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破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以及固守田园的思想,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其结构调整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因对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怕担风险而出现的信心不足,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做了一些工作,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造成调整规模小、档次低、进展慢的问题;解决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怕挨批评,为应付检查而调整,不管市场风险,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顾农民意愿的形式主义问题;解决一些干部不耐心做宣传引导工作,采取简单生硬手段,强行让农民调的问题。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集中精力抓结构调整上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抓调整的良好局面。(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省、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

第四篇: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新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张福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对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阿荣旗产生深远的影响,地怎么种?种什么好?种什么能赚钱?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事求是的确讲,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乃至我旗的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暂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这也是我国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是我们怎样寻找办法来保护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利益,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使我旗的农产品与世界更好的对接,如何使我乡的农产品走向世界,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奋起直追,做好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今后的农业生产,要走精准农业之路,集约化经营,朝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的方向发展。

一、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大力发展“马铃薯立乡”战略,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新发乡在全旗“十五”计划提出“稳粮、扩经、增饲”发展思路中找出切合实际的结构调整路子,几年来,新发乡立足本乡实际,积极发展水稻、马铃薯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14年我们提出了“马铃薯立乡”战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依托地缘优势和“奈伦”、“瑞雪”等大型淀粉企业,全力实施马铃薯基地建设,今年各种作物种植面积:马铃薯达

到4.2万亩,其中覆膜马铃薯2014亩,大豆1.2万亩,玉米1.1万亩,葵花1.5万亩,水稻1.5万亩,白瓜籽3000亩,甜菜4000亩,杂粮1万亩,牧草1.2万亩,蔬菜1000亩,其中订单农业4.5万亩,仅马铃薯一项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500万元。全乡农业粮、经、饲种植比例达到4:4:2,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83:7:1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同时我们积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协调农业、畜牧等部门每年举办事10余次科技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1000人以上,有效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和科学种养意识,去年我们还成立了新发乡马铃薯协会,专门负责研究、引进、推广、调换优质马铃薯,两年来共引进优质脱毒种薯600吨,有力推进了“马铃薯立乡”战略。

(二)全面实施乳、肉、草战略,推进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为响应旗委、旗政府发出的“牧业富旗”的号召,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政策、资金、服务的扶持力度,两年来,共发放畜牧业专项贷款260万元,发展养畜专业村屯3个,养畜专业户286个,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北羊、南鹅、沿道奶牛”的发展格局,民族村的农牧结合户比例也达到了14%。同时强化畜牧防疫,对从外地引进的牲畜进行严格的检测、检疫,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牲畜疫情给畜牧业发展造成损失。截止目前,牲畜存栏达到6.8万头(只),白鹅8.7万羽,

畜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占全乡经济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三)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战略,促进柞蚕迅速优化升级。 林业作为绿色屏障关系着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农牧业离不开林业,离开林业生产活动的单一农业生产活动是不稳定的,极端脆弱的,林业与农牧业之间存在着单向的依存性,没有林业对农牧业的保护和支持、农牧业不可能正常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把林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今年我乡退耕还林1190亩,灭荒造林3980亩,三北防护林业1200亩,共补植树木10万株(穴),把植树造林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乡政府号召大养柞蚕,认真做好柞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14年放养柞蚕213把,宜蚕柞林2万亩,其中圣水村150把,唐王沟村60把,章塔尔村3把,蚕业收入160万元,蚕业作为群众快速致富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放养柞蚕投资少、收益大、投入产出比随科技含量的增加可达1:7-10,而且时间短、见效快、不与农业争时间,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六十余天,一般每人养蚕收入可达万元,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把重点放在实施科技兴蚕,促进蚕业优化升级。

二、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一自然环境中,同一生产条件下,有的农民丰收了,有的农民欠收,尤其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种植经营观念,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改变目前农村的种植现状。

我旗作为我国北方土豆的主产区这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一直以来把土豆当作缺乏营养的粮菜兼用型低级食品对待,工业深度加工滞后,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再者我旗土豆种植粗放,大部分农户仍以使用本地品种为主,年复一年,退化严重,产量低下,近几年由于“奈伦”等几个大型淀粉厂落户阿荣旗有效地拉动旗域经济的发展,新发乡抢抓机遇,成为全旗土豆栽培种植的排头兵。

新发乡地处北纬47度线上,昼夜温差大,土质松软非常适合土豆生长,而且种植土豆投入少、产量高、管理方便、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强、种植效益好,种一垧地大豆与种一垧地土豆的效益比较: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出售土豆比出售大豆每垧地多收1100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旗大田作物经济效益相比较,挣钱的作物顺序是:水稻——土豆——玉米——大豆。新发乡的土豆生产,围绕淀粉加工的需要,下大力量推广脱毒种薯,引进、繁育早熟、高产、高淀粉品种,目前,引进的早熟品种有早大白,东农303等,脱毒种薯有费乌瑞它的等高淀粉品种克新一号等,这样调整后,即可为市场销售提供方便,又可以调整农时,以利丰产丰收,改变以往那种土豆销售、储存、推广上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同时,政府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等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

新发乡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乡实际,瞄准市场抢抓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牧草业过渡。

内蒙古阿荣旗新发乡政府

第五篇: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于2014年3月中旬至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比1997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农业产值38217万元,林业产值518万元,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渔业产值4086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37.6、——12、53、55.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2014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农村经济结构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变化为2014年的0.6:0.4。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调整到2014年的16.89:41.34:36.1:5.97。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2014年,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占57,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占43。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1997年的79:21调整为57:43,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1997年的40:60调整为28:7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专业村、组。2014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38万亩,总产量21.5万吨;水果成片种植面积6.92万亩,总产量5.26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95万亩;出栏肉兔163万只、家禽107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10200吨。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383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8,已大大超过粮油产值。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市级4家,县级21家,街道、镇乡级27家。固定资产总额18619万元,产值5692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948万元。龙头企业用地21823亩,从业人员29550人,带动农户16767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540多万元。另外,全县还有种养殖专业大户1700多户,专业市场4个。新型农村合作组织12个,拥有会员1818人,带动农户5176户,服务范围主要是蔬菜、种子、水果、水产、蓄禽等方面,作用发挥较好的有广东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狮子太山果协、健龙莲藕协会等。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2014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0856亩,流转率为19.24,涉及农户31690户,涉及工商户2361户。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2.1,其中第一产业内部转移12014人,占8.34,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龙头企业还使用了大量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全县农民从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到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难。一是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无力度;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差,发展零散。如十万亩优质梨种植,成片的规模较大的果园不多;三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喜欢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不愿调整农业结构;四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加之风险大,想调整结构却不知如何调或者不敢调;五是部分农民信息不灵,盲目跟着别人调,导致农业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同类性农产品大幅度增加。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调整后见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损失,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相对落后,农产品增值不大;七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又缺乏农业种养业和自然灾害保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农民在生产与经营中多数“各自为政”,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生产模式的不多,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象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这样有带动力的少。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少,规范化程度低,其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全县象狮子太山果协和健龙莲藕协会作用发挥较好的合作组织不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业主与农民之间采用订单农业、按利润返还、按股分红方式合作的少,影响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加之我县农技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主要是从事农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全县农技专业人员仅占在岗人员的14,加之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指导服务不力,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

-

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三)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规模小,档次低,精品少。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除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三业茶叶公司等项目规模较大之外,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品精品少。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严重缺乏,无公害农产品少。部分农产品有比较优势,但推广扩张差,产业规模无法做大做强。如无公害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在全县的推广较差,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不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响的品牌少,无法实现高效益;梨子发展分散,成片的有规模的不多,目前产量低,效益不高。到目前为止,全县种植梨子7.4万亩,年产量1.5万吨,亩平产量205.5公斤,亩平产值380元。在观光农业方面就一个荷香苑,但规模小,档次低。从总体来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好的项目少、精品少,而且总结利用差,提升推广差,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四)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现有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一体化经营以及营销大户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从四大主导产业来看,有一定加工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仅风味源兔加工、光宁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几个企业,而水果、蔬菜基本无储藏、保鲜、加工企业。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我县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还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部分农业生产区域内道路不畅,原料、物资、农产品无法运送,农民和投资者想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也无条件,加之用水用电无保障,用电按照营业用电收费等原因,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如蔬菜种植,交通条件较好或紧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高。丁家的儿菜每斤要高5分钱,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钱,差距明显。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投入,发展困难。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农业生产贷款难,限制了农业的投资规模,制约了结构调整。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除个别街道办事处外,乡镇政府基本未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农业业主的资金投入后,无法实现再次抵押融资,不能实行滚动发展。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积累少,资金周转慢,投资回报期长等原因,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进一步拉大。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二是进一步研究改革农业扶持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和拨付办法,要切实改进扶持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方式,在扶持对象上,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龙头企业,把它们做大做强,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农业扶持资金应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效能地发挥农业扶持发展资金的作用。对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统计考核,做到能进能出。三是加大对农业工作、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的评选、表彰、奖励力度。四是建立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运输环节的各种费用,降低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强我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修编。随着我县镇乡、街道行政区划和村规模的调整,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应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调整。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应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农业产品优势产业带或优势区域。在坚持城郊型经济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前提下,农村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因此,在农业用地中,应扩大一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缩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以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动,形成土地适度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特征,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这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精品,发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档次。同时,还应培育和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把一、三产业特别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璧青公路沿线以东,县域公路主干道两旁,以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培植我县新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优势开发、规模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努力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要引进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

(五)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资金筹集工作。在农技服务方面,首先要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技队伍不稳的问题,其次是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大力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档升级。在收集和发布有关农业的信息方面,县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产、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门还应积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小额贷款和更多的信贷支持。采取设立农业风险基金、农业扶持资金等方式,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应加大农业生产区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规划和实施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区域内的生产环境。要把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和向专业户延伸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及早实施。用信息化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服务。

psz小编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xx乡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

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区产业结构的调查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vm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