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一中2022-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
更新时间:2023-04-05 17: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奉新一中202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
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1.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B. 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C. 在传播上,中国诗歌在选择言语时,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D.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多数国人和一些论者对新诗“新”的误读,是本文立论的前提,本文着重阐述了何为诗歌的“常”。
B. 文章运用比较视野,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的观点。
C. 文章在论证诗歌的“常”这一观点时,采用并列的方式,论证了诗歌的“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诗之所以在我们民族中可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的言说方式。
3.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歌-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 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因此没有“走出”,就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D. 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说法错误。“所以”强加因果。
C项,“在传播上,中国诗歌在选择言语时,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注重听觉、注重吟诵”说法错误。偷换概念,“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错误,文中是说“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另外,“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属于“重格律”的范畴,此处张冠李戴。D项,“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说法错误。曲解原意,原文是“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就在于它的言说方式”说法错误。“就在于”过于绝对,原文仅表明“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因此没有‘走出’,就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说法错误。混淆逻辑,原文是“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审美距离”不是“出走”的结果,而是与之并列得出后文结果的“条件”。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莉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比的感激之情。
B. 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但金永未能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这说明他作为老师却有所保留,不够称职。
D. 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5. 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时,“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
6. 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答案】4. B 5. 金永眼泪中的情感包括:①激动。钱莉莉在小说稿《桦树林》里表现出来的才华让金永激动;②感伤。金永知道,钱莉莉的才华离成功还很遥远,这中间有着极为艰辛的过程;③欣慰。又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了;④惶恐。自己老了,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6. ①从内容上说,这句话写出了金永看到钱莉莉留言后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把作品的发表视为金永“运作”的结果,玷污了他高尚的情怀,辜负了他殷切的期待。②从结构上说,这句话照应了题目,也照应了上文关于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③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这句话从侧面完成了对钱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最终塑造,揭示了她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一面。④从主题表达上来说,这句话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⑤从阅读效果上来说,这句话言简义丰,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索空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A项,对那位编辑的“无比感激之情”错;根据文本第五段“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可以看出金永流泪的原因是想到了自己的恩师。
C项,“有所保留,不够称职”有错。根据文本第十三段“《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可以看出,没有指出的原因是自己没有看出,而不是有所保留。
D项,“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错,根据文本“这……这是怎么回事?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打击是沉重的”,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是青年成长的问题,并不是文人相轻。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小说中人情感的能力。
从文中找出“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一句话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作用可从小说情节、人物和小说的主旨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所隐含的感情,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从“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分析,泪中含有激动。结合“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分析,泪中饱含感伤。结合“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分析,泪中饱含欣慰、惶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分析文章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打击是沉重的”的意味深长之处,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从本文的篇幅短小、构思巧妙、手法高超、阅读效果,任选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就本句来说,首先要弄清楚“打击”是什么,金永为什么认为这个字条是“打击”,表现了金永怎样的性格及心理。其次,由此判断出作者在此寄寓的感情倾向。最后,根据这句话所处的位置,明确其结构上的作用。本句是结尾段,就要考虑结尾段作用及效果。从字条内容看,钱莉莉完全误解了金永的所为,把金永的付出、鼓励当成了交易。这是庸俗的,金永对此也是极度失望的。如果从内容方面看,可抓住钱莉莉的便条内容方面进行分析,从小说结构上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和题目“苦恼”照应;从人物塑造上,可抓住便条内容是从侧面反映钱莉莉的性格特点;从效果上看言语简单,但含义丰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也可抓住其中的重点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段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
..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
..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
..
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
..,见燕使者咸阳宫。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和:唱和,同声相应。
B.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确实。
D.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比较。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9. 翻译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7. D 8. C
9. (1)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一同去。现在太子嫌我动身迟缓,请允许我就此告别吧。(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能力。
A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意思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和”解释正确。
B项,“持千金之资币物”意思是“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解释正确。
C项,“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意思是“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诚”解释正确。
D项,“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意思是“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比”
的意思是“并,列”,解释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不当,“慷慨羽声”是指声调激愤的羽声。
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请”,请允许我。
(2)“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
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
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
“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
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
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希望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
(二)课外文段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太傅幸而图之图:考虑,计议
B. 乃造焉造:到……去,拜访
C. 明不言也明:明白,知道
D. 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
11. 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
轲。
B. 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 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 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
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②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不如当年了。
(2)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C项,明:表明。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句子标点如下: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
精已消亡矣。
“闻”的宾语是“骐骥盛壮之时”,所以在“时”后断开,排除AC;
“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
B项,太子丹只亲自拜访了鞫武。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重点词语:形:身体。不逮:不如、比不上、不及;窃:私下。外:意动。过:拜访。介宾短语后置。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太子丹担心它。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过了一些时候,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比不上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
B. 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
C. 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
D. 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15. 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对世俗追名逐利的嘲讽,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嘲讽之意一览无余;②对政治斗争相互倾轧的厌倦,词人感叹万事皆由前定,何必争个谁弱谁强;③对自身处境的悲愤,不问世事,全身远祸,未老放我,百年沉醉,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与悲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情理互喻”“形象生动”错误,从词中来看,应该是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并非是“情理互喻”;同时“朴实”和“形象生动”本身就是矛盾的,且从词中来看,词人现身说法,真抒胸臆,言语是朴实的。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这是针对上阕设题,然后理解上阕的意思,分析其中的手法,结合注释来分析情感。“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功名利禄本是构成世
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词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答案】(1). 携来百侣曾游(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 风萧萧兮易水寒(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 学而不思则罔(6).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峥嵘”“稠”“萧”“兮”“罔”“殆”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基础知识(共17分)
17. 下列句子中与“行李
..之往来”中“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一句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可以解燕国之患
C. 以其无礼于晋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时,要确定古文中双音节词语的每个语素的意思,然后根据句意语境进行筛选。也可用代入法排除。例句中“行李”的古义是“使者”;A中“夫人”的古义是“那个人”;B中“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D中“偏袒”古义为“解衣袒露一臂”;C中“无礼”和现代汉语意思一样。故选C。
1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B.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C.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边境”;第二“鄙”,形容词,意思是“粗俗
的”。
B项,第一个“顾”,副词,表轻微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第二“顾”,动词,意思是“回头看”。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故选C。
19.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
秀青年风华正茂
....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细数2017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
....,预见楼市风云。
C.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
....的好文章。
D. 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
....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
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
B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句中说“预见楼市风云”,使用正确。
C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句中说“好文章”,使用正确。
D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句中形容“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使用正确。
故选A。
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 由股神巴菲特执笔的财商教程《成为亿万富翁的26堂启蒙课》旨在开启青少年财商、培养青少年世界顶级价值观及创富能力,使青少年从小具备“成为亿万富翁”的基本素质与优良习惯,因而备受青睐,首批教程在欧美多国被一抢而空。
C. 随着80后群体逐渐成为主流和90后年轻人进入社会,使中国经济长久依赖的人口红利模式将走到尽头。
D. 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价值观念的提高”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C项,缺主语;D项,“不仅”“还”的内容换位。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新闻报道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具有重点突出、概括性强的特点。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消息,2019年6月14日,由来自世界各地124位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委员会揭晓了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
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在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的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还认为他对摩擦带电物理学的阐释解决了一个2600年的科学问题,为研发摩擦电纳发电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2019年6月14日,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选定词语概括出主要内容,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本题要求压缩新闻报道的文字,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本题新闻文字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新闻,应点出新闻的时间和时间,时间是2019年6月14日,事件是跨学科委员会揭晓了本年度“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第二部分是具体介绍得主,应表明得主的信息,得主是王中林,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接着写评委会的态度,表明态度的总写句子是“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后面的文字是具体阐释。提取关键信息后,应用简洁的语言把信息连起来,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解答压缩语段类题目可遵循以下思路: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是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四、写作(60分)
22. 请以“秋天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适当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不少于800字;
④注意书写,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秋天里的故事
日暮时分,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落日已慢慢远去,几朵薄云也相继而去,剩下的有什么?只有微黄的秋水告诉我落日曾到来,外公何曾不是这样?思绪让秋风随着黄蝶般飞舞的落叶带回了孩提时期。
那会儿,我刚开始记事。记忆中外公永远都是笑眯眯的,一双皱巴巴的手不住地颤抖着——那是他年轻时落下的病根。那双手永远都是那么冰凉,好似冬日里飘下的雪,冻得没有温度,温暖离他是遥远的。
外公却喜欢经常把手伸进我的脖子里,每当这时,我都会大吼一声然后迅速躲开。那会儿,我似乎看见了外公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悲与伤。外公的眼神黯淡了许多,干裂的嘴唇欲张又合,那双枯瘦的冰冷的手无奈地回到了腰间。我望着夕阳下外公的背影,佝偻的背影,写满了失望与伤心,铅重似的脚步,缓缓地挪动着,一步步向夕阳走去。在背影消失时,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无以言表的酸涩,想喊一声“外公”,却哽咽着喊不出口。
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清楚地记得,那年,我弟弟刚出生的那年,传来外公逝去的噩耗。妈妈如五雷轰顶,像失去了大树庇护的小草,失去了依靠。巨大的打击让她近乎疯狂,站都站不稳,两只手在空中奋力地挥舞着,想要抓住什么似的,霎时间,竟忘了哭泣。
送葬路上,大家都泣不成声,泪,打湿了衣襟,忘了擦拭。鞭炮声响彻云霄,哀号声在满山回荡,草黄色的纸钱撒着,与秋叶混为一体,在大雁凄凉的长鸣声中归为尘土。
未经世事的的我在飒飒秋风中孤立,落叶在眼前飞舞,只觉得外公走远了,跟着黄蝶走到了夕阳深处;只觉得心中少了点什么,空落落的。黄蝶在面前杂乱地飞舞着,悲鸣着,我的脸颊却没有泪,无知的眼神落在瘫在地上哀嚎的妈妈身上。
那年,我六岁。
现在,又是黄蝶飞舞的黄昏,那种阔别了七年之久的寒涌上心头,外公佝偻的背影,模糊不清的脸庞,在落叶间隐现,那冰冷中的温暖却没法感觉到了,留下的,只有回忆,只有一个悲凄的故事,一个秋天的故事。
一片叶,随风飘落,带走了树枝无限的留恋,落在了我的肩上,把我从浓浓的思念中带回了现实。泪水不知何时占据了我的眼眶,放肆地奔涌而出。闭上眼,在晶莹的泪花中,皎洁的明月,像外公冰冷的手,抚摸着我。这一次,没有吼叫,没有恐惧,清幽的月光里饱含了外公的慈爱,它迟到了,迟到了七年。
我努力着,抹去泪水。让心灵的沃土养育这可贵的思念,用饱含深情的泪水灌溉。来年,在心灵的空缺处,一定会开出这世间最美丽,最妖娆的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要求采用记叙文文体,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借记叙的内容做为载体抒情,适当发表议论。你可以记叙一件发生在某年秋天的事,不要刻意去抒发什么情感,你只要用心去写那一件事,用真情实感去叙述一件事秋天里的故事,即使是语言平实也能做出一篇好文章来。当然这个题目你也可以写写童话,既不落俗套,也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想象。比如说你可以以第一人称写秋天的特征事物落叶的一些“经历”和“情感”,比如说它飘落在地上后不忘报恩,用自己的身体去滋养曾养育它的大树之类的。
写的角度有很多。
立意:
(1)秋天那片落叶的故事。
(2)发生在秋天里的温暖的故事。
(3)关于秋天的思念。
(4)关于秋天的沉思。
素材:
1. 坐在父亲的车上,看着他宽阔的背,我笑了,路过那条小道,落叶飘至肩头,一缕桂花香也从远方滑来,甜甜的。母亲紧紧地跟在父亲的车后,就这样,父亲的背影走在最前面,我和母亲走在他宽阔的背后,我们的背影背拉的很长——很长,一大,一小,一大。
这是秋天,是家,也是父亲!
2. 秋天,这个季节,是花凋零叶落地的季节。在那个季节,在穿梭这的人群里遇见了你。
你穿着蓝色格子衣服,一条银色的项链怀表在你的衣服的映衬下变得多么耀眼。你低着头,夕阳拉长了你的身影,休闲裤下的脚站成内八,在夕阳下显得那么寂静,静的像一张油画。我悄悄靠近你,一点一点的,从你背后望去。你正在凝望一只小猫,又或者你在忘我的遐想,我不敢打扰。看你那暗淡的眸子,瞳孔的视线模糊不清。我移开神色,转向了那只小猫,是一直洁白的很可爱的猫咪,可是它已经离开了,没有生命力的像玫瑰花离开了枝头飘落在地面上,绽开了最鲜艳的红。你抿了抿嘴唇,眼睛里充满了亮亮的光。你想哭了是吗?那为什么要忍着?
3. 已是深秋,树叶普遍开始变黄。一棵金黄,不,应该是一棵几乎金黄的
树上,长着一片半绿半黄的树叶,显得与众不同。一片碧绿的树叶,为了秋天的到来,让自己努力地变成黄色。
“或许你可以和这片树叶一样融入这个世界。”老师的话回响在耳边。也许我可以吧。她开始试着帮助别人;试着关心别人;更重要的是,她,终于开始尝试着挤出笑容,哪怕是假的;每天,一定会看见她面带笑容上学,哪怕她不愿意。
结构层次:
作文开篇就点明题目,以秋天的到来将思绪拉回到孩提时期,拉回与外公有关的秋天的故事里。从记忆中关于外公的特点的回忆,到那年秋天外公逝世,送葬路上秋风萧瑟,却不知伤感哭泣,只觉得“空落落的”;又是一年秋天,不禁想起外公佝偻的背影,模糊不清的脸庞,不禁想起那个秋天里悲凄的故事,秋天的故事;结尾点题并照应题目,秋天里的落叶,“落在了我的肩上,把我从浓浓的思念中带回了现实”,才真正感受了到外公的慈爱。
正在阅读:
江西省奉新县一中2022-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04-05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特征和发展)07-02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含答案【 高考】04-27
思修实验报告05-16
2012江苏《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专家命题预测试卷(2)08-12
机械噪声测量09-11
企业资源管理ERP 大概资料01-04
《影视后期实训》实训方案12-16
法规点题卷一06-11
- 1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2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5—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3吉林省 磐石市第五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
- 4赤城县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1)
- 5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6高一英语月考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015-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
- 72022-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
- 8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
- 9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
- 10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奉新县
- 江西省
- 2022
- 学年
- 一中
- 高一
- 试题
- 语文
- 学期
- 第一次
- 《神秘岛》读书心得体会400字(精选10篇)
- 建筑材料第二次作业
- 前厅与客房服务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 小学英语6年级毕业试题和答案
- TR200表面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
-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度示范文本
- 水果超市合作协议标准范本
- 2022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鸭第36讲生命中的基础
- 改性蒙脱石作为抗生素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世界名著人物素材导读
- 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 2014年在线旅游度假行业分析报告
- 物理化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傅献彩
- 光合作用的代谢多样性
- 采煤工作面回风补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 建设工程投标书技术标
- 如何设计巧克力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方案(2013发改委标准案
- 苏教版语文四下期中试卷
-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九《新闻阅读与实践》《新闻类语段压缩》
- 安全运行评价制度通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