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宜兴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八年级上期中考物理试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6:30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2017学年江苏宜兴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八年级上期中考物理试

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是 ( ) A.声源振动的幅度 B.声源振动的频率 C.发声物体的材料和结构 D.传播声音的介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故答案选D。 考点:声现象

2.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由于次声波声音太弱,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 m/s的声音 D.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分为超声、可听声、次声,超声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音,次声是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音,可听声为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到的声音为可听声,故人耳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的说法正确;次声因为频率太低,不是声音太弱,答案B说法错误;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 m/s,答案C说法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答案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 超声与次声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利用回声测距离;B.倒车雷达也是利用回声测距离; C.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能够传递能量; D.真空罩中的闹钟,能看到闹钟铃锤在振动,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答案选D。 考点: 声音的传播

4.飞机飞过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 (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飞机飞过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是小水珠,它是暖湿气体遇冷所致,而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故这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故答案选B。 考点:物态变化

5.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和人体体温接近的温度 B.宜城夏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23℃

C.用湿抹布擦电冰箱冷冻室内壁时,抹布会粘在上面是因为水发生了凝固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低于人体的体温,答案A说法不合理;宜城夏天最高气温可达30℃,答案B说法不合理;用湿抹布擦电冰箱冷冻室内壁时,抹布会粘在上面是因为水发生了凝固,湿布上有水,粘在冰箱冷冻室内壁时变为冰,是凝固现象,答案C说法合理;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略高于热体温度约39℃,答案D说法不合理;故答案选C。 考点:温度

6.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水蒸气在空气中是看不见的,我们常看到的“白气”水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故答案选B。 考点: 物态变化

7.若要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人眼 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D.眼睛能发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能看到物体,是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折射的光进入人眼,引起视觉的原因,所以要看到物体物体不一定是光源,物体和眼睛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折射时),眼睛更不能发光,故答案选B。 考点: 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说法正确,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各种色光,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物体成黑色是因为它不能反射任何色光,故答案选A。 考点: 物体的颜色

9.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即入射角为75°反射角应为75°答案A错误;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增大5°;B的说法错误;C.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说法正确;D.任何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 考点: 光的反射

10.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小强在水中潜水,教练看到水下的小强时是小强反射的光线由水中射向空气,最后进入教练眼中,而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答案选D。 考点:光的折射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两次成像,所以答案A说法正确;在光的反射、折射、直线传播等光路都是可逆的,答案B说法正确;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每条光线反射角均等于入射角,答案C说法错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说法错误的选C。 考点: 光现象

12.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眼镜为透镜,眼镜分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其中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汇聚作用,图中眼镜放在阳光下,与眼镜形状相同的影区外围较亮,说明太阳光经过该镜光线范围大了些,即光线发散了,而能对光线发散的透镜为凹透镜,故答案选D。 考点:眼镜

13.小明在一次表演中看到,表演者将一块金属“镓”放在手心,好端端的一块银白色的金属,却很快熔化成了一些银白色的液滴,在手里滚来滚去,看起来就像荷叶上滚着的水珠,据此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的熔点低于手的温度 B.该金属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 C.可以用该金属来制作餐具 D.该表演者有特异功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镓”放在手心就熔化,说明手心的温度大于金属“镓”的熔点,因为物质熔化需要的条件为温度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热,故该金属的熔点低于手的温度;答案A正确;此金属在手心没有沸腾,说明该金属的沸点高于手的温度;答案B说法错误;该金属不能用来制作餐具,因为食物的温度有时会高于金属的熔点,金属将熔化,导致无法盛有食物;故答案选A。 考点: 物态变化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

A.ae B.ad C.bc D.b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全身,因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故甲看到乙的全身时,乙的头和脚的光线均要进入甲的眼睛,反之,甲的头和脚的光线均要进入乙的眼睛,作图如图;图中墙上公共部分即为最小窗口的位置,故答案选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

15.若图中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竖直移一段距离,则人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平面镜截为两半后变成两个平面镜,两半均各自成完整的像,因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人不动时,像的位置也不发生移动,故答案选C。 考点: 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

1.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笑树发出的笑声是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考点: 声

2.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圆盘中加热变成糖水,不断旋转圆盘将糖水从四周甩出,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做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______. 【答案】熔化;凝固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圆盘中加热变成糖水,白糖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糖水从四周甩出,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糖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答案为熔化;凝固。 考点:物态变化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两种可能是同种物质。如果它们确是同种物质,则 的质量一定比另外一种的质量大.

【答案】丁;甲乙;乙 【解析】

试题分析: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故图中甲乙丙均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并随时间温度逐渐升高,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所以丙为非晶体,图中的甲乙的熔化温度相同,故甲乙两种可能是同种物质,如果他们是同种物质,则从图中看出乙固体加热时间比甲的时间长,即吸收的热量多,故乙的质量要大于甲的质量。

考点: 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4.在通常情况下,物质处于哪种状态是由 来决定的.如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那么在-250℃时,氢是 态,氧是 态. 【答案】温度;气态;固态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250℃高于液态氢的沸点-253℃,故在-250℃时,氢是气态;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250℃低于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所以-250℃的氧是固态. 考点:熔点与沸点

5.如图所示,无水时一束激光沿___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直线;左;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无水时激光沿直线射到水槽底部,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光在界面上发生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光线偏向法线,故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角也不变。 考点: 光的折射

6.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答案】虚;6;漫 【解析】

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所以小华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虚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即物距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6m.地毯发生了漫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

7.日食现象可以用光__________的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一种比较简易的观察日食的方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现象。当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反射角是 .

【答案】直线传播;光的反射;60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日食的形成就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月球挡住,光线照射不到地球上,人站在阴影区就看到日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观察日食时为了保护眼睛,通常在水盆中滴少许墨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观察日食时太阳在水面形成的虚像,故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当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此时入射角等于60°;反射角也是60 °.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8.如图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______亮斑(选填“正方形状”或“圆形”“三角形”),这是______造成的;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10厘米,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______(选填“大”或“小”).夏天,在宜城的大街上漫步时,我们发现透过浓密法国梧桐树树叶缝隙的阳光在地面上会呈现出 ______亮斑(选填“树叶形状”或“圆形”“方形”).

【答案】正方形状,光的直线传播,大、圆形 【解析】

试题分析:当在纸上挖一个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孔距离屏太近时,光斑的形状就为孔的形状,故当方形形状孔的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正方形状光斑,逐渐增大孔与屏的距离,则由于光线通过孔有一定夹角,故光斑的面积将增大,而孔距离屏太远时,属于小孔成像,所以在大街上散步时,树荫下的光斑为太阳的实像,形状与太阳一样圆形光斑。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

9.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 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____s,你会听到____次敲打的声音。(己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 m/s) 【答案】0.025; 一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声音传播的距离为8.5m,故传播的时间为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传播的距离为8.5m,故传播的

时间为考点: 声速

10.如图是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二次声音的时间差小于0.1s,故听到一次敲击声。

【答案】吸收;反射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故条形码中的黑色条纹不反射任何色光,即将光吸收,而白条纹将光反射。 考点: 物体的颜色

1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答案】变大;顺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在通过小孔时,物体最边缘的光线有一定夹角,在孔屏距离不变时,蜡烛靠近小孔,则最边缘的光线夹角增大,由三角形知识在孔屏距离不变时即三角形的高不变时,顶角增大,则底边将变大,故蜡烛的像将变大;因小孔成像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故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时,则每条光线都将绕顺时针旋转,所以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考点: 小孔成像 三、作图题

1.请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图B中的P为人的眼睛,他通过墙上的孔AB,可以看见右侧多大的范围?请你作图表示。

(2)如图完成图中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故人通过墙上的孔AB,看到的范围为连接AP、BP,光线的方向为进入人眼,作图如图所示;(2)通过凹透镜的光线有三条特殊光线,入射光线过另一方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作图如图所示;(3)平面镜成像作图,过A点和B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分别取A点的对称点A’和B点的对称点B’,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用虚线连接。

考点: 光学作图 四、实验题

1.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__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上升的气泡在水面破裂开来,主要释放气泡中的 。(“水蒸气”或“空气”)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

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4)小明用烧杯做沸腾实验时,发现水持续沸腾时,水面“白气”的形成经历了先 后 的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 “白气”相对 (“多”或“少”)一些。白气是 (“水蒸气”或“小水珠”)

(5)如图丙所示给烧杯中水不断加热,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吗? ,加了盖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吗? (两空均填“能”或“不能”) 【答案】(1)84,(2)不变,水蒸气

(3)水面上方气压降低,沸点降低,水又重新达到沸点 (4)汽化,液化,多,小水珠(5)能,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看温度计示数,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液面在80℃以上位置4格处,故读作84 ℃。(2)液体沸腾的特点为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

持不变,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水沸腾的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早就因温度升高而逸出,因此上升的气泡主要成分为水蒸气;(3)液体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大小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约高,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当向烧瓶底部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导致液面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随之降低,当水的沸点低于此时水的温度时,水又再次沸腾;(4)水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是水先汽化变为水蒸气进入到水上方的空气,遇到相对温度较低的空气又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如果突然停止加热,则水放出热量减少,水上方空气温度相对随之减少,故水面上出现“白气”相对多一些。白气的主要成分为小水珠。(5)图丙中给烧杯中水不断加热,烧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故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加了盖试管中的水因与空气隔绝,导致试管内液面上方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将升高,即试管中的水沸点大于烧杯中水的沸点,所以试管内水达不到沸点,故不能沸腾。 考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2.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器材: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杯中所剩水量 布块所含水量 涤纶 最多 最少 麻 较少 较多 棉 最少 最多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答案】(1)棉布和涤纶哪个吸水效果好,(4)等量,杯中剩水量 (5)吸水能力和布料的种类有关(6)棉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孙青用涤纶擦水擦不干,而孙青的妈妈用棉布就能把水擦干,所以提出的问题为棉布和涤纶哪个吸水效果好;(4)实验中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故将三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由于布吸水的多少不容易比较,故用转化法,比较烧杯中剩余水的量,若剩余的多则吸收的少,(5)表中数据杯中所剩水量不同,可得出吸水能力和布料的种类有关;(6)由表中数据看出棉布吸水后杯中所剩水量最少,可知棉布的吸水能力最强,故夏季为了让衣服吸收更多的汗液,采用棉布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考点:物质的特性

3.小华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将一块透明的茶色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就被分割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区域,然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前后两部分.接着小华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竖直浸没着一支蜡烛A,最后在乙区域挡板后面的特定位置放置了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华将乙区域已准备号的蜡烛B点燃,并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让小明在乙区域的P点观察蜡烛A.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

(1)为保证实验成功,小华所选取的A、B两根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

(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为了不借助刻度尺而较准确地确定蜡烛B的位置,小华应该在点燃蜡烛B以后,在 (选填“甲区”或“乙区”)观察,同时不断调节蜡烛B的位置,使 与蜡烛A完全重合为止;

(4)根据所学光学知识分析,“小华悄悄地将挡板拉开”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大小完全相同,(2)不能 ,(3)乙区,蜡烛B的像(4)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到玻璃板上,使其反射光线射入小明的眼中(或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射到玻璃板上后形成的反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入小明的眼中) 【解析】

试题分析: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小华所选取得A、B两根蜡烛应大小完全相同;(2)若A的像不清晰,此时若点燃;蜡烛B,因玻璃板把B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眼,人看到的A更加不清晰;所以点燃蜡烛B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为了使A与B的像完全重合,在A不动的情况下,移动B,并在蜡烛B所在的区域观察B的像,直到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4)光反射时,我们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小华悄悄地将挡板拉开的目的就是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到玻璃板上,使其反射光线射入小明的眼中。 考点: 平面镜成像

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凝固点(℃) 0 0 3 ﹣2 6 ﹣4 9 ﹣6 12 ﹣8 15 ﹣11 18 ﹣15 21 ﹣18 24 ﹣17 27 ﹣1.8 30 ﹣0.4 36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 )﹣4,(3)先降低后升高(4)准确,比它浓度小和浓度大的凝固点都大于该值(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中含有杂质盐时,水的凝固点要降低,在不知盐水凝固点为多少时,应选取量程较大的,其主要原因是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无法进行实验;(2)图中小明绘制的图像有一段时间在温度在-4℃不变,故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3)从表格第一行可以看出盐水的浓度逐渐增大,而第二行凝固点在随浓度增大先降低后上升,所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为-18℃,是表格中的最低数据,故小明判断准确,理由是比它浓度小和浓度大的凝固点都大于该值。(5)因为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的增大先变小后变大,故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择适当浓盐水结成的冰。 考点: 凝固点

5.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1,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____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

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_____。

【答案】(1)折射光线消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光不能透过水面) (2)光斑消失

(3)不会,光从空气入射水中,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解析】

试题分析: (1)如图1,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进一步推测可得折射角比入射角先到达90℃;所以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光线消失。(2)为了验证上述推测,进行实验,实验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而在空气中我们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因此在光屏上能观察到光斑消失,(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也远离法线,也就是说入射角比折射角先到达90°,所以不会出现看不到折射光线的现象。 考点: 光的折射 五、综合题

1.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 (选填“北”或“西”)。

(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 的改变量相同。

(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答案】(1)反射,红外线,北,(2)热胀冷缩,体积(膨胀程度)(3)低,体温计 【解析】

试题分析: 百叶箱是测量日常气温和湿度的装置,为了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太阳光中红外线的热效率最高,从而避免太阳光红外线照射影响百叶箱内仪器;同时避免开门时太阳照入百叶箱内,百叶箱的门应该朝向北;(2)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

律制成的;因为温度计的刻度均匀,即相同温度液面上升的高度相同,也就是温度改变相同测温物质体积的改变量相同。(3)为了保证测量最低气温时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仍为液体,要求测温物质的凝固点较低,而 测量最高气温要求温度计在温度升高时液面能够上升,温度降低时,液面并不降低,即液体不能自动回到液泡中,所以它的结构应与体温计的结构相似。 考点:光的反射与吸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v8.html

Top